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有關中國的四字成語,大家知道哪些是與寓言故事有關的呢?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幾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士別三日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地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位開玩笑說:

  “現在,你的學識這麼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裡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裡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裡。’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xin)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裡鋤草。兩個人努力幹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噹”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光。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麼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接著,他不再理會了,繼續鋤他的草。

  “什麼?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裡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裡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裡的鋤頭幹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

  華歆聽了,口裡說:“這個道理我也懂。”手裡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麼也捨不得放下。後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願地丟下金子回去幹活。可是他心裡還在惦記金子,幹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嘆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麼,只是暗暗地搖頭。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於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這裡經過。一大隊隨從佩帶著武器、穿著統一的服裝前呼後擁地保衛著車子,威風凜凜。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製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於這些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裡看不清楚,乾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等到華歆回來以後,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佈:“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蓆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鬥目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自作自受

  唐高宗死後,皇后武則天獨攬大權,直至登基做了女皇帝。則天女皇用嚴刑酷法,對那些為非作歹的貪官汙吏進行制裁。當時,有人密告文昌右丞相周興企圖謀反。於是,武則天派酷吏來俊臣去審理此案。

  來俊臣派人請來周興,不動聲色地先假意與周興聊天,並請他一起喝酒。酒宴上,來俊臣問周興說:“現在有些囚犯不服罪,你說用什麼方法讓他們認罪,用什麼方法制裁他們才好呢?”

  這周興也算是一個酷吏了,他整人的法子五花八門。這次來俊臣把他請來,他還矇在鼓裡,一點也不瞭解真相,因此他洋洋得意地呷著美酒,同時自作聰明地向來俊臣介紹了一種自己慣常使用的整人辦法。他說:“這簡單得很,我有一個好辦法,包管讓囚犯一個個服服貼貼。”

  來俊臣不動聲色地說:“什麼辦法,請仔細介紹,我也照此辦理。”

  周興說:“拿一個大罈子來,周圍堆上火炭燒烤,待烤得滾燙時,令犯人進到大罈子裡去,看誰還敢不招供他的罪行?”

  來俊臣聽罷,立即派人搬來一個大罈子,按周興所說的辦法在罈子周圍點上炭火。不一會,罈子燒得滾燙。來俊臣站起身來對周興說道:“現在皇宮內部傳出命令,要我來審問老兄你的罪行,我想還是先請老兄進入這個大甕裡去再說吧,也好親自體會體會你自己的傑作呀。”

  來俊臣的話音剛落,周興早已嚇得魂不附體,連忙跪下,使勁地叩頭謝罪。

  看起來,那些作惡多端變著法子整人的人,也有遭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下場的那一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