大學生紅海行動觀後感(精選5篇)

大學生紅海行動觀後感

  劇情簡介

  索馬利亞海域外,中國商船遭遇劫持,部分船員被海盜殺害,其他人淪為俘虜。蛟龍突擊隊沉著應對,潛入商船進行突襲,成功解救全部人質。狙擊手羅星在追擊海盜時不幸被擊中脊柱神經,欠缺的位置由顧順替代。

  返航途中,非洲北部伊維亞共和國政局動盪,恐怖組織連同叛軍攻入首都,當地華僑面臨危險。海軍戰艦接到上級命令改變航向,前往執行撤僑任務。蛟龍突擊隊八人,整裝待發。

  時間緊迫,在“撤僑遇襲可反擊,相反則必須避免交火,以免引起外交衝突”的大原則下,海軍戰艦及蛟龍突擊隊在惡劣的環境下,停靠海港,成功轉移等候在碼頭的中國僑民,並在激烈的遭遇戰之後,營救了被恐怖分子追擊的中國領事館人員。

  然而事情尚未完結,就在掩護華僑撤離之際,蛟龍突擊隊收到中國人質被恐怖分子劫持的訊息。眾人深感責任重大,義無反顧地再度展開營救行動。

  大學生紅海行動觀後感(精選5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紅海行動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紅海行動觀後感1

  看完《紅海行動》走出影院,就像穿越到另一個世界;夜色斕珊,燈火輝煌,一切是那麼的嫻靜。我覺得自己好溫暖、好安寧、好幸福,有家人、有工作、有一日三餐、沒有槍林彈雨從身旁呼嘯而過的戰爭……

  電影是根據2015年葉門“撤僑”真實事件改編,講述我海軍特種部隊蛟龍突擊隊在局勢緊張的非洲,在戰火紛飛,危機四伏的惡劣環境之下執行撤僑任務,解救中國公民的故事。

  電影以兩條脈絡給我們講述這個故事:明線是以“蛟龍突擊隊”的集體8人小隊模式深入伊維亞共和國戰地營救華僑,以楊銳隊長為首,職責分明,進行層層的突破和襲擊,表現軍人集體的英勇和無畏。

  暗線則是以法籍戰地記者夏楠的角度出發,從側面引出—的真實目的,是人性對正義的追求,以及其家人、助手被—殺害,揭示生命的脆弱和無能為力,彰顯對和平的渴望。

  我查閱資料,仔細瞭解了一下這部電影的真實背景:這次撤僑由當時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海軍第十九批護航編隊執行,由054A型導彈護衛艦547臨沂艦和550濰坊艦,以及903型大型艦隊補給艦微山湖艦組成。編隊含2架艦載直升機、50名海軍特戰團“蛟龍”突擊隊的隊員。

  2015年3月29日上午,海軍是透過獲得葉門內戰各方情報和交火規律,抓住幾小時停火的寶貴視窗期來進行撤僑的,所以不能出現”人等艦”或者“艦等人”的危險情況,要確保行動能夠同步。臨沂艦由待機點向亞丁港高速機動,13時46分完成靠泊。集結在碼頭的首批122名中國公民、2名外籍人員一同隨艦撤離。14時30分,臨沂艦離開亞丁港碼頭,經過近8小時高速航渡,抵達吉布提。

  海軍和使館的協同被認為達到了天衣無縫。臨沂艦接回的124人,在39分鐘內全部登艦完畢,平均每人為18秒,而且還要完成大量的人員甄別、行李檢查等。3月30日,第二批撤離的455人登上中國海軍濰坊艦,離開葉門荷臺達港,由於情報準確、協調有力,整個登艦行動只用了81分鐘,平均每人不到2秒,至此,需要撤出的中方人員全部撤離葉門。由於葉門內戰陷於一片混亂,濰坊艦進入和離開荷臺達港的全部行動都是我海軍自主完成的。

  螢幕上最後國旗招展,強烈的視覺衝擊,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用硬煽情而自然心動。據說當年執行撤離的海軍臨沂艦為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員準備的晚飯也是異常的豐盛:六菜一湯——紅燒牛肉、酸菜粉絲、木須肉、土豆絲炒青椒、肉串、魷魚圈和紫菜蛋花湯,主食有餃子、花捲、饅頭、米飯。我想當撤離的人們登上我國的軍艦一剎那,心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再吃到熱騰騰可口的“中國味“時,自豪感更是難以言表。傾盡特種部隊的全力去營救一箇中國人質,更多時候是在建立對國家的信任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會被祖國拋棄,哪怕你只有一個人而已。

  兩名女性的存在,在戰爭片、動作片裡,她們不再只是作為花瓶、溫暖的代表、愛情的點綴,而是有血有肉和男人同等重要的角色出現,她們一個是女記者夏楠,臨危不亂、機智勇敢、既有頭腦又有狠勁兒,對於電影情節推進、對戰爭勝利是有很大作用的角色;另一個是女蛟龍佟莉,一名卓越的不輸給任何一個男特種兵的女特種兵戰士,而且我相信,在中國神秘的特種兵部隊裡,一定還有很多個這樣的“佟莉”,頭一次覺得女人剃了寸頭、古銅色的皮膚、乾裂的嘴唇、堅毅的眼神是那麼美麗那麼帥,她徒手扼斷敵人脖頸,肩扛防空導彈炸燬敵人直升飛機的鏡頭,一派巾幗烈烈。

  這樣的劇情,在激烈奮戰的喘息中,仍然忍不住落淚!

  儘管電影在撤僑和救人質的戰術行動的收尾都有點草草了事的感覺,但仍不失為一部優秀力作。

  正因祖國軍人在危亡之際的負重前行才讓我們無數人歲月靜好!

  《紅海行動》中,“勇者無懼,強者無敵”是蛟龍突擊隊瞭然於胸的自豪,但“帶你回家”才是影片要訴諸的主題——無論何時何地何處,祖國才是永遠的後盾。而要作為後盾,一個國家的實力才是真正的基礎。只有祖國強盛了才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鐵血豪情和氣慨。

  和平的背後是無數像他們這樣平凡又偉大的英雄用肉體血淚堆砌的長城,前仆後繼,死而後已。我們看不到斷壁殘垣,血肉橫飛,屍橫遍野的戰爭,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每天怨天尤人,抱怨壓力山大?

  電影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生在一個安穩的社會、和平的國度,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大學生紅海行動觀後感2

  2018年春節期間一部由中國海軍無條件參與拍攝的開年大作《紅海行動》火爆全國。影片憑藉優良的製作、震撼人心的場面和真實的人物故事,吸引了大量觀眾,票房短短兩個月內竟突破了36億,在中國影視榜排名第二,僅次於《戰狼Ⅱ》。

  紅海行動和其他電影不同之處是電影主題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以國家信念為主導的救援行動,派遣執行完任務的軍艦前往境外,救出所有被困戰區的僑民,一個都不能落下,另外一條是華裔記者夏楠與恐怖組織的頑強鬥爭,追蹤報道“黃油”來源。

  紅海行動拍攝投資約1億美元,在現代影片中,這部電影可以算是繼《戰狼Ⅱ》的另一部好萊塢級佳作。由於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導演林超賢也是傾盡了全力。為了讓影片更貼近真實場景,專門請了一位資深的軍事顧問來執導拍攝,使影片更富有專業化、軍事化氣息。從影片一開始的不期遇伏,到迫擊炮雨點式打擊接下來的則是毫不停歇的槍戰、爆炸,硝煙四起,儘管前進的道路十分艱險,但是隊員們依然組織防禦,建立支撐點。直到最後摧毀敵人陣地。整個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是行動迅速敏捷,在克敵制勝過程中沒有絲毫拖泥帶水,指揮鎮定,配合默契,是中國軍人的優良作風。敢於犧牲,英勇無畏是中國軍人的崇高情懷!“雖遠必救,再難必援”。在戰亂國家營救中國公民,一個個緊要時刻、一系列生死救援,《紅海行動》讓人們透過電影的方式看到了什麼是中國軍人的“勇者無懼”、什麼叫“強者無敵”,一句“我們是中國海軍,我們來帶你們回家”足以讓人感動,一句“中國軍人不會讓任何一箇中國人受到傷害”,瞬間讓人熱淚盈眶!回想起一百年前中華民族任人宰割、備受欺辱,閉關鎖國的歷史,生活在新時代的人們怎能不熱血沸騰?心中怎能不生出感慨?

  為了在外華僑的安危,我們的祖國有能力派軍艦撤僑了!在國外,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國際影響力,外國人是不會把你當回事的。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昌盛,早已不再是那個積貧積弱,任人欺凌的舊中國了。我們的海軍正在蓬勃發展,我們的綜合國力正在極大地得到提高,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領域出現了中國製造的身影,從高鐵,公路等基礎設施中到電子支付、人工智慧晶片、衛星導航領域的迅速發展,從殲—20到國產大飛機C919的自主研發,從遼寧號到001A型國產航母,從藍天到陸地,從陸地到海洋,都能看到中國力量。

  人類文明已經發展到了21世紀,但是戰爭依然沒有遠離我們,西方勢力在我國周邊頻頻製造爭端,正是在這樣複雜的國際環境下,我國更體現出了一個負責任的勇於擔當的大國形象。

  “當我們在黑暗中迷失,找尋不到出路,也看不到任何一絲光芒的時候,我相信,任何人的內心都身處崩潰的邊緣。當那一縷光芒出現的時候,我相信沒有人會拒絕。而中國軍人,一直在演繹著這縷光芒。”“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時,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我是中國人,我向中國軍人致敬,我為我的祖國驕傲與自豪!

  大學生紅海行動觀後感3

  春節檔的電影早在1月份就開始渲染,不管是《捉妖記2》還是《唐人街探案2》都佔據了各類評論的前列,大家的期盼都還是停留在可愛的動畫和精彩的故事中,幾乎沒什麼人關注一部叫《紅海行動》的軍事題材動作片,甚至還有唱衰的聲音。

  但當自己在過年期間親身走進影院觀看了這部不太引人關注的電影后,覺得這才是應該被大力宣傳和挖掘的國產電影,尤其是在中國人自己的節日裡,在崇尚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當下。

  從去年的《戰狼2》到今天的《紅海行動》,最核心也是最燃的一句話都是“無論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樣的危險,請你記住,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紅海行動》是我們從卑微到自強的文化印證。近些年,我們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習慣了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但是轉到自身國家的認同上或者中華英雄的認可上,卻乏善可陳,甚至沒有一些可以被包裝放上熒幕的英雄形象。但是當中國特戰隊的形象搬上了電影,包裝成了我們熟悉的大片,我們才意識到,我們擁有了一個足以讓我們感動的群體,一群讓我們自豪的英雄。我們不再需要跪拜美式的個人英雄拯救全世界,而現在卻可以仰望帶著五星紅旗臂章的英雄來拯救我們。

  《紅海行動》是我們從奉獻到擁有的心理轉變。從小我們就受到教育要為祖國的建設奉獻一切,而今,看著紅色護照背後所蘊含的堅強後盾,我們才意識到,我們的付出擁有了來自祖國厚重的回報。不讓一箇中國人掉隊,不讓一箇中國人受到威脅,這是祖國的擔當,也是我們對於祖國的情懷和感動。我們很多時候不曾考慮過我們擁有什麼,但是當我們看過了《戰狼2》,又觀摩了《紅海行動》後,我們會發現,我們擁有著別國所羨慕的先進武器,擁有安定祥和的社會秩序,更擁有著祖國對我們的不離不棄。

  《紅海行動》是我們從高屋到實地的大國自信。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最多的是政治教育、黨性教育,但是有時候會顯得有些虛無縹緲,落不了地。但是,從《戰狼2》開始,我們就慢慢被紅色主流所洗腦,是一種不自覺的洗腦和跟隨。不需要教科書般的教育,只需要用青年人喜歡的最燃的方式告訴青年,我們經歷的是什麼樣的時代,我們的國家是什麼樣的國家,這是最現實的融入和最真實的展現。去年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引來國外無數媒體的爭相報道,那個時候,我們就有了被追逐的自豪,但是仍有些空中樓閣,不那麼腳踏實地,但是,隨著文化推廣的慢慢深入,我們真切感受到,我們的血液裡流淌的.已經不是卑微的東亞病夫的血,而是已經能夠站立在世界高峰的自信之血。

  當然,飯要一口一口吃,大國自信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對於習慣了被外來文化侵襲的內心,要想重拾幾百年前的中華傲氣需要一代代人去慢慢培養。但是,現在的我們已經堅信,我們手上那本護照的分量已經是我們內心強大的安全感,已經是我們面對困難的堅強後盾,這或許就已經是一個里程碑了。

  這樣看來,紅海行動拯救的不是一個鄧梅,而是千千萬萬仍缺乏大國自信的“鄧梅”。祖國,從這一刻起,不再是簡單二字,而是一段深情和熱血。

  大學生紅海行動觀後感4

  如果說戰狼是一匹孤狼的戰鬥,那麼紅海行動中的就是群狼,對敵人兇狠,對夥伴溫柔。

  極具真實感的實事改變,從海盜劫船開始的故事,鏡頭開始對特種兵們驚險人生中的片段進行特寫。精良的裝備和完美的團隊作戰意識,還有高超的單兵作戰手段,構成了大國國防的自信和不可侵犯的莊嚴感。每一箇中國人對國民對國土的重視在軍人和普通人身上都得到了體現。片中的矛盾真切,是普通人面對正義和生命安全衝突時的恐懼與堅持,是軍人面對上級任務與個人意志衝突時的迷茫和堅定。全篇高潮迭起,衝突不斷。

  每個軍人都在並肩作戰中得到成長。因為戰友的受傷自我責備的觀察員在狙擊手的鼓勵下客服恐懼獨當一面,面對戰場的殘酷失去信心的爆破手在隊長的信任下重整旗鼓。每個人都有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明白團隊大於個人但也知道自己對於團隊的重要性。《紅海行動》給我們上了一課,真正的將書本上或者我們身邊簡單的團隊合作,搬到了螢幕上將它放大,真正有力地解釋了什麼是團隊的力量。

  《紅海行動》沒有過多的語言,用手勢代替的交流,用眼神代替的支援,用拳頭代替的信任,乾淨利落的展現出軍人的冷冽和柔情。戰場上的群狼都是不需要過多綴餘的,用行動證明一切。它講求真實,炮火,殘肢,犧牲,悲痛,真實的有些血腥冷酷,但是讓人無比信服,因為那是戰爭。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戰爭是無可辯駁的悲劇,不論是戰勝還是戰敗,都失去了太多太多的美好。戰火中的身影讓我熱血沸騰也讓我通體發寒,在毀滅中體現的美好讓人更加不忍見到它的毀滅。影片中的中國軍人從不主動挑起戰爭,他們同樣反對戰爭,因為軍人的職責在於守護,當自己的國家受到威脅時他們才會露出兇狠的狼牙。

  我們對於自己國家的信任其實是深入骨髓的,身在中國不會有人擔心哪裡的導彈會飛到自己頭頂,不會有人害怕自己下一秒會被—抓去當炸彈。軍民一同營造的良好氛圍,讓我們每天可以無憂無慮的在街上插科打諢,追逐打鬧。但是有些人不能這樣,他們身在邊關或者境外,經歷著槍林彈雨,他們放棄了安逸,總歸是把自己扔進了危險之中,為了他們身後的人的安逸,他們相信在人們心中,英雄永存。

  經歷一場自己可能永遠不會見識到的戰鬥,看見一些自己可能永遠不會見到的殘酷,世界上的每個角落,發生著我們無法想象的事情,當它展現出來時我們現在能做的除了警醒自己,感謝他人之外還有什麼?大概只有等待自己長大。待自己羽翼豐滿之時,將需要保護的人護在身下,哪怕自己千瘡百孔也在所不惜。

  大學生紅海行動觀後感5

  春節,一部名為《紅海行動》的大片燃爆全國,目前票房已破14億,影片憑藉優良製作、震撼場面和真實故事人物原型,不僅讓觀者自發“安利”,更引的很多名導演“折腰”讚許。

  “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站在國家進步的高度,收穫瞭如潮掌聲的《紅海行動》,擊中人心的不只是影片本身的“燃”,更是點燃了生活在“強起來”這個新時代的人們,對國家和軍人一種自然而然的期許,是對國家“強起來”的高度認同感和自豪感。“雖遠必救,再難必援”。“蛟龍突擊隊”在索馬利亞海域解救中國商船,在戰亂國家營救中國公民,一個個緊要時刻、一系列生死救援,讓人們透過鏡頭看到了什麼是中國軍人的“勇者無懼”、什麼叫“強者無敵”,一句“中國海軍,我們帶你們回家”足以讓人感動,一句“中國軍人不會讓任何一箇中國人受到傷害”,瞬間讓人淚目!回想起一百年前中華民族任人宰割、備受欺辱的歷史,生活在“強起來”新時代的人民怎能不熱血沸騰?心中怎能不生出感慨:只有祖國的強大,才能有民眾的安全。

  “我們必須打贏!”這句話擲地有聲、震撼人心,展現了中國軍人“寧舍此生,不負使命”的責任擔當,“吃盡萬千苦辣,只為祖國榮光”的愛國情懷,向世界傳遞出“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精神,更是“強起來”的中國應有的底氣!

  從《湄公河行動》到《戰狼Ⅱ》,再到《紅海行動》,之所以能“圈粉”無數,讓國人產生情感共鳴,離不開“高品質”的製作,更是國人對“強起來”的祖國的高度認同感和自豪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