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連《竹子就在跟前》閱讀答案

沈祖連《竹子就在跟前》閱讀答案

  沈祖連

  喬遷新居,一家人喜氣洋洋。最高興的莫過於母親了,她進入客廳,進入臥室,進入廚房,最後來到陽臺上。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陽臺,幾乎成了母親的最大心願,她要在陽臺上養幾盆花,要在陽臺上安一張躺椅,每天能充分地享受陽光,而最實際的是可以在自己的陽臺上晾曬衣服,這是老人最最期待的。

  給我找根竹子。”母親發話了。

  大姐說,“就交給他吧。”

  大姐夫不很樂意,但還是毅然受命:不接受行嗎,丈母孃的要求,妻子的命令。再說,不就是一根竹子嗎?

  可接受下來,大姐夫才知道自己的荒唐:要在老家,要根竹子,提刀上山,便可手到拿來。可在這大都市裡,去哪裡找?可憐的大姐夫,騎著腳踏車,跑了市場,跑了生產資料公司,跑了土產公司,一無所獲。

  午時歸來,大姐問他要到沒有。大姐夫說:

  “還沒。我想,用根不鏽鋼管不是更好嗎?”

  “真沒用。阿媽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一根竹子,哪來的這麼多廢話?”

  “那我下午繼續找吧。”

  大姐夫登上樓頂,看到前街有建設工地,正在拆著腳手架,大姐夫心裡一高興,立時跑了過去。一根根卸下來的正是他所要找的竹子。

  大姐夫來到了門口,找到了門衛,遞上一根菸,說,“師傅,賣根竹子給我好嗎,多少錢呀?”

  “賣竹?我這裡不賣竹。”

  “就是那些拆下來的……”

  “那是腳手架用的`,不賣。”

  “可我急著用,不瞞你說,我的丈母孃……”

  “不用說了,我明白,你丈母孃要一根晾衣服……”

  “正是。”

  “可我不能賣呀。要不你去找工長吧,”門衛指著裡邊的一個漢子說,“就是那個戴著黃帽子的。”

  大姐夫來到了黃帽子跟前,叫了聲:“工長,你好。”

  “什麼事?”

  “我想跟你買根竹子。”

  “沒有竹子賣。”

  “這是腳手架,還要搬到其他工地去用。”

  “我只要一根,次一點的也行。你就收回成本費吧。”

  “這可沒有先例啊。”

  “看在我們男人的面上。通融一下吧。”

  “可是,我不能讓你在光天化日之下扛著一根竹走出去呀。這麼吧,你去找我們主任吧。他在辦公室。”

  大姐夫在工長的指點下,見到了主任。

  主任是個臉皮白皙的漢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可不想一聽到大姐夫說要買他的一根竹子時,卻是一副不耐煩:“去去去,買竹子怎麼找到這裡來了。”

  碰了一鼻子的灰,大姐夫從工地出來,望著一地的竹子,卻是一臉的茫然。這樣回去,丈母孃問起,怎麼是好?

  他在街角點燃了根菸,吸了一口,大腦皮層一下子跳出了個人:老同學李青不是在這個建築公司任職嗎?並且聽說已經是個不大不小的部門頭頭了,好,就找他,不就是一根竹子嗎?難道會不給老同學點面子?

  到公用電話亭打了個電話,說是不在家,得晚上才回來。好吧,晚上就晚上,等等吧。

  心裡有了點底,大姐夫便昂然地回來了。不過他還是不太敢見丈母孃。

  大姐問:“怎麼,還沒找到?”

  “有眉目了。”

  “我的天,跑了一天,才有眉目,能告訴我,怎麼個眉目嗎?”

  “阿英你別說這根竹子,手續還挺複雜的,不過總算找到了建築公司的一個老同學了,他今晚回來,我估計明早吧,明早準能要到。”

  “什麼呀?為了一根 竹子,還得託人情,你這人情也用得太廉價了吧。”

  這時,二姐夫騎著摩托車回來了,一聽大姐在指責大姐夫,便說,“不就是根竹子嗎,也值不了多少錢,大姐夫你說你在哪發現了,告訴我,我去搞掂。”

  “不遠,在前街工地上就有。只是……

  “你是說那些剛拆下來的嗎?好。”

  二姐夫說著掉轉車頭,不到5分鐘工夫,便扛著一根竹子回來了。

  大姐夫尷尬地問,“怎麼我去不賣,你去就賣了?”

  “不就是一根竹子嗎?用什麼賣不賣的,我扛起就走。”

  “那要是讓人抓住了呢?”

  “那就讓罰吧,一根破竹能值什麼錢的。不過誰管?”

  (選自《21世紀微型小說排行榜》,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跑了市場,跑了生產資料公司,跑了土產公司”,該句採用排比手法,既形象地寫出了“大姐夫”尋找“竹子”的辛勞,也蘊含著對相關部門官僚作風的批評。

  B.“竹子”就在眼前,可“大姐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弄不回來,而“二姐夫”卻“不到5分鐘工夫”就到了手,兩相對照,說明“大姐夫”辦事效率比“二姐夫”低。

  C.小說情節可概括為“母親要竹子”、“大姐夫找竹子”、“二姐夫拿竹子”;雖然作者花了大量筆墨寫“大姐夫找竹子”,但“二姐夫拿竹子”卻可視為小說的高潮和結局。

  D.語言描寫是該篇小說刻畫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方法,它的成功運用,不僅生動地表現了“大姐夫”等人的性格特點,還含蓄地交代了相關人物的身份和職業特點。

  8.“二姐夫”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人物形象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5分)

  9.試探究小說作者的創作意圖。(6分)

  參考答案

  7.C(A項,“蘊含著對相關部門官僚作風的批評”理解有誤。B項,“說明‘大姐夫’辦事效率比‘二姐夫’低”分析有誤。D項,語言描寫中甚至整篇小說都未交代“大姐夫”的“職業特點”)

  8.(1)①膽子大;②頭腦靈活(或“反應敏捷”);③缺乏公德(或“無規則意識”)。(2分,答對①或②點得1分,答對第③點得1分)

  (2)①和大姐夫謹小慎微(或“膽小”)的性格形成對比;②是揭示小說主題的關鍵人物;③把故事情節推向了高潮(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3分,每點1分)

  9.①揭示兩種不同的人性。(或“展示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面對物質誘惑,有人做事中規中矩,按部就班;有人頭腦靈活,膽子較大。作者透過一件細小的事情,揭示出了兩種不同的人性,耐人尋味。(或從“把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展示在讀者面前”角度 ,分析正確也可得分)(2分)

  ②引發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有些東西透過正當途徑不易到手,而採取非常手段卻能輕易得到;有些公共財產,看似管理嚴格,其實卻可以輕而易舉地被人拿走,這些生活中的“悖論”引人深思。(2分)③表達作者對社會不正之風的隱憂。小說中的“二姐夫”可謂是缺乏公德和規則意識的代表人物,作者透過“竹子事件”,表達了自己對“二姐夫”這類人給社會造成潛在風險(危害)的隱憂。(從“含蓄地批評了像‘二姐夫’之類缺乏公德和規則意識的人”角度,分析正確也可得分)(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