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重溫北京胡同四合院》說明文閱讀及答案

《在博物館重溫北京胡同四合院》說明文閱讀及答案

  ①“北京的衚衕四合院”展覽最近在首都博物館與參觀者見面。

  ②在北京這個大的城市背景下,在已成定製的傳統建築空間佈局的住宅形式內,世世代代的北京人演繹著國都的輝煌和市井的喧囂。城市、衚衕、四合院為居民提供了遮風避雨、行路通達的物質基礎,居住於此的人們更是將精神所物化的文化內涵賦予其中,使它們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片瓦、一塊磚、一個個建築實體,在充滿了普通人的生活足跡後,城市就像人的身軀注入了鮮活的血液,變得生機盎然、豐富多彩。

  ③因此,北京的衚衕和四合院作為北京人日常生活的場所,除了外在的傳統建築形式外,它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反映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理解。“北京的衚衕四合院”展覽透過城市的傳統建築景觀衚衕和四合院,關注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行為文化和生活情懷,讓參觀者在感受到這座城市不僅僅有皇家的威嚴,更有市井繁華的閒適生活,體驗到生活在北京城的居民有著不同於其他城市的幸福感,展示了衚衕、四合院與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一起共同創造的一種和諧關係。

  ④衚衕、四合院是組成北京這座城市大樹的樹幹與枝葉,人們的生活就如同養分一樣滋養著城市大樹的欣欣向榮。北京的文物工作者和檔案工作者在設計這個展覽時匠心獨具,將用文物和歷史檔案、圖片等實物講述的關於北京城、衚衕、四合院以及北京人生活的故事作為展陳的主展線,而將表現北京人生活的環境即城市、衚衕、四合院作為副展線。兩條展線同時展開,相互印證,達到所展出的`實物由“原生態”的環境做依託,關於城市、衚衕、四合院的文化有實物來佐證的目的。讓觀眾在博物館中重溫這座城市的衚衕、四合院的文化背景及人們生活的真實場景。

  ⑤走進首都博物館的地下展廳,人們宛若走進了一條衚衕,同時也走進了一條回到從前的時光隧道,來敲開四合院的歷史和發展的大門,從而瞭解到衚衕形成的歷史淵源、演變定型後的格局走向以及千百年來所遺留的遺俗風物。展覽透過各個時期的地圖、實物、圖片、檔案資料等,為參觀者展示衚衕和城市的歷史。從遼至元明清,龐大的都城最終定型。以衚衕命名的街巷,元代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至明清時,衚衕形成的城市肌理已發展成熟。民國後,衚衕也隨著變化轉型,經歷了一種歷史的變遷,呈現為人們今天所看到的格局走向。

  ⑥沿著衚衕、四合院、人家這條脈絡,參觀者在首都博物館的展廳裡走向了歷史深處。在北京,大到皇帝的居所紫禁城,中到王府士紳宅院,小到平民百姓的獨家小院,放眼望去,整個城內就是規模不等、大小不一的四合院,相互圈合,相互依存。四合院有著靈活多變的空間組合,但橫向與縱向的擴充套件,卻依舊逃不過中軸對稱的格局,以倒座、垂花門、正房、後罩房所組成的南北中軸是四合院建造和規劃的基本。在四合院內,上房下房,東西廂房,前出廊,後出廈,磨磚對縫,花窗欞,紅樑柱,青石臺階hellip;hellip;從被固定下來的建築方式和等級要求以及方位、佈局安排、各個建築構件的特殊用途等物質、精神層面看,可以說,四合院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選自《光明日報》2012年7月21日)

  18.“北京的衚衕四合院”展覽有哪些特點?(3分)

  答:

  19.根據第⑥段的內容,說出下面材料介紹的是北京四合院的哪一個特點,並結合材料內容作簡要說明。(4分)

  從四合院最細微的建築構件到庭院的整體佈局,都體現了審美與實用的統一,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滲透著居者的情趣,人們在建築的每個角落,透過吉祥圖案寄託著生活的理想,並把這些理想傳達給每個走過它的人。

  答:

  參考答案:

  18.答案要點:

  透過城市的傳統建築景觀,關注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行為文化和生活情懷;將北京人生活故事和生活環境作為兩條展線同時展開,相互印證。(共3分。共2點,每點1分,語言表述1分)

  19.答案要點:

  介紹的北京四合院的特點:四合院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2分)從四合院最細微的建築構件到庭院的整體佈局,都體現了審美與實用的統一。(滲透著居者的情趣,寄託著居者的生活理想)(2分)(共4分。共2點,每點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