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茱萸之謎》閱讀練習及答案

余光中《茱萸之謎》閱讀練習及答案

  茱之謎

  余光中

  ①茱在中國詩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離騷》裡曾說:“專以慢兮,(shā)又欲充夫佩帷。”顯然認為是不配盛於香佩於君子之身的惡草。就是茱。千年之後,到了唐人的筆下,茱的形象已經大變。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仔細看”,都是吟詠重陽的名句。屈原厭憎的惡草,變成了唐人親近的.美飾,其間的過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國民俗裡很有詩意的一個節日,諸如茱,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慣於入詩的形象。登高帶茱 的傳統,一般都認為是源於梁朝人吳均《續齊諧記》所載的這麼一段:“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紅)盛茱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帶茱,蓋始於此。”

  ③根據《續齊諧記》的說法,登高帶茱,飲菊花酒等習俗到梁時已頗盛行。吳均雖是梁朝人,相傳桓景和費長房卻是東漢人。《西京雜記》中也有記載,漢高祖宮人“九月九日佩茱,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據此推測,重九的習俗起源則在東漢乃至漢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詩的傳統中,從東晉至南北朝,卻唯獨少見詠茱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觀了,茱已為詩人所樂道。王維所謂“遍插茱”,說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謂“醉把茱”,可能是指茱酒。重九二花,菊與茱,菊花當然更出風頭,因為它和陶淵明緣結不解,而茱,在屈原一斥之後,卻沒有詩人特別來捧場。雖然如此,茱在唐詩裡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陽景物。杜甫全集裡,詠重九的十四首詩中便三次提到茱。李白的詩句“九日茱熟,插傷早白”說明此樹的紅實熟於重九,可以插在邊。佩戴茱的方式,可謂不一而足,或如趙彥伯所謂“掛丹蕊”,或如陸景初所謂“房插(jìn)紳”。至於李“房陳寶席”和杜甫的“綴席茱好”,則是陳花於席,而李(yì)的“捧篋香遍”該是分傳花房或赤果。[中%*&@國教育出~版網]

  ⑤佩綴茱之風大盛於唐,大是宮廷倡導所致。當時每逢重陽佳節,皇帝常常率領一班文臣登高賦詩,同時把一枝枝的茱分贈群臣作佩飾,算是辟邪消災,應付桓景的傳說吧。

  ⑥茱辟邪除害,並非純由傳說,乃有醫學根據。我們統稱為“茱”的植物,其實更分為三類:山茱屬山茱科,吳茱和食茱則屬芸香科,功能殺蟲消毒,逐寒去風。李時珍《本草綱目》裡說,井邊種植此樹,葉落井中,人飲其水,得免瘟疫。至於說什麼“懸其子於屋,闢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莖、葉、實均可入藥,還可制酒。白居易所謂“淺酌茱杯”,恐怕正是這種補酒。

  ⑦然茱何以獨獨見於屈原呢?可能茱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過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詩句:“茱自有芳,不若桂與蘭”,也許正說中了此意。

  ——選自《余光中散文精選》

  21.為了揭開茱由“屈原厭憎的惡草,變成了唐人親近的美飾”的謎底,作者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究?請簡要括。(答出兩個方面即可)(2分)

  22.文段⑥為了說明茱辟邪除害的醫學根據,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列舉兩種。(2分)

  23.文段⑦中加點的“可能”一詞能否去掉?為什麼?(2分)

  24.根據提示完成下表,來一次傳統節日文化的探究。(4分)

> > > > > >
> > > > >
> > > > > >

  25.積累連結:文中說“重九二花,菊與茱,菊花當然更出風頭,因為它和陶淵明緣結不解”。請寫出陶淵明《飲酒(其五)》中寫菊的詩句。(2分)

  閱讀答案:

  21.(2分)①登高帶茱傳統的來源;②重九吟詩,從東晉至南北朝,少見詠茱之作。③到了唐朝,茱已為詩人所樂道。④佩綴茱之風大盛於唐,大是宮廷倡導所致。⑤茱辟邪除害,並非純由傳說,乃有醫學根據。(意近,答出兩點即可)

  22.(2分)分類別、引用、舉例子(任寫出兩種即可)

  23.(2分)不能。因為從全文來看作者對屈原厭憎茱的原因未作深入探究,只是一種推測,若去掉則不夠準確。(意近即可)

  24.(4分) ⑴農曆五月初五;⑵插茱、帶茱、喝菊花酒、喝茱酒等(至少兩種);⑶屈原的傳說(與端午節有關的傳說均可);⑷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與重陽節相關的均可)

  25.(2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錯一字扣1分,扣完為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