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手不釋卷》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

《顧炎武手不釋卷》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算得上好閱讀答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顧炎武手不釋卷》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

  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釋;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選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譯文】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要許多馬和騾子隨行,用來裝書。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開啟書進行核對校正。有時直接走過平原曠野,沒有什麼值得留意的,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然有忘記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開啟書仔細認真地檢視。

  【解釋】

  (1)凡先生之遊: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顧炎武。

  (2)厄塞:險要的地方。

  (3)曲折:詳細情況。

  (4)即:靠近,引申為走向。

  (5)坊肆:坊:街 肆:商店、店、客店 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6)對勘:核對校正。

  (7)徑行:直接行走。

  (8)諸經註釋: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

  (9)熟:仔細認真。

  【閱讀訓練】

  1、 解釋:(1)以: ;(2)詢: ;(3)或:;(4)發: ;(5)足: ;(6)諸:

  2、 翻譯:(1)或徑行平原大野:

  (2)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3、文中顧炎武好學不倦表現在哪些地方,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參考答案

  1、 解釋:(1)用;(2)詢問;(3)有的';(4)開啟;(5)值得;(6)各種

  2、 翻譯:(1)有時直接走過平原曠野。

  (2)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開啟書仔細認真地檢視。

  3、文中顧炎武好學不倦表現在哪些地方,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凡顧炎武所到之處,書始終伴隨左右,“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坐在馬背上背誦經黃,“偶有遺忘”,還要找書認真複習。一旦發現與平日所聞不合,還要開啟書進行核對校正。

  擴充套件:

  顧炎武(1613—1682)學者尊稱為亭林先生。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於曲沃。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感事之作。 代表作《日知錄》《音學五書》 《顧亭林詩文集》。

  中心思想

  1、亭林先生手不釋書體現了他書本不離手,形容他勤奮好學,學而不厭的精神。

  2、文章主要表現了顧炎武勤奮、刻苦、嚴謹、專注,認真好學的特點,並寫了顧炎武讀書,考察的內容。

  作品賞析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許多人對顧炎武的最初認識,恐怕就源於這句充滿愛國激情的名言。這位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對待讀書做學問老老實實,認認真真。《顧炎武手不釋卷》一文,用非常精簡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好學不倦的顧炎武。凡顧炎武所到之處,書始終伴隨左右,“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坐在馬背上背誦經書,“偶有遺忘”,還要找書認真複習。可貴的是顧炎武並不是讀死書,一旦發現與平日所聞不合,還要開啟書進行核對校正。正是有這一精神,顧炎武根據實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獻資料與實地歷史考察相結合的著作《天下郡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