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聲·懷古》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賣花聲·懷古》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中呂 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閱讀訓練及答案

  (1)首句“美人自刎烏江岸”,是以_______的典故反映________的歷史。

  (2)詞人選取三則歷史材料,有無辜而死的個人悲劇,有戰火熊熊的眾生劫難,也有戍邊無歸的軍人悲哀,雖然角度不同,卻揭示了一個共同主旨:________。

  (3)整個作品在敘述史實的基礎上直抒胸臆,情調沉鬱悲涼,“長嘆”中飽含著__________的複雜感情。

  答案:

  (1)虞姬自刎,楚漢戰爭。

  (2)連綿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只是災難。

  (3)憂國憂民而又無可奈何。

  [中呂]賣花聲懷古二首

  張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①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②。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其二)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③。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注】 ①金谷名園:西晉富豪石崇在洛陽建金谷園以行樂。②隋堤古柳:隋煬帝開通濟渠,沿河築堤種柳,稱為“隋堤”,即今江蘇以北的運河堤。纜龍舟:指隋煬帝沿運河南巡江都(今揚州市)事。③將軍空老玉門關:指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

  1.兩首曲語言比較凝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發無限感慨於不發感慨中,前曲 ,代表了張可久散曲的特色,後者 體現了“曲野”的本色精神。(2分)

  2.你認為這兩首元曲哪一首的結尾更好?請簡述理由。(5分)

  試題答案:

  1、前曲典雅工巧或含蓄雋永;後者不避口語,暢達潑辣,(或幾近俚語,脫口而出;通俗直白)(每空1分)

  2、總析:兩首曲子都是詠史用典,寄託歷史興衰之感嘆,對勞苦大眾的歷史命運給予深切的同情。 (1分)

  如果認為以“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作結好,以景做結,寓情於景(2分),春意闌珊的悽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寫的繁華盛事形成鮮明對照,一興一衰,一樂一哀,間接抒發無限感慨(2分)。

  如果認為以“讀書人一聲長嘆”作結好,則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飽滿、愛憎分明(2分),最後的“嘆”字,一是嘆國家遭難,二是嘆百姓遭殃,三是嘆讀書人無可奈何,含義豐富,耐人尋味(2分)。

  翻譯:

  美人虞姬自刎在烏江岸,戰火焚燒赤壁萬條戰船,將軍徒然老死在玉門關。傷心啊!秦漢的烽火,讓百萬生民塗炭,讀書人只能一聲長嘆。

  賞析:

  第二首更有新意。這首在手法上似乎與前首相同,也是列舉三事:一是霸王別姬的故事,二是吳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從戎的故事。看起來這些事彼此毫無邏輯聯絡,拼湊不倫。然而緊接兩句卻是“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說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馬做犧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見前三句所寫的也有共通的內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轟烈或哀豔的事蹟,多見於載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沒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這一來,作者揭示了一個嚴酷的現實,即不管哪個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於末路窮途的英雄美人。在這種對比上,最後激發直呼的“讀書人一聲長嘆”,也就驚心動魄了。這個結尾句意義深刻且耐人回味。“讀書人”可泛指當時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達這樣的.含義: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歷史與現實,寄寓著豐富的感情,有對“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嘆惋,有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責難,有對“爭強爭弱,天喪天亡,都一枕夢黃梁”的感傷。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歷史與現實,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顯得真實準確。最後的“嘆”字含義豐富,一是嘆國家遭難,二是嘆百姓遭殃,三是嘆讀書人無可奈何。在語言風格上,此曲與前曲的偏於典雅不同,更多運用口語乃至俗語,尤其是最後一句的寫法,更是傳統詩詞中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種將用典用事的修辭,與俚俗的語言結合,便形成一種所謂的“蒜酪味兒”和“蛤蜊風致”,去詩詞韻味遠甚。兩首相比,這一首是更為本色的元曲小令。

  這兩首懷古元曲,在內容上極富於人民性,無論是抨擊社會現實,還是審視歷史,都稱得上是佳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