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陳維松《醉落魄·詠鷹》原文閱讀答案

清·陳維松《醉落魄·詠鷹》原文閱讀答案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

  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

  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①詞借詠鷹抒壯懷,言其欲像雄鷹搏擊狐兔一樣,消除惡人、小人,聲色俱厲,可見作者在鬱悶中進發之憤慨。詞人概作於作者旅寓河南期間。

  ②堵:一般為用於牆的量詞,詞中形容山高。

  ③“風低”句:寫鷹在廣闊平原上迅疾低飛。削碎,猶“劃破”。

  ④尋呼處:行獵地方。尋呼,即呼鷹逐獸。杜甫《壯遊》:“呼鷹皂櫪林,逐獸雲雪岡。”

  ⑤身手:指才能、本領。和誰賭:沒有機會與別人比高低。

  ⑥軒舉:昂揚貌。

  ⑦汝:指鷹。

  譯文:

  幾座山巒像牆般低矮,鷹在廣闊平原上秋風迅猛急速地掠過大地。天空澄清靜謐古今不變。醉酣敞開貂裘,約略記得當年打獵時呼鷹逐獸的事情。

  男兒的空有一身武功絕技來和誰一爭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氣飛揚,因為人間還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時候,正是鷹出獵的時機,在這樣的時刻,我特別想你!

  [講解]

  詞的題目為“鷹”,故多有將此篇劃入詠物詞者。然細味詞情,其“詠物”的成分並不多,而是抒情主體“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詞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詠懷題材來認識似更恰當。開篇“寒山兒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極新穎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厲激盪的氣勢噴薄欲出,堪稱煉字的典範。接數句以“袒貂裘”、“略記”寫出詞人浩茫風度,為後文鋪墊。下片興感,“男兒”三句極豪邁,又極悲憤,精警無匹,如干將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寫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詞“鼓舞風雷”、“蹈揚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於奔放之後作含蓄的一折,特別凸現詞人九曲黃河般的積鬱之情,力量沉厚。陳維崧在諸多作品中皆以鷹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鷹的軒舉的“猛氣”與矯捷的“身手”,用以抒發自己疾惡如仇、懲奸除弊的人格風範與人生理想。讀本篇不僅令我們體察到“聲色俱厲”(陳廷焯語)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頑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賞析

  詞人陳維松是在清初開一代風氣的大家,他的詞作壯彩英思,具有蹈揚湖海的氣勢。《醉落魄。詠鷹》是他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這首詞的背景依然是北方中原大地的秋天,在襯維松的詞中,北方的秋景最能與他本人氣質中發揚蹈厲的氣象相合,因此,詞人在這個背景中的詞作,往往極富特色。詞的前兩句僅僅用十一個字,即勾勒出了深秋開闊而蒼涼的圖景,描繪出雄勁勇猛的獵鷹形象。疏疏的幾座山峰能使大地的氣象更為空曠蕭條,一個寒字渲染出瑟瑟秋意。掠過大地疾飛的鷹帶來一陣勁風,銳利雄姿頓時躍然紙上。接著一句“秋空一碧無古今”卻在情景上陡然一轉,驟然改變了前兩句中略帶蕭颯和冷厲的的氣氛,把一片高朗遼遠的景象帶入詞境,使醉後袒開貂袍豪氣干雲的作者與這一片廣袤的原野蒼穹以及“無古今”的悠長歲月融合在一起,更顯示出詞人蒼勁雄放的詞作風彩。然而,這一幅高昂挺拔的途徑卻在上片的結句上緊轉直下——“略記尋呼處”,原來,這不過是詞人對當年景象依稀的回憶,那隻威猛飛揚的鷹並不存在與眼前的現實中,詞人不能不感嘆時光的流逝,豪情中滲透的是無法掩飾的悲涼。

  下片的情緒直承上片的氣氛,詞人讚歎男兒矯健的身手和不減當年的昂揚勇烈精神,但是男兒的身手猛氣卻找不到用武之地,詞人從黨內年高拔啊的追憶中醒來,人世的現實又回到了他的眼前。

  詞人憤怒與“人間多少閒狐兔”——那些製造人間不平的小人正在為非作歹,於是在有如沙黃月黑,狐兔橫行之際的世道上,詞人呼喚著猛鷹來懲治這些醜惡,也就是在呼喚著人間的正義。可是,不能否認的是,詞人寄絕大希望的鷹只存在與詞人的想象中,“此際偏思汝”的一個思字,說明了這隻鷹的非現實性,因此,不論詞人對男兒身手好奇,獵鷹的威武勇猛表現的多麼淋漓飛揚,在詞中呈現的顯示狀況荏苒是沙黃月黑,狐兔橫行,而詞人呼喚的正氣還只是一片虛空中,未見降臨。因此這首雄奇壯浪的詞章固然“聲色俱厲,較杜陵”安得爾輩開其群,驅出六合梟鸞分“之句更為激烈”(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但他所隱伏的,仍然是詞人難以追尋人間真正勇烈與正義的悲愁憤慨。

  賞析二:

  陳維崧被譽為清初詞壇第一人,生於明天啟五年(西元1625)十二月初六,字其年,號迦陵。“維崧”一名出自《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於天”,是國運長存,子孫賢惠之意。因家學淵源,他自幼聰慧,才思敏捷,10歲時即能代父援筆作序,倚馬千言,瑰瑋奇麗,令同行與長輩折腰。少年時拜當時文壇巨擘吳偉業、陳子龍為師。其詩流麗風化,語多涉六朝初唐之習俗;其詞風格雄壯,因身處明清易代之際,故詞多家國之憂,波瀾壯闊。

  詞的題目為“詠鷹”,故多有將此篇劃入詠物詞者。然細味詞情,其“詠物”的成分並不多,而是抒情主體“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詞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詠懷題材來認識似更恰當。[1]

  這首詞大概寫於他流寓河南之時。全詞慷慨悲壯,抒發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詞的上闋詠物而抒懷,即先以粗獷的筆墨刻畫了蒼鷹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著由鷹及人,寫到自己對往事的追憶。詞人善用襯托的筆法,前兩句不著一"鷹"字,但卻使我們分明感覺到鷹在低飛、在盤旋的矯健、剛勁的姿態。“寒山”“秋風”“碧空”為雄鷹翱翔提供了一個廣袤、遼遠的天地。“寒”字寫出秋山之肅殺。“幾堵”,意為“幾座”,突出山巒之高峻。“低”字寫秋風之勁。“削碎”,是用誇張筆法突顯風的猛烈。這“風”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來是雄鷹在平原上高速低飛而激起的,這就從一個側面寫出鷹的凌厲激盪之勢。凝望鷹的剛毅奔放的身姿,詞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這自由翱翔的鷹一樣擁有廣袤的天空嗎?”緊接著的一句“秋空一碧無今古”,既寫秋空之澄澈靜謐,又揭示了詞人心潮之澎湃跌宕。“無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無論歷史風雲如何變幻,而此時頭頂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靜止不變的。江山亙古如斯,而人呢,卻是華年難駐。那些個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獵場面。“略”是“大略”“約略”之意。約略記得當年打獵時呼鷹逐獸的事情。杜甫《壯遊》詩中雲:“呼鷹皂櫪林,逐獸雲雪岡。”渴望浴血疆場、殺敵報國的雄心徒成空夢,那隻好在遊獵的追逐中找到一點精神的寄託了:這才是古今詩家醉中的愁、醉中的怨。

  《蕙風詞話》中說,好的詞多擅暗轉,即上下闋之間過渡自然巧妙。就此詞看,其過片一句“男兒身手和誰賭”,用議論句,轉得很妙。順上闋驅鷹逐獸的場景直抒發胸臆,表達了自己的牢騷不平,出語豪邁、悲憤,且精警犀利。空有一身武功絕藝,卻只能在獵場上與人一賭高下,未免無聊。“和誰賭”暗藏了懷瑜握瑾而不見用的抑鬱寡歡。“老來猛氣還軒舉”則表達了自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決心。為什麼有如此的壯懷呢?緊接的一句“人間多少閒狐兔”,交代了詞人發憤圖強的原因。“閒狐兔”其實是奸佞小、惡人的代稱。因為人間尚有很多的惡人、小人,在侵凌著正義和善良,所以“我”寢食難安,立志要像雄鷹搏擊狐兔一樣,去懲奸除弊,還人間以公道。這就是詞人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下闋末尾兩個句子,用荒莽的景象收束全篇,於奔放之餘作含蓄的.曲折,呼應篇首的“寒山”二字。月黑沙黃,正是鷹出獵的時機,在這樣的時刻,“我”是特別地想你,渴望能像你一樣搏擊於寥廓的天宇。著一“偏”字,可見出此人對鷹的喜愛。“此際偏思汝”有言外意,即“此際誰知我”,就是說,在這樣落寞的時候,又有誰能欣賞“我”呢?在陳的不少詞作中,鷹的形象多是志存高遠、銳意進取的詞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四十諸生,落拓長安”,(陳維崧《沁園春·贈別芝麓先生》),陳維崧入清後曾補諸生,未中舉人,兼家道中落,直到四、五十歲,仍未謀得一官半職,生活貧困不堪。這首詞應該是在這樣慘淡的境況下寫成的吧。全詞雖多不得志之幽憤語,卻極具“鼓舞風雷”“蹈揚湖海” (陳廷焯語)的沉鬱之氣與“聲色俱厲”(陳廷焯語)的雄健之美,尤為感奮人心。

  陳維崧在諸多作品中皆以鷹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鷹的軒舉的“猛氣”與矯捷的“身手”,用以抒發自己疾惡如仇、懲奸除弊的人格風範與人生理想。讀這首詞不僅令人體察到“聲色俱厲”(陳廷焯語)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頑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相關試題及答案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