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精選19篇)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

  《狙擊手》是由張藝謀、張末執導,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冷槍冷炮運動”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志願軍在敵我軍備力量懸殊的境地下,與美軍精英狙擊小隊展開殊死較量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精選1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

  張藝謀、張末執導的《狙擊手》,是這個賀歲檔我最滿意的一部電影。之所以這麼說,部分原因是競爭對手屬實拉胯,不過有一說一,這個具有獻禮性質的主旋律電影,也確實有其可觀之處。某些地方保留了張藝謀痕跡的同時,還帶來了新東西。

  我很喜歡它的“大背景,小故事”的設定,題材是抗美援朝,主體故事集中在一個班上。由劉文武班長帶領的一支狙擊手小隊,奉命要將他們的戰友——偵察兵亮亮帶回來,後者不光身負著重要情報,還被不知情的美國神槍手約翰作為誘餌設了個圈套,要活捉劉文武。

  約翰的目的是以小喻大,希望造個大新聞,用“美國神槍手擊斃中國死神”這樣的噱頭、個人英雄主義,告訴世界:優勢在美。

  對劉文武而言這場決死的鬥爭卻另有意義:它首先源自於上級命令,從而將小戰役統攝為抗美援朝大敘事的重要一環;其次是對戰友的情誼,正如約翰瞭解對手時所獲知的,劉文武僅有的兩次受傷,都是因為要救戰友。有大敘事,有革命風骨,切口雖小,電影指涉的內容卻並不單薄。

  並且,故事雖然簡單,推進過程中反轉很少很樸素,寥寥幾次也難稱出人意料,但就是這麼個事,拍得卻非常有看頭。

  由於陣地固定,後援難及,敵對雙方被鎖死在爭奪受傷員亮亮的一處舊陣地上。誰也不敢、不能率先離開,只得展開慘烈的消耗戰,甚至連亮亮本人的選擇也都牽動整個戰局。一個個設計精巧的對狙槍鬥,將觀眾的注意力死死吸引在這方不大的陣地上。每一次減員都是一次別出心裁的槍鬥設計,減員後隊友會把剩下的人數爆出來,消耗戰也打得更加白熱化。這種感覺,像是在看黑澤明的《七武士》,你會覺得每一個人物都特別有戲,每一場動作都和電影的敘事推進融為一體。

  從《湄公河行動》以來,主旋律電影的製作,開始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好萊塢工業化特徵。這在一開始,確實滿足了觀眾對動作奇觀的期待,但其程式化處理也很快形成審美疲勞,最典型的代表莫如首部《長津湖》,幾乎是為了動作而動作,為了奇觀而奇觀。

  《狙擊手》改變了這一點,將動作本身當成內容,低成本、強戲劇性的槍鬥,讓對陣策略成為看點,用動作塑造人物性格。滿足觀眾對“動作”的期待的同時,也將狙擊手群像的非凡身手,戰場重要性,塑造的極具信服力。所以如果你是想痛痛快快看一場槍鬥動作戲,或者是類似於《美國狙擊手》這樣的片子的愛好者,可以放心來看。

  影片裡章宇詮釋的班長劉文武,尤其能夠感染觀眾,幾乎可以稱為核心賣點。

  結尾無力是本片的一個遺憾,這個毛病和《懸崖之上》很像,給人一種導演也不知道如何收尾的印象,看得人意興闌珊。但整體瑕不掩瑜,特別是章宇的演技,已然是獨挑大樑,讓人非常期待他的下部作品。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2

  當一個班裡有十個神射手,卻只有一個望遠鏡,班長該把他交給誰?

  小徐和大永都渴望得到班長劉文武手中唯一的望遠鏡,望遠鏡,代表著一個班裡的稀有資源,如果小徐沒有犧牲,那最終誰會得到?電影裡,一段對話也交代了,即便小徐活著,望遠鏡的最終歸屬也會是大永。

  在遭遇伏擊後,小徐問劉文武:“叔,你覺得他們有幾個人?”

  劉文武說:“有7個,打掉了一個,現在還有6個。”

  小徐接著問:“怎麼算出來的?”

  大永回答:“槍聲和位置。”

  小徐又問:“你怎麼知道的?”

  大永說:“班長教的。”

  此時鏡頭給到劉文武,他看向小徐,眼神裡帶著幾分愧疚。顯然,自己壓箱底的技術是偷偷的傳給了大永,而不是自己的親侄子。

  小徐和大永兩個人都對自己所從事的戰鬥崗位有著強烈的意願,小徐是班長的親侄子,射擊技術也是一流。大永天生眼神快,又是班裡唯一的知識分子,天賦和努力決定了大永的上限要遠高於其他人。

  其實劉文武心裡清楚,望遠鏡在大永的手裡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作用,而對大永來說,有了望遠鏡的加持也是如虎添翼。但如果自己真這麼做了,小徐應該會很難接受。所以,在望遠鏡的最終分配之前,把自己壓箱底的技術傳給大永,也算是一種安撫。

  在小徐和大永之外,我注意到了另外一位戰士——米老二。

  如果說小徐和大永想爭班裡的“王牌射手”,那米老二則是副班長的不二人選。米老二的表現或許並不突出,也並不亮眼,但其實他是劉文武心裡最值得依靠的人,之所以這麼說,是有以下幾處細節:

  一是在抵達戰場之後,班長讓其他人散開下去把傷兵揹回來,唯獨把米老二和大永留在了身邊,顯然,這是他眼裡兩個最可靠的人。大永是因為自己出類拔萃的技術,而米老二能留下,只能說明班長對他有獨特的信任。

  二是米老二能戰至最後,也從側面說明了他有豐富的戰場經驗。用於敢,則能殺敵,勇於藏,則能保護自己。在劉文武決定用自己換情報員亮亮時,他選擇了米老二來配合自己,大永提出了反對,而米老二選擇聽從班長的指示,用自己的能力配合班長完成這項任務。當班長犧牲了,自己也命不久矣,他用最後的力氣,重複了班長生前對大永的囑託。

  米老二的各項指標也許沒有最突出的,但他是綜合素質最讓班長滿意的。大永會是一個優秀的戰士,僅憑殺傷數目也許就能成為戰鬥英雄,但如果想成為將軍,就應該時刻清楚上級交給自己的任務是什麼?自己下一步的方向在哪裡。至於傷心和眼淚,等到了後方,找個沒人的地方去哭上幾天吧。

  在一個團體裡,當資源有限,無法做到利益分配的絕對公平,我們首先應該問自己:我能做什麼?望遠鏡只有一個,但完成目標的方式不止一種。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但最終的目的,都應該是用自己的能力去保證任務的完成,這樣才是自我價值的真正實現。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3

  這是世界戰爭的奇蹟,一支鬥志昂揚的軍隊在異國他鄉拿著簡陋的武器,吃著“一把炒麵一把雪”,迎著漫天傾瀉的“炮彈雨”,硬生生地把全副武裝起來的不可一世的對手打到談判桌前,把一百多年來中國的恥辱和列強的傲慢打得粉碎。

  這個奇蹟的創造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69年時光荏苒,“最可愛的人”身上閃耀的英雄氣仍充盈天地間。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是現實的需要。“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是深思熟慮後的答案。征塵未洗,鞍馬未解,英雄的志願軍將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是一支“摧敵鋒於正銳,挽狂瀾於既倒”的正義之師、威武之師,捨生忘死作戰的志願軍將士贏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湧現出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孫佔元等一大批英烈,他們把勝利寫在用鮮血染紅的戰旗上,把革命的英雄主義和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留在朝鮮的山山水水間。

  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尊嚴不會憑空得到,也不是僅用先進武器就能堆起來,而是無數英烈在戰場上用一槍一彈打出來的,用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面對裝備落後的志願軍,狂妄的對手起初表現得極度自負,他們根本看不起這支從近代以來屢戰屢敗的國度中走出的軍隊。

  很快,“撕心裂肺的軍號聲”“尖利刺耳的哨子聲”讓他們膽寒,凍僵後仍保持著戰鬥姿勢的“冰雕”讓他們敬畏,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繼續戰鬥的志願軍將士讓他們絕望,“謎一樣的東方精神”成為他們的夢魘……“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這一仗,志願軍將士打出了國威、軍威,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共和國不可侵犯的尊嚴豐碑。

  對於新中國來說,這是一場關乎國運的戰爭。因為,飽經戰火的新中國正準備和平建設,對手卻“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中國要想真正贏得和平建設的環境,就“不能置之不理”。

  和平需要保衛。只有讓那些和平的破壞者受到應有的懲處,真正的和平才能實現。“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為了這個信念,黃繼光捨身堵槍眼、邱少雲烈火焚身巋然不動……一個個超越人類承受極限的壯舉背後,是因為他們知道,身後就是祖國,自己的犧牲能換回祖國人民的和平生活。

  烈士遺骸化作他鄉泥土,英雄精神永駐人民心間。英雄的名字和事蹟早已寫進人民軍隊光榮的戰史裡,以英雄命名的部隊活躍在人民軍隊的編制序列中,英雄的精神在神州大地上被廣為傳頌併發揚光大。毛澤東同志在總結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時指出:“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這就是那個群星燦爛的年代,無數英雄犧牲奮鬥寫下的結論。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時代的中國面臨著各種各樣可以想象和難以想象的挑戰,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透過霸凌手段把他們的意志強加給中國、改變中國的前進方向、阻撓中國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這一點。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4

  白皚皚的積雪,光禿禿的山坡,冷冷清清的山坳裡躺著被凍得昏迷的志願軍“亮亮”,看到這麼殘酷的環境,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後來緊張的心情一直伴隨著影片始末。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我們志願軍五班的狙擊手面對美軍設下的“誘餌”,營救偵察兵“亮亮”的一場戰役。如果沒有這部電影我們很可能都會遺忘志願軍中“狙擊手”這樣關鍵的兵種。這個電影只拍了一個班的戰士跟幾個高級別的美國狙擊手的較量,影片沒有《長津湖》中那麼宏偉的大場面的戰爭氣勢,但從細節之處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性。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影片中的第一個高潮片段,戰士“胖墩兒”揹著繩子拉著的鋼板當盾牌想把戰士“亮亮”用繩子拉回來,“胖墩兒”揹著幾百斤重的鋼板一寸寸往前挪,可是美軍狙擊手不斷地朝綱板射擊,每射擊一下,胖墩都承受著巨大的衝擊力,可胖墩兒依然堅持著,朝亮亮走去,實在挺不住時,還唱起了在老家被石板的“號子歌”,但敵人用瞄準鏡極好的搶槍才一顆子彈就打斷了連線“胖墩兒”和隊友之間的繩子,再兩顆子彈打斷了胖墩和鋼板之間繩子,沒了繩子的支撐,鋼板瞬間倒下,胖墩急忙用雙手扶住,可殘忍的敵軍,怎會放棄這個機會?啪啪兩槍打爛了胖墩的雙手,沒了雙手的扶持,鋼板瞬間倒下,“胖墩兒”立刻暴露在射程內,“胖墩兒”知道命不久矣,最後喊了一句話,“大永,我知道了,我兒子的名字就叫“鐵板!”“鐵板”寓意著“胖墩兒”希望他的兒子有著像鋼鐵一樣堅強的意志。今天的我們,也要學習這些革命先烈們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

  美國軍隊和中國志願軍地形,裝置相比懸殊的情況下,五班的戰士們一開始就死了好幾個人,但是班長劉文武讓他們憋著,不許哭;但美軍那邊,一名狙擊手發現自己兩名征戰多年的隊友瞬間都陣亡後,心情一下子崩潰了,收起東西就開始邊罵邊想走掉,他的長官用力把他按在地上才制止。五班的戰士“胖墩兒”犧牲後,“綠娃子”揚土迷惑敵人,“班長”去“交換”,“米老二”背“亮亮”,一個接著一個地都犧牲了,而餘下的唯一隊員大永卻依然不屈不撓,依然堅持跟敵人鬥智鬥勇地作戰。再看看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要面對問題可比他們簡單太多了,不缺吃穿,和平環境下只是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可我之前有時居然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就會退縮和逃避,真是太慚愧了。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數學題,想了很久,沒有想出來就乾脆不做了,想著反正明天老師還要講的,到時候我再聽吧。之前我用這種消極的態度對待一道普普通通的題目,但是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想:一道數學題算是什麼困難?當時志願軍戰士們面對的,可是殘酷慘烈的戰爭,隨便一個閃失都會丟失性命。我再一想到我之前的面對學習上的困難的態度,我就愈發羞愧難當,如果現在我連一道數學題都這麼畏懼,那麼以後我還可以幹什麼呢?

  今後我們要用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難題,要向那些千千萬萬的革命英烈們學習,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努力學習科技文化知識,這樣長大後才能為國家、社會做貢獻。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5

  在硝煙瀰漫的歲月裡,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五班的狙擊手們團結一心,勇敢地面對實力懸殊的敵人們,不懼死亡,只為報效祖國。戰士們雖然性格迥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懷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不管是偵查員亮亮,“愛哭包”大永,還是“槍神”班長劉文武,他們都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典型代表。他們其實是和芸芸眾生一樣的普通人,但是卻選擇扛起重擔,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看完電影,我只想說,讓我們一起致敬抗美援朝戰場上那些“最可愛的人”。越是處在國富民強的時代,越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英烈的拼搏與付出。

  簡單的色厚重的情

  細品《懸崖之上》與《狙擊手》的色彩運用,似乎能夠對張導的電影用色明白一二。青天白日,白雪皚皚,影片中最突出的色彩便是這茫茫大雪的白色。望不到盡頭的大雪形成大面積的留白,日光照耀在這雪上顯得尤為刺眼。遠遠望去,觀眾根本注意不到與白雪融為一體的狙擊手們的存在,寒冷感、孤獨感與緊張感撲面襲來。張藝謀導演的色彩藝術總是頗具意味,融合得當,在最簡單的色彩搭配中呈現中國式審美的同時渲染出最厚重的情。

  整個影片除了白色,幾乎只剩下黑色與紅色。純白的雪地裡,被潑上了冷冰冰的戰場、炮擊後的焦土還有戰士們的屍體形成的灰黑色。而每一抹紅色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它們灑落在屍體與白雪之上,輕聲低吟著生命的渺小。茫茫白雪、幾抹灰黑、點點鮮紅,每一幀都猶如傳統水墨畫一般。這些畫卷留存在電影中,更是印在了觀眾的心上。

  緊張的境忠烈的魂

  影片對於鏡頭與音效的使用以及結合是使觀眾能夠更加身臨其境的原因之一。其中鏡頭使用的一大特點便是大量的第一人稱視角的切入。電影裡有著大量的主觀鏡頭,而這些主觀鏡頭的作用就是暗示觀眾下一個鏡頭很有可能是潛在的危險,從而達到影響觀眾心態的目的。

  除此之外,電影中的音效從狙擊手的特性出發,做到了在保持安靜中出現一聲突響,打破寧靜。而在所有的音效之中,影片中大量的鼓聲用得恰到好處。在富於變化的鼓聲中,營造著身臨其境的氛圍感,帶領著觀眾感受狙擊手們高度緊張的情緒,象徵著瞬息萬變的戰場狀況。在一開始的槍戰中,快節奏的鼓直接讓觀眾的心吊了起來,進入一種高度警覺的狀態。而到了電影中間,轉變為每一擊都很沉重的慢節奏鼓聲,這是五班戰士們臨危不懼、慷慨就義的英雄氣概。每一個鼓聲沉重有力,直擊每一個觀眾的靈魂深處。

  不忘初心不負使命

  在這部影片中,每一個堅強勇敢的戰士為守衛祖國河山與民族獨立而鍛造出的民族血性深深感染著我。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國情懷,讓中華民族的兒女有了與侵略者對抗的堅韌底氣,有了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磅礴力量,有了不畏強敵、不屈強權的民族尊嚴。硝煙已消散,但砥礪人心的“英烈精神”不會湮滅在如煙的歲月裡。

  如今中華大地國泰民安,但金融戰、晶片戰、貿易戰也層出不窮。面對變化莫測的國際環境,我輩當居安思危,勿忘歷史,銘記過去艱苦卓絕的歲月,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沿著中國夢的道路堅定走下去。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6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第五次戰役後的陣地戰階段,我軍透過“冷槍冷炮”運動,對敵進行了有效的狙擊射殺。五班戰士在劉文武的帶領下,戰績輝煌,名震中外。

  敵人展開了報復行動,約翰狙擊小隊以兩名死傷的志願軍戰士為誘餌,佈下重重陷阱。危險正在逼近前來營救的五班戰士。一場狙擊高手間的生死對決就此拉開了大幕。

  一、勇敢的戰友

  胖墩用一塊鋼板當掩體,勇敢的去救受傷的偵察兵亮亮,可惜被敵人打斷繩索,打傷手指,最後壯烈犧牲。臨死前為自己未見面的兒子取名“鋼板”,希望兒子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是啊!我志願軍戰士人人都有著鋼鐵般的意志。

  偵察兵亮亮機智勇敢,敵人未能識破其身份,關鍵時刻用自己的鮮血書寫,傳遞著重要的情報。當身份被識破後,用自殺的方式來保護情報,維護尊嚴。生的光榮,死的偉大。

  槍王之王的班長劉文武更是無懼生死,用自己進行人質交換,當地陰謀暴露後,義無反顧地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二、狙擊的王者

  小徐犧牲時,大永哭訴的說:“咱班就一個望遠鏡,啥都沒有,敵人有著各種望遠鏡,瞭望鏡,有著飛機、坦克、大炮,有著各種好用的槍,各種電話……咱啥都沒有。”班長劉文武大聲喊到:“誰說咱啥都沒有,老子還在,你娃還在,五班還在。”班長的回答告訴觀眾我軍致勝的法寶就是人,就是人身上那股“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力量。即使裝備簡陋,補給困難,用普通的“莫西納甘”步馬槍也能創造奇蹟,成了敵人恐懼的死神。

  愛哭的陳大永在戰爭中不斷成長,學會堅強。當這場戰役剛開始時,急於為受傷戰友止血的他,因為不冷靜,太慌張讓戰友王忠義白白的犧牲。當戰鬥到最後只剩他一人時,大永徹底戰勝了自我,牢記班長教誨,沉著冷靜,越戰越勇,憑藉聲東擊西,“見火再敲,後發制人”的要訣,一劍封喉結束了美軍王牌狙擊手約翰的生命。

  敵人狙擊手都是訓練有素的高手,然而他們內心卻充滿著無限的恐懼。沒有任何信仰,毫無任何奉獻,只想如何逃離。黔驢技窮的他們抓了個無辜的小孩,編了個可笑的'故事,美化吹噓了自己,躲在坦克裡,想著論功行賞,極度虛偽。雜念過重的狙擊手怎會成為高手中的高手。

  三、戰爭的勝負

  朝鮮小孩很突兀地出現在這場戰爭中。孩子的天真,對志願軍亮亮的救助,導演想告訴觀眾在這場正義的戰爭中,中朝人民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純真可愛的孩子能夠不畏生死的去救志願軍戰士,這說明我軍已經深入人心,這是人心的力量。在正義面前,美國侵略鬼子必然失敗。

  “範弗裡特彈藥量”就誕生在這場戰爭中,不計成本,多於常規五倍的炮彈量對我軍進行狂轟濫炸,炮火摧殘。然而在英雄機智的志願軍面前敵人始終顯得蒼白無力。敵人用炮火和機槍對大永所在的陣地進行瘋狂的傾洩,這說明了敵人內心的恐懼和慌張。五次戰役下來,曾經驕傲的美軍已經是一幅驚慌失措,狼狽不堪的樣子了。

  濃厚的四川方言讓這電影很有煙火氣,很接地氣。精彩絕倫的狙擊對決讓電影更加緊張刺激。青春獻給祖國的宣言更感動了無數觀眾。

  向這群最可愛的人致敬!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7

  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永垂不朽!

  中國人民志願軍精神永垂不朽!

  信念、篤定、堅持、忠誠、果敢、英勇、團結、熱愛、服從、血性、責任……所有美好的特質在影片的開頭便撲面而來。緊緊地抓住了我,震撼好似一股電流瞬間流過全身,每個毛孔都興奮起來。

  劇情的發展也一直環環相扣,十分緊湊。唯一放鬆的鏡頭應該是兩位記者採訪大永的那一分鐘吧。可就這一分鐘也不能安穩的交給記者,因為大永屬於五班。五班永不分離,五班同生共死,五班誰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五班一個也不能少。

  川軍,一個可能在戰爭中許多人都不願提及的名字,卻又是在談及中國抗戰史時又無法繞開的名字。抗戰時期,四川並非日軍侵華的主要戰場,可愛的川軍們原來也是一些普通的百姓,本可以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但在抗戰爆發以後,川軍出川戰鬥,奔赴全國各地戰場,帶著他們特有的口音,用他們特有的韌勁與邪勁,硬是撕碎了日軍的全副武裝。而五班,只是他們當中的一個縮影,但川軍的悲壯、血性、篤定被五班的戰士完美的展現了出來。

  五班,是一個永不磨滅的番號。

  五班,是一個無上的榮譽,身為五班的一員,是一種至尊的驕傲。

  五班,是胖墩兒、老二、王實忠,石勇他們用生命塑起的一座豐碑,千年不倒,萬年長青!

  很喜歡聽他們操著滿口的四川話去指揮戰鬥,感覺四川話天生就帶著一股邪勁,一股不服輸的勁,一股老子天生就很拽的感覺。劉文武,就是一副很拽的樣子。在狙擊手這個行當裡,老子就是第一,只要老子在,你們都是一盤菜。真的有一天我不想玩了,是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而他這一走,便是一騎絕塵……

  這,就是川軍的霸道!

  影片中另外有一個副線便是那個朝鮮的孩子。孩子永遠是在成年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想到戰爭中的孩子我便心碎,我便淚目,我便生出滿滿的憐愛。可在那時、那地,即使是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也要直面慘淡的人生,淋漓的鮮血,赤裸裸的生死,更別說乾癟的肚皮以及寒冷的冬天。孩子,就是心尖尖上的那塊肉。卻要去砸這世上最堅硬、最醜陋、最邪惡的那塊石頭……不過幸好,孩子代表希望,代表新生,代表力量,代表光明,為了他們,我們依然堅強、依然心存熱血。

  整個影片的情節其實很簡單,重在向觀眾傳遞一種精神。一種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精神。帶著使命來,必須帶著使命走。這是川軍的精神,也是中國志願軍的精神,我猜想,也是諸位先烈極力想要傳遞給我們的精神。當下的中國更需要這種精神,我們正處在民族偉大復興登頂的關鍵時刻,我們需要五班的精神,需要狙擊手的精神。

  我們國基實業同樣需要五班精神,我要做劉文武,面對強敵與困難,老子定能克服;海外發展的重重困難,我願意去頂;我要做胖墩兒,為我兒子也要好好活一次,為了我自己的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我必須努力奮鬥;我要做大永,即使只剩我一個人,也可以出色完成任務。我在,五班就在!我在,國基海外事業的發展就會越來越快!我相信在未來不久的日子裡,我們會把公司在非洲的事業做成團隊超千人,萬人的規模。狙擊手瞄準目標,時機成熟就會一擊必中,國基實業蟄伏多年,大幹三年,功業必成!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8

  感覺大場面的戰爭製作太多了,學生時代看過的“三大戰役”的壯闊場面就始終在心中,《上甘嶺》的歌聲熟悉得都不能從記憶中抹去,因而去年的《長津湖》、今年的《水門橋》,都沒有進入自己的視線,去走進電影院觀其火熱。當許多人把眼光聚焦於“長津湖”時,抱著對狙擊手的興趣,帶著對老謀子的敬佩,看了看那會兒排片並不多的《狙擊手》。影片細膩的情懷錶達,讓人溼潤的眼眶中滿含著感動。

  沒有宏大壯觀的戰爭場面,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故事。一位普通的志願軍偵查兵,一個小小的戰鬥班,不懼強敵,不畏生死,甘於犧牲,堅守信念,以近乎所有生命的代價,保護並傳回了那份重要情報。

  一處無名的小山坡,一個並不起眼的戰鬥小故事,其中蘊藏的是中國人的勇敢熱血,堅韌頑強,智慧決斷,大愛情懷……

  缺乏狙擊經驗的戰士們一個個犧牲,年輕戰士的心態似乎要逐漸崩塌,場上形勢似乎已入絕境,操著濃厚鄉音的班長劉文武,無論是那句“哭啥子,給老子憋回去”,還是“五班還在……”貌似嚴厲無情的言語,痛苦隱忍中透露的是堅韌亦是血性。為了任務的完成,老班長抱著必死的決心,腳步堅定地一步步走向對面的戰壕,那陽光下張開雙臂的身影,早已讓人的眼中包含熱淚而不知……當老班長走近對方營壘的那一刻,根本來不及讓人去想象他還會去做些什麼!那一刻,只在感動於他那堅定的眼神,那份無畏的擔當,那份誓死的信念,那為了集體而自我犧牲的無私……

  皮影戲法引蛇出洞、趕鴨上架精準狙擊、後發制人一擊命中,裝備簡陋的志願軍戰鬥班擊斃了一個個裝備精良的敵方狙擊手!我不懂真正的狙擊戰術是些什麼,可我知道那劣勢積蓄下的無窮智慧昭示著什麼才是真正的信仰!

  這只是朝鮮戰場上的一群小人物,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場面,小小細節的細膩呈現中述說著每一個志願軍戰士的偉大。在那片充滿戰鬥豪情的土地上,在那片悲壯慘烈的戰場上,無數的志願軍戰士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譜寫著一個個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用他們的意志和信念匯成了一部部感人肺腑的動人詩篇……這,告知著身處於和平生活中的我們:不能遺忘那場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為了人民,為了祖國,為了和平而長眠於那片熱土的志願軍戰士!

  影片中的美軍精英狙擊手,最終命喪於一個小小的炒菜勺,一把普通的可算是簡陋的破槍,一位缺少經驗的年輕的狙擊手戰士。那位把頭版頭條的標題都已想好的美軍狙擊手,想到更多的是如何抓住人們傳頌的志願軍神槍手,成為英雄以滿足自我的虛榮心!當他帶著這份心思來到戰場上,他就已經是個失敗者!這不由讓人想到了“超人”“蜘蛛俠”……個人英雄主義的確會激起人們心中的那份英雄熱血,滿足人們的那份英雄情懷。但戰爭中真正的英雄,是勇敢無畏的衝鋒者,是冷靜智慧的對決者,更是永不服輸心中有大愛的人!這場勇氣的較量,智慧的博弈,人性的對決,便是明證!

  大大的幕布上,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一腔澎湃燃燒的熱血;靜悄悄的影院裡,一陣陣輕輕的啜泣聲……

  劉文武、大永、米老二、胖墩、小徐、綠娃子、王忠義、柱元、孫喜、亮亮……默默地念著這些名字,默默如你們那般地大聲回答——“到”!

  山河無恙,歲月綿長,落日金黃,故鄉在那裡……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9

  我很喜歡《狙擊手》,全因其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浩瀚極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滿嘴巴血腥味,劇情輕重緩急足以媲美國外戰爭片。狙擊手們架起長槍如同江湖俠客仗劍前行,兩支敵對人馬爭鋒較量,設下陷阱,互拋誘餌,放眼過去滿目深寒,剎那槍聲驟響便有鮮血潑灑滲入白雪和泥土,一擊斃命宛如豔麗紅梅點在軀體,生死勝負昭然揭曉,恍惚間瞥見武俠的影子迎著陽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俠引人心潮澎湃,但單槍匹馬永遠敵不過鋼鐵洪流與萬馬奔騰。恰逢冷槍冷炮運動歷史背景為高手對決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雙方高手身懷絕技、不相伯仲,幾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眾人庇護下得以存活的“小師弟”在最後關頭領悟心法迅速成長,轉而展開絕地反擊,故事自然染上武俠色彩。

  染上再多武俠色彩,戰爭片總歸是戰爭片。張藝謀拍攝電影的能力無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讓浪漫伴隨著壯烈犧牲荒蠻生長,將文戲穿插在生離死別之間,也不需要佈置太多火藥,只要狙擊手每一聲槍響都做到扣人心絃,就可以讓每一個死亡時刻變得彌足珍貴。

  雙方隔空對招容易審美疲勞,讓一個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會真正令人提心吊膽,再送來一個朝鮮小男孩懵懂無知地四處走動,更是讓緊張氛圍超級加倍。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身懷秘密,亦是麥高芬式的存在——美軍誤以為其是普通擔架兵就作為誘餌隨手丟擲,殊不知此人帶有重要情報,到發現時為時已晚;志願軍知道其身份是偵察兵,可能帶著重要情報,便下了死命令要將人搶回來;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隊,他們看見的不僅是情報,而是一個親密的戰友,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為了救下這個人,他們願意賠上全員性命也在所不惜——至於情報本身是什麼內容,對觀眾來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圍繞這個瀕臨死亡的偵察兵,雙方會作出什麼驚人舉動展開拉鋸戰,故事情節順理成章延伸開來。

  《狙擊手》並不完美,儘管張藝謀竭力剋制情感表達、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濫用音樂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擊殺敵人也要執著地展示拙劣的子彈飛行特效,更不用說坦克決戰前生硬的情節過渡。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寧願整部電影都沒有背景音樂、特效子彈和旁白的介入,放開雙手讓故事愈發地冷,讓槍聲也愈發地冷,讓風聲夾帶著冰雪純粹地敲打觀眾的心房,這樣的90分鐘也會更加地冷醒人心。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0

  最近,我觀看了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狙擊手》,這部影片由抗美援朝冷槍冷炮戰中神槍手事件改編而成,由小見大,以微見真,影片中透過狙擊五班戰士們在冰天雪地裡與敵人間的鬥智鬥勇,深刻展現了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戰士們保家衛國、浴血奮戰、英勇抗敵的大無畏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純白的雪,鮮紅的血,漆黑的槍,這三種顏色構成了影片的主要色彩,沒有狂轟濫炸的特效場面,只有在一望無垠的冰天雪地和被炮擊後的焦土中,戰士們手握冰冷的槍與敵人精準廝殺,而那雪地中每灑下一抹鮮紅都預示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面對兇狠強大的對手,我軍狙擊手們沒有任何退縮畏怯,這與敵方的怯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士兵的年紀和我們差不多甚至比我們還要年輕,他們眉宇間的昂揚鬥志和勇氣令人歎服。最後在幹掉最後一個敵人後,狙擊五班只剩下一位士兵,這場遭遇戰的勝利是來之不易的,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身後就是祖國,所以沒有人後退一步。

  這部戲給我看到的不只是那個年代一名狙擊手如果在沒有高倍望遠鏡等高階裝備的情況能百發百中的高超技能,還有作為一名軍人應有的鋼鐵意志以及命令就是一切的軍事素質,更體現作為中國人應有的家國情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幾個場景,為救戰友勇敢抗鋼板的孤獨身軀,被敵人火力壓制英勇就義刻畫出戰爭的殘酷,為完成任務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尤其是班長那場身中多槍仍然要同敵人同歸於盡,真的很揪心。

  看整個電影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完全進入了那個戰爭年代。場面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緊張得大氣不敢喘,看到一張張青春的面龐——大永18歲、胖墩21歲、亮亮19歲、小徐18歲……這群平均年齡不過20歲的志願軍狙擊戰士,將他們的青春定格在了朝鮮戰場上,守護了祖國的繁華與安寧,我眼淚就感動的掉下來了。在冰天雪地裡,戰士流淌的熱血跟白雪形成了鮮明對比,戰爭的殘酷直擊心靈。也正是這群平均年齡不過20歲的志願軍戰士犧牲了他們的青春,才有了我們的青春。我們更應感恩今日的和平與安寧,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砥礪前行。我們要傳承和發揚好先輩們的革命精神,做到敢於攻堅克難,敢於直面挑戰,積極為公司“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產業帶動”,向“建立行業前三甲,對標高階一流,打造數字化現代化農業企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1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當電影《狙擊手》中聲嘶力竭的歌聲一遍遍響起,淚水早已溼了眼眶,這背後蘊藏的力量震撼著我、感動著我。

  “狙擊五班”,一個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被美方稱為“死神”的班長劉文武,表面威嚴卻是大家的好大哥,知道亮亮跟大永的發小關係,他故意讓大永代替自己接受採訪;看到士兵孫喜為了去接急救包犧牲,劉文武直接衝到大永面前狠狠批評,語言狠厲,實際上是含著對兄弟的歉意和對愛徒的教導;面對敵人提出的交換條件,他沒有絲毫畏懼,徒手走到敵人戰壕引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大永作為班裡最有文化的高中生,卻最愛哭鼻子,班長、連長訓他,他會哭;身邊有人犧牲,他會哭;到幾個戰友相繼慘死,班長以身殉國,他開始學會憋住眼淚,學會不再流淚;他化身“幽靈”,孤軍奮戰,最終完成任務。身背厚重鋼板的胖墩頂著敵人的一槍槍射擊走向被營救的偵察員,敵人的子彈一槍又一槍穿過他的雙手,他也未曾放棄,直至最後一刻倒下。“五班”的每一名戰友都有自己的心願:剛出生的孩子,牽掛的“堂客”,心心念唸的手套,班長的望遠鏡,還有家裡的老屋子……他們也會想家,他們也有等待他們歸來的家人,可是為了祖國,為了千千萬萬的祖國人民,他們毅然決然奔赴戰場。

  面對敵人先進的裝備、武器,他們沒有絲毫畏懼,因為他們是“狙擊五班”,他們有鋼鐵般的意志,面對不利的局面,他們依靠精湛的狙擊技巧、靈活機動的作戰智慧、大無畏的戰鬥精神,最終絕處逢生。他們明知任務艱鉅,卻從未有過退縮,只有那句“保證完成任務”!

  一張張青春的面龐——大永18歲、胖墩21歲、亮亮19歲、小徐18歲……這群平均年齡不過20歲的志願軍狙擊戰士,將他們的青春定格在了朝鮮戰場上,守護了祖國的繁華與安寧。也正是這群平均年齡不過20歲的志願軍戰士犧牲了他們的青春,才有了我們的青春。

  今天,我們的祖國日漸強大,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強國使命,我們不能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能忘記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始終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莊嚴承諾,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用最美的青春,致敬祖國!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2

  白雪皚皚,天地為霜。一個“愛哭鬼”拒絕了舒適、溫暖的接受採訪任務,只為救回受傷的偵查員兼最好的戰友,在冰天雪地中與八連五班的狙擊手們一同出擊。

  在這場艱難的戰鬥中,讓洋鬼子聞風喪膽的“死神”班長與其他五班戰士一起壯烈犧牲,只剩下了“愛哭鬼”一人,最終他歷經千辛萬苦成功地將敵方狙擊手全部殲滅,並將偵查員的重要情報帶回了大部隊,為志願軍後期談判的順利開展贏得了寶貴的籌碼。“死神”班長雖然倒下了,但還有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幽靈”,讓敵人聞之色變。正是有這一份保衛中國的信仰,成千上萬個革命戰士共同鑄就了保衛中國的鋼鐵長城,保衛了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

  這一場小小的戰鬥就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縮影,我方軍隊無論是裝備還是後勤補給都遠遠不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敵我現實力量十分懸殊。傲慢的聯合國軍隊面對這一場小小的戰鬥,為的是輕敵和爭先恐後的邀功,把這場戰鬥作為自己封官進爵的功利場,自以為將志願軍戰士玩弄於鼓掌之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我軍戰士保家衛國的崇高理想,那永不服輸的抗戰精神和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而這確是敵方部隊可望而不可及的。也正是如此,“什麼都沒有”的中國志願軍們才能戰勝“什麼都有”的聯合國軍,深深震懾了對我國圖謀不軌的外國侵略勢力,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打出了中國人的骨氣,也打出了中華大地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今日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躍升至世界第二,人民幸福,國家富強,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更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應該忘記志願軍戰士的浴血奮戰。我們這一代人何其幸運可生於這盛世之中,生活在革命先輩為我們贏得的和平環境中。因此我們更應該學習歷史,以革命先輩為榜樣,銘記歷史,做好這一份傳承,將這革命先輩精神一代接著一代的傳承下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我們的鬥志,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在,才能不辜負先輩們的期望。

  影片的最後,“愛哭鬼”成長為了讓敵人膽戰心驚的“幽靈”,此時又有了一群新面孔報數,他們報著已經犧牲了的五班成員的名字,成立了一個嶄新的五班,他們將接替他們,永遠傳承下去,生生不息,直至理想最終實現。

  他們信仰的理想正在實現,他們開創的事業正在繼續,他們書寫的歷史必將由我們繼續書寫下去。溯古追今,只有銘記歷史、堅定信念、永續傳承、努力工作才是對血灑疆場的先輩們最好的慰藉。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3

  《狙擊手》是一部具有工匠精神、愛國情懷的電影,曾多次看過電影宣傳,但一直未真正的瞭解過,但當我瞭解到該電影的主角原型是我的老鄉後,我便帶著好奇前往影院一觀。

  《狙擊手》講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狙擊小班——五班,為了營救一名偵察員,在明知埋伏的情況下,仍以血肉之軀對抗武裝到牙齒的美國鬼子,最終僅一人生還,取回重大情報的故事。這場戰役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參與人員少,故事情節簡單,但電影中的畫面和人物塑造卻讓人們看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冷的槍,最熱的血,最真實的戰士,以及戰士們那不屈不撓的鮮活的年輕生命。

  關於電影中大永是一個很愛哭的男生,他愛哭不是因為膽小、懦弱,是因為他非常的感性,他每哭一次我都特別特別的心疼。我們的裝備特別的落後,整個隊伍就只有一副望遠鏡,對面的狙擊槍個個都有狙擊鏡,我們隊伍的指揮只能靠喊,他們卻有電話,我們的隊友一個一個犧牲倒下,真的讓我感覺到心在疼,直戳你心中的家國情懷,英雄情懷。彼時戰爭、戰火、亂世,一片血雨腥風,此時溫暖、陽光、和平,一片繁榮昌盛。現在的我們呀,當陷入困難的時候,就去看看革命先輩們,看看紅旗為什麼飄揚,中國為什麼富強,看看先輩們多麼努力才讓我們能生活的像現在這樣,吃得飽,穿的暖,睡的香。只要堅持、只要努力,只要有信仰,終會撥開雲霧,看見了一片豔陽天。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首刻入在戰士們骨血的歌,在生命彌留之際,亮亮用血書傳遞情報所在,被敵人打穿手臂卻依然高舉不放。這一片段雖然無法體會到亮亮的那種疼痛,但是亮亮表現出來的志願軍的剛性和使命尤為鮮明。讓我懂得原來真的有一種信念可以忘記疼痛,忘記自我。向亮亮致敬,向中國志願軍英雄們致敬!

  不禁腦海裡發出一個響亮的聲音: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一股股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已湧動翻騰,讓我久久不能平息。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強盛為己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時刻準備為人民群眾服務。

  最後我只想說:最冷的槍,最熱的血,這盛世如你們所願,感謝那個年代不畏犧牲,決然剛毅的戰鬥英雄,同時也感謝在當代為了祖國和人民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們。你們的傳承不會斷,你們的信仰不會倒,你們的豐功偉績將世世代代樹立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4

  今天天下著小雨,懷著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進入電影院觀看張導的新作《狙擊手》。

  張導的作品向來是出其不意,另闢新徑。巧妙地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雕刻人物形象與細節,把這部旋律電影拍得如此的有張力和感人,著實令人贊服。和同期上映的長津湖相比,雖沒有那種宏大的戰爭場面,沒有那種炮火硝煙的刺激感,但卻在觀影后給人的感受更加令人動容,為之落淚。

  影片講述的內容是在朝鮮戰場冷槍冷炮運動中的小規模以班為單位的中美王牌狙擊手的對決,冷槍冷炮運動起源於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結束後的陣地戰階段,早在雙方進入陣地戰階段初期,中國志願軍許多團以下部隊就針對聯合國軍的守備據點進行了多次偷襲行動,並取得大量戰果,不過這些戰鬥多是個別部隊組織的,並未擴散至全軍,後來中國志願軍高層發現這種作戰方法的巨大作用,於是在志願軍全軍開展全面的冷槍冷炮運動。

  故事原型正是我軍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張桃芳事蹟改編,曾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被稱之為上甘嶺狙神。同時也是世界公認排名第八的狙擊手。

  張導透過塑造的這個五班群像,最小的只有16週歲,大的也不過20出頭,就為國命赴戰場、拋頭顱灑熱血。狙擊手之間的較量只有生死,沒有其他。為了完成連長下達的營救任務,五班全員參戰,但沒有想到的是對方並不是普通的美國大兵而是專門為了擊殺五班班長劉文武及重創狙擊五班而精心調配的精英狙擊小隊。他們配以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設計好營救陷阱,迫使狙擊五班眾人為救擔負著重要情報傳遞的偵察兵同伴而陷入險境。

  全片沒有多餘的鏡頭,敘事非常清晰簡單,有笑點有有淚點就是沒有尿點,它將視角濃縮到最小,小到只有一個場景,兩支小隊,幾把槍。為了一份事先不知道的情報,一個不能拋棄的戰友,智鬥廝殺,圍困突圍。而這裡的精神是偉大的,在這場普通的狙擊戰鬥中,我們依然能看到在冰天雪地中燃燒著的赤子之心。影片的色調只有三種,黑,白,紅。

  “我的戰友都犧牲在那個無名的山坡上,只留下了一個個普通的名字。”這句旁白很刺痛,很扎心。每一次的子彈出膛都意味著雙方都有同伴犧牲陣亡,片中沒有刻畫英雄,也沒有弱化對手,勢均力敵的較量除了裝備上的差異,剩下的就是膽識和經驗。

  結尾我們看到了大永迎來了連長,在一聲聲有力地“到”之後,影片進入尾聲,一個個熟悉的臉龐再次出現在大螢幕,他們的笑臉和犧牲的鏡頭定格在我們觀影人的心中和腦中。

  盛世已現,英雄長存。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5

  很多年前到丹東,坐遊船走鴨綠江中線的我方一側,到了被炸燬的斷橋附近,還在不太遠的距離上遙望了對岸。那時候鴨綠江這一岸的高樓大廈和對岸的平房建築之間的對比就已經很鮮明。也許是基於這種鮮明帶來的自豪感,船上有人將火腿腸之類的食物裹了塑膠袋向對岸扔,被人家穿制服帶槍的人高聲制止。江還是那條江,江上的風依舊,一定也與當年大橋被炸燬的時候類似吧。

  那次到丹東,也曾去抗美援朝紀念館瞻仰過。從燈光鑲嵌的幽暗中走出來的時候,感慨萬千:烈士牆滿壁的照片,都是年輕的面孔。大多數犧牲者都在青春年華的20歲左右。而能留下照片的只是眾多犧牲者中的一小部分。

  只有在上了一定年紀以後,為人父母之後,才會慢慢體會到每一個這個年紀的犧牲者背後都有著家人怎樣的深深痛苦與悲涼。而唯一的安慰來自這樣的事實:個人的、家庭的哀痛之上,覆蓋的是民族大義的旗幟。他們是為民族為國家獻出了生命的人,永遠應該被後代記住的人。記住的方式有很多,閱讀歷史、憑弔舊址等等都是,《狙擊手》這樣的電影所做的也是。

  狙擊手題材電影是中外電影中一個持久題材,在貌似平靜中敵我雙方互相以命相搏,一個瞬間定生死,互相角鬥的既是技術,也是運氣,更是勇氣。在飛機大炮的熱戰時代裡,狙擊戰場上這種類似放冷箭一樣的戰鬥方式是很有單挑格鬥的意味的,它近於古老的角鬥對陣,唯一的不同是互相不能見面,一旦見面就意味著一方中彈倒下的結束。這其中的殘酷和畫面上的強烈衝擊力,造就了以之為題材的電影的長盛不衰。

  志願軍的一個狙擊班,裝備落後,後勤物資有限,而敵人訓練有素的狙擊小組則事先有準備,有計劃,設計好了誘餌和圈套……在開始吃虧之後的攻心與槍法、速度和耐力的比試中,雙方互有勝負,最終班長以大無畏的精神挺身而出,同意敵人以他自己換取負傷的偵察員的條件。一步步走向敵人,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他在將炸藥包綁在身上的時候就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是在去赴死。但是他沒有任何猶豫和彷徨,沒有任何退而求其次的折中與穩妥考量,他的遺言就只是囑咐班裡僅存的戰士,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非常具體的怎麼打、怎麼防禦的措施。

  戰爭是政治的極端形式,是捍衛民族國家的最高形式,雖然雙方的戰士之間未必直接有仇,但是為了各自的國家民族互相攻伐殺戮本身就已經是最直接的生命威脅之下的生死搏鬥。

  就每一位具體的戰士來說,人生真正走到你死我活的這一步,任何退縮都將只能是自取其辱,只有大無畏的頑強才能贏得包括對手在內的他人與社會的尊重,才能不失人之為人、戰士之為戰士的無上榮光。

  《狙擊手》相對較為真實地將那場物質極度匱乏之下的戰鬥用紀實風格表現了出來,甚至連一個班大多數人都是四川人,都講四川話的事實也直接做了尊重,而不是像其他某些抗美援朝電影一樣由著演員飆京腔,而不是習慣性地在電影裡做現代感十足的酷酷的姿態。

  電影如果止於此,是基本符合戰爭本身的真實的。但是就觀眾的觀影習慣來說,結局不能如此倉促,故事也不能不徹底。後續的敵人動用坦克大炮又撤走坦克大炮,偏偏又留下了一輛,結果坦克裡面的兩個狙擊手都被五班最後一個戰士擊斃的情節,很大程度上的確能夠滿足觀眾的這種習慣性的敘事期待。至於最後全體戰士面對五班最後一個人完成任務歸來的時候集體宣誓,則在很大程度上屬於舞臺化效果的強化場面。它使電影從強烈的紀實風格中脫離開來,進入到一種展示意義上的高潮中……

  記住先烈,重現他們犧牲的瞬間,定格他們大無畏的細節,振奮民族精神,培養後人的勇敢氣質,並且注意節奏感,最大限度地節制著情感宣洩,《狙擊手》這樣的電影,基本做到了。它還有一種也許創作者自己也不期然的作用,就是將同一檔期上演的某些武打導演主持的使用武打演員耍酷的同題材電影,給比得露出了神劇式的破綻。它在不經意中揭露了一個事實:任何只以商業電影好看的原則、票房的原則、掙錢的原則,對嚴肅的民族抗爭、保家衛國的深重歷史進行所謂表現的創作,其實都是可疑的。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6

  一年多之前,在陳堡草蕩微信文史群中就看到,以抗美援朝狙擊英雄張桃芳為原型的電影,將由張藝謀導演開拍。作為一位陳堡人,很是期盼能夠早日看到這部講述家鄉的了不起的英雄,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

  官媒預告,2022年的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將在全國上映。這是張藝謀導演和女兒張末聯合導演的,也是他們第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加入春節檔。

  大年初一,為了先睹為快,下午就去博納影院看了電影《狙擊手》。

  《狙擊手》主要講述了我志願軍偵察兵“亮亮”遭遇聯合國軍槍擊,生死未卜,但敵方一系列舉動似乎又有險惡目的。“狙擊五班”劉文武、大永、胖墩、米老二、王忠義等7人小隊承擔了營救戰友這一重大任務,其中有被美方稱為“死神”的高手班長劉文武,有能揹負300多斤貨物的大力士胖墩,有心軟喜歡哭鼻子的大永(張桃芳原型)。“狙擊五班”戰士在與敵軍備差距懸殊的境地下,跟強大的美國狙擊精英小隊展開生死角逐。“狙擊五班”戰士面對不利的局面,依靠精湛的狙擊技巧、靈活機動的作戰智慧、大無畏的戰鬥精神,最終絕處逢生。“狙擊五班”小隊在營救亮亮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戰士倒在了敵人的狙擊槍口下,營救小隊只剩下了被敵人稱為“幽靈”的大永一人。

  這部電影都是在零下20多度的東北拍攝的。2017年我去過一次哈爾濱和雪鄉,感受到過東北的天寒地凍以及冰天雪地那種極寒的難耐。因為有過嚴寒現場的親歷體驗,所以我觀影時有很強的代入感,如臨其境。在那種環境下,酷冷已經是讓人難以忍受的事了,何況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幹隨時“拋頭顱灑熱血”的事。強烈的冷“熱”對比,猩紅的血和潔白的雪強烈的視覺衝擊,這是電影取景的成功之處。

  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上,一群青少年高亢激昂的詩朗誦,深深地刻入了我腦海,特別是最後一句“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更是讓我震撼。《狙擊手》中狙擊隊員們一起高唱《志願軍戰歌》的畫面,讓我感受到那個年代年輕人的大無畏精神。那一句“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就是“請祖國放心,保家衛國有我們!”天安門廣場上的詩歌朗誦者和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狙擊手,都是用最美的青春致敬祖國。

  電影中有一位戰士有些絕望地說:“那鬼子啥都有!各種望遠鏡,各種瞄準鏡,大炮,飛機,坦克……咱啥也沒有!”班長劉文武回話:“哪個說我們啥子都沒得?老子還在!你娃還在!五班還在!”班長的話告訴我們,面對任何困難,我們決不能氣餒,更不能妥協,只要團結、機智,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反觀擁有強大武器的對手,關鍵時刻的臨陣退卻,戰場上的相互指責,更加體現出我們志願軍戰士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澆鑄出的生死戰友情誼。

  電影的尾聲,大永孤軍奮戰,如何破了敵人連環計的。他就像一個幽靈神出鬼沒,擊斃了敵軍的上尉,擊癱了敵軍的坦克,救下了朝鮮小孩,並從朝鮮小孩的頭髮裡取到了亮亮留下的重要情報。這個片段,把神槍手原型張桃芳的機智勇敢,特別是“冷槍”傳奇表現得淋漓盡致。

  看整個電影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完全進入了那個戰爭年代。場面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緊張得大氣不敢喘,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戰士犧牲了,我眼淚就掉下來了。在冰天雪地裡,戰士流淌的熱血跟白雪形成了鮮明對比,戰爭的殘酷直擊心靈。

  電影《狙擊手》可能與我們家鄉張桃芳的真實環境有些偏差,因為電影“狙擊五班”小隊中,他們的方言不是四川話就是陝西話,但是,藝術的創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透過這個電影故事,讓我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特別是當今的年青人,能夠體會到這一點,這部電影就算是成功的了。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7

  王牌部隊,王牌班組,戰鬥能力頂過一個連,戰鬥方式不是誰都能代替。

  他們的任務去營救一個偵察兵,一個躺在雪地裡不知生死的戰士。這是連部的命令,團部的命令!

  他們迅速組隊執行,任務執行中,當一個戰士,又一個戰士犧牲的時候,我們心裡就會下意識地評估一下,這次行動值不值,為了躺在雪地裡的未知生死的戰士!

  又有戰士犧牲了,每次犧牲一個,我們的心被揪痛,在滴血!特別有一個戰士情急之下的錯誤判斷,情感判斷,低估風險給戰友送急救包,又犧牲了一個班組成員。

  看到班組成員一個一個的犧牲,也許每個觀眾心裡都在評估這場營救的意義!但我知道,他們沒有選擇,這是團的命令,師部的命令,是他們在戰場上的使命。

  最後美國人亮出他們的目標,要班長出來交換雪地裡生死未卜的戰士,他們研究班長的個性,義膽忠心,成了他們攻擊班長的弱點,交換開始的時候,戰士們還在掙扎,是否值不值?是否去不去?

  班長說一定要去,雖然他說的臺詞:偵察兵帶有的情報,可能大於一個連,大於一個團,可能改變戰略形勢!

  也許偵察兵身上什麼重要的情報也沒有,也許因為微弱狀態,情報無法傳遞出來,這有很多不確定性!沒有完全勝算的交換。

  狙擊手他們,確定能打擊敵人。重要的班組,重要的狙擊力量,沒有代替,沒有重複!班長他像大鵬鳥一樣站起來的瞬間,我們被震撼了,他呵護身後的戰友,頂天立地,赤膽忠心,他的熱愛,他的深情,對祖國,對人民,對土地。

  他們在戰壕裡竭盡生命,呼喚生命的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的誓言。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帶著使命來的,否則就辜負了父母之恩,天地之恩,時代之恩,祖國母之恩!

  我們生命的來源,生命滋養的源泉,使命時刻召喚我們每一個人,為了時代,為了不辜負父母給的生命,為了祖國給我們的滋養,天地滋養過我們!

  我們必須給予回報,必須為下一代做出榜樣,必須為自己的與生俱來的使命奮鬥、努力。

  《狙擊手》觀影是連雲港市第二人民醫院,黨支部組織的愛國教育活動,在觀影前,黨支部做了一個有獎問答,最後出場的是何耀,血液科醫生,他曾兩年前親赴戰場,參加武漢的疫情救援。他何嘗不是一個戰士,一個英雄,一起出徵的還有顧遵才、錢明月他們像大鵬一樣,去實現捍衛生命的錚錚誓言,他們奔赴戰場,是為了醫院的使命,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去執行任務,一樣護我們周全,只有順利完成任務,作為同事的我們才可以相對安全,國家才安全,雖然沒有雄赳赳氣昂昂的歌聲繞梁,但是一樣的慷慨,赤膽忠心的白袍戰士,肝膽熱血的同事。

  援建新疆醫療的同事有我們黨支部的書記潘道勇主任,醫務處賈榮主任,外科黃繼超主任、婦科秦新蕾主任,他們都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同事,榜樣的力量!一批又一批抗疫英雄,前赴後繼!他們對黨對國家對事業,忠誠熱愛,使命感。

  作為醫生我們有時候在病人的診治過程中,面臨艱難選擇的時候也是一樣,沒有小我,只有大我,醫療風險,勇往直前前,推進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是我們的使命,作為醫生的使命,無悔付出,磊落行世間,浩蕩情懷!

  每個推動醫療技術進步的專家們,醫院作為一個團隊,他們和影片裡的戰士一樣,承擔他們的使命,完成醫院的使命,一樣是大家的榜樣,一樣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影片中班長時刻叮囑戰士們的一句話:控制!忍住!作為一個團隊,我們有很多的情緒,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但是班長囑咐:策略!控制!隱忍!這樣才能完成最後的目標。

  其實作為一個團隊,情緒中有差異、分歧,甚至差異會給判斷造成失誤,犧牲戰友的生命。在團隊組織中,我們要隱忍、控制,為了更大的使命,理想的完成。情緒,意氣用事,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唯一的保障。安全,就是自己過硬的本領,最快的速度,最快的反應。

  美國部隊,他們也是作為一個團隊出現在戰場上,他們之間的衝突對比,也是整個故事架構震撼人心的地方!單純利己主義,註定失敗!

  震盪我靈魂的電影《狙擊手》,張藝謀張未,父女兵團導演。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8

  戰爭是無情的,可戰士是有情的。

  戰火紛飛的年代,戰場上到處硝煙瀰漫,子彈隨時會擦過你的耳朵或擊中你的身體,手榴彈隨時會在你身邊炸響,橫屍遍野是常見的,前一分鐘你還在奮力打仗,準備拉響手榴彈扔向敵方,後一分鐘,你便被一顆子彈擊中,鮮血從你的胸口不斷往外湧,你甚至連交代遺囑給戰友都來不及。此時,你的性命不是你自己的,也不是家人的,而是國家的。《狙擊手》的朝鮮雪地戰場上,雖然作戰雙方的人數均不多,各自僅八、九個,正是因為人少,每一個人對於雙方都無比重要,任何一方少了一個人,都將造成勢力單薄,於戰勝對方多一分危險。一個戰士倒下了,又一個戰士倒下了,班長劉連大家發出哭聲都不許,必須把眼淚憋回去,但,我們深知,留下的每一個戰士的機關槍中,充滿憤怒的眼神中,化悲痛為力量,隨時作好為犧牲的戰友報仇的準備。

  英雄主義需要,而集體主義更要緊,何為責任何為家國情懷。

  戰爭結束,美軍失敗,我軍勝利,這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因為作戰雙方的工具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我軍的機關槍明顯不如美軍的,美軍帶有高倍望遠鏡的機關槍能在很遠處鎖定目標擊中,我軍的機關槍仍是很原始的近距離瞄準了再擊中一個。而為何結果卻敵敗我贏。電影放到高潮時,敵軍內部開始出現人心動搖,其中一個士兵覺得上司讓他們在這樣的冰天雪地中,忍受寒冷飢餓,拼死搏鬥就為了普通的一個士兵,值得嗎?“我”不要當這個英雄也罷,英雄主義讓別人去爭吧。

  人心齊,泰山移。而同樣,我軍戰士起初也不清楚要營救的亮亮是偵察兵,不清楚他身上有機密情報,只是上級命令他們必須救回亮亮,哪怕是屍體,也要揹回。五班戰士因為這個命令,可以將自己生命置之度外,這就是責任,是集體主義,他們的作戰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英雄夢,不是個人主義。

  雙方作戰目的的不同,已經奠定他們的勝負之分了。

  情節曲折固然吸引人,可人物形象、史詩般敘事、場面聚焦可深入人心。

  都說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但《狙擊手》這部電影沒有曲折的情節,也沒有紛繁複雜的大場面,但它就是那麼吸引人,讓人為之動容。整個事件,就是雪地中的泥巴保壘戰,有點像地道戰,敵我雙方皆躲在泥保壘後,冷槍一下一下,不是那種很多戰士機關槍橫掃四野的壯闊畫面。如果放輕鬆點看,以為他們在進行特訊隊模擬戰。但,每一個戰士的形象卻像寫小說一般刻畫得非常細膩,班長劉,從開始到最後,指導每一個戰士每一槍如何使用,如何佈局,都在他心中。他教會戰友們利用土辦法——鐵勺照敵方,利用鐵勺的反光,測出敵人的方向與距離,以便快速瞄準敵軍(後來,大永就是利用這一招和自己的神槍擊斃了最後一個美軍)。在最後關頭他又挺身而出,拿自己性命交換亮亮。在整個戰鬥中,既體現班長的指揮有方,又體現了他的英勇主義。當然,為配合班長揹著鐵皮揹回亮亮而犧牲的大順,神槍手大永,以及亮亮將情報藏身於自己的傷口中,後來艱難地從傷口中掏出情報黏在一顆糖裡黏在朝鮮孩子的頭髮上才得以在戰鬥結束後被大永發現,為我軍成功獲取情報立下大功……後來,當美軍要將受傷的他用擔架擔走,他毅然用刺刀自殺……無不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有賴於張藝謀在拍攝這部電影時,聚焦人物,緊抓人物的言行(尤其是動作)進行特寫和鋪面烘托。整個故事很自然,只是敘事般的前行,人物刻畫雖細膩,但樸素自然逼真,無誇大其詞,使得這戰鬥像史詩般,你既可定它為戰鬥(因為敵我雙方人數太少,算不上規模),也可稱它為戰爭(因為戰線被拉比較長)。

  大場面大手筆大智慧,這些詞都值得點贊,而小處落筆,樸素敘述,結結實實,自然烘托,以小見大,更值得借鑑與學習。

  張藝謀平常拍攝影片,多講究佈景、畫面、影象、色彩的藝術,而這一次卻一反常態,整個過程,就是敘述、描述,沒有抒情,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行為,自然呈現,一切都在場景中,讓觀眾自己去看去體會。這有點像現代詩的冷抒情方式——藉助敘述來抒情,詩人好像什麼都沒說,但其實什麼都已說,靠讀者自己去體會。且整部電影只是選取朝鮮雪地戰場上的一次戰鬥,可以說像這樣的戰鬥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無數次戰鬥中普通的一次,然,正是這普普通通的戰鬥,讓觀眾在與電影進行視覺碰撞心靈碰撞後,深刻感受到它的不普通,以點透面,以小見大,讓我們對志願軍戰士肅然起敬,覺得他們真的不簡單,不是一個“偉大”的詞就可以概括;更讓我們銘記抗美援朝的戰爭史,這是值得可歌可泣的人道主義戰爭。

  人分兩筆,有大有小,何為大,何為小。

  看似簡簡單單的兩筆寫成的人,要想讓人穩穩當當地立於天地之間,必先將一撇一捺寫好。一撇一捺的筆畫上端猶如人伸展的手臂,下端猶如人的兩隻腳。雙手託著天,雙腳舒展踏著地,深入地,才能幹大事。反之,若根基不穩,人必倒地,誠如影片中的敵對方美軍,就本部作品中,他們是侵略者,本身出發點和動機不良,其次,他們計程車兵作戰只是為了個人的英雄主義,此二點足以註定他們的戰爭失敗,而我軍作戰是為了集體為了國家,是國際主義精神,真正的大國情懷,戰必勝。當然,你可以說這是文學藝術的情懷,即便如此,那又如何。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00字19

  近期公司黨委組織部組織觀看了電影《狙擊手》,看過之後感觸很深。影片以抗美援朝戰爭中“冷槍冷炮”運動為背景,透過一段中國志願軍狙擊小隊與美軍精英狙擊隊之間的殊死對決,展現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艱難取勝的英勇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

  《狙擊手》的原型是抗美援朝志願軍英雄——張桃芳。他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被譽為“志願軍神槍手”、“冷槍英雄”。他在32天之內,以442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1952年後雙方陣地進入拉鋸戰狀態,為大量殺傷和消耗聯合國軍有生力量,1951年1月29日,志願軍司令部向前線守備部隊發出命令,要求在全軍範圍內組織特等射手,對聯軍單個目標進行射殺,5月起擴充套件成全軍範圍內的狙擊運動,8月起炮兵也加入其中,最終形成全軍性的冷槍冷炮運動,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沒事就乖乖蹲在工事裡,別到外面亂跑,共軍戰士個個是狙擊高手”“一個冬季見不到太陽,都快憋死了……”這些話出自抗美援朝戰爭中,在“三八線”與志願軍當面對峙的敵軍口中。令他們聞風喪膽的,正是志願軍神出鬼沒的冷槍冷炮。

  志願軍的冷槍冷炮運動,是人民軍隊靈活機動戰術的生動體現。美軍陣地火力配備體系完善,且有縱深火炮支援。起初,敵只要發現志願軍狙擊手位置,就以輕型火炮實施精確射擊,並以縱深大口徑火炮覆蓋射擊,給我狙擊手造成較大傷亡。針對這種情況,志願軍堅決貫徹“儲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原則,充分發揚軍事民主,集中一線指戰員智慧,採取事前劃分射擊區域、標號射擊目標、提前完成測距、加強偽裝、觀察協作提示和預裝置份陣地等辦法,增強狙擊作戰的隱蔽性、靈活性。志願軍狙擊手在實戰中越打越精,根據不同情況下不同目標的活動方式,總結出多種狙擊作戰原則。比如,前一天夜間秘密進入陣地,白天作戰,第二天夜間返回,有利於避開敵火力。再如,對挑水的敵人,要待其剛灌好第二桶水時開槍,這時敵人動作最慢,等等。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政府宣佈武裝干涉朝鮮內政,派兵入侵朝鮮,並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宣告和警告,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對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美國在形勢更加不利的情況下,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同中朝代表簽訂了《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歷時3年零32天的朝鮮戰爭結束,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巨大而深遠。如果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向世界顯示和證明了,這個政黨同國民黨領導下的軍隊和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其軍隊的戰力要強悍得多,其對國家的領導力與凝聚力也要強大得多,那麼,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則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國在世界上真正誕生了!

  無數先烈的鮮血,浸染了鮮紅的五星紅旗,浩蕩的鐵流裡,我們看見了先輩偉岸的身軀,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鬥裡,創造了偉大的功勳。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爭中犧牲的先烈。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應該忘記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愛的人——志願軍們,是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是他們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生活在和平時期的我們應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為國家的發展和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饒和美麗。

  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的志願軍吧!戰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印烙印在我們的心中!英雄的事蹟將千古流傳,作為後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