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觀後感(精選6篇)

獨行月球觀後感

  一、介紹

  《獨行月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人類為抵禦小行星的撞擊,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來保護地球。然而,某一天隕石來襲,全員緊急撤離,維修工獨孤月(沈騰飾)錯過了領隊馬藍星(馬麗飾)的撤離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此時,他發現“月盾計劃”失敗,以為自己成了“宇宙最後的人類”,開始了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後來,陰差陽錯間,獨孤月重燃希望,努力在月球尋找返回地球的方法。

  二、獨行月球觀後感(精選6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獨行月球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獨行月球觀後感1

  奔著沈騰去看的《獨行月球》,這部電影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前半部分搞笑居多,後半部分感動為主。

  電影主要講述了人類為抵禦小行星的撞擊,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隕石提前來襲,全員緊急撤離時,維修工獨孤月(沈騰飾)因為意外,錯過了領隊馬藍星(馬麗飾)的撤離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計劃失敗,獨孤月成為了“宇宙最後的人類”,開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被遺落在月球上的還有一隻金剛鼠,獨孤月和金剛鼠相愛相殺的場景,讓人捧腹大笑。

  獨孤月一直嘗試著和地球取得聯絡,可是當獨孤月發現自己當時以為的回應只是剛子不小心碰到電線所造成的雜音後,對於他來說是徹底的失望,是一切信念在一瞬間被摧毀殆盡的大悲。影片很聰明地採取了無聲的處理,就算只能看到畫面,我們也能感受到獨孤月的那種絕望。當他真的覺得希望破滅,決定自我了斷時,地球上那一點一滴匯聚起來的希望之光,那些前面所有的笑點此時卻凝聚成了洶湧的感動之情,完成了這部喜劇情感核心的第一次昇華,也是影片的一次小高潮。影片真正的高潮在獨孤月把自己作為動力衝向π+的時候,本來在獨孤月腦洞大開,不懈努力下,獨孤月本可以和剛子成功返回地球。但,此時卻出現了意外,π+的出現,將會使地球遭受重大撞擊,後果將不堪設想。這個起初為了鼓舞民眾被塑造出來的假英雄此刻真正成為了拯救地球的“英雄”,他完成了作為飛行動力工程師最後的使命,影片的悲劇核心完全暴露出來。前面笑得有多開心,這一刻哭得就有多麼傷心。沒有人希望這個帶來無數快樂和希望的獨孤月犧牲。

  當每一個平凡人,在該站出來的時候站出來,點亮一束光,平凡人就成為了英雄。

  獨行月球觀後感2

  掐指一算,沈老師也有些日子沒出新電影了,趁著暑假,我樂呵呵地買了《獨行月球》的票,點了杯果茶就進了影廳。

  世界觀設定與其他英雄電影大同小異——地球有難,一群人站出來保衛地球。不過,唯一不同的是這回的主角有些普通,普通到只是“月盾”計劃中一個小小的維修工,丟到人群中都找不出來那種。

  可卻是他,在“月盾”計劃失敗後獨自一個被遺落月球,憑藉著對家的嚮往和對愛的執著,獨行月球數年之久。每天隔著三十萬公里的太空凝視家園,又何嘗不是一種痛若?可他卻奇蹟般的適應了下來——畢竟,相信奇蹟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與袋鼠對打、與地球聯絡,每天都在思量著如何逃出昇天。最終他做到了,他用900天搭建回家的希望,然後用一秒鐘轉身向後……那一刻,他肩負著全人類的希望。飛向隕石,起爆核彈。沒有絲毫猶豫。

  獨孤月人如其名,在孤獨的月球變成無人問津的流浪漢,經歷過失望、希望、絕望又重燃希望的起起伏伏,和一隻袋鼠結伴生活在月球上。

  牽動他所有情緒的,不過馬藍星一人。即使知道自己是被主觀放棄的那一個,並且將再次成為主觀放棄的那一個,他也不過自嘲“你好絕情,我好喜歡。”

  《獨行月球》所要表達的思想很直白,就是愛、奉獻與生存。

  獨孤月與馬藍星之間含蓄的愛,到最後個人小愛化成大愛,為了全人類放棄自己的幸福,獨孤月成為星海,照亮人類的黑夜。

  儘管獨孤月心中的白月光,不能與他走到天長地久,他們的愛情會在故事裡被慢慢陳舊,但抬頭就能看見的愛是平行時空的另一種相遇,這就是《獨行月球》煽情卻不落俗的地方。

  獨行月球觀後感3

  電影裡男主獨孤月因錯過了撤離一個人落在了月球,獨自生活在月球。設想一下當你獨自流落荒島會不會像男主一樣,開啟個人生存史;遭遇寂寞、恐慌,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再來;即使身陷絕望,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

  儘管這是一部科幻喜劇,但這位虛擬出來的月球“魯濱遜”,倒是給了我們很多關於生存、生命的啟迪。

  魯濱遜是自己的英雄,他用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書寫了個人生存史上的神話;獨孤月不僅是自己的英雄,還是全人類、全世界的英雄,說他“拯救了地球”,一點也不為過。

  浩瀚的宇宙中,一個人作為獨立的存在實在是渺小的不值一提,但是獨孤月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平凡人,把他放在了唯一能拯救地球的位置上時,挺身而出、毫不猶豫是他的關鍵詞。我想,假如我們每個普通人能有這樣的機會的話,大多數人會和獨孤月一樣做出相同的選擇。

  這或許就是生命的意義,每一顆星星都有屬於自己的光芒,即使是一束微光,也能穿透層層迷霧,照亮彼此的心房。

  影片中,當獨孤月發現自己賴以生存的來自地球的那一絲“滋滋”的聯絡聲,其實是袋鼠無意中發出時,他的世界已經完全崩塌,遠在地球的馬藍星看出了他的絕望,號召大家在地球向他“發光”。於是,那一束束微弱的亮,組合成“你不是一個人”,星星點燈一般送到了獨孤月的眼中、心中。當然,儘管少了一個“一”字,觀眾們還是能體會導演的用心的。

  無論順境、逆境,都是人生的一段旅程,身在其中的我們註定都是那個平凡的、自己的英雄。

  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平凡甚至平庸,碌碌無為,每天為了生存,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起床上班下班做飯收拾屋子,最後躺在床上睡覺等待第二天往復。現如今網路上五彩斑斕的`夜生活只存在於小部分人,大部分人偶爾逛下街看場電影甚至寓在家裡打遊戲就已經是生活的全部顏色,更多人依然為了生存而奔波著,生活生存一學之差,天差地別。電影裡沈騰的角色,一個“中間人”可以說是擁有高學歷的高階人才,甘願做不喜歡的工作,去默默喜歡一個不可能的人,甘願平凡,或者說在其所在的緯度也只能平凡。

  即使是獨行、平凡、普通,也要記得做一個努力且積極向上的人。

  獨行月球觀後感4

  今天看了《獨行月球》,是我喜歡的風格,一部拿捏歡笑與淚水的,不經意間就錯過細膩的深度的影片。

  不是影評家,不劇透,更不想譁眾取寵,只分享幾個觸動較大的環節。

  一個是整體的故事背景,越來越有大國風采了,繼《流浪地球》後,又一部中國人犧牲拯救全世界的題材,甚至不斷讓我產生與《阿波羅13號》的對比。再有是情節的安排,連貫、緊湊,不斷引領著觀眾被代入到劇情之中。

  最打動我的,是小人物,小到不能再小,甚至從人物形象上,也是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對應高大全的:矮小缺的主角。

  從故事而言,不禁也讓我想起了我們經歷的兩次疫情,一次又一次,一次比一次複雜。除了有大人物的引領,但防控的成與不成,關鍵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眾的配合。

  可以說,電影中的獨孤月,一切的出發點,特別是緣起,與國家沒有關係,與人類也無瓜葛,他的一切,就是為了馬藍星。就像我們,我們在電視裡,在講臺上,會說為了任何,但是我們都是普通人,最牽掛和在乎的,就是我們晚上摟著我們胳膊的孩子,家裡等著我們常回家看看的父母老人,還有為我們甚至毫無道理便打抱不平的摯愛親人。

  影片的人物心理,真實,很真實,也很符合現在的發展形勢,我們喜歡英雄,我們敬重英雄,我們也需要英雄,但註定了不會有太多英雄,我們成為英雄也是小機率事件。

  但是,影片不斷打動我,甚至讓我有了第一次走出影院,依舊久久不能釋懷的感覺。就是這種對小人物的刻畫和描摹。

  也許是感同身受,頗有共鳴。獨孤月,一個普通到毫無存在感的人、被捨棄的人,卻因為大人物沒有選擇之下,被迫被選中,開始感受被關注,同時,個人雖然身處絕境,但陰差陽錯度過了一個完整的懈怠到覺醒的過程,特別是因為一次誤會,以為被關注,重新燃起鬥志,併成功破局,但又發現一切徒勞,只是誤會,像極了生活中一直保持前行,但又感到毫無希望,只憑滿腔自以為是的人們。

  最為可悲的是,當他終於徹底要放棄的時候,又好像命運的安排,終於真的被看到,還是一句對他而言,看到的不嚴肅的調侃,但就是這麼一句調侃,讓他有了希望,有了方向,走上了依然無所得的為他人犧牲的道路。這也不正是小人物的心理麼?為了一個求之不得的有時超出預期的存在感,毅然決然的把自己犧牲了出去。

  獨孤月,顧名思義,獨自一人孤獨的在月球上,何嘗不是一個被拋棄的人?

  但正是這樣一個其實有自身專業本領的、被埋沒的小人物,終究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他的目的就是那麼簡單,只是為了自己一個愛而不得的夢中情人。但,因為他的堅持,他活成了更多小人物的希望。

  最終,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小人物,終究只是小人物,即便成為了英雄,也是為了大人物服務。

  但這就是人性中的光輝一面,坐在餐廳裡,不時看著奔走在各個餐桌之間的服務員,再看看每一桌形形色色的客人,我相信,作為小人物,特別是疫情之下的大多數普通人,都有著自己認為了不起的故事,也是各自至愛親朋眼中的英雄。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曇花一現,但正因為我們各自承受著現實的打磨,才讓這個世界因為我們而變得不那麼堅硬。執筆至此,依舊隱隱的意難平……

  偉大的喜劇,都是讓人在歡笑中流淚,時刻提醒我們大多數人不要忘記了生活本質,在流淚中歡笑,又是讓我們知道苦中作樂,尋找希望,練就一個好心態,這是我們繼續走下去的條件。

  越到後來,越發孤獨,甚至有時候會覺得已經和現在的世界是平行的關係。但,所幸心中還有所愛,也被所愛所愛,走下去,很難,但每次走下去的道理,卻又如此簡單。

  獨行月球觀後感5

  那些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瞬間,追逐著光明、希望的瞬間,是否是刻意的安排和巧合。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如果不是放在電影當中,一些魯莽的決定是否會淪為笑柄。

  一、上一部這種型別的電影是《流浪地球》,科幻電影的一個吸引人的點,就是良好的設定,他必然要遵循基本的邏輯,經得起推敲。

  我們在感嘆視覺效果的同時,會幻想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未來,緊張的告警聲音、英文版的語音互動、很多超現實的場景,是電影的一大看點。

  有沈騰參與的電影,必然要加入喜劇元素,喜劇元素的填充,使得電影具有更強的觀賞性。

  年紀大一點,對於單純的搞笑也許開始變得無法全情投入,使我震撼的更多的是電影的設計感,例如遊戲解說的參與、直播的插入。我們的記憶點似乎已經被抖音這種軟體直接的給予所控制,深入變得難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寫道,純粹的利用人的感性是一件可恥的事情,那是一種近乎瘋狂、缺乏理性的狀態,例如詩歌、例如純碎的煽情。

  二、電影的另一個元素便是愛情。我愛你愛到即使你堅持原則拋下我,我想這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發生,我愛你的純粹、愛你的堅守崗位。這是多麼神聖、高尚,且不太現實的事情。

  追一個人,用盡各種辦法,犧牲很多、委屈自己很多,在現實中一般是這樣的局面,你無論如何的改變自己,只要對方最看重的部分沒有得到滿足,結果也會失敗。

  你需要擁有的是,認真地思索,想明白這件事,以度己之心度人,走出來,開啟格局。

  慕強心理是很多人都有的,你至少在某一方面令我崇拜,可以讓我學習,我們尋找的是優秀的、美好的。

  當激情消退,你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去抵擋世俗的種種,去過一個更好的生活,這是愛情的兜底。

  三、結尾的時候,看到這個電影是由一個漫畫改編的,不得不說在日本流行的漫畫,也許會在我國迎來一個發展,漫畫確實可以透過故事,說很多不能說,展現很多人心中所想。

  漫畫不僅包含了故事,還有繪畫等元素,這也許就是很多專業共同發展的結果。

  公眾號也新增了漫畫原創的模組,只要你會畫,字數不夠300字也是一篇原創。

  電影中的袋鼠-剛子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贏得了大家的喜愛,我想這也是漫畫形象的現實體現。

  至於守護、希望、災難面前無謂犧牲,有點套路化,有點缺乏新意。

  獨行月球觀後感6

  在情況危急時,你是會選擇自己,還是選擇大家?

  今天下午和朋友看完《獨行月球》這部電影后,我腦海裡時不時的會浮現出這個問題。有人說,人即使是再偉大無私也會有自私的一面,或許是這樣吧。但是孤獨月卻捨去自己的性命來保護全球人民生命的安全,他因被組織遺忘而流浪在月球三年,他也曾無數次嘗試過重返地球,回到自己的家園,他也很渴望回家啊!但當他得知一塊名為隕石即將襲擊地球后,他還是選擇了保護他人。或許他也猶豫過吧,到底是回到自己心心念念,日思夜想也要回去的地球,還是捨去這個機會保護大家呢?最後,他還是選擇了第二者。我想,這就是“捨己為人”的最高境界吧。

  這部電影笑點很多淚點也同樣,劇情很真實。它不僅彰顯了“捨己為人”這一偉大品質,還讓我體會到了航天員的不易與偉大。

  “宇航員”這一詞本身就很浪漫,唯美,帶給人們無盡遐想,更別說他的職位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個職位都很艱苦和崇高,不僅僅只是在生死安危時給我們治病的醫生,不僅僅是在失大火的時候拼命救火的消防員,當然,也不僅僅是這部電影中的航天員。哪怕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職務,比如外賣員,公交司機,老師……他們都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的。

  獨孤月說:“這是唯一可以保護你,保護你們的方式。”奉獻無大小,偉大無深淺,只要為了人民,就是很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