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閱讀題及答案

《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閱讀題及答案

  試題內容: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書湖陰先生①壁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②送青來。【注】①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時的鄰居,也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閒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②排闥(tá ):推門,撞開門。闥,小門。

  8.下面對詩歌內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詩歌前兩句寫庭前優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陰先生居住環境乾淨、香雅、清幽的特點,側面烘托了主人湖陰先生的高潔形象。

  B.詩歌后兩句用“護田”和“排闥”兩詞,表達了對湖陰先生的熱愛和讚美之情,還體現了詩人在退居時期仍有對高潔清雅品格的喜愛和嚮往之心。

  C.詩歌讚美了庭院的清幽,表達了對湖陰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詩人對這種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無奈和苦痛。

  D.詩歌景物描寫極具層次,從院內寫到了院外,多角度觀察,由遠及近,既是對主人的讚歎,又寫出了山水的情態。

  E.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句句關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經錘鍊又無斧鑿之痕,韻味深長。

  9.詩的後兩句採用了哪些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試題答案:

  (二)

  8.CD.答對一項得2分,答對兩項得5分(C“生活的無奈與苦痛”情感理解錯誤,D由遠及近錯誤。

  9.詩人運用了對偶、擬人、借代的修辭手法,把山水寫得有情有趣。(任答兩種2分)“一水”對“二山”,整齊美觀,音律和諧。山水本是無情之物,運用擬人,詩人說水“護田”,山“送青”,水對田有一種護惜之情,山對人有一種友愛之情,化無情為有情,將山水賦予人的情思,構思極其巧妙,令人叫絕。水環繞綠色農作物,用色彩綠色代替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綠,與景緻的優美。(結合詩句分析兩種修辭手法4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