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

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1

  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舉:_____________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任:_____________

  (3)必先苦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_

  (4)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喻:_____________

  2.對下列句子中的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舜發於畎畝之中(的)

  B.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到)

  C.行拂亂其所為(他的)

  D.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因而)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恆過然後能改。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xx年5月23日,溫 家 寶總理為震後復學的北川學子題下“多難興邦”四個字,它與本文表達的什麼觀點相類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被)選拔。(2)責任(使命、任務)。(3)使……困苦。(4)瞭解(明白)。

  2.D

  3.(1)增加他(原來)沒有的才能。(2)人經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

  4.生於憂患(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2

  甲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終滅吳。(選自《史記》)

  1、用“/”給下面句子劃出朗讀節奏。

  舜發於畎畝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含義。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恆過然後能改( )

  ③吳既赦越( )

  ④與百姓同其勞( )

  3、翻譯下列句子。

  女忘會稽之恥邪?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首段列舉古代六位賢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語_____________來概括其主要內容。

  5、品讀甲乙兩文,談談憂患意識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舜/發於/畎畝之中

  2、①通“增”,增加②犯錯誤③赦免④勞動

  3、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了嗎?

  4、在艱苦磨練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臥薪嚐膽

  5.“略”。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

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3

  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孟子是時期思想家,《孟子》是家經典著作。(2分)

  【小題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空乏其身()

  衡於慮()而後喻()

  【小題3】唐代名臣魏徵認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2分)

  【小題4】《格言聯璧》中有一聯:“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儆之。”文中“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的意思還是下聯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明 。(3分)

  【小題5】孟子認為“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和“ 行 拂亂其所為”能夠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條件日益優越的今天,你認為其中哪一點仍然是人們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題1】、戰國.儒家

  【小題2】田間,田地使……受貧困之苦通“橫”,梗塞,不順瞭解,明白

  【小題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小題4】是下聯的意思。微禍給人帶來內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而有所作為,這正是“福人”之處。

  【小題5】略

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4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下列劃線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入則無法家拂士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B.人恆過,然後能改然則何時而樂耶?

  C.舜發於畎畝之中皆以美於徐公

  D.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小題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3】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3分)

  (1)文章開頭列舉了六位古代聖君賢臣,他們經歷艱苦磨難後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在歷史長河中,這樣的事例還很多,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再列舉一例。(2分)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一句論證了論點中的“”。

  【小題4】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對“人恆過,然後能改”這句話的理解與認識。(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2】(1)用這些辦法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過去所沒有的才能。

  (2)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激勵人奮起,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委靡,必將導致滅亡。

  【小題3】示例:(1)司馬遷在遭受腐刑後,忍辱負重,發憤著書,最後完成了驚世之作《史記》。(2)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離退後獨守荒山20多年,離世前把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無償捐獻給國家。(寫出人名、成就1分;寫出磨難經歷1分)

  (2)死於安樂

  【小題4】示例:“人恆過,然後能改”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常常會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1分)。我認為一個人犯錯是難免的,但犯錯後並不可怕,只要知錯、認錯,就能改錯。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2分)。

  解析

  【小題1】A項中“則”的意思分別是“如果”,“就是”;C項中“於”的意思分別是“在、從”,“比”;D項中的“而”分別表順接、轉接。

  【小題2】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小題3】所舉事例必須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針對性,這樣的事例才具有說服力。

  【小題4】只要觀點正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5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比較下列各組加粗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國恆亡河曲智叟亡以應

  B.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C.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國恆亡則有去國懷鄉

  2.翻譯句子。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對所選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幹,必須先經受艱苦磨鍊。

  B.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參考答案:

  1.B

  2.(1)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

  (2)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委靡,必將導致滅亡。

  3.C

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6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9、孟子,名_____,_____時期的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亞聖”。(1分)

  1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選拔、任用)B、人恆過(經過)

  C、衡於慮(同“橫”,梗塞、不順)D、而後喻(瞭解、明白)

  11、本文圍繞哪兩個話題來提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中心論點的?(2分)

  ________

  1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理解,並舉一例來證明這一觀點。(3分)

  13、你認為文中的哪一點仍然是今天的人們增長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請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理由。(2分)

  答

  9、軻戰國

  10、B

  11、圍繞“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話題。

  12、憂患和磨難可以使一個人奮發有為,使一個國家興旺發達;安逸和享樂則會讓一個人不思進取,使一個國家衰敗滅亡。舉例: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能證明這一觀點。吳越交戰,越國戰敗,越王勾踐立志發憤圖強,臥薪嚐膽。經過十年,越國恢復元氣,兵強馬壯,具備了復仇條件。反觀吳王夫差,戰勝越國後,以為憂患已除,生活驕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終身死而國滅。

  13、示例:“人恆過,然後能改”,仍然是今天人們增長才乾的必要條件。因為任何一個人在奮鬥的'過程中,都會犯錯。只有吃一塹,長一智,舉一反三,才能獲得成功。

  【翻譯】

  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用,管仲從獄官手裡獲釋後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身體經受飢餓之苦,使他受到貧窮之苦,使他做事不順,(透過這些)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會改正;內心困惑,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瞭解他。在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這樣以後,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死亡。

舜發於畎畝之中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①意猶不足,徵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淨,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穀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③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淨,百姓何得不安樂乎?”——《治國安民》

  【註釋】①煬(yáng)帝:楊廣,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懇懇不疲倦的樣子。③本根:本,樹幹;根,樹根。比喻國家的基礎和根本。

  1.用“/”劃分下面句子的停頓節奏。(劃一處)

  入則無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

  (1)人恆過,然後能改( )

  (2)入則無法家拂士( )

  (3)徵求無已( )

  (4)百姓不堪( )

  3.翻譯。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格言聯璧》中有一聯:“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文中“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的意思還是下聯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太宗使百姓安樂的措施是什麼?(用文中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入/則無法家拂士

  2.(1)犯過失,(2)同“弼”,輔弼,(3)停止(4)忍受,能支援

  3.(1)用這樣的方法使他內心驚動,使他性格堅韌,增加他原來沒有的才能。

  (2)治理國家猶如栽樹,樹的根部不搖擺,才能枝葉茂盛。

  4.是下聯的意思。微禍給人帶來內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有所作為,這正是“福人”之處。

  5.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穀豐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