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通用10篇)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

  一、長津湖之水門橋的內容簡介

  《長津湖之水門橋》作為電影《長津湖》的續集,講述了七連戰士們在結束了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又將面臨更艱鉅的挑戰和更猛烈的火力,他們將在美陸戰一師撤退路線上的咽喉之處——水門橋阻擊敵軍,任務會更加艱鉅,戰鬥場面會更加激烈,為贏得勝利付出的巨大犧牲也會令人更加動容。

  二、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通用1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通用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1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願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並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2

  今天同學去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我不得又一次感嘆和平的來之不易,以及抗美援朝軍人們的英勇善戰。

  中間有幾個片段令我記憶猶新,其中一個就是勇士們在準備炸水門橋前出發時一同凝望祖國的方向的場景——那座高高的雪山。是啊!祖國的方向,太陽昇起的方向,是那麼的明亮,可是他們要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迎接黑暗,迎接戰鬥,迎接犧牲。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那東邊升起的陽光,那近在咫尺的祖國。

  或烈火燒身,最後一步也要趕到機關槍前,堵住槍眼。或不顧生死,看著扔來的手榴彈,為了保護隊友,果斷撲上去抱住。或不知疼痛,腿斷了,也要把訊號傳給傳令人。我在腦海裡一遍又一遍的浮現政治老師的話:這道題要回答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前赴後繼,不畏死亡,堅持不懈,無私奉獻……

  有的英雄長眠於雪山之下,被折磨人的暴風雪摧毀,也許至今他們還在異國他鄉。不過,我們帶回來的,我們要默哀,要崇敬,沒帶回來的,也希望他們能夠去往極樂淨土。感謝你們,是讓你們讓新中國在國際上有話語權;感謝你們,是你們保住了家門口,讓全國人民安全的生活;感謝你們,是你們珍貴的抗美援朝精神,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深受感染,永久銘記你們——我們的英雄。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3

  春節期間,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影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在敵人撤退的咽喉要道“水門橋”,七連戰士與美軍展開殊死搏鬥的故事。

  整部影片是圍繞一次又一次的炸橋場面展開的。第一次的炸橋,因為經驗極度缺乏,一個晚上只炸了一個小口,但是我們的戰士傷亡慘重。第二次的炸橋,我們的戰士運用敵人的水管,摧毀並進入了敵人的“心臟”,水泵室。在水泵室內,戰士們英勇的解決了敵人,等待進攻。連隊遙相呼應,不懼美軍的利炮,運用交叉火力和熟練的技巧,殲滅敵方大多數火力。第三次的炸橋,敵方得增援部隊趕到了,運用坦克、小炮等大肆轟炸我們,戰士們的體力逐漸不支,傷亡人數開始了急劇上升,看到這一切,伍千里不顧自己被層層鐵網困住,沒有絲毫猶豫地下令全連撤退,他是作好了犧牲的準備啊,但是戰士們還是不顧命令,最終將伍千里營救出來一起撤退。這炸橋中的一幕又一幕,讓人一次又一次慘不忍睹,感同身受;這炸橋中的一幕又一幕,讓人不能自已,潸然淚下。

  他們是一個又一個真實存在的英烈啊!他們是為了掩護隊友,不讓隊友被敵方飛機發現,自己一人吸引飛機注意,最後英勇犧牲的餘從戎;他們是以一己之力混入敵營,在數以千計的槍口下被打下崖,卻仍然引爆炮彈進行炸橋任務,最後英勇就義的伍千里,……。他們將寶貴的生命留在了戰場上,他們的犧牲讓人悲痛,他們的犧牲讓人敬佩。

  先烈永不忘,立志更堅強。此刻,我只想大聲說出來:我們必須時刻銘記“英烈精神”,堅定理性信念;我們必須無畏衝鋒,不斷踐行矢志不渝的“初心”,精忠報國的“忠心”,人民至上的“民心”;我們必須勇毅前行,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繼續“英烈精神”,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履行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新時代使命。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4

  大年初一,《長津湖》續作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全國公映。前電影《長津湖》引發全民共情,觀影熱潮席捲全國。據說超1億人次觀眾走進影院,感受志願軍戰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影片感動億萬觀眾的同時也深深關心著七連戰士們的後續故事:伍千里後來回家蓋起房子了嗎?梅生教會閨女算術了嗎?他們把雷公帶回沂蒙山老家了嗎?……這些鮮活的角色一直牽動著觀眾的心,也牽動著我的心。

  大年初一,在手機上買好票後迫不及待走進影院。《長津湖之水門橋》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講述在結束了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七連戰士們又接到了一個更艱鉅的任務:炸燬水門橋。

  水門橋不是一座橋,是古土裡以南6公里左右的一座電站水壩,是戰鬥中美軍機械化部隊撤退的必經之路。水門橋之戰是長津湖戰役中抵擋美軍撤退的連級戰鬥,如果能阻止美軍從水門橋上撤退,美軍陸軍一師將會被全殲在此。

  長津湖戰役打響的第三天,我志願軍就意識到了美軍陸軍一師有逃跑的跡象。1950年12月1日,我志願軍58師172團2營爆破組趕赴水門橋作戰,將水門橋橋面炸燬,但當時美軍的武裝實力與工業實力早已能甩我國一大截,在我軍傷亡眾多將橋面炸燬後,陸軍一師僅用不到40小時就已經將整個橋面完全修復。

  12月4日,爆破組再次將橋面以及梁箱一同炸燬,這次,有鋼材的美軍第73工兵營很快就又架起了橋樑。12月6日夜,志願軍80師240團3營七連連長姜慶雲帶領一個排的戰士再次赴戰水門橋,激戰過後,志願軍戰士以傷亡十人的代價,將水門橋的橋面以及橋墩炸燬,這是志願軍對水門橋實施的第三次轟炸,這次,水門橋上炸開的豁口寬達8.8米。

  第三次炸燬水門橋後,美軍在日本定製了8套M2橋樑元件。12月8日,美軍C-119運輸機將這8套元件投放至黃草嶺,計劃開始動用重兵部隊修復橋樑。這八套元件中,其中一套元件落在了志願軍陣地上,一套在投放過程中被摔壞。美軍用6套元件重新駕起了水門橋。

  電影中美軍渡過水門橋看到的冰雕,就是我志願軍180團2連、240團5連。這兩個連的戰士,在戰鬥中因氣溫驟降永遠留在了自己的戰鬥陣地上。

  今天,我們把這場英勇之戰製成影片,在萬家團圓時全國放映,正是對犧牲戰士的深刻緬懷,也在不斷提醒著世人,今日的萬家燈火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因此,這部包含著血與淚的影片,值得每一位中華兒女去看看。

  長津湖戰役中,我志願軍共三次炸燬水門橋。在沒有任何重火力的掩護下,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惡劣風雪中,數千名志願軍踩著厚厚的積雪,挪動著已然凍僵的身軀。

  反穿棉襖、身負炸藥,用血肉之軀把大橋連同基座全部炸燬。在我們用小米加步槍,用戰士的血肉之軀抗戰的時候,美軍則用飛機、坦克、大炮輪番轟炸,成百上千噸的炮彈在我軍狙擊陣地上炸響,1950年12月1日4日,我軍兩次炸燬水門橋,付出了巨大犧牲。這短暫的勝利,一幕幕、一幀幀都讓人揪心不已……

  1950年12月6日,我軍再次下達了炸橋任務。在零下35度的極寒天氣下,七連的戰士拼盡全力,用血肉之軀綁上炸藥,硬生生的頂了上去,炸燬了水門橋。之後,美軍生產了每個元件重達1.1噸的鋼橋元件,動用大型運輸機空投到美軍陣地,僅用不到兩天的時間又重新架起可以承載重機械部隊透過的橋樑。最終,這場戰役以我軍犧牲巨大、美軍艱難撤退告終。

  我們落後、貧窮,這場戰役中,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試圖彌補著我們與美軍相差了一個世紀的武器裝備力量。也正是這赤裸裸的差距,不斷告誡著每一個國人,落後就要捱打。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5

  人們總是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看完這部影片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片仍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在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後,為圍殲撤退的美軍,七連的戰士們奉命炸燬美軍唯一的退路—水門橋,並英勇阻擊敵人的故事。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戰士們的英勇、頑強,即使敵人的火力兇猛無比,即使想過這一仗會犧牲,即使剛剛經歷了生死,體會了戰爭的`殘酷,但當衝鋒的號角吹響時,所有戰士依舊奮不顧身、上陣殺敵。當敵人的坦克開來了,他們心知敵人的機槍大炮隨時準備著向他們開火,坦克可以輕而易舉地消滅自己。但是他們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摧毀敵人的坦克,攻下敵人的指揮所。他們曾想過,打完這一仗就回家好好陪伴親人。此時,他們可能無比愧疚,他們會想:對不起,親人們,我不能再回家看望你們了。他們可能無比留戀,他們會想:可愛的新中國呀,我還能回到你的懷抱中嗎?不過他們不會退縮,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這麼一句話:我一定要完成任務!

  然而,片中那句“你們炮營的炮,哪門不是搶來的?”,卻也反映出在抗美援朝時,我們的裝備明顯落後於美軍。正是因為這個,在面對美軍的飛機時,坦克時,我們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正是因為這個,在面對人數比我們少得少的敵人時,我們還要犧牲那麼多人。正是因為這個,我們的補給常常被敵人切斷,戰士們總是要忍凍捱餓,還要與敵人對抗。

  我們作為學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雖不需要像先輩們那樣奮勇殺敵,但我們要繼承他們的品質,像他們一樣堅守崗位。對我們而言,學習是我們最主要的事,只有我們一心紮在學習上,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聽從指揮,老師有時會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但這正是因為老師還關心我們,想讓我們變得更好,所以我們要聽從老師指揮,緊跟著老師的步伐。

  喜歡片中這一句話“這場仗越是難打,就更要打。”這些先輩們用鮮血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作為學生,我們要做到維護他們的尊嚴,像他們一樣,在生活中越是遇到困難,就越要戰勝困難。

  最後,向這些為了祖國而負重前行的人——致敬!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6

  今天是2022年2月4日,農曆正月初四,昨天看了新春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作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長津湖》的續集,《長津湖之水門橋》主要講述的是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三炸水門橋的故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異國的土地上開啟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篇章。

  每次觀看抗戰影片,眼眶總是一直溼潤著,中國軍人鋼鐵般的意志,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偉大精神感動了千千萬萬人。

  伍千里帶領第七穿插連剛剛結束機場大戰,還沒好好休息一下,馬上接到上級通知,立刻趕往水門橋執行炸橋任務。所有戰士立刻出發前往目的地。

  戰士們一邊要抵擋風雪交加,嚴寒刺骨的惡略天氣,一邊要隨時警惕敵機的轟炸。還要誓死完成任務。所有戰士絲毫沒有懈怠。

  始終保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一次次攻克難題,一次次完成任務,最終除了五萬裡以外,所有英雄們都犧牲了,換來了戰爭的最終勝利!也換來了我們今天安穩而幸福的生活。

  為所有烈士們致敬,為所有為抗戰英雄們致敬,人民永遠會記住這樣的恩情!

  感恩偉大的祖國,感恩我們是中國人。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7

  春節期間,舉家團圓,其樂融融。一部催淚大片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震撼來襲,其精美的畫面,激動人心的戰爭場面,比起上一部《長津湖》過猶之而不及,當你看到戰士們,面朝祖國,旭日升起的地方,舉手致敬,新中國萬歲,你一定淚眼模糊。這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是一部身心受到震撼的催淚劑的電影。

  電影開場,聯合國軍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得丟盔棄甲。敵方主力是美軍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見大勢已去,下令南撤前往興南港,因為那裡會有軍艦接應。

  從美軍陸戰1師所在的下碣隅裡直到古土裡的水門橋,一路都是山路。水門橋依山而建,是一座建在崖壁上的懸空橋,穿過水門橋之後就是平原。對美軍的機械化部隊而言,水門橋就是生死之橋。

  149分鐘的片長,重點就是講述“三炸水門橋”這場經典戰鬥。

  讓我們感受一下戳人的淚點。

  七連戰士們集結執行炸橋任務前,在明知此戰過後戰友們多數會壯烈犧牲之時,一向向著祖國的方向敬禮,齊聲大喊“新中國萬歲”。

  梅生在傷重到雙眼看不清、已經奄奄一息的情況下,卻義無反顧的駕駛著點燃了烈火的裝甲車衝下山頭、衝向美軍,是他在犧牲前嘴裡還噙著女兒的照片,是他在犧牲前回憶起本來答應妻子要活著回來教女兒數學。

  志願軍第九兵團在結束了長津湖戰役休整部隊清點人數時,伍萬里用堅毅的聲音大喊“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宋時倫將軍問伍萬里“你有什麼願望”而伍萬里高聲回答“恢復七連建制”,是宋時倫將軍向伍萬里授旗。

  七連戰士平河抱著炸藥包,不顧坦克掃射,毅然決然地跑到了坦克跟裡,被無情的坦克碾壓到了車底。他犧牲了自己,炸掉了坦克,然後炸壞了一斷橋面。

  七連的戰士們本以為自己的任務終於完成,卻沒想到,炮彈一個接著一個的繼續飛過來,敵人的援軍到了,好多輛坦克就地待命。

  這就是一場雙方力量非常懸殊的戰鬥。沒有援軍,他們用驚人的毅力,靠著自己所剩不多的子彈,對抗著敵軍的坦克、炮彈、甚至飛機。

  敵軍甚至殘忍地用飛機向他們可能藏匿的地方投燃燒彈,是一名戰士用自己做引,吸引了敵軍的燃燒彈,犧牲自己,保護戰友。

  條件再艱苦,他們無人想著退縮,都很勇敢地往前衝,一次一次不顧生命危險地衝鋒。

  看到他們絲毫不顧及自己生命,流血犧牲,保衛國家,難免感動地熱淚盈眶。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向英雄們致敬。生在這英雄們流血犧牲換來的和平時代,我們何其有幸。

  對於家鄉,對於祖國,正如梅生所說,“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

  他們的確做到了,他們也的確在用生命完成任務。

  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千千萬萬個小家,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奔赴前線,浴血奮戰、英勇殺敵、坦然赴死。

  他們用血肉之軀和裝備精良的美軍打了一場硬仗,完成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我們築起了一道新的“長城”。

  抗美援朝這場戰爭,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與世界上最強大的作戰意志的一次碰撞與對決!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美軍正攜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國的光環,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到了對於任何國家而言處於一種不可戰勝的軍事力量,更擁有碾壓其它任何國家的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

  伍千里目視美軍用重新用空運過來的M-2鋼樑修復橋面、完成撤退的時候。在這個時候特別感嘆美國用極其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最終讓美軍陸戰一師成功逃離了我志願軍的圍追堵截。

  雪與火,生與死,冰冷與溫暖,燃燒與寂靜,合在一起,震懾了我。

  《水門橋》讓我明白,所有的大,都大不過生命之大。

  此時此刻,你我吃著火鍋,在暖氣房子裡享受著盛世太平。

  先人的死,是為了後人的生;先人的勇,是為了後人的安;先人的情,是後人永遠不可遺忘的燈塔。

  這是家之傳承,更是國之積澱。

  一如孫楠在電影主題曲《天地我來過》中唱著,“替我看那山河壯麗”,我們每每會被這樣的場景和描述觸動,也正是因為這份傳承與積澱,早已刻在每個國人的基因當中。

  細想想,相比上下浩蕩五千年,那場“區區”72年前的戰爭,其實和我們的距離,遠比想象中要近上太多。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我們能做的,唯有拒絕遺忘。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8

  《長津湖之水門橋》是《長津湖》續作,由於亞軒同學的盛情邀請,於是我倆於前天下午前往水秀影院前去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

  進入影院,一支悠揚又略微有許悲傷的歌曲傳入在場的觀眾們的耳中,也飄入了所有人的心中,暗示了這次戰役的悲痛。

  我和亞軒進影院時開開心心,眉飛鳳舞的,而觀影后卻兩眼微紅,一方面是觀影時間長,眼睛有些許不適應;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確實是十分悲壯,十分感人的。

  影片講述了七連在新興裡和碣隔裡戰鬥後,為了不讓美國人撤出戰場,指揮部要求七連與其他連的戰士一同炸掉美軍的唯一出路——水門橋,七連與二連炮營想法設法將橋炸掉,可是每一次美軍利用高科技將橋補好,經過幾個夜晚的炸橋與白天美軍對志願軍隱蔽點的狂轟亂炸,七連的戰士只剩下伍千里,伍萬里以及老梅了。最後,伍千里與老梅因為拼盡全力炸橋,犧牲了,而伍萬里因哥哥的保護,活了下來。

  有人認為他們很傻,保護的不是中國,但是“唇亡齒寒”,如果朝鮮沒了,美國佔領了朝鮮,由於與東北接壤,美國可以更頻繁的騷擾新中國,如果我們沒有幫助朝鮮,那我們的新中國呢?

  這也警醒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只有自己足夠強大了,才可以不被欺負,只有我們青少年強大了,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強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應有每個人實現,青少年也不例外,少年,你準備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了嗎?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9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劇情跌宕起伏、蕩氣迴腸,每個細節都能牢牢抓住觀影者的心。

  影片主要講了七連戰士與美軍陸戰一師的一場戰鬥。美軍陸戰一師撤退的必經之路就是水門橋,所以我軍就有了一個新的任務——不惜一切代價把水門橋炸掉。在經歷第一次炸橋後美軍又把橋修好了,在危急時刻,指揮官作出決定,派七連戰士再去完成炸橋這個艱鉅的任務。

  當時冰天雪地,美軍擁有飛機、坦克、充足的彈藥,七連的戰士卻只有手槍和從美軍身上搶來的炸彈,但這絲毫沒有動搖七連戰士們戰鬥的決心。連長伍千里帶領戰士們前往水門橋,硝雲彈雨、炮火連天,終於把橋炸了一個小口。當大家都以為這座橋修不了的時候,美軍又一次把橋修好了。但此時,七連的戰士已經死傷慘重,人員寥寥無幾了。在此危難時刻,伍千里說:“只要橋在,我們的任務就還在!”於是他帶著必死無疑的決心又一次開始炸橋。做了戰略部署後,伍千里拿著炸彈,隻身前往美軍營地,在美軍重重包圍的最後時刻,在身重數槍的最後時刻,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開槍擊中炸彈,炸彈終於爆炸了,伍千里也英勇犧牲了。最後,七連就剩下一名戰士,其餘人全部英勇犧牲。

  伍千里在美軍面前放炸彈時,他的眼神中沒有半點猶豫,充滿了堅定和希望,讓人難以忘懷!我深深感受到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汗水和血肉換來的,一定要好好珍惜!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不怕辛苦,不求回報。比如清潔工,他們從清晨就開始打掃衛生,為的就是給我們,給世界一個舒服、美好的環境。再如老師,老師就像一把金鑰匙,把無知的我們領進知識的寶庫。老師每天教我們知識,教我們道理。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讓我們不斷進步,有更好的未來,將來建設祖國!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的付出與犧牲,不能忘記我們的使命,讓我們向革命先烈們致敬!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將來為國爭光!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觀後感10

  在燃燒的烈火中奮力奔跑著,用兩條被凍僵的腿去追趕四驅機動車,開著點燃的卡車衝向敵方陣地,都是志願軍不畏生死,奮力拼搏的精神的體現。

  空中,有美軍的戰機轟鳴,前方,有坦克的威脅,後面,是美國的唯一的退路,懷中,是炸橋的炮彈,在生死時刻,在連中數彈的情況下,用最後的力氣,瞄準,按下射擊鍵……那一刻,彷彿時間靜止了,伍千里那不畏生死的精神令我為之動容。

  “七連應到152人,實到1人!”是他,用堅強的意志活了下來,是他,保住了七連的建制,是他,炸掉了美軍的碉堡,也是他,接受了七連該有的榮譽。

  一身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為新生的中國埋下了堅韌的種子。一把全手動步槍抗衡全自動化槍械,零星的幾架米格15,去抗衡鋪天蓋地的F86。有人說:“中國人跑得比美國的飛機快。”還有人說:“中國人的皮要比美國人的厚。”但在我看來,中國人打敗美國的唯一利器就是--信念。戰場上,中國人時刻留存著一把大刀,用這個冷冰器在寒冷的戰場去保護自己的祖國,去保證祖國人民的安全,去趕走在家門口耍大刀的美國人。

  我常常坐立於草地上,抬頭看滿天星斗,低頭看萬燈閃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美國人不比我們笨,他們裝備比我們精良數百倍,他們後勤部隊也很強大,為什麼打不贏所謂“向炮彈衝鋒”的,裝備簡陋的志願軍軍隊。或許,這部電影,便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解答。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結束文章,那便是:“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