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寓言故事成語的大全

來自寓言故事成語的大全

  成語中有大量的由歷史故事和歷史典故演繹而成的,瞭解了一個成語,就等於瞭解了一個歷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歷史.下面就是有關來自寓言故事成語的大全,歡迎大家閱讀!

  來自寓言故事成語:愚人失袋

  從前,有個愚人到京城去參加考試。他所帶的錢財就放在一個帶鎖的皮袋中。愚人十分擔心他的財物會被人偷去,於是便將皮袋的鑰匙系在自己的腰帶上,從不離身。他想只要鑰匙還在,人家便開不了皮袋,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於是他對皮袋看得不那麼嚴了。

  果然有一天,愚人取錢的時候發現皮袋沒有了,怎麼也找不到,看來是讓人給偷走了。他的朋友很為愚人著急,勸他說:“快去報官吧,不然晚了,就是抓到小偷,只怕你的錢也追不回來了。”愚人卻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我都不急,你急什麼呢?告訴你吧,賊人雖然把我的皮袋偷去了,但他卻沒法用我裡面的東西。”看著朋友一臉驚奇的樣子,愚人笑了。他得意洋洋地掀開衣襟,從腰間解下鑰匙在朋友眼前晃了晃說:“幸虧我想得周到,一天到晚都把皮袋的鑰匙拴在腰帶上,賊人沒法偷走。既然他得不到我的鑰匙,光偷了個皮袋去,他用什麼來把我的皮袋開啟呢?”

  這個愚人也真是會自我安慰,皮袋都沒了,剩一把鑰匙有什麼用呢?更何況小偷用別的辦法一樣能把皮袋開啟呀。可見我們不能夠盲目地自我麻痺,安於現狀,否則就會遭受損失。

  來自寓言故事成語: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來自寓言故事成語: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遊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隻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於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隻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幹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

  “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天不鬆開你的嘴,明天也不鬆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這裡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於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

  “多謝先生的啟發,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裡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麼區別呢?”

  於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該認識到,有頭腦的人不論幹什麼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權衡利弊得失後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鬥,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來自寓言故事成語:畫鬼最易

  春秋時期有一個很高明的畫家,這天被請來為齊王畫像。畫像過程中,齊王問畫家:“比較起來,什麼東西最難畫呢?”

  畫家回答說:“活動的狗與馬,都是最難畫的,我也畫得不怎麼好。”

  齊王又問道:“那什麼東西最容易畫呢?”

  畫家說:“畫鬼最容易。”

  “為什麼呢?”

  “因為狗與馬這些東西人們都熟悉,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只要畫錯那怕一點點,都會被人發現而指出毛病,所以難畫,特別是動態中的狗與馬難畫,因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於鬼呢,誰也沒見過,沒有確定的形體,也沒有明確的相貌,那就可以由我隨便畫,想怎樣畫就怎樣畫,畫出來後,誰也不能證明它不像鬼,所以畫鬼是很容易的,不費什麼神。”

  畫家的高論證明:如果沒有具體的客觀標準,就會容易使人“弄虛作假”和“投機取巧”。唯心論最省力,因為它不受客觀實際檢驗,可以瞎說一氣,而唯物論則要接受客觀實際的檢驗,所以很費工夫。

  來自寓言故事成語:懼老休妻

  有一個叫陶邱的人住在平原郡,他娶了渤海郡墨臺氏的女兒做妻子。這位女子不但容貌十分美麗,而且很有才華,為人溫柔賢慧,親戚鄰居沒有不羨慕的。陶邱也感到心滿意足,一家人過得十分幸福。

  一年後,他們養了個兒子,家中更是充滿了樂趣。一天,妻子對丈夫說:"自從嫁到你家,這一年多我從沒回過一次孃家,我很是想念母親和孃家的人,我們是不是擇個日子,回一趟孃家,順便也把孩子帶給他們瞧瞧?"

  丈夫想了想,說:"也是,應該去見見岳母。"

  於是一家三口人選了個日子,僱了車馬一路上風塵僕僕到了渤海郡。到了墨臺氏妻子家裡,孃家人見了女兒、女婿和小外孫,都非常高興,殺雞宰羊招待。岳母丁氏已是70多歲的老婦人,自然行動遲緩,步履蹣跚,滿臉皺紋交錯,說話也不靈巧了。岳母上前見過女婿便回房休息去了。

  幾天後,陶邱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家。一回到家就把妻子休了。

  妻子感到十分詫異,便問丈夫:"不知我有什麼過錯,夫君要休我回家。"

  丈夫陶邱說:"前幾天到你家去,見了你母親真叫我傷心,她年齡老了,滿臉老氣橫秋,德行禮節都不講了,已不能與過去相比。我擔心你老了以後也會變成這副模樣,倒不如現在就把你休了。再也沒有別的原因了。"

  妻子聽了,哭笑不得。後來,親戚和鄰居知道了這件事,都罵陶邱愚蠢至極。

  寓言啟示:這位丈夫實在是庸人自擾,為擔心遙遠的將來而放棄現實中的美好,這不是太愚蠢了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