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高祖本紀》閱讀答案與翻譯

《史記·高祖本紀》閱讀答案與翻譯

  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疲轉餉。漢王項羽相與臨廣武之澗而語。

  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漢王數項羽曰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罪一。項羽矯殺卿子冠軍而自尊,罪二。項羽已救趙,當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罪三。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又強殺秦降王子嬰,罪五。詐坑秦子弟 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項羽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罪七。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並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項羽使人陰弒義帝江南,罪九。夫為人臣而弒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吾以義兵從諸侯誅殘賊,使刑餘罪人擊殺項羽,何苦乃與公挑戰!”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漢王病創臥,張良強請漢王起行勞軍,以安士卒,毋令楚乘勝於漢。漢王出行軍,病甚,因馳入成皋。

  項羽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羽解而東歸。漢王欲引而西歸,用留侯、陳平計,乃進兵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魯為楚堅守不下。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轂城。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漢王數項羽曰/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

  B. 漢王數項羽曰/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

  C. 漢王數項羽曰/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

  D. 漢王數項羽/曰/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

  11.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冢,高而大的墳墓,是貴族、有身份的人死後的居所。陵則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專用。這兒稱冢不稱陵,事實上暗含褒貶。

  B. 江南,地理區域,指長江以南,是當時的經濟富庶之地。在古代文獻中,江南常與“江北”“中原”等區域概念相併立。

  C. 大逆,封建時代指危害君父、宗廟、宮闕等罪行。“謀大逆”在古代屬於十惡不赦的重大犯罪。這兒劉邦指的是項羽殺義帝的行為。

  D. 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後代相沿,多以“公”作為“王”以下的最高爵號。

  12.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A. 劉邦的漢軍和項羽的楚軍相持很久,使士兵產生了厭戰的情緒,於是劉邦和項羽約定 在廣武澗談判。項羽要跟劉邦決鬥,劉邦卻把項羽的所作所為歸納了十條罪狀,不屑應對他的挑戰。

  B. 項羽聽了劉邦的話非常生氣,趁劉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劉邦的胸 部。劉邦為了迷惑對方,假裝自己傷了腳趾,並且在重傷的情況下,還去慰勞軍隊,鼓舞士氣。

  C. 項羽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後,馬上罷兵撤走了,而劉邦卻沒有遵守約定,繼續進兵追 擊項羽,還聯合其他諸侯軍隊共同進擊楚軍。後來,終於在垓下之戰中消滅了項羽。

  D. 項羽與劉邦在數年的楚漢之爭中,互有輸贏。但是,項羽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而劉邦能夠從大局出發,遇事冷靜,多聽謀士意見。最終項羽失敗,劉邦奪得了天下。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以義兵從諸侯誅殘賊,使刑餘罪人擊殺項羽,何苦乃與公挑戰!

  (2)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

  10.A

  11.B

  12.B

  13.(1)我率領義兵和諸侯們來討你這個殘害人的.罪人,讓那些受過刑的罪犯就可以掉你項羽,又何必勞累我來跟你挑戰呢?

  (2)漢王派騎將灌嬰追殺項羽,一直追到東成,殺了八萬楚兵,終於攻佔平定了楚地。

  【解析】

  10.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本句,根據名詞代詞“漢王”“項羽”“懷王”“命(命令)”“入定關中者(先入關中者)”“約”“我”“蜀漢”,虛詞“與”“之”“於”,第一“曰”意思是“說”,“漢王數項羽曰”意思是“漢王列舉項羽的罪狀說”,結構獨立,意思完整,其後為漢王所說的話,其後斷開,排除D項。“命”是“命令”發出者是“懷王”,所以“受命懷王”省略了介詞“於”,為“受命於懷王”,意思是“從懷王那裡接受命令”,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C兩項,再結合本句意思:漢王列舉項羽的罪狀說:“當初我和你項羽一同受懷王之命,說定了先入關中者在關中為王,你項羽違背了約定,讓我在蜀漢為王。句子可以斷開為:漢王數項羽曰

  /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故選A。

  11.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B項,選文中“江南”並不是指長江以南地區。當時項羽自立為王后,“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由此可見,文中的江南並不是指長江以南。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B項,“項羽……趁劉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說法錯誤,原文是“伏弩射中漢王”,由此可見不是項羽射的箭,是暗中埋伏好的弓箭手射的。故選B。

  1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1)中的“以”,率領;“從”,跟著,跟隨;“殘賊”,殘暴的賊人,指項羽;“刑餘罪人”,指受過刑的罪犯;“公”,指項羽;“何苦乃與公挑戰”,又何必勞累我來跟你挑戰呢。(2)中“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省略主語“漢王”,翻譯時補齊;“使”,派;“斬首八萬”,殺了八萬楚兵;“遂”,終於;“略”,攻佔;“定”,平定。

  【點睛】

  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楚漢兩軍相持很久,勝負未決,年輕人厭倦了長期的行軍作戰,老弱者由於運送糧餉疲備不堪。漢王和項羽隔著廣武澗對話。

  項羽要跟漢王單獨決一雌雄,漢王則一項一項地列舉項羽的罪狀說:“當初我和你項羽一同受懷王之命,說定了先入關中者在關中為王,你項羽違背了約定,讓我在蜀漢為王,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你項羽假託懷王之命,殺了卿子冠軍宋義,而自任上將軍,這是你的第二條罪狀,你項羽奉命援救了趙國,本應當回報懷王,而你項羽卻擅自劫持諸侯的軍隊入關,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懷王當初約定入關後不準燒殺擄掠,你卻焚燬秦朝宮室,挖了始皇帝墳墓,私自收取秦地的財物,這是你的第四條罪狀。你硬是殺掉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這是你的第五條罪狀。你採用欺詐手段在新安活埋了二十萬秦兵,卻封賞他們的降將,這是你的第六條罪狀。你項羽把各諸侯的將領都封在好地方,卻遷移趕走原來的諸侯王田市、趙歇、韓廣等,使得他們的臣下為爭王位而反叛,這是你的第七條罪狀。你項羽把義帝趕出彭成,自己卻在那裡建都,又侵奪韓王的地盤,把梁、楚之地並在一起據為已有,這是你的第八條罪狀。你項羽派人在江南秘密地殺了義帝,這是你的第九條罪狀。你為人臣子卻謀殺君主,殺害已經投降之人,你為政不公,不守信約,不容於天下,大逆不道,這是你的第十條罪狀。如今我率領義兵和諸侯們來討你這個殘害人的罪人,只讓那些受過刑的罪犯就可以掉你項羽,又何必勞累我來跟你挑戰呢?”項羽十分惱怒,埋伏好的帶機關的箭射中了漢王。漢王傷的是胸部,卻按著腳說:“這個強盜射中了我的腳趾!”漢王因受箭傷而病倒了,張良硬是請他起來出去巡行,慰勞部隊,以便穩定軍心,不讓楚軍佔勝利的威勢壓過漢軍。漢王出去巡視軍營,病情加重,立即趕回了成皋。

  項羽跟漢王約定,平分天下,鴻溝以西的地方劃歸漢,鴻溝以東的地方劃歸楚。項羽罷兵回東方了,漢王也想率軍回西方。但漢王採用張良、 陳平的計策,於是進兵追趕項羽,到陽夏南面讓部隊駐紮下來,和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定日期會合,共同攻擊楚軍。漢王到達固陵,韓信、彭越卻沒有來會合。楚軍迎擊漢軍,把漢軍打得大敗。

  五年(前202),高祖和諸侯軍共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項羽計程車兵聽到漢軍唱起了楚地的歌,以為漢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項羽戰敗逃走,楚軍因此全部崩潰。漢王派騎將灌嬰追殺項羽,一直追到東成,殺了八萬楚兵,終於攻佔平定了楚地。只有魯縣人還為項羽堅守,不肯降服。漢王就率領諸侯軍北上,把項羽的頭 給魯縣的父老們看,魯人這才投降。於是,漢王用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把項羽葬在谷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