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狙擊手》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範文

  電影《狙擊手》劇情簡介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狙擊手張大弓槍法過人。美軍傾盡全力欲將之消滅。面對敵人佈下的天羅地網,張大弓臨危不懼,同敵人展開周旋,最終扭轉戰局,成功擊敗對手。

  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冷槍冷炮運動”為背景,透過一段中國志願軍狙擊小隊與美軍狙擊隊之間的殊死對決,展現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艱難取勝的英勇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狙擊手》觀後感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

  在觀看電影《狙擊手》的時候,我把多年積澱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著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願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並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2

  正月初三,和小鬼一早來到南通影城,觀看張藝謀執導的抗美援朝影片《狙擊手》。新春大片耐看,耐思,耐味。

  影片刻畫了志願軍某五班為救回偵察兵亮亮而展開的生死戰,驚險,驚心,驚魂。英雄的五班戰士感動全場,觀眾不時抹淚。

  為喚醒亮亮,為不讓亮亮睡後凍僵,“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歌聲雄壯迴旋,震山河,撼天地,觀眾心裡齊唱齊和,動人之至。

  在與強敵的輪迴交戰中,五班英雄憑毅力,憑意志,憑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武裝到齒的敵人鬥志,鬥勇,鬥智慧,鬥骨氣。坦克壓頂不彎腰,武器低陋不洩氣,滾雪地,穿坑道,巧妙排險擊敵。班長不負使命,為救戰友壯烈與敵同歸。滿臉淚水的戰士們咬牙雪恨,槍槍致敵印堂,彈彈擊敵要害。“老謀子”深算,匯出壯歌。

  影片中一朝鮮兒童和亮亮相處,親如一家,亮亮巧妙把情報藏在糖塊中,粘於童發裡。朝鮮童被敵人困在坦克中,五班戰士擊斃坦克手,救童獲得重要情報。五班戰士戰至最後一人,孤膽英雄雖傷肚傷肺,但毫不屈服,肚破血流不止,英雄自塞急救紗包,用皮帶緊緊捆肚上陣。敵見敵驚,敵見敵顫,趁敵驚楞時,英勇的戰士一舉擊敵,完成了傳送重要情報的光榮任務。

  沒有歲月靜好,都是英烈流血前行。

  新年放此片意義重大,極大地教育了觀眾。

  戰鬥英雄形象光照山河。

  小鬼受到心靈洗禮,出場還在回味壯觀戰況:“爺爺,這片子值得一看。”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3

  影片主要描述了蘇聯二戰期間,極具射擊天賦的女學生柳德米拉如何成為一位傑出的女狙擊手及她的戰爭生涯。柳德米拉的幾段愛情成為推進電影的主要劇情,說它是以愛情為重要線索的戰爭片似乎也不為過。

  在劇中,因為愛情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因為戰爭人們更強烈地感受到愛情的珍貴。柳德米拉在戰爭中遇上的三位愛上她的男人都不惜生命地保護著她,究竟是戰爭還是愛情,令人變得如此勇敢已經難以分辨,也許兩者在相互激發吧。

  人在非常時期,由於身心都承受著非人的折磨,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的生命的看法,都會有所改變甚至扭曲。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女主和第二個與她出生入死的拍檔(當時兩人還沒有發展成為戀人)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也是正值女主痛失第一位愛人(她的第一位拍檔)後不久,她沒有像正常執行任務那樣一槍射殺了目標,而是透過反覆射擊令對方遭受痛苦。顯然,此時的她內心充滿了仇恨。然而她的拍檔果斷地阻止了她並一槍解決了敵人。事後,他對她說了一句令我非常難忘的話:“戰爭不僅意味著死亡,它還意味著生命。”可以看得出,正是拍檔在戰爭中仍保有的如此清澈的靈魂,漸漸抹去她的傷痛,重新喚醒了她心底的愛意。而作為觀眾,也正是他這句耐人尋味的話及他充滿慈悲的舉動,令我對這部電影肅然起敬。

  人類究竟要怎樣才能令生命永續?人與人之間要怎樣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愛?在人們不得不將槍口對準敵人的時候,究竟應該怎樣想、應該怎樣做才能同時獲得正義與救贖?影片中這位軍人似乎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角度。

  劇中的他,因為擔心自己在戰爭中也可能像她的第一個拍檔那樣隨時失去生命,而遲遲未向女主表白。他內心對愛情、對愛人的敬重與呵護之情令人動容。

  柳德米拉是位勇敢、獨立、智慧而善良的姑娘,她年紀輕輕便清楚自己的選擇,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同時也因為戰爭,選擇了適當的放棄、奉獻與隱忍。但戰爭的殘忍與猙獰,還是改變了本色的她,令她在他人眼裡只是冷血的執行任務的殺手。她的靈魂似乎在戰爭中被弄丟了,似乎也被那些無情的子彈射殺了,成了一具只會為自己的祖國、為這場戰爭的勝利擺出英雄姿態的冰冷道具。這無疑是電影對政治的黑暗與戰爭的無情所作出的相得益彰的揭露。

  然而,電影以美國總統遺孀請她去白宮做客,並在給予了她充分的同情後而令她漸漸恢復了對正常的自己及正常的生活的渴望與熱情,最後兩人發展成為忘年交為切入點,很好地反襯出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美好,以及人性與生俱來的對自由和幸福的嚮往。而她的靈魂在久旱逢甘露般的情感的激發與滋潤下,一點一點地復活了。

  但無論怎樣,戰爭對任何人而言都不可能是一個十分獲益的選項。不管輸還是贏,人們的身心都將遭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願人類能夠拒絕因自私而做慾望的奴隸,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大自然給予人類的、以及人類用智慧創建出的一切。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4

  大年初一晚上,一家四口去影院觀影,感覺《狙擊手》這部影片敘事波瀾壯闊,是一部優秀的以小見大的愛國戰爭影片,值得大家觀賞

  1.我心裡難受

  影片一開頭,是戰地記者來採訪屢獲戰功的“五班”班長劉文武。因五班接到連長的緊急救人任務,於是把大永派去代替班長接收採訪。大永是個神槍手,也是五班學歷最高的,他在影片的最後關頭,以一人之力克敵制勝。記者問,在五班是什麼感受?大永說:“我心裡很難受”。他擔心自己的好朋友亮亮生死未卜,回答的直接了當,乾乾脆脆。戰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慨萬分。大永堅持要求參戰,在獲得連長的首肯後,追隨五班一同赴前線。

  2.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在

  拉鋸戰中,五班損失很大,敵人依靠有利地形,武器裝備一時獲勝。戰士悲憤的說:“我們什麼都沒有,除了一個望遠鏡”。班長劉文武打斷了他:“老子還在,你還在,五班還在。”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在影片的最後時刻,連長連續點名,五班犧牲的每個人都有人喊到,不禁讓人催然淚下。是的,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戰爭中的人是最重要的,志願軍奮勇向前的英雄精神永存,殺敵致勝的英雄志氣永在,與敵人死磕到底的英雄氣魄永恆。

  3.不要哭,給我憋回去

  印象中,一個大男人痛苦流涕,是多麼丟人的啊。但是在影片中,大永,班長都有流淚的場面。而且,大永至少哭了三次。俗話說“英雄有淚不輕彈”。隨著劇情的反轉,大永從一個愛哭的戰士,迅速成長為一個名戰鬥英雄。班長劉文武面對哭泣,大聲說“給我憋回去”,自己卻暗自流淚。班長犧牲以後,大永採用班長先前教授的方法,最終戰勝了敵人。反觀敵人,卻從始至終沒有一滴眼淚。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5

  昨天晚上,孩子、妻子與我一起看了電影《狙擊手》,這部影片由張藝謀及其女張末導演,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1952年冬至1953年初),槍法過人的狙擊五班戰士與美國敵軍對壘的故事。為重創狙擊五班,敵方調配精英狙擊小隊,配以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更迫使狙擊五班班長“劉文武”與戰士大永等人為救同伴進入其設好的險境之地。

  透過十多個回合的鬥智鬥勇,最終敵軍被全部消滅,五班戰士獲取了偵察兵亮亮的情報,除大永外全部陣亡。

  影片呈現了班長劉文武的神槍手傳奇,也展現了大永如何從一個兵娃子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狙擊手的經過。

  電影中戰爭時代血與火的洗禮讓人快速成長在當前和平時期雖然難以重現,但是戰局的勝負以及人的成長自有其內在的邏輯與共通的法則,可供我們借鑑。

  一、團結一心,其利斷金

  無論從武器、運輸、通訊、後勤等裝備,還是人數來看,五班都遠遜於敵軍,但是最終結局反而是五班取得了勝利。這裡最重要的一點是五班以班長劉文武為主導的團結一心,充分發揮各自成員的優勢——大力士、演戲者等群策群力;而敵軍內部則相互脅迫與陷害,為了爭取榮譽勾心鬥角,看似佔據天時、地利的`主場優勢,實則失於人和。

  二、領袖的氣魄與格局決定勝負

  儘管敵軍的首領具有高超的射擊技術、情報蒐集、戰術策劃與執行能力,但是五班班長劉文武敢於捨生取義、同歸於盡的氣魄與愛兵如子、迎難而上、足智多謀的格局讓他超越了專業能手,而成為戰場的統帥——決定戰局的走勢與勝負。

  三、個人如何百鍊成鋼

  大永從感情充沛、愛哭的新兵蛻變成左右戰局勝負的終結者、戰場唯一的倖存者,其成長有三個明顯的支柱:一是班長的點撥;二是團隊成員的無私幫助與配合;三是自身面對絕境的堅毅不拔與過人的眼力巧勁。

  從某種角度來看,每一個家庭把孩子培養成為下一代接班人,都會面臨類似地考驗。孩子的每一個關鍵步伐——小升初、初升高、高考、求職、成家立業,都是一次戰役,能否在戰場中不斷升級、百鍊成鋼也取決於每個家庭所有成員的團結一心、領導者的氣魄與格局以及孩子的心性毅力。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6

  大年初一,我們安排看下午電影,張藝謀導演《狙擊手》。本片介紹抗美援朝冷槍冷炮運動中,某連某班在營救偵察連戰士戰鬥過程,遭遇敵方設定的狙殺陷阱。

  多位戰士營救戰士過程中,遭到美軍狙擊手殺害犧牲,狙擊五班因此頓時陷入困境,其他戰士與他們開展一場鬥智鬥勇的狙擊對戰。

  在這次過程中,五班全體戰士英勇頑強,尤其是班長指揮得當,在裝置不如對手的敵強我弱對陣中,依靠智慧和能力不斷狙殺敵人有生力量。

  當然美軍這個對手也不含糊,他們仔細研究過我軍,透過佈置陷阱來獵殺我軍狙擊神手,對我軍心理活動判斷也是十分準確;用班長的話說“這回是遇到高手了”。

  整個影片扣人心絃,讓觀影人高度緊張;尤其是那個飛馳的子彈頭特效,感覺特別逼真。

  雖然整個影片都圍繞雪地營救這個場景來展開,但故事還是高潮迭起,在不經意間情節突然轉換,我軍五班戰士們從開始主動一下陷入被動,然後從被動中又轉為主動,幾輪轉換。

  短暫勝利還沒有來得及體會,敵人也不是吃素的,立刻發動反擊,讓戰友頓時血肉模糊一片,戰士們壓抑巨大悲憤和痛苦,眼淚都不能流,因為班長要求大家“憋回去”。

  悲傷痛苦也就只有30秒,接下來要立刻投入下一輪的生死搏殺,戰場不相信眼淚,戰場是屬於最後的勝利者,悲傷痛苦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敵人不給你這個時間,調整情緒立刻投入繼續戰鬥才是正確的選擇,否者會迎來更大的悲傷,所以有經驗的班長要求年輕戰士“憋回去”,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次戰鬥過程中,我方遭到巨大的損失和傷亡,我方年輕一個戰士在戰友犧牲後幾乎情緒崩潰,絕望地表示敵軍什麼都有,有望遠鏡有通訊裝置,我們卻什麼都沒有,班長為鼓舞戰士,表示你胡說什麼,我們有你有我就是有,我們有英雄的五班。

  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班長及時制止戰士情緒化胡言亂語,幫助他調整了低落的情緒,鼓舞戰士戰鬥意志力。

  可見戰鬥不僅僅拼裝備,也拼意志力,年輕戰士受到了班長的鼓勵,重新燃起戰鬥的意志,班長在這個時刻激勵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何謂激勵,這就是激勵,基層班組長的及時激勵對於一線戰士非常重要。

  事實上,敵人雖然在裝置上佔據優勢,但被我方幹掉幾個後,敵方人員心態上也繃不住了,有個美國大兵想著要快速逃離這個“該死”戰場,但帶隊伍的中尉此刻只能用威脅的方式逼對方留下,否則將把對方送上軍事法庭。

  我軍戰士想著為新中國而戰鬥,為父老鄉親戰鬥,而美國大兵呢,到底為啥戰鬥,其他他們此刻內心是彷惶的,中尉想著是自己如何登上紐約時報頭條,做一個大英雄,僅此而已。中尉和上尉之間意見還不合,對本次戰鬥目的各不相同。

  雖然這場戰鬥雖然只是區域性戰鬥,卻反映了一個深刻的問題,究竟為何而戰不清楚。價值觀和使命感不同,註定在關鍵時刻展示的力量是不同的。

  從狙擊手這個角色出發,五班班長總結一套打法,“隱藏自己,見火開火”,這才是制勝法寶,有什麼啟示呢?

  狙擊手都是一擊要人命的狠角色,但在高手對決中,隱藏好自己就是生死關鍵,先敵發現對方,一槍擊中才是狙擊手的基本功。

  在戰鬥中,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狙擊戰鬥中,隱藏好自己更是生存的法門。反過來,透過某種方式吸引敵方暴露目標,是獵殺對方的關鍵,五班就是運用這個策略成功以弱勝強,班長讓戰士表演以吸引敵人注意,讓其先開火置,開火即暴露,暴露即被擊斃。

  最後一次戰鬥中,戰士大永用鍋勺綁在腳上吸引敵方中尉開火,大永在另外一頭用班長交的方法,見火開火一槍絕殺敵方中尉,後發制人獲得最後勝利,狙擊戰正可謂鬥智又鬥勇,成功的狙擊手從來就不是槍法準這麼簡單。

  張藝謀今年在接受冬奧會總導演的情況下,還拍攝一部戰爭商業片,體現其功底深厚。

  本影片沒用過多運用知名演員,而是塑造五班這個集體形象,我認為很好,這次戰鬥勝利是五班集體戰鬥勝利,不是某個個體的勝利。

  而五班的犧牲也是為了獲得偵察兵亮亮更重要的情報,這個情報對於整個戰役至關重要。電影中方言的運用,讓影片更感覺真實,有嚼頭,人物更形象豐滿。

  過去看過了許多宏大戰役的電影,本片《狙擊手》用二個小時來刻畫一場區域性戰鬥,雖然少了集體衝鋒、飛機大炮宏大戰鬥場面,卻更能夠體現戰爭艱鉅性,能夠更好彰顯戰鬥中戰士人性一面。

  胖墩揹負大鐵板唱著家鄉歌曲自我鼓勵走向營救戰士,大永接受採訪心猿意馬希望及時參加戰鬥,還有戰士們對望遠鏡望眼欲穿的心情描寫。

  敵軍戰士雖然武器強大,遭遇戰友絕殺後心態崩潰,敵軍中尉不可一世驕傲自大幻想一戰成名的心態,都能讓我們看到很多人性的細節面。這個就是電影的藝術,雖然只有少許的片段,卻展現得淋漓盡致。

  電影結束,所有觀影人遲遲不願離去,看著一個一個年輕個體,為了本次戰鬥勝利戰士的臉龐,靜靜聽完韓紅演唱這首主題曲回家,心中流淌著一份久久不能散去的感動。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7

  面對二十一世紀,人類們追求和平,可是戰爭卻每一天都在發生,小到同學之間的分歧,鄰居間的爭吵;大到將一億人送入天堂的二戰,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適合大兵團作戰的朝鮮爆發的戰爭,主角就是中國和美國。

  在朝鮮戰爭中,中朝以一百一十萬人打敗了聯軍一百二十萬超級大軍。說到朝鮮戰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願軍雖然衣著簡陋,飢腸轆轆,但就是這樣,他們往往能夠穿著單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數天,然後徒步追擊美軍的坦克;能夠冒著無數飛機大炮穿過死亡屏障,用胸膛將手榴彈頂進敵人的槍口;能夠在大冰河上一個接一個用身體滾過雷區,為部隊開路……每一個都那麼年輕,卻犧牲得驚天動地。正因為他們,三年後,戰爭終於停止在了它發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願軍的背後,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時刻支援他們:

  在前線,朝鮮人民頂著炮火為志願軍送食物,把他們當自己的兒子看待,拿起斧頭,木棒,甚至菜刀衝向聯軍,保衛祖國;在祖國的東北,無數人民,志願軍家屬在家裡做炒麵,支援志願軍。志願軍四十二軍就是從我們齊齊哈爾出發的,我們的祖先,可能就在他們的隊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軍,這樣才體現出我們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

  最讓我感動,也最讓我難忘的,是戰爭的最後時刻。停戰談判結束,距最後時刻兩小時前,一個士兵冒著炮火將停戰的訊息送往前線,一個個炮彈在他身旁爆炸,他剛把訊息送到就犧牲了,僅差兩小時。最後兩小時,雙方把所有的彈藥盡力打出,證明自己的強大,好像又發生了一場大戰。停戰的那一刻終於來了,那是成千上萬人民以及軍隊一直盼望的事,沒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沒有一絲動靜,一種奇特的寂靜後,雙方他探了頭,讓後一起歡呼,慶祝,贈送禮品,他們之間拼過命,有分歧,語言不通,但他們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誰喜歡戰爭?其實在朝鮮戰爭中,誰也沒有獲勝,雙方都因為這場戰爭讓無數家庭破碎,讓無數人留下傷疤,誰都不想要戰爭,但戰爭卻一定要發生。

  長大以後,我一要讓世界和平,沒有戰爭,才能有美好的人間。到現在為止,敘利亞問題還沒有解決,美國的軍隊,還在世界各地“搗亂”,各種核武器還在秘密研發,來往的船隻還在忍受海盜的劫持。雖然戰爭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記,金山是無數人的生命堆積成的,生命越多,金山才會越高。我們更不要忘記五星紅旗就是無數解放軍戰士用鮮血染成的,我們不要讓它,讓中國在染上鮮血。讓世界和平,沒有戰爭,這是七十億地球人共同的心願!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8

  這場戰役鑄就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首英雄歌曲,而且塑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即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不計後果地維護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英勇不屈、甘願犧牲生命的革命英雄主義者,不怕困難、始終保持昂揚鬥志的革命樂觀主義者,是履行所賦予的使命的革命忠誠精神以祖國和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為人類的和平正義事業而奮鬥。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采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只有英勇地決定犧牲,才形成了壓倒性的英雄精神。據統計,共有44名屬於敵人的.英雄,6名用身體擋住敵人射擊眼睛的黃繼光烈士,9名為拯救朝鮮婦女兒童而犧牲的東存瑞烈士。它們展現了中華民族為民族和民族創造的民族精神,為黨和人民準備犧牲一切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了人類戰爭的奇蹟,用鮮血和生命贏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和尊嚴,數十萬英雄兒女在朝鮮半島大地上酣睡。如此偉大的犧牲和這樣的偉大勝利,得益於中國人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敢於堅持、團結一致,凝聚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力量,形成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毛澤東曾說:“我們中華民族有與自己的敵人戰鬥到底的精神,有自力更生的收復舊物的決心,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的能力”,這支軍隊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必須壓倒一切敵人,永不被征服被敵人打敗了。抗美援朝的精神是“知山有虎,倚虎山”,即“越艱險,越向前”。它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浴血奮戰到底的精神風貌,用“毛澤東思想”展現了人民軍隊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沒有這場戰爭,就沒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和平環境和強大的崛起。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華民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並沒有隨著戰爭的勝利和志願軍的凱旋歸來而結束。與中國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樣,它深深地銘刻在中國革命史、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不僅在對外戰爭中,而且在中國許多新的精神在內部實踐中受到影響、滲透、凝聚和創造。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9

  這是世界戰爭的奇蹟,一支鬥志昂揚的軍隊在異國他鄉拿著簡陋的武器,吃著“一把炒麵一把雪”,迎著漫天傾瀉的“炮彈雨”,硬生生地把全副武裝起來的不可一世的對手打到談判桌前,把一百多年來中國的恥辱和列強的傲慢打得粉碎。

  這個奇蹟的創造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時光荏苒,“最可愛的人”身上閃耀的英雄氣仍充盈天地間。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是現實的需要。“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是深思熟慮後的答案。征塵未洗,鞍馬未解,英雄的志願軍將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是一支“摧敵鋒於正銳,挽狂瀾於既倒”的正義之師、威武之師,捨生忘死作戰的志願軍將士贏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湧現出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孫佔元等一大批英烈,他們把勝利寫在用鮮血染紅的戰旗上,把革命的英雄主義和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留在朝鮮的山山水水間。

  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尊嚴不會憑空得到,也不是僅用先進武器就能堆起來,而是無數英烈在戰場上用一槍一彈打出來的,用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面對裝備落後的志願軍,狂妄的對手起初表現得極度自負,他們根本看不起這支從近代以來屢戰屢敗的國度中走出的軍隊。

  很快,“撕心裂肺的軍號聲”“尖利刺耳的哨子聲”讓他們膽寒,凍僵後仍保持著戰鬥姿勢的“冰雕”讓他們敬畏,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繼續戰鬥的志願軍將士讓他們絕望,“謎一樣的東方精神”成為他們的夢魘……“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這一仗,志願軍將士打出了國威、軍威,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共和國不可侵犯的尊嚴豐碑。

  對於新中國來說,這是一場關乎國運的戰爭。因為,飽經戰火的新中國正準備和平建設,對手卻“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中國要想真正贏得和平建設的環境,就“不能置之不理”。

  和平需要保衛。只有讓那些和平的破壞者受到應有的懲處,真正的和平才能實現。“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為了這個信念,黃繼光捨身堵槍眼、邱少雲烈火焚身巋然不動……一個個超越人類承受極限的壯舉背後,是因為他們知道,身後就是祖國,自己的犧牲能換回祖國人民的和平生活。

  烈士遺骸化作他鄉泥土,英雄精神永駐人民心間。英雄的名字和事蹟早已寫進人民軍隊光榮的戰史裡,以英雄命名的部隊活躍在人民軍隊的編制序列中,英雄的精神在神州大地上被廣為傳頌併發揚光大。毛澤東同志在總結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時指出:“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這就是那個群星燦爛的年代,無數英雄犧牲奮鬥寫下的結論。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時代的中國面臨著各種各樣可以想象和難以想象的挑戰,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透過霸凌手段把他們的意志強加給中國、改變中國的前進方向、阻撓中國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這一點。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

  張藝謀、張末執導的《狙擊手》,是這個賀歲檔我最滿意的一部電影。之所以這麼說,部分原因是競爭對手屬實拉胯,不過有一說一,這個具有獻禮性質的主旋律電影,也確實有其可觀之處。某些地方保留了張藝謀痕跡的同時,還帶來了新東西。

  我很喜歡它的“大背景,小故事”的設定,題材是抗美援朝,主體故事集中在一個班上。由劉文武班長帶領的一支狙擊手小隊,奉命要將他們的戰友——偵察兵亮亮帶回來,後者不光身負著重要情報,還被不知情的美國神槍手約翰作為誘餌設了個圈套,要活捉劉文武。

  約翰的目的是以小喻大,希望造個大新聞,用“美國神槍手擊斃中國死神”這樣的噱頭、個人英雄主義,告訴世界:優勢在美。

  對劉文武而言這場決死的鬥爭卻另有意義:它首先源自於上級命令,從而將小戰役統攝為抗美援朝大敘事的重要一環;其次是對戰友的情誼,正如約翰瞭解對手時所獲知的,劉文武僅有的兩次受傷,都是因為要救戰友。有大敘事,有革命風骨,切口雖小,電影指涉的內容卻並不單薄。並且,故事雖然簡單,推進過程中反轉很少很樸素,寥寥幾次也難稱出人意料,但就是這麼個事,拍得卻非常有看頭。

  由於陣地固定,後援難及,敵對雙方被鎖死在爭奪受傷員亮亮的一處舊陣地上。誰也不敢、不能率先離開,只得展開慘烈的消耗戰,甚至連亮亮本人的選擇也都牽動整個戰局。一個個設計精巧的對狙槍鬥,將觀眾的注意力死死吸引在這方不大的陣地上。每一次減員都是一次別出心裁的槍鬥設計,減員後隊友會把剩下的人數爆出來,消耗戰也打得更加白熱化。這種感覺,像是在看黑澤明的《七武士》,你會覺得每一個人物都特別有戲,每一場動作都和電影的敘事推進融為一體。

  《狙擊手》改變了這一點,將動作本身當成內容,低成本、強戲劇性的槍鬥,讓對陣策略成為看點,用動作塑造人物性格。滿足觀眾對“動作”的期待的同時,也將狙擊手群像的非凡身手,戰場重要性,塑造的極具信服力。所以如果你是想痛痛快快看一場槍鬥動作戲,或者是類似於《美國狙擊手》這樣的片子的愛好者,可以放心來看。影片裡章宇詮釋的班長劉文武,尤其能夠感染觀眾,幾乎可以稱為核心賣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