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為莊公臣,言大用”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晏子為莊公臣,言大用”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晏子為莊公臣,言大用”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晏子為莊公臣,言大用,每朝,賜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與爵。爵邑盡,退朝而乘,喟然而嘆,終而笑。其僕①曰:“何嘆笑相從數也?”晏子曰:“吾嘆也,哀吾君不免於難;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無死矣。”崔杼果弒莊公。晏子立崔杼之門。門啟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禍始,吾不在也;禍終,吾不知也:吾何為死?且吾聞之,以亡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為義者不足以立功。嬰豈其婢子也哉?其縊而從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屍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①崔杼既弒莊公而立景公,杼與慶封相之,劫諸將軍大夫及顯士庶人於太宮之坎上,令無得不盟者。為壇三仞,坎其下,以甲千列環其內外,盟者皆脫劍而入,維晏子不肯,崔杼許之。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頸,劍承其心,令自盟曰:“不與崔、慶而與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殺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嘆曰:“嗚呼!崔子為無道,而弒其君,不與公室而與崔、慶者,受此不祥。”俯而飲血。崔杼謂晏子曰:“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戟既在脰,劍既在心,維子圖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義也。崔子!子獨不為夫詩乎!詩云:‘莫莫葛藟,施於條枚,愷悌君子,求福不回。’

  ②今嬰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鉤之,直兵摧之,嬰不革矣。”

  崔杼將殺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無道而殺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教矣。”崔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為大不仁,而為小仁,焉有中乎!”趨出,授綏而乘。其僕將馳,晏子撫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於野,命縣於廚。嬰命有系矣。”按之成節而後去。詩云:“彼其之子,捨命不渝。”晏子之謂也。

  (注)

  ①僕,指馭者,趕車的人。

  ②莫莫葛藟……求福不回:出自《詩經·大雅·旱麓》,大意為“葛草和藟(lěi)草,上邊的枝葉很茂盛。和樂平易的君子,不用邪道尋求幸福”。

  10.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俄而不用,每朝,致邑與爵致:歸還。

  B.喜吾自得也自得:得意的樣子。

  C.子獨不為夫詩乎!獨:豈,難道。

  D.劫諸將軍大夫及顯士庶人於太宮之坎上劫:脅迫。

  11.以下幾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晏嬰的品行操守的一組是()

  ①吾嘆也,哀吾君不免於難

  ②遂袒免,坐,枕君屍而哭

  ③盟者皆脫劍而入,維晏子不肯

  ④曲刃鉤之,直兵摧之,嬰不革矣

  ⑤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頸,劍承其心

  ⑥按之成節而後去

  A.②⑤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寫了莊公沒有采用晏子的意見,晏子歸還爵邑退出朝廷,崔杼弒莊公而立景公,崔杼與慶封劫脅齊將軍大夫盟誓,而晏嬰卻不歸附他們等事情,表現了晏子的生存智慧與道德影響力。

  B.晏子性格直率,深得民心,崔杼之所以兩次不殺他,是考慮到他的聲望,可以得民;因此晏子直面指責崔杼“若大夫為大不仁,而為小仁,焉有中乎”,仍能全身。

  C.本文善用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對話描寫有聲有色,晏子的語言又極富理性色彩,邏輯性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嬰命有系矣”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晏子宿命論思想。

  D.本文能運用襯托法來刻畫人物,寫“盟者皆脫劍”反襯晏子帶劍出入;寫“不與崔、慶而與公室者”將受死,來反襯晏子全節而存的人生風度。

  13.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義也。(4分)

  (2)詩云:“彼其之子,捨命不渝。”晏子之謂也。(3分)

  (3)何嘆笑相從數也!(3分)

  參考答案

  10.B(自得:自身得到保全。)

  11.D(①句指晏嬰因自己的意見不被莊公採納而長吁短嘆,說明他的忠心;②句表明晏嬰盡哀節;④句直接描寫晏嬰的語言,表明自己的操守。故D正確。而③句是說晏嬰仍然持劍而入。⑤句是說崔杼脅迫諸將軍大夫及顯士庶人進行盟誓,採取的威脅措施。⑥句說晏嬰的鎮定自若的氣度。③⑤⑥不合題目要求。)

  12.B(崔杼第二次“舍之”是由於他採納了別人的意見:“不可!子以子之君無道而殺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教矣”,並非又是為了“得民”。)

  13.見“參考譯文”中的畫線句。

  參考譯文

  晏子當莊公的臣子,他的意見大多被採用,每逢朝見的時候,莊公都賜給他官爵,增加他的食邑。過了不久,他的意見不被採納了,每逢朝見的時候,他就歸還一些官爵和食邑。官爵和食邑都歸還完了,晏子退出朝廷,坐上車子,長吁短嘆,嘆完氣後又大笑。他的車伕說:“您為什麼嘆氣後接著又發笑呢?”晏子說:“我嘆氣,是哀憫我們君主不能免除災難;我發笑,是高興我能保全自身,我也用不著陪君主去死了。”後來崔杼果然殺死了莊公。晏子站在崔杼的門外。門打開了,晏子走了進去。崔杼說:“你為什麼不殉死?你為什麼不殉死?”晏子說:“禍患發生的時候,我不在臣位上;禍患結束的時候,我不知曉實情:我為什麼要殉死呢?況且我聽說過,把逃亡當作好品行的人不能保住君主,把殉死當作有義氣的.人不能算是建立功勳。我難道是小女子嗎?怎麼能自縊而跟隨去死呢?”說完就脫掉袖子露出胳膊,摘掉帽子,頭靠著莊公的屍體哭泣,然後站起來,跺了幾下腳,就出去了。有人對崔杼說一定要殺掉晏子,崔杼說:“他是人民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

  崔杼殺死莊公以後,立景公為君,崔杼與慶封就當景公的相。他們脅迫那些將軍、大夫和有名望計程車人及百姓到太廟旁的坑穴邊,下令不許有不盟誓的。他們築起一個兩丈多高的祭臺,在祭臺下邊挖了個深坑,用一千名甲士圍繞在坑穴內外。盟誓的人都要摘掉劍才能進入,只有晏子不肯摘劍,崔杼答應了他。有膽敢不盟誓的,就用戟扎他的頸,劍刺他的心。下令讓每個人自己發誓說:“不歸附崔、慶兩家仍歸附公室的,將遭受禍殃。”話說得不快捷、手指不咬出血來的要處死。已殺死了七個人,按次序輪到晏子盟誓。晏子手捧盛著血酒的杯子,仰面朝天長嘆道:“啊!崔杼做不符合道義的事,殺死自己的君主;不歸附公室而歸附崔、慶兩家的人,將遭受禍殃。”說完低下頭把血酒喝了下去。崔杼對晏子說:“你如果改變你的話,那麼我跟你共同掌管齊國;你如果不改變你的話,戟就要扎到你的脖子,劍就要刺到你的心。希望你考慮這件事。”晏子說:“用刀逼迫我讓我拋棄自己的意志,這不是勇敢;用利益引誘使我改變自己的話,從而背叛自己的君主,這不符合道義。崔杼你難道沒有學過《詩》嗎?《詩》中說:‘密密麻麻的葛藤,爬上樹幹枝頭。和悅近人的君子,不以邪道求福。’現在我就可以用邪道求福嗎?用彎曲的兵器鉤死我,用直的兵器刺死我,我也不變更自己的話。”

  崔杼準備殺死晏子,有人說:“不可以。您因為您的君主沒有道義而殺死了他,現在他的臣子是有道義的人,您又接著殺死臣子,這樣就不可以施教於人了。”崔杼於是就釋放了晏子。晏子說:“你作為一個大夫,做出殺死君主這樣極不仁道的事,卻做點釋放我這樣小仁小義的事,這難道是合適的嗎?”晏子說完就快步走出來,拉著車伕遞過來的繩子上了車。他的車伕要趕馬快跑,晏子按著車伕的手說:“慢點趕!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會死。鹿生活在原野裡,可是它的命卻掌握在廚師手上。如今我的命也由別人掌握著啊。”車趕得很有節奏,然後才離開。《詩》中說:“那個人哪,寧死也不改變品行。”這說的就是晏子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