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風骨之美附答案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風骨之美附答案

  《文心雕龍》是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文學理論著作,成書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年至二年間。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風骨之美附答案,希望大家喜歡。

  閱讀下文,完成1—6題。(17分)

  ①南朝梁的劉勰,在《文心雕龍》裡專門談了風骨的問題。他說做文章要“風清骨峻,篇體光華”。就是說,文章要像人一樣,有清新的風貌、峻拔的骨骼,看起來精神奕奕。這是一種對文章的美的理想,並且這種美的理想又是從人格的美的理想中來的。所以,錢鍾書在《中國固有的文學批評的一個特點》裡認為,中國傳統以來的文評就是把文章通盤的人化、生命化。可見,中國人對美的認識往往和真、善聯絡在一起。

  ②風骨的說法,探本溯源,大抵是從人物品藻裡來的。關於人物品藻,中國從來便是有的。

  ③不過魏晉時候的人物品藻和從前又有不同。按照現代湯用彤的說法,“漢代相人以筋骨,魏晉識鑑在神明”。就是說,漢代議論人物偏於實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聯絡起來,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晉時候,尤其是晉代,議論人物偏於玄虛,往往從審美的一面欣賞人的精神氣象。譬如南朝宋的劉義慶寫《世說新語》,記述漢代到東晉的軼事瑣語,有許多談論人物風度的內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響,所以尤重人物的氣宇和風韻。至於差別的原因,也許在於漢代是儒教統治,思想上有最高權威作為標準的時代;而魏晉則是政治混亂苦難、精神卻自由解放的時代。魏晉人在政治的失落裡,產生了自我意識的覺醒,進而有了對個體的美的欣賞。

  ④可見,人物品藻在實用、功利的層面以外,又發展出審美、賞鑑的一面,所以一些用來品評人物的詞語便自然而然地用於藝術,以至於元人楊維楨《趙氏詩錄序》裡認為,“評詩之品無異於人品也,人有面目骨體,有情性神氣,詩之醜好高下亦然”,也就是人化的藝術。風骨便是一例。在人的一面來說,風骨是一種人格美。一個有風骨的人,往往性格堅強而不屈,品格剛正而有骨氣,素性瀟灑,風度翩翩。而在藝術的一面來說,風骨是一種意境美。一件有風骨的藝術品,往往自然流暢、剛健篤實,使藝術家之心清澈顯然,充滿凝聚的力量。譬如繪畫。中國畫講究筆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動的感覺,用筆要有穿透的力量。六朝齊的謝赫寫《古畫品錄》,講了繪畫六法,其中有兩點說的是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又譬如書法。書法講究用筆、結體和章法。尤其草書,一筆而成,中間有輕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於其中,故而氣脈貫通,隔行不斷。所以書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型篇章為美的。劉勰把風骨引入文學,以為文章要有生命感,鮮活而生動;要有精神性,不能軟綿綿、懶洋洋。這一點,對後世文人影響頗大。

  ⑤風骨的精神,在漢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剛健遒勁裡,顯得尤為強烈。劉勰在《文心雕龍》裡沒有明言風骨專是漢魏一代的。劉勰以後,南朝梁的鐘嶸提到了“建安風力”,大抵有這個意思。再以後,則往往說建安風骨、漢魏風骨。譬如宋的嚴羽在《滄浪詩話》裡評阮籍的《詠懷》之作時,說“極為高古,有建安風骨”。可見,後人把漢魏一代風骨的精神奉為楷模,並極力效仿。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這種風氣最盛。譬如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以為作詩要傳承漢魏風骨,既有興寄,更有骨氣。又譬如李白,“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顯然有一種對為人為文大氣而深刻的追求。

  ⑥漢末至魏晉,是政治黑暗、社會苦痛的一個時期,常有戰爭、生死的劫難。那個時候,一面是“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對生命易逝的憂患感喟;一面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對建功立業的慷慨多氣。所以,漢魏風骨便有一種大氣之美的意蘊。大氣之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要有一種大的視野、大的胸襟。譬如形而上的天地、死生之思,又譬如現實裡的政治、社會之慮。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許多文人秉承了這種精神。他們寫出塞詩,便是一種深沉激昂,對民族命運的思慮,是一種大氣之美。

  (節選自解芳的《風骨之美》)

  1.聯絡後文,理解第一段中畫線句“把文章通盤的人化、生命化”在文中的含義。(2分)

  2.把下列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3分)

  ①曹丕當魏國皇帝的時候,實行了一種九品中正制的選官方法。

  ②這種做法雖然有權勢把持、變相世襲的流弊,但還是使品評人物的風氣,愈發盛行起來。

  ③後來是鑑別流品。

  ④譬如漢代的王充說骨相,就是從骨法而知人的富貴貧賤、操行品德。

  ⑤一面看人的家世門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風姿儀態、骨骼骨相。

  ⑥先是看面相,從人的五官、容貌、體態,預言吉凶禍福。

  A.⑥,①,④,③,⑤,②。 B.⑥,①,②,④,③,⑤。

  C.⑥,③,④,①,⑤,②。 D.⑥,④,③,①,⑤,②。

  3.分析第③段畫線句在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3分)

  4.請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內容。(2分)

  5.下列對“風骨”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風骨”一詞用於文評是中國文評把文章人化、生命化的一個表現。

  B.元人楊維楨認為詩歌好醜取決於有無風骨。

  C.鍾嶸認為風骨是漢魏一代專有。

  D.“漢魏風骨”主要指詩人們因政治黑暗、社會苦痛而產生的對生命易逝的感喟。

  6.本文思路極為嚴謹,試分析之。(4分)

  答案:

  1.(2分)用品藻人物的詞語去評論文章。

  2.(3分)C

  3.(3分)指出魏晉人議論人物偏於審美的一面的原因(1分),承接上文內容(1分),引出下文把品評人物的詞語用於藝術的`內容(1分)。

  4.(2分)風骨精神在漢魏時尤為強烈,並深刻影響後世。

  5.(3分)D

  6.(4分)文章先提出討論的話題——文章的風骨,然後探究風骨說法的來源,接著比較漢魏兩朝議論人物的側重,再梳理“風骨”一詞用於文學品評的源流,最後揭示“建安風骨”的內涵及其影響。全文逐層深入,行文嚴謹(答出五點給4分,答出四點給3分,以此類推)

  拓展:《文心雕龍》讀後感

  《文心雕龍》全書五十篇,其結構經過精心安排而佈局嚴整,其理論觀點之間講究次序而回環照應、互相補充而邏輯嚴密,形成一個完整、精密的系統。在中國文藝理論和美學史上,具有如此完整、系統而龐大的理論體系的著作,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序志》有云:“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聖,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云極矣。”這段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就《文心雕龍》的理論體系而言,乃是以道為根本、以聖人為老師、以儒家經典為主體、以緯書為參考、以《離騷》為變體,從而體現出劉勰論文的基本觀點;二是就文章寫作而言,“為文”的根本問題,也都包含其中了。這五篇可以說是劉勰文章的樞紐。

  文章以“原道”開篇,把文章的由來和道家的“道”關聯起來。劉勰對文學現象所作的形而上的哲學思考,不僅在六朝文士之上,而且在中國歷史上都是難得一見的。他所作的這種思考不僅是“明其本然”的問題,而且象徵著文藝觀念的真正自覺,而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劉勰雖然運用了道教這一“道”的思想,但是在之前,劉勰曾批判道教著作。在劉勰看來無論道家、佛家還是儒家,其立教固然有異,但是他們的終極追求都是一樣的。

  《原道》開篇而謂:“文之為德也,大亦!”這既是《原道》的開篇語,更是《文心雕龍》的開卷語。它陳述了這樣一個事實;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看上去至為平易,但是實際上,這是對整個“文”的概括,他向人們展示了文學在當時的歷史地位,承認“文”的巨大作用,這也為他後面的文章打好了基礎。也只有在這時,探討“為文之用心”才成為一件重要的事實。

  劉勰在《宗經》裡抓住了文章寫作的根本道理,就是文章要表現人的心靈和性情的美。從而劉勰得出了文章寫作的原則和規律,他說:“故文能宗經,體有六義:一則情深而不軌,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兒不誕,四則義貞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淫。可以說這裡的六義就是文章寫作的具體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