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解讀

戴望舒《雨巷》解讀

  引導語:《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這首小詩。

  初讀《雨巷》,我似乎感覺你有一悠長的寂寥心曲要向人傾訴;或者說,我感覺到關於渴望的夢幻如丁香般從我眼前飄過。

  親愛的,你把你的詩命名為“雨巷”而不命名為丁香,這是引起我注意的。雨巷,乃下著雨的巷子。巷子已經夠寂靜清幽的了,如果是下雨的巷子呢,除了雨聲可能還是雨聲。當然,既然名為“雨巷”,我想你必描寫這個下著雨的巷子,或者說,你一定要寫在巷子裡發生的事情或遭遇。

  請原諒我,親愛的詩人。我是一個閱讀的偵探者,我最關注的是,你在詩中最想說的是什麼。我以鑑賞的眼光看出,你最想說的就是你在首尾重複的兩段,這兩段一字不改地重複,是為最經典的最形式化的渲染了。渲染必造成強調,必營造出詩的抒情氛圍,詩歌的最大主題必將在這裡顯現。你重複地說: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從內容上說,這是孤獨寂寥的詩人渴望著相遇。為什麼渴望相遇,相遇意味著可以向人傾訴、交流,可以相互安慰。可是這只是渴望,渴望說明你沒有相遇,孤獨的你還是孤獨。這麼說來,你在詩裡最想表達的就是一種刻骨鉻心的孤獨感麼?或許是。

  親愛的詩人,請原諒我,我還看出了你濃墨重彩的渲染了一個丁香姑娘,也就是說詩的中間二至五節全都是寫這位姑娘。這位丁香姑娘芬芳、憂愁、哀怨、彷徨、冷漠、悽清、惆悵、悽婉、迷茫……可以說,這也是一位孤獨彷徨的姑娘。你是孤獨的,丁香姑娘也是孤獨的,孤獨加孤獨還是孤獨;或者說丁香姑娘的孤獨完全就是你的孤獨。這是無人傾訴而只有自己與自己的傾訴的深刻的孤獨。(於是,這裡沒有豔遇,也沒有愛情)因此,我可以不算武斷地說,你在詩裡最想營造的氛圍,就是孤獨、寂寥,孤獨寂寥就是詩的主題。

  親愛的詩人,我以為你整首詩全籠罩著一種多愁的煙霧,沒有一處例外,沒有一處不與惆悵、孤獨不和諧。也就是說,詩裡除了愁緒還是愁緒。現在,親愛的詩人,我要透過你的善來看你的美。你雖孤獨、寂寥、愁怨,但你本守著自己的特色(顏色)和操守(芬芳),除非悲哀加劇到連同你的嘆息、惆悵——生命一道剝奪,你的這種本有的修養是不會變的。親愛的,在孤獨、寂寥中,那麼極度的孤獨、寂寥中,仍不失自己的本色,這就是善。透過這善,我看到了你心靈之美。沒有那廣闊的、美的心靈時空,你不會有這種堅持良好本色的善。

  另外,孤獨寂寥的你,迷茫、彷徨、憂傷、惆悵,看似並不想封閉內心,而是希望相逢,希望傾訴,希望與人相處,這看似是善的。但是,親愛的,我說你這種希望衝破封閉的想法,只是一種假相或者是一種假善。你其實並不是渴望與人相處,而僅僅是與自己相處。因為,你想要相遇的物件不是他者,而是一個完完全全你自己,或者說就是鏡中的你,你喜歡相遇的就是你的映象。這麼說來,你其實還是內心封閉的。尤其是,當你堅持著你的冷漠表情時,這無意中正明明顯顯地表露了你的不善的尾巴。要知道,冷漠與愛、熱情是相反的。冷漠裡不免有自私、狹隘、醜陋,於是,你的封閉也就可以理解了。或許,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孤獨、寂寥,恰恰是由於我們的自私、封閉和冷漠,也就是由於我們的狹小和醜。這麼說來,詩人,請原諒我,在你這多愁善感的悽美之中,我讀出了詩中隱蔽著的也是你的醜的跡象。

  現在,我要說說你詩中的“真”了。我以為,你詩中最真實最真切的認識在於,用丁香這種自然界的小小花朵來比喻你的愁緒。丁香體量瘦小,絕不是大美人,顏色也不張揚,經常不是穿著白色就是紫色,只有極少時候是紅色。可以說,丁香給人的完全是一種可憐甚至是渺小的形象,用她來比喻孤獨寂寥者再恰當不過了。孤獨的愁者,體形瘦削,但精神豐富,多愁而善美,又與丁香的香氣襲人完全吻合。透過這種比喻描寫之“真”,我看到了你藝術感知和描寫的高超。這高超乃為一種藝術之境界,非敏感、巧妙的天才心靈不可為。當然,也許有人說,你的丁香意象是參考李商隱的《代贈》中的丁香,但我以為,你的丁香仍有其獨特之處。李商隱的丁香有著濃重的情愛基調,那丁香畢竟心中還有芭蕉,而你的抒情範圍及深度,不是愛情二字可以總括的,你的丁香就丁香,完全沒有確定的他者指向,甚至就是自己指和自己,這完全是一種自話自說的孤獨,一種徹底的絕對的孤獨。

  至於你描寫的雨巷,這個意象用來象徵你的愁緒同樣是真切的。雨巷當然不同於丁香,甚至差別很大,但是用雨巷象徵孤獨、寂寥同樣是天才的創造。雨巷不僅是悠長,更在於它的寂靜、狹窄,乃至封閉。如果說,丁香是詩人的心象,那麼,雨巷同樣也是。雨巷靜謐、溫柔,的確有一種溫馨之美、家園之美。但是,這種小家之氣象同樣是愁苦的發源地。

  親愛的詩人,你是一個偉大的真理髮明家。你發現的“雨巷”,不僅是你的,也是我們眾人的,甚至每個人的。我們眾人或許多人都有心中的丁香,但也有難以走出的雨巷。雨巷是我們的心靈港灣(港,即水巷),也是我們的心牢。因為,心有雨巷,隔膜是必然的,孤獨是必然的,寂寥是必然的,愁怨是必然的,嘆息是必然的。當我們冷美如丁香,又狹長如雨巷時,我們的孤獨、寂寥、愁怨、迷茫、嘆息必是我們的命運。

  親愛的詩人,這首詩除了在比喻、象徵上的天才能力,還有章法、結構等方面的`有著不少的美之要素。從形式之渲染看,重章(首尾段重複),疊句(段中重複),反覆(句中詞與詞重複)等都用上了,營造了詩的強烈抒情氛圍。這種氛圍感,就是一種詩文的生命感、空間感。再加之疊句、反覆,又有增添聲音之美,起到了調整音節的作用,給人一種節奏的變化之美。更重要的還是形式上的反襯、對比之張力:悠長的雨巷與無限的愁緒情景交融,寫實敘述與夢幻想象的交替,使詩歌在形式上達到相當高的藝術境界。

  親愛的詩人,我以為,有兩種閱讀觀,一種是把作者神化,作者永遠是偉大、光榮、正確的。只要在藝術形式上是高超的,內容上不管有多少醜的痕跡流露,都與創造者無關,創作者始終置身於作品之外,他永遠是神。這樣的閱讀觀,我們也只能永遠對創作者唱讚美詩。這樣的閱讀觀,也就意味著,閱讀者要批評的只能是作品中的那個虛構者,也就是把好事、美事都算在創造者頭上,而不把壞事、醜事都算在作品的人物頭上。親愛的,我以為,讀小說或許可以這樣,但是,讀詩不能這樣。讀詩應當有另一種閱讀觀,那就是不管是藝術形式上的美還是內容上的抒情主人公的醜,都應算在詩人的頭上,因為,這種閱讀觀有一種前提,那就是抒情主人公就等於詩人。於是,當我說詩中的抒情形象的丑時,請你理解說成了你的醜。只不過,對於《雨巷》整首詩,還是美的,只是不是純美的。世上的可見之物,無一物是純美的;那純美的,只能是柏拉圖的理念,聖經中的神。於是,我們把一首詩非常優美的詩讀出醜來,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