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的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的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閱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閱卷打分時的參考,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的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注]本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於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⑴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時候。

  ⑵覺(jué):睡醒。繁露:濃重的露水。

  ⑶臨:面對。西園:指詩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⑷東嶺:指住處東面的山嶺。

  ⑸泠泠(ling 靈):形容聲音清越。

  ⑹逾(yú 餘):更加。

  ⑺時一喧(xuān 宣):不時叫一聲。

  ⑻倚(y? 乙):斜靠著。楹(yíng 營):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⑼言:說。

  試題及閱讀答案

  ① 請結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月”“泉”“鳥”的作用。

  答:營造悽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寫“泉響”“鳥喧”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答:以動寫靜,反襯

  ③詩人“寂寞”的原因是什麼?請扼要回答。

  答:謫居僻遠之地,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

  (4)請結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墜” “泉響”“鳥喧”有什麼表達效果(4分)

  答案:詩人以動寫靜,或反襯(2分)用露、泉和鳥的聲響來反襯環境的幽靜,營造出幽靜悽清寂寞的意境,(1分)從而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孤寂的愁苦(1分)

  (5)詩中哪個詞最能明顯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其有如此情感的原因(4分)

  答案:“寂寞”(1分)

  原因:謫居僻遠之地(環境悽清),被貶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答對兩點即給3分)

  6簡析這首詩頷聯的意境。(3分)

  答案: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瀟瀟疏竹,泠泠水聲,(1分)營造了一種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現了詩人謫居中的鬱悒(孤寂、傷感)之情。(1分)

  7泉響”、“鳥喧”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請聯絡本詩意境加以分析。(3分)

  答案:反襯手法,以動襯靜,(1分)“泉響”反襯四野的空曠、冷寂,“鳥喧”,反襯夜的靜謐。(2分)

  8結合全詩看,這首詩是如何寫出詩人的“寂寞”的?(4分)

  答案:即事成詠,詩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園,倚楹至旦,體現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寫空曠幽寂的環境,襯托詩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二點得3分,答對三點得4分。)

  9.請結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月”“泉”“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答: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月夜西園圖,營造了空曠悽清的意境,寄寓謫居僻遠之地、情懷無人理解的寂寞心情。(5分)

  10.試分析“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兩句寫法上的特點。(6分)

  答:運用了以動襯靜的反襯手法:從石上流出的泉水,那聲音似乎愈遠愈響,可見四野的空曠和寂靜;山鳥有時打破岑寂,偶爾鳴叫一聲,反襯出夜的靜謐。(6分).

  11)頷聯中“泠泠”兩字在營造意境方面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4分)

  答:“泠泠”是清涼、清冷之意。一輪寒月從東嶺升起,照進稀疏的竹林,灑在竹林的地面,給人清冷之感。(2分)“泠泠”與第三句中的“寒”字照應,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2分)

  (“泠泠”形容水聲清越。一輪寒月從東嶺升起,清涼月色,照射疏竹,彷彿聽到一漲流水穿過竹根,發出泠泠的聲響。“泠泠”與第三句中的“寒”字照應,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涼如水之感。

  12)詩人因何寂寞?詩中主要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來表現“寂寞”?(4分)

  答:寂寞之因:謫居僻遠之地(環境悽清),(1分)被貶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1分)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聲音,以動寫靜,反襯出夜的寂靜,從而襯托出他的寂寞情懷。(2分)

  13、頸聯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結合作品作簡要分析。(4分)

  答:①以動寫靜或反襯(1分)。

  ②作者夜中不能寐,起望西園。遠處傳來的泉水聲,還有那一時的鳥兒喧譁聲,打破了這沉寂的夜晚(1分)。作者以動寫靜,反襯出這中夜的寂靜(1分)。從而表達出作者當時謫居僻遠之地的孤獨、愁苦、無人理解之情(1分)。

  14、有人說,這首詩的落腳點在“寂寞”二字上,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麼?(4分)

  答:①同意(1分)。②詩人用“露”、“月”、“泉”、“鳥”這一組意象營造出悽清、冷寞的意境(1分)。詩人在中夜時分起望西園,寒月下的夜景使詩人觸景生情,一種謫居偏僻之地的孤獨之情襲上心頭(2分)。(允許有不同的意見,言之有理即可。)

  二:

  (1)詩中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4分)

  (2)第三聯寫景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試作簡要分析。(2分)

  (3)詩人“寂寞”的原因是什麼?請簡要回答。(2分)

  答案:

  (1)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鳥(2分,答對3個得1分)透過這些意象,生動地勾畫出幽深寂靜的月夜景色,營造出悽清寂寞的意境。(2分)

  (2)採用了以動寫靜,動靜相襯的寫法,渲染了居處四周靜謐的`氣氛。(2分)

  (3)謫居偏遠之地,孤獨愁苦,無人理解。(2分,意對即可)

  三

  1.這首詩的詩眼是 。(2分)

  2.分析這首詩頷聯的意境。(4分)

  3.聯絡本詩意境,分析“泉響”“鳥喧”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4分)

  參考答案

  1.(2分)這首詩的詩眼是 寂寞 。

  2.意境:頷聯透過“寒月”“疏竹”,營造了一種冷寂、清涼的意境,融情於景,抒發了作者因被貶而感到的寂寞傷感之情。

  3.反襯手法。用“泉響”“鳥喧”,襯托出環境的寂靜。

  四

  1.這首詩透過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試作簡要分析。(3分)

  2.結合全詩賞析詩人主要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達了什麼感情?﹙5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透過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鳥等意象,(2分)生動地勾畫出了幽深、寂靜的月夜景色,(1分)營造了悽清、寂寞的意境。(1分)

  2.以動襯靜。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聲音,用越遠越清晰的泉水聲和偶爾一喧的鳥鳴等,反襯出夜的寂靜,環境的清遠和空曠。從而襯托出他在謫居僻遠之地,孤獨愁苦,無人理解的寂寞情懷。(4分。答出“以動寫靜”或“反襯”給1分,簡單分析得1分;感情理解準確,答到關鍵詞“孤獨、愁苦、寂寞、鬱悒、無人理解”等給2分。另:如果答出借景抒情,以空曠寂寞之景,襯托作者謫居中孤寂的情懷得2分)

  【參考譯文】

  夜半醒來聽到了濃重的露珠滴落聲,

  開啟門來面對愚溪西邊依稀的菜園。

  一輪清冷的月亮正在東邊的嶺上升起,

  清越的聲音是水流沖刷著稀疏的竹根。

  泉水從岩石上飛瀉而下越遠越覺響亮,

  山中的鳥兒不時地叫一聲實在驚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

  心中寂寞到這般還有什麼話可言。

  賞析: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於貶謫永州期間的一首詩。全詩八句四十字,構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詩人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托他謫居中鬱悒的情懷,即事成詠,隨景寓情。從表面看來,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韋之超脫。

  這首五言古詩作於詩人貶謫永州之時。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貶永州的第六個年頭,他終於在瀟水西冉溪畔購得一地,經過疏泉穿池,構亭築屋,終於與農圃為鄰住了下來,還自己經營了菜園,“甘為永州民”。並與一位身份較低的女子結合,生了女兒。《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當寫於在這期間。西園位於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這是一個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來氣候宜人,但身處異鄉的柳宗元卻感到寒氣陣陣。是夜夢醒時分,正是夜半,四野萬籟無聲,窗外亮如白晝,適才的夢境仍歷歷在目。詩人輾轉反側,再也無法入眠,百無聊賴中,連露水滴落的細微聲音也聽到了,環境非常寂靜。露水下降,本來是不易覺察到的,這裡用“聞”,是有意把細膩的感覺顯示出來。於是他乾脆起床,“開戶臨西園”。

  來到西園,只見:一輪寒月從東嶺升起,清涼月色,照射疏竹,彷彿聽到一泓流水穿過竹根,發出泠泠的聲響。“泠泠”兩字用得極妙。“月”上用一個“寒”字來形容,與下句的“泠泠”相聯絡,又與首句的“繁露墜”有關。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瀟瀟疏竹,泠泠水聲,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涼如水之感。在這極為靜謐的中夜,再側耳細聽,聽得遠處傳來從石上流出的泉水聲,似乎這泉聲愈遠而愈響,山上的鳥兒有時打破岑寂,偶爾鳴叫一聲。

  “石泉遠逾響”,看來難以理解,然而這個“逾”字,卻更能顯出四野的空曠和寂靜。山鳥時而一鳴,固然也反襯出夜的靜謐,同時也表明月色的皎潔,竟使山鳥誤以為天明而鳴叫。“泉響”,“鳥喧”採用可通感的手法,從聽覺角度來表達。“露”“月”“泉”“鳥”這四種意象相互融合,以動襯靜,突顯了詩人被貶謫後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

  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明。詩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悶形象,發人深思。他在這樣清絕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邊破曉。“寂寞將何言”一句,可謂此時無言勝有言。“寂寞”兩字透出了心跡,他感到自己複雜的情懷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這首詩,構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詩人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托他謫居中鬱悒的情懷,即事成詠,隨景寓情。從表面看來,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淵明、韋應物之超脫。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作於詩人貶謫永州之時。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貶永州的第六個年頭。

  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1]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溪居》、《江雪》、《漁翁》。

  古詩簡介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於貶謫永州期間的一首詩。全詩八句四十字,構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詩人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托他謫居中鬱悒的情懷,即事成詠,隨景寓情。從表面看來,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韋之超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