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所以治亂者三,殺戮刑罰,不足用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國之所以治亂者三,殺戮刑罰,不足用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之所以治亂者三,殺戮刑罰,不足用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之所以治亂者三,殺戮刑罰,不足用也。國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險阻,不足守也。國之所以富貧者五,輕稅租,薄賦斂,不足恃也。治國有三本,而安國有四固,而富國有五事。五事,五經也。

  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與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過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過於君子,其為怨淺;失於小人,其為禍深。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三本者審,則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審,則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則明塞於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三本者審,則便辟無威於國,道塗無行禽,疏遠無蔽獄,孤寡無隱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眾。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二曰:見賢不能讓,不可與尊位。三曰: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務地利,而輕賦斂,不可與都邑。此四務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眾,國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國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國之危也;民不懷其產,國之危也。故大德至仁,則操國得眾;見賢能讓,則大臣和同;罰不避親貴,則威行於鄰敵;好本事,務地利,重賦斂,則民懷其產。

  君之所務者五:一曰:山澤不救於火,草木不植成,國之貧也。二曰:溝瀆不遂於隘,鄣水不安其藏,國之貧也。三曰:桑麻不植於野,五穀不宜其地,國之貧也。四曰:六畜不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不備具,國之貧也。五曰:工事競於刻鏤,女事繁於文章,國之貧也。故曰:山澤救於火,草木植成,國之富也;溝瀆遂於隘,鄣水安其藏,國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國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備具,國之富也;工事無刻鏤,女事無文章,國之富也。

  (《管子·立政第四》)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功力未見於國者見:表現

  B.正道捐棄捐:捨棄

  C.而輕賦斂輕:減輕

  D.溝瀆不遂於隘遂:通,達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君之所慎者四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B.德不當其位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C.則大臣和同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

  D.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

  10.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

  A.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

  B.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

  C.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

  D.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

  11.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家的治理在於用人,品德不突出者不能獲高薪,不能取信於民者不可以居高位。

  B.國家的安定,取決於四個條件,不僅要靠城郭險阻來固守,還需要選賢舉能、嚴明賞罰和重視農業生產。

  C.國家之所以富足,取決於五個條件,只用輕收租稅、薄取賦斂的辦法是靠不住的。

  D.“五事”主要講述發展林業、水利、五穀、桑麻、六畜、瓜果、工藝製作的重要性。這“五事”乃是五項綱領性措施。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則便辟無威於國,道塗無行禽,(4分)

  (2)故大德至仁,則操國得眾;(3分)

  (3)工事無刻鏤,女事無文章,國之富也。(3分)

  參考答案

  8、(答案:C。輕:輕易。)

  9、(答案:D。A助詞,---的事;助詞,---的人。B代詞,他的;代詞,那。C連詞,表承接,就;連詞,表選擇,“不是,就是”。D連詞,並列關係)10、(答案:C。)

  11、(答案:A治國者用人的品德、功勞、能力分別與其地位、俸祿、官職相當。)

  12、(1)那麼君主身邊阿諛的寵臣就不會在國內專權,道路上看不到在押的犯人,(“便辟”“威”“凃”“禽”為四個得分關鍵點;後兩個通假字要翻譯出來。)

  (2):因此,只有提倡道德而能真正做到仁,才可以勝任國事而眾人擁護;(“則”“操”“眾”為三個得分關鍵點)

  (3):工匠不刻意追求刻木鏤金,女紅也不刻意追求文采花飾,國家就會富足。(“女事”“文章”和“之”為三個得分關鍵點,“之”為取獨)

  [參考譯文]

  國家之所以治或亂,取決於三個條件,僅有殺戮刑罰是不夠用的。國家之所以安或危,取決於四個條件,只靠城郭險阻是不能固守的。國家之所以貧或富,取決於五個條件,只用輕收租稅、薄取賦斂的辦法是靠不住的。這就是說,治理國家有“三本”,安定國家有“四固”,而富國則有“五事”——這五事乃是五項綱領性措施。

  治國者需要審查的問題有三個:一是政務官員的品德與地位不相稱,二是官員的功勞與俸祿不相稱,三是官員的能力與官職不相稱。這三個根本問題是國家治亂的根源。所以,在一個國家裡,對於道德仁義不彰顯於朝廷的人,不可授予尊高的爵位;對於功勞和業績沒有表現在全國人民面前的人,不可給予優厚的俸祿;碰到事情不能取信於人民的人,就不能讓他做大官。所以,如果德行深厚而授爵低微叫作“君主有過”;德行淺薄而授爵尊高,叫作“君主有失”。寧可對君子有過錯,而不可以對小人失誤。因為,有過於君子,帶來的怨恨淺;有失於小人,帶來的禍亂深。因此,在一個國家裡,如果道德不高尚卻可以身居高位,那麼賢良的大臣就得不到進用;如果功勞不顯著卻可以享有重祿,那麼勤奮的大臣就得不到鼓勵;如果做事並未取信於人民卻可以做大官,那麼有才能的'大臣就不會出力。只有把這三個根本問題審查清楚了,臣下才不敢妄求官祿。如果對這三個根本問題不加審查,奸佞邪臣就會接近君主,奸佞邪臣就會專權,作威作福。這樣,在上面的君主耳目閉塞被矇蔽,下面的政令不通,正道被拋棄,烏七八糟的壞事就要一天天地多起來。如果審查好這三個根本問題,君主左右那些受寵的諂媚逢迎之流就不會專權,道路上看不到在押的犯人,與官方疏遠的人們不會蒙受不白之冤,孤寡無親的人們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這就叫作:刑罰減少,政務精簡,甚至朝廷都無需召叢集臣議事了。

  治國者要謹慎對待的問題有四個:一是對於提倡道德而不真正做到仁愛的人,不可以授予卿相;二是對於見到賢能而不讓位的人,不可以授予尊高爵位;三是對於掌握刑罰而袒護親貴的人,不可以讓他統帥軍隊;四是對於那種不重視農業,不注重地利,而輕易課取賦稅的人,不可以讓他做一方主官。這四條是鞏固國家的的根本。所以說,卿相得不到眾人擁護,是國家的危險;大臣不協力同心,是國家的危險;軍中統帥不足以令人畏懼,是國家的危險;人民不懷戀自己的田產,是國家的危險。因此,只有提倡道德而能真正做到仁,才可以勝任國事而眾人擁護;只有見到賢能就進行推讓,才能使大臣們協力同心;只有掌握刑罰不避親貴,才能夠威震鄰敵;只有重視農業、注重地利,慎重對待課稅,才能使人民擁有自己的田產。

  君主必須注意解決的問題有五個:一是山澤不能防止火災,草木不能繁殖成長,國家就會貧窮;二是溝渠不能通到閉塞的地方,堤壩中的水漫溢成災,國家就會貧窮;三是田野不發展桑麻,五穀種植沒有因地制宜,國家就會貧窮;四是農家不養六畜,蔬菜瓜果不齊備,國家就會貧窮;五是工匠追逐刻木鏤金,女紅也廣求華採文飾,國家就會貧窮。這就是說,山澤能夠防止火災,草木繁殖成長,國家就會富足;使溝渠全線通暢,堤壩中的水沒有漫溢,國家就會富足;田野發展桑麻,五穀種植能因地制宜,國家就會富足;農家飼養六畜,蔬菜瓜果能齊備,國家就會富足;工匠不刻意追求刻木鏤金,女紅也不刻意追求華採文飾,國家就會富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