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寓言故事成語

指鹿為馬寓言故事成語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定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指鹿為馬寓言故事成語,歡迎大家參考!

  解釋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2014年11月21日,有201名教授將“指鹿為馬”選為2014年的韓國年度四字成語。

  詞條:指鹿為馬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近義詞: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是非不分

  反義詞:是非分明、循名責實、實事求是、求真務實

  同韻詞:裝聾作啞、敲敲打打、涉筆成雅、動靜有法

  英文翻譯:call a stag a horse/call white black / deliberately misrepresent

  與“指鹿為馬”相關的成語:不吝指教、髮指眥裂、瞭如指掌、令人髮指、千人所指、屈指可數、如臂使指、首屈一指、鹿死誰手、中原逐鹿、逐鹿中原、標枝野鹿、鋌鹿走險、覆鹿尋蕉、共挽鹿車、鴻案鹿車、不相為謀、不以為恥、不以為然、不足為憑、不足為奇、不足為訓、步步為營、大有可為、兵荒馬亂、兵強馬壯、車水馬龍、單槍匹馬、非驢非馬、肥馬輕裘、風馬牛不相及、害群之馬

  成語典故:

  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藉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原文(1)

  趙高欲(1)為亂(2),恐(3)群臣不聽,乃先設驗(4),持(5)鹿獻於二世(6),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7)邪?謂鹿為馬。”問左右(8),左右或(9)默,或言馬以阿順(10)趙高,或言鹿者。高因(11)陰(12)中(13)諸言鹿者以法(14)。(15)後群臣皆(16)畏高。(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註釋:

  欲:想要。

  亂:叛亂,此處指篡奪秦朝的政權。

  恐:害怕,恐怕。

  設驗:設法試探。

  持:帶著。

  二世:指秦二世皇帝胡亥。

  誤:錯誤;誤會。

  左右:身邊的人。

  或:有的人。

  阿順:阿諛奉承。

  因:於是,就。

  陰,暗中。

  中(zhòng),中傷。

  法,刑法。

  陰中諸言鹿者以法:暗地裡假借法律懲處那些直說是鹿的人。

  皆:都。

  譯文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伕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馬革裹屍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訊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徵。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馬革裹屍”是指犧牲在戰場上,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死在疆場上。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馬首是瞻

  春秋時,晉國聯合齊魯等國一起伐秦。晉國大將荀偃任三軍統帥,指揮聯軍。聯軍人多心雜,到了涇水邊誰也不肯先渡河。後來魯軍帶頭泅渡,聯軍才隨後跟上。

  秦軍為了阻止聯軍渡河,悄悄在河裡投下毒藥。聯軍飲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於是,人心惶惶,聯軍亂作一團。幾天後,聯軍才渡過涇水在榆林紮營。

  荀偃下令道:“明天雞鳴出兵,唯餘馬首是瞻!”聯軍說:“幹嗎都要跟著荀偃的馬頭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隨他們各行其是。

  指鹿為馬寓言故事成語:一馬當先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講的是三國時,黃忠的軍隊來到定軍下,黃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軍山的作戰方案。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說:“這座山比定軍山高,如果攻佔它,居高臨下,定軍山上的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軍山易如反掌。”黃忠抬頭觀察了一蕃,當天半夜就發動了進攻,佔領了山頭。法正說:“老將軍,請您帶領軍隊在半山腰,我在山頂監視。夏侯淵的軍隊來攻打,我就舉旗幟為訊號。舉白旗,老將軍就緊守不出擊;舉紅旗,就立即衝下山狠狠的打。這樣,一定能取得勝利。”黃忠完全贊成。

  夏侯淵得知對面的高山失守後極為僨怒,下決心把它奪回來。張頜勸他說這是法正的計謀,應該堅守,決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淵聽不進去。他親自帶領一支軍隊下山,圍住那座高山,大聲叫罵,向黃忠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黃忠看見,守在山腰不下來。

  到了下午,法正發現魏軍已經疲勞,乘他們沒有防備,連忙揮舞紅旗。黃忠看到訊號後,發起進攻。隨著一片喊殺聲,黃忠已飛衝到夏侯淵面前,夏侯淵被連頭帶肩砍作兩段。

  黃忠斬了夏侯淵,奪下了頂軍山,為奪取整個漢中掃除了障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