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全文賞讀

戴望舒《雨巷》全文賞讀

  引導語: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花色或白或紫,給人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引愁之物。而在戴望舒的《雨巷》中,詩人又給丁香花賦予了另外的意義,將它扮作結著愁怨的姑娘。

  全文賞讀

  《雨巷》一詩的音樂感很強,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緩、低沉而又優美的旋律和節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發的情感──悽清、哀怨和惆悵。詩一開篇,詩人 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圖景:白牆黑瓦的建築物之間,小巷曲折而悠長;正是梅雨季節,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裡空蕩蕩 的,只有詩人

  撐著油紙傘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則分明透露著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小巷、細雨、撐著油紙傘的孤獨詩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態──這就是這首詩的開頭幾句所展示給我們的鏡頭。在上述鏡頭過後,詩中出現了一段詩人的內心獨白: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並非現實世界中的真實人物,而是詩人幻想出來的(他希望碰上的)一個虛擬人物。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呢?詩中接著寫道: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花色或白或紫,給人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引愁之物。 中國古代的.詩歌中有不少吟詠丁香的名句,如:“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紗》詞);“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 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由於中國古代詩人們的反覆吟詠和廣泛傳唱,在中國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漸成為美麗、高潔、柔弱、愁怨之類性質或具有 這類性質的事物的象徵。《雨巷》中出現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國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上述性質的一個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麗姿態和顏色,又具有丁 香的高潔和芬芳,還具有(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憂愁與哀怨的特點。

  這樣一個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經詩人的想象而創造出來之後,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詩中,她也象一個現實人物一樣活動起來: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

  詩中所寫的雨巷裡,本來只有詩人一個人獨行;自“丁香姑娘”出現後,就有兩個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個姑娘的步態、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紙傘都與詩人一 樣。這樣一個人的出現,顯然使詩人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現在有兩個各自孤獨的青年男女在活動了,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呢?這是我們想知道的,(我們可以推想,這)也正是詩人當時所想知道的。詩中接著寫道: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她終於向詩人走近了,(我們可以想見詩人這時的心跳),可是,她卻沒有向詩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詩人投出了一道嘆息的目光,然後,像夢一般輕盈而不著痕跡 地飄過去了!(我們在心底裡叫:為什麼只是這樣啊?)當她從詩人身邊飄過去的時候,詩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臉的悽婉迷茫。這表情分明透露著:她心裡實際上是 不願意與詩人分離的。但因為某些(說不清楚的)原因,她卻不得不與詩人失之交臂!俗話說得好:人生難得一知己!這兩位心靈相通(甚至連表情和步態都那麼一 致)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後,竟然又失之交臂,這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事啊!眼睜睜地看著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緣就這樣失之交臂,(我們可以想見,)詩人是 何等的痛心!在戀戀不捨而又深感無奈的情緒狀態中,詩人目送著"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漸行漸遠: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等到走過一道“頹圮的籬牆”──這“頹圮的籬牆”正是詩人想與“丁香姑娘”相聚相守這一較為具體的希望破滅的象徵──,“丁香姑娘”終於消失在雨巷的盡 頭。但這時的詩人還是處在魂不守舍的狀態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還是在感受著“丁香姑娘”遺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線和清冷空氣中的顏色和芳香,並 為這種顏色和芳香的不斷消散而傷感不已: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我們可以想見:)詩人一個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著剛才與“丁香姑娘”相逢時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滿含嘆息和惆悵的目光。但殘酷的現實卻容不得美好的愛情或理想。在詩的最後,我們看到: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詩人在獨自彷徨: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在詩的末尾,詩人似乎又將詩的開頭所出現的那個鏡頭又重放了一遍。首尾兩節的詞句幾乎全部相同,只是將其中的“(我希望)逢著”改成了“(我希望)飄 過”。這一改,一方面表明詩人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另一方面卻讓人感到詩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因而,讀到詩的最後一節,我們不禁感到:詩中所渲染的那種 理想破滅而又無法挽回的苦悶、哀怨而又無奈、惆悵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層。

  【知識擴充套件】

  《雨巷讀後感

  丁香是古典詩詞裡常見的意象。丁香花常見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 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美麗和憂愁。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徵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 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看過一首詩,大意是這樣的:以前我們狼狽為奸,狼還在,狽沒了。以前我們衣冠禽獸,衣冠還在,禽獸沒了。以前我們酒肉朋友,酒肉還在,朋友沒了。以前我們尋歡作樂,我們還在,歡樂沒了。

   據說狼和狽是一類動物。狼的前腿長,後腿短;狽則相反,前腿短,後腿長。狽每次出去都必須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後腿上才能行動,否則就會寸步難 行。有一次,狼和狽走到一個人家的羊圈外面,雖然裡面有許多隻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堅固,於是它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讓狼騎在狽的脖子上,再由狽用兩條長的 後腿直立起來,把狼馱得很高,然後,狼就用它兩條長長的前腳,攀住羊圈,把羊叼走。

  同樣是撐著一把傘,一樣的獨自彷徨在這悠長的雨巷。可任憑你從黎明走到黃昏,把小巷走穿,把巷子踏平,那丁香花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也未能出現。也許,她被永久地停駐在了戴望舒的雨巷,那是一個只屬於戴望舒的女人,那朵美麗芬芳的丁香花只為他一個開放。

  誰都可以,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就象是人都可以華裳錦衣一樣,卻不一定能穿出神韻和氣質來。滿街清一色的低胸低腰裝,可不是誰都能穿出性感與火辣的,其間不乏飛機場與水桶的敗筆。

  誰也都希望逢著,那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可惜的是,如今的丁香不是在寶馬裡哭泣,就是在深閨中怒放,香了別人,苦了良心。縱使我們天天遊蕩在雨巷,也只能逢著些個的庸花俗草。

  狽不在了,狼還要繼續活下去。無以為奸,與狐狸共舞,裹腹怡情兩相宜。

  只要雨巷還在,就會有撐著油紙傘的過客。丁香般的姑娘沒了,總會有茉莉、桅子花般的姑娘,與你一樣撐著油紙傘從雨巷走過。你可以不是戴望舒,她也可以不是丁香花樣的姑娘,但故事,相信會一樣的悽美、纏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