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擴寫

戴望舒《雨巷》擴寫

  引導語:戴望舒的《雨巷》寫的唯美而傷感,如果把這首小詩發揮想象力擴寫成作文,要怎麼寫呢?

  《雨巷》擴寫作文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不是一天,兩天,或許三天,四天,或許一週。

  那是江南的黃梅季節,沒有夏季的傾盆大雨酣暢淋漓,像北方漢子那樣爽快。

  雨就這樣似有似無地下著,像柳絮輕柔的飛,又像窗前的雨簾,絲絲縭縭的。

  這是個惱人的季節,撐著油布傘,漫步在悠長而寂寥的雨巷,能否遇見一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寫這詩的當時一定是個富家公子,住在巷口的21號高臺階的大院裡。穿著上海牌的中幫雨靴,走在青石板的長長的小巷,兩旁是高高的封火牆,偶爾從紅漆的大門裡走出一穿旗袍的女孩,相逢在煙雨濛濛的江南。

  蔣先生一定讀過這樣的詩,他的臨街的窗戶上總養著花,那白色的丁香花。

  而芙蓉池巷是不漏底的巷,從巷口進去,一條泥濘的小路,越走越低,越走越窄,後來小路鋪上了煤渣,可改不了低矮。

  一到下雨,水沙沙倒灌著進來,除了雨水,還有各種生活用水。在浮著泡沫的水上,你不時可以看到爛菜葉子,沒了幫的鞋子,還有血腥味的魚內腸。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捉到幾隻掉水裡的小雞,但總能找得到主人的。

  假如是幾隻麻雀的話,那在小朋友中可以吹牛好幾天了,上次的大虎就抓到了四隻,比他們兩兄弟一個冬天的還多,讓他的威信大大地提高了,一度成為我們的頭。

  那是惱人的雨季,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太陽下的雨,總透著黃金般的潤澤,我好想收集起來,串成美麗的絲線,讓外婆編織五彩的布,做一件幸福的霓裳。

  如果你沒在開春的時候蓋好漏,或者你沒看見漏在哪兒,你家屋頂的瓦只有一層,而瓦楞草又瘋長了,這雨會順著瓦楞滲下來。

  晚上睡覺的時候,你會聽到滴答、滴答、滴答的滴水聲,就在你的蚊帳邊上,等你起來看的'時候,又沒有了。

  就像你常常會聽到的老鼠磨牙的吱吱聲,你想找,只看見小小的尾巴一閃,你永遠也不知道老鼠洞在哪兒,可你無時無刻感覺到它的存在。

  早上醒來的時候,你會看到昨兒放的好好的鞋子搬家了,你千萬不要馬上升腳進去,你會發現,或許鞋筒裡多了東西了,當然你不會喜歡的。

  雨滴聲停了,糊滿舊報紙的板壁上,溼漉漉的一塊,你只有等著幹了,也有幹不了時候,長出了白茸茸的細毛。這時候,你不得不撕掉報紙,再粘上一層,你只要看到有厚厚的報紙的地方,那是漏水的。

  伴隨著雨來的,是你不喜歡的蛇蟲,八腳,噁心的香菸蟲,延羅羅。男生總喜歡捉著嚇女孩,這是虎兒兄弟最愛的惡作劇。下雨的日子,蓮妹只能和我一塊兒出去的,她沒雨傘,也怕這兩兄弟。

  我的雨傘破了一塊,蓮妹用自己的舊衣服補了上去,雨大的話,還是會漏的。最可怕的是螞蝗,盯牢的話,回死拽著不放,你硬拉的話,越扯越緊,而你永遠也不知道什麼地方會有螞蝗。

  芙蓉池巷的雨季是該詛咒的,每次張師母總會說,要是在洋房裡就好了,她是見過世面的人,而洋房就是我們不變的夢想,我總想,我會走出小巷的。

  下雨的時候,大人們喜歡喝茶。最好是明前茶,那是貢茶,大部分人只能喝雨後茶,有點像茶葉末,可以泡上大一缸子,慢悠悠地喝著,看著雨噠噠滴下,反正也做不了事。

  也可以去蔣先生家,聽他講講龍井茶的故事。他喜歡用有蓋的杯子泡茶,抿一口茶,念一段詩,他最喜歡的雨巷,給我們講故事。

  春來的時候,滿山的茶樹正發芽,蔥蔥的綠中,採茶姑娘巧手玲瓏。兩瓣一尖的嫩芽,經過在鐵鍋裡的翻炒,就是飄香的綠茶。所有的飲料中,只有茶被譽為茶文化。

  有了文化這兩字,茶也由鄉村姑娘披上了華衣,喝茶也成了品茶,和品書,品劇,同登文化大堂。

  應了龍井,杭州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杭州的茶葉一向有名。龍井一帶更是茶鄉,每年春季,新茶上市,龍井一帶,農家茶館更是,賓客滿座。外來的人常常羨慕的說,你們杭州人真悠閒,雙休日,這麼多的茶室都是滿座。

  喝茶是一種心情,茶要慢慢品,越品越有味道。時間長了,人才能相知。茶如人生,這也是喝茶的緣故,不像可樂,咖啡,喝了就過了,沒有回味。

  那時候,茶是家家必備的。雖然買不到好的茶葉,普通的綠茶什麼的,南貨店倒是很多的,而且不用票,品種也很多。和糖放在一塊兒,好幾個大廣口瓶。

  我在南貨店裡的時候,常常想,要是糖也和茶葉那麼多,而且不用糖票就好了。有一次,媽讓我買一斤白糖,我真想偷偷地買二兩水果糖。最終還是沒敢,因為我家的糖瓶剛好裝一斤。

  糖瓶,媽放在櫥的最高層,茶葉罐就放在寫字檯上,媽不怕我們去偷喝。當然也有放在櫥櫃裡的茶葉,是我爸的一個老鄉,不知道從哪兒帶來的。每年春天,他就會帶來一罐茶葉,媽就會回贈一瓶糖或者一壺油,那都要憑票供應的,我特恨他。

  我不喜歡喝茶,我不明白大人們為什麼喜歡喝茶,我們家那時候有把茶壺,年代有點了,有4個茶杯,上面的圖案是魚,樵,耕,讀,每個圖都配個古詩,4個茶杯只有兩個蓋。

  外婆,每天泡一壺茶,她常說,喝茶解渴。我玩累了,就倒一杯茶,解渴是解渴,總覺得有點苦,外婆會給我加點糖。泡茶的時候,加點糖,是我們老家的習俗,是給貴客的禮遇。

  現在,我去鄉下表親家玩的時候,在一戶農家,大人給我泡了茶,裡面加了糖。我喝了兩口,很不好意思地說,能不能給我換一杯。

  喝茶很適合雨天,陳奶奶和張師母喜歡擺個板凳在穿堂裡,捧一個紫茶壺,咪一下眼,有時嗑點瓜子,如果有一把花生,我們就邁不動腳了,眼巴巴地看著。

  外婆要操持家務,沒有時間喝茶,只要有空,她也會在天井裡的弄堂牆角下納鞋底,我們小時候的鞋,都是她做的。邊上是搪瓷杯,用搪瓷杯泡茶,現在人要笑話的,外婆喝的是茶,不是茶具。那時候,泡茶的茶具五花八門,還有有名的大碗茶。

  我最熟悉的茶葉的用途不是泡茶,品茶,而是茶葉蛋。其實茶葉蛋是要用紅茶做的,我小時候也不懂,讓外婆給我煮茶葉蛋吃。我們不可能特意去買紅茶末,是綠茶加了醬油,我現在都覺得那味道特絕。

  有茶葉的香,有雞蛋的鮮,微苦,只有微苦才知鮮美。到後來吃到真正的茶葉蛋時,總覺得少了什麼。可惜我沒有把那配料學會,我總覺得外婆還加了別的什麼的,不會知道了。

  冬天到了的時候,我要去上學了,這讓我非常興奮。

  《雨巷》詩意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裡,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裡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寫作背景

  《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後。詩人時年22歲。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詩人,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夜坐聽風,晝眠聽雨”,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可生活貧乏,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綵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個性的輕柔、憂鬱和時代的重壓,使《雨巷》成為現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