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融,字思光,吳郡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張融,字思光,吳郡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那麼問題來了,一份好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融,字思光,吳郡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融字思光,吳郡吳人也。融年弱冠,道士同郡陸修靜以白鷺羽麈尾扇遺融,曰:“此既異物,以奉異人。”宋孝武聞融有早譽,解褐為新安王北中郎參軍。孝武起新安寺,傣佐多覯錢帛,融獨觀百錢。帝日:“融殊貧,當序以佳祿。’出為封溪令。廣越嶂險,獠賊執融,將殺食之,融神色不動,方作洛生詠,賊異之而不害也。

  舉秀才,對策中第,為尚書殿中郎,不就,為儀曹郎。泰始五年,明帝取荊、郢、湘、雍四州射手,叛者斬亡身及家長者,家口沒奚官。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議家人家長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闢太祖太傅椽,遷中書郎,非所好,乞為中散大夫,不許。融風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翹身仰首,意制甚多。隨例同行,常稽遲不進。太祖素奇愛融,為太尉時,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即位後,手詔賜融衣日:“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並履一量。”高帝出太極殿西室,融入問訊,彌時方登階。及就席,上曰:“何乃遲為?”對曰:“自地昇天,理不得速。”時魏主至淮而退,帝問:“何意忽來忽去。”未有答者,融時下坐,抗聲曰:“以無道而來,見有道而去。”公卿鹹以為捷。

  融與吏部尚書何戢善,往詣戢,誤通尚書劉澄。融下車入門,乃曰:“非是。”至戶外,望澄,又曰:“非是。”既造席,視澄曰:“都自非是。”乃去。其為異如此。融假東出,世祖問融住在何處?融答曰:“臣陸處無屋,舟居非水。”後日上以問融從兄緒,緒曰:“融近東出,未有居止,權牽小船,於岸上住。”上大笑。建武四年,病卒。年五十四。

  (摘編自《南齊書》《南史》)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並履一量

  B.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並履一量

  C.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並履一量

  D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並履一量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

  B.解褐指脫去粗布衣服,擔任官職。而解官、懸車、致仕、出宰等都指辭官退休在家。

  C.年號是房間皇帝紀年的`名號,採用年號紀年法是從漢武帝開始的。泰始即南朝宋時明帝的年號。

  D.卒,古代社會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稱謂,《禮記曲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分()

  A.張融見解獨特,議政有方。泰始五年,明帝挑選荊、郢、湘、雍四州的射手,面對朝廷對反叛人員的處罰規定,張融議政時提出自己獨特的主張。

  B.張融頗受賞識,深受器重。他歷經宋孝武帝、宋明帝、齊高帝、齊武帝等幾個時期,都受皇帝賞識,齊高帝即位以後,還親自下詔書賜給他衣服、鞋子。

  C.張融舉止詭異,不同尋常。他的坐姿與行走方式與眾不同,跟著大家一塊走,經常延遲處在後面,拜訪好友時走錯門,連連說著不對,到了席上還走掉了。

  D.張融詼諧幽默,機敏善辯。對於高帝的提問,他能夠幽默風趣地進行解答,尤其在回答魏朝君主率軍進到淮河又退回去的問題時,公卿都認為他才思敏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獠賊執融,將殺食之,融神色不動,方作洛生詠,賊異之而不害也。

  (2)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議家人家長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參考答案

  10.D

  11.B

  12.B

  13.(1)獠族強盜抓住張融,要把他殺掉吃了,張融神色不改,還在吟詠洛下書生的賦,強盜們認為他不一般就沒有加害他。

  (2)元徽初年,郢州有叛逃的射手,張融議政時提出(叛逃者的)家屬、長輩與此罪無關,(只應)判處叛逃者五年刑罰。

  參考譯文

  張融字思光,是吳郡吳人。張融二十歲的時候,同郡的道士陸修靜把一柄白鷺羽毛、塵尾的扇子贈給張融,說:“這既然是不同尋常的東西,就拿來送給不同尋常的人物。”宋孝武帝聽說張融早有聲譽,賜官為新安王北中郎參軍。孝武帝興建新安寺,官僚們都大量施捨錢帛,唯獨張融只施捨了一百錢。皇上說:“張融太窮,應當給他優厚的俸祿。”(張融)外出任封溪令。廣州、越州一帶地勢險峻,獠族強盜抓住張融,要把他殺掉吃了,張融神色不改,正在吟詠洛下書生的賦,強盜們認為他不一般就沒有加害他。

  推舉為秀才,在朝廷對策中中選,被任命為尚書殿中郎,沒有就任,改做儀曹郎。泰始五年,明帝挑選荊、郢、湘、雍四州的射手,(凡是)叛逃者,他們自身和他們的長輩都要被處死,家屬被罰作奚官。

  元徽初年,郢州有叛逃的射手,張融議政時提出(叛逃者的)家屬、長輩與此罪無關,(只應)判處叛逃者五年刑罰。

  徵召為太扭太傅椽,升遷為中書郎,不是他喜歡做的事,請求為中散大夫,沒有得到允許。張融言行舉止詭異不同尋常,坐著常把漆部聳起來,走路則拖著步子,翹著身體,昂著頭,很是做作。跟著大家一塊走,經常延遲處在後面。太祖一向很看重張融,當初做太尉的時候,常常跟他來往,看見張融就笑著說:“這樣的人不能沒,也不能有兩個。”即位以後,親自下詔書賜給他衣服,說:“看見你穿的衣服是舊的,的確是心懷清白,使你的衣衫襤褸,只是有失朝廷觀瞻。現在送一套舊衣服給你,我認為衣服雖是舊的,心意卻勝過新的。本來是我穿的,已經讓人照你的審題改好了。再送鞋子一雙。”高帝出宮到了太極殿的西室,張融進去問安,過來好久才登上臺階。(張融)就坐以後,花上說:“為什麼這樣慢呢?”回答說:“地上升到天上,照理不應該很快。”當時魏國君主率軍進到淮河又退回去了,高帝問道:“他們為什麼忽然來來,又忽然離開了?”沒有人回答,張融當時坐在下位,高聲說到:“由於無道而來,見到有道而去。”公卿都認為他才思敏捷。

  自己人和吏部上述何戢很好,去看望何戢,錯通報給了上述劉澄。張融下車進門,才說:“不對。”到了門口,看見劉澄,又說:“不對。”等到了席上,看著劉澄誰:“全都不對。”就走掉了。他的行為不同常人竟到了這種地步。張融請假回家,世祖問他住在什麼地方?張融回答說:“我住在陸地上卻沒有屋子,住在船裡但不在水中。”後來皇帝問他的族兄張緒,張緒說:“最近張融東出京城,沒有住的地方,暫且拉了一隻小船,在岸上住。”皇上放聲大笑。建武四年,張融病死,時年五十四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