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君子取友豈不當自慎哉閱讀參考答案

士君子取友豈不當自慎哉閱讀參考答案

  士君子取友豈不當自慎哉!得數賢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故非確然能辨人之涇渭,則不如不與人見。然天下無塊然獨處之人,勢不能不出而與人見也。士君子處此難矣哉!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貲,先世有義聲,屋以內多藏書,外多良田。年十數齡,有聲邑里;長,肆力為古文詞,雖不中有司尺度,而聲名盛。然是時,此公但閉戶讀書,固不出與人見也。後,去而之秣陵,欲盡交東南士,東南士亦願交此公。此公以為:“世且亂,吾當見天子,慷慨言當世事。彼經生何足語,會求其人於屠狗間。”於是益散金結客,遂為廣陵兒所紿。

  是時邊事急,廣陵兒諷此公出家資,備公家緩急。久之,事卒不濟,而金垂盡。嗒然與世無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復事事,產益落,所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侘傺無聊,不數年,病矣。

  歲在辛未,予自大梁來秣陵省家大人。家大人好此公詩,語亮曰:“此間有盛此公,工為詩,兒識之。”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視。予竊憂之,諷其勿讀書飲酒。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會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別予歸,意愴然,若不復與予見者。予私以為予當復見之,孰意遂不復見耶?

  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憤激,家益窘乏,無從得醫藥,於是遂長盲矣。嘗以書寄予大梁,至數千言。言“子當不長貧賤。他日擁節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當為我書石曰‘盛此公埋骨處’,予願足矣!他則子之事也,予何言。”予得其書,忽忽如失者數日,知此公將不永矣。

  不數日,兇問至,予為位哭之。會予官山東,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會亂甚,又不果行。乃使掾往慰盛母。掾歸,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謹。一老僕,樵以供兩孀婦,糠豆不贍,裋褐不完,敗屋數楹,不蔽風雨。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極耶!予解橐金,復促掾往,贖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書“盛此公埋骨處”,從其生時請也。

  (節選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遺稿序》,有刪改)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固不出與人見也 固:本來

  B. 遂為廣陵兒所紿 紿:欺騙

  C. 廣陵兒諷此公出家資 諷:勸說

  D. 他日擁節江上 擁:執持

  9.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年十數齡,有聲邑里;長,肆力為古文詞,雖不中有司尺度,而聲名盛。(5分)

  (2)會予官山東,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會亂甚,又不果行。(5分)

  11. 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說“士君子取友豈不當自慎哉”,作者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3分)

  12. 用斜線(/)給下面的文段斷句。(限8處)(4分)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學知古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

  參考答案:

  8. A(固:堅決)

  9. A(連詞,用於假設複句後分句,表結果,“那麼”。B. 動詞,好像 / 代詞,你。C. 代詞,相當於之,“那裡” / 語氣詞,無意義。D. 結構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 結構助詞,連線主謂,取消獨立性。)

  (1)盛此公十幾歲的時候,在鄉里就有名聲,長大之後,努力寫作具有古風的文章,雖然其文章不符合(一些)官吏的標準,但他的名氣卻很大。(5分,畫線處各1分,大意1分)

  (2)恰好當時我正在山東做官,不能夠立刻趕到秣陵。等到我趕到秣陵,想去拜見盛此公的母親,剛好碰上時局非常動盪,又最終沒有去成。(5分,畫線處各1分,大意1分)

  11.(3分)①得數賢人,不足匡勷不逮;②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

  ③盛此公為廣陵兒所紿。 (3分,每點1分)

  12.(4分)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學知古/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節選自《孔子家語·觀周》)(2處1分;共4分)

  參考譯文:孔子對南宮敬叔說:“我聽說老子博古通今,通曉禮樂的起源,明白道德的歸屬,那麼他就是我的老師,現在我要到他那裡去。”南宮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國。孔子向老子詢問禮,向萇弘詢問樂。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士君子交友難道不應該謹慎嗎?得幾個道德學問高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夠幫助彌補不足、糾正過錯;得一個不成材不正派的人做朋友,一輩子的德行事業就全完了。所以如果不能正確地分辨一個人是賢還是不賢,那麼就不如不跟這個人相見。但天下沒有孤獨一生不與人相交往的人,按這樣的情勢,那麼又不能不出家門而與其他的人相見。士君子面對這樣的境況,真是難啊!

  南陵盛此公家特別富有,祖上有德義的名聲,家中藏有很多書,擁有很多良田。盛此公十幾歲的時候,在鄉里就有名聲,長大之後,努力寫作具有古風的文章,雖然其文章不合於(一些)官吏的標準,但他的名氣卻很大。但這個時候,盛此公只是閉門讀書,堅決不出門與人交往。後離開南陵到了秣陵,想與所有的東南名士結交,東南的名士們也願意與盛此公結交。盛此公認為:“世道將亂,我應該面見皇帝,正義凜然地發表對現在形勢的看法。那些專學一經的書生哪裡值得跟他們交流,我一定會從下層社會中尋到豪傑人物。”因此盛此公越發散發錢財,交接豪俠之人,竟然被一個廣陵人欺騙。

  當時邊界軍情緊急,那個廣陵人就勸說盛此公拿出家產,預備著國家發生危急時有急用。過了很久,事情最終不成功,但是錢財卻快花完。盛此公非常沮喪,因為與世俗不合,於是就退回鄉里,鄉里的人又嗤笑他。盛此公更加不再做事,家道越來越沒落,所寫的文章更加跟官吏的標準不相合。失意無聊,沒過多少年,盛此公就生了重病。

  辛未年,我從大梁來到秣陵探望父親大人,父親大人喜歡盛此公的詩,對我說:“這個地方的盛此公詩寫得很好,你去結識他。”我於是因父親的話去與盛此公結交。第二年,盛此公患上眼疾,有可能失明。我暗地裡為此感到擔憂,勸他不要讀書喝酒。盛此公說:“如果不讀書喝酒,不如就讓眼睛瞎了。”恰恰盛此公這時候眼疾很嚴重,又惦記他的`老母親,於是告別我回南陵去,神情悽慘,好像不再與我相見的樣子。我自以為我應該會再次見到盛此公,誰想到最後竟然真的不能再見啊!

  盛此公因為眼睛一直不好,越發憤激,家境越發困窘,沒錢請醫生買藥,於是就瞎了。他曾經給在大梁的我寄信,信長達幾千個字。信中說到:“您應該不會一直貧賤下去,有朝一日持節江上,從南陵路過,在魁湖的北方,桃源的南邊,我的墳墓就在那裡。你要替我在墓碑上寫‘盛此公埋骨處’。我的心願就滿足了!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還說什麼呢。”我得到他的信,一連幾天都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麼,知道盛此公將不久於人世了。

  沒過多久,盛此公的死訊就傳到我這裡,我為他製作了靈牌,為他的去世痛哭流涕。恰好當時我正在山東做官,不能夠立刻趕到秣陵。等到我趕到秣陵,想去拜見盛此公的母親,剛好碰上時局動盪不安,又最終沒有去成。於是派遣下屬去看望盛此公的母親。下屬回來後,對我說,盛此公的母親要滿八十歲了,他的妻子非常孝順。有一個老僕人,靠砍柴來供養這兩個寡婦,吃穿都不充足,幾間破房子,還不能夠遮風擋雨。唉!蒼天啊!是誰讓盛此公落到這步田地呢!我拿出自己的錢財,又催促下屬去看望盛家,把他們賣給其他人的田地贖回來,幫襯盛家的衣食。又買石頭,寫信給南陵令讓他為盛此公墓立碑,我自己寫了“盛此公埋骨處”幾個字,遵從他生前的請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