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不祥》文言文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人有三不祥》文言文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文言文閱讀(22分)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窮:為上則不能愛下,為下則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窮也;鄉則不若,偝①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人有此三數行者,以為上則必危,為下則必滅。

  人之所以為人者,何以也?曰:以其有辨也。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於分②,分莫大於禮,禮莫大於聖王。聖王有百,吾孰法焉?日:文③久而息,節族④久而絕。故日: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猶捨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觀千歲,則數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欲知上世,則審周道⑤;欲審周道,則審其人所貴君子。故曰: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夫妄人曰:古今異情,其以治亂者異道。而眾人惑焉。彼眾人者,愚而無說、陋而無度者也。其所見焉,猶可欺也,而況於千世之傳也。五帝之外無傳人,非無賢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無傳政,非無善政也,久故也;禹、湯有傳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無善政也,久故也。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略則舉大,詳則舉小。愚者聞其略而不知其詳,聞其詳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滅,節族久而絕。

  (節選自《荀子·非相篇》)

  【注】①偝(bèi):背向。

  ②分:名分。它是春秋戰國時期十分流行的一種道德範疇。

  ③文:禮儀制度。

  ④族:音zòu,通奏;節族:音樂的節奏。

  ⑤周道:周王朝的治國之道。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為下則好非其上 非:責怪

  B.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 粲:明白

  C.禹、湯有傳政而不若周之察也 察:觀察

  D.欲知億萬,則審一二 審:審察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為上則不能愛下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B. 人之所以為人者,何以也?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C. 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 勞苦而功高,未嘗有封侯之賞

  D. 禮莫大於聖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列舉了三種不吉祥的事情和三種必然陷於困厄的情況,含有危滅是人自己造成的之意。

  B.作者認為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不在於人二足而無毛,而在於人有明辨事物的能力,尤其是明辨君臣、父子、夫婦等社會倫理關係的能力。

  C.對事物的區別比不上確定名分更重要,而與制定禮法相比,確定名分又顯得不太重要,而這一切的重要性都排在效法聖王之下。

  D.文章最後用五帝禹湯的例子來說明禮儀制度會因為年代的久遠而湮沒,故應抓緊對古代禮儀制度的整理工作。

  9.用/給文中打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 分)

  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3分)

  譯文:

  (2)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3分)

  譯文:

  (3)夫妄人曰:古今異情,其以治亂者異道。而眾人惑焉。(4分)

  譯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