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寓言故事(通用10篇)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通用10篇)

  有關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四字成語,大家知道哪些?與寓言故事的的成語呢?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有關500字的成語寓言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1

  春秋時期,有一次楚王率軍隊對絞國發動進攻。楚軍連連得勝,一直攻到絞國都城的南門。絞國軍隊不出城交戰,竭盡全力把守城池,楚軍幾次三番攻城,都沒有取得成功。

  楚國大將屈瑕見此情形,就對楚王說:“絞國國勢弱小,處理事情很輕率而不使用計謀,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弱點,用智謀取勝。”然後,他向楚王獻了一條計策。楚王一聽,認為很好,就依計而行。

  第二天,楚國的幾十個士兵扮做樵夫模樣,到絞國都城周圍打柴,來引誘敵軍。絞國將領見到楚人在山上打柴,身後沒有楚軍保護,就派軍隊捕捉他們,結果三十個手無寸鐵的楚人被他們抓住。絞國官兵見這麼容易就獲得“勝利”,都高興得笑了起來。

  過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兵扮做打柴的樵夫,到山上引誘敵軍。絞兵發現後,沒有等到下命令,就紛紛出城,到山上捉拿楚人。這時,事先埋伏在城北門的楚兵一起衝殺出來,絞國軍隊很快就被打得大敗。

  絞國軍隊遭到慘敗,城池眼看就守不住了。在這種情況下,絞國國君為了保住國家,被迫在絞國的城下與楚國簽訂屈辱的盟約。從此以後,絞國貪小便宜吃大虧的事情,便在各國中傳揚開來。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2

  以前有一個非常狡猾的書生,經常耍點小聰明用些詭計騙人。他的老師為人十分嚴厲,只要學生有一點過錯,就捉來一頓毒打,決不寬恕。

  有一天,這個書生恰巧犯了學規。老師格外生氣,趕緊派人捉拿他,自己則一臉盛怒坐著等他。過了一會,書生被帶來了。他跪在地上,其他什麼話也不說,只是說:“學生我剛才得到了一千金,正在處理,所以來晚了一些。”老師一聽書生得了這麼多金子,怒氣頓消,關切地問:“你的金子是從哪裡來的?”書生回答:“是從地裡挖出來的。”

  老師接著問:“你打算怎樣處理這些金子呢?”書生答道:“我家中原先很窮,沒有什麼資產。我就和老婆算計,用五百金買田買地,二百金買房子,二百金買傢俱買僕人奴婢。還有一百金,其中一半用來買書,從此發憤讀書;另外一半要送給先生您,用來感謝您平日裡對我的教育,這樣就把一千金全都安排完了。”

  老師聽了大喜過望:“你果真有這樣的想法嗎?那我怎麼擔當得起。”說著就叫僕人擺上豐盛的酒宴。老師請書生坐下來,還主動給他敬酒。酒席之間兩人說說笑笑,十分親切融洽,與平日裡大為不同。正喝得半醉之時,老師突然問道:“你剛剛火急火燎地跑來,金子放好沒有,是不是已經放進箱子,上好鎖了?”

  書生起身答道:“學生剛把金子的用途計劃好,就被我老婆一轉身給撞醒了。醒來哪裡還找得到什麼金子,還用得著箱子裝嗎?”

  老師驚奇地問:“你剛才說的金子,是在做夢呀?”

  書生回答說:“的確是在做夢。”

  老師沒得到金子有些不高興,可與書生的感情已經融洽了,不好再發怒,只好慢慢地說:“你倒是有高尚的感情,就連夢裡得了金子也不忘記老師。何況真正得到金子呢!”於是,他接著又給書生勸酒,酒足飯飽之後還把他送出門去。

  這個狡猾的書生,就憑著夢中的金子,來對付老師的怒火,不但免了一頓毒打,還得到一頓豐厚宴席。可見以一點點金錢做幌子就可以讓人受騙,若是實實在在的金子,人們怎麼能不被金子拉下水呢?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3

  葉公喜歡畫龍。他住的地方,牆壁上,柱子上,到處都畫著龍。真龍得知後,好奇地飛到葉公家裡,葉公嚇得魂飛魄散,沒命地奔逃。

  龍攔住他,和氣地對他說:“先生,別怕。你這麼喜歡龍,我們是來和你交朋友的。”

  葉公見龍真的沒有傷害他的意思,這才放下心來。從此以後,葉公和龍成了好朋友。龍經常來葉公家看葉公畫畫;葉公有真龍做模特,他畫的龍也就越來越逼真。後來,這些龍點上眼睛後,居然都從牆上飛了下來,騰雲駕霧,在空中飛舞。

  “葉公把龍畫活了!”這個訊息很快傳了開去,響尾蛇、黔驢、駑馬紛紛登門拜訪。

  響尾蛇拿出一塊金子說:“先生,你的龍雖然畫的不錯,但尾巴沒有什麼特色。如果你能把我的尾巴畫上去,那麼,不但龍的尾巴可以搖出美妙的響聲,而且,你還可以得到這塊金子。”

  龍的身上長出一條蛇尾巴,這該有多麼荒唐?可是,那塊金子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葉公收下了金子,按響尾蛇的要求,把龍尾改成了蛇尾。

  黔驢把一顆寶石放到葉公面前說:“葉大師,你的龍畫的好是好,可惜龍頭不好看。那一對角枝枝叉叉,顯得有些野蠻;那一張血盆大口尖牙利齒,叫人望而生畏。你如果按我的模樣改畫龍頭,一定可以創造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學者型的龍的形象來!”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餿點子啊!葉公剛要拒絕,一抬頭,看見那顆碩大的寶石,馬上改變了主意。他當著黔驢的面把龍頭改成了驢頭。而那顆寶石,則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駑馬帶來的是一幅價值連城的古畫。它偏著頭把葉公畫的龍看了又看,提出了一條建議:“老兄,你的畫無與倫比,唯一的缺陷是龍爪太醜,看見這尖利的爪子,就使人聯想到兇狠霸道的禿鷹。尊貴的龍怎麼能和禿鷹同流合汙呢?希望你把我的四蹄畫到龍的腿上。這幅畫嘛,自然應該由你這位傑出的繪畫大師來收藏囉!”

  葉公實在太想得到這幅古畫了。於是,他滿足了駑馬的要求,把龍爪改成了馬蹄。

  葉公富起來了,可是他畫的龍,再也活不起來。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4

  漢武帝時,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別叫作汲黯、公孫弘和張湯。這3個人雖然同時在漢武帝手下為臣,但他們的情況卻很不一樣。

  汲黯進京供職時,資歷已經很深且官職也已經很高了,而當時的公孫弘和張湯兩個人還只不過是個小官,職位低得很。可是由於他們為人處事恰到好處,加上政績顯著,因此,公孫弘和張湯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來,直到公孫弘封了侯又拜為相國,張湯也升到了御史大夫,兩人官職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這個人原本就業績不及公孫弘、張湯,可他又偏偏心胸狹窄,眼看那兩位過去遠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裡很不服氣,總想要找個機會跟皇帝評評這個理。

  有一天散朝後,文武大臣們陸續退去,漢武帝慢步踱出宮,正朝著通往御花園的花徑走去。汲黯趕緊趨步上前,對漢武帝說:“陛下,有句話想說給您聽,不知是否感興趣?”

  漢武帝回過身停下,說:“不知是何事,不妨說來聽聽。”

  汲黯說:“皇上您見過農人堆積柴草嗎?他們總是把先搬來的柴草鋪在底層,後搬來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覺得那先搬來的柴草太委屈了嗎?”

  漢武帝有些不解地看著汲黯說:“你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汲黯說:“你看,公孫弘、張湯那些小官,論資歷論基礎都在我之後,可現在他們卻一個個後來居上,職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農人一樣嗎?”

  幾句話說得漢武帝很不高興,他覺得汲黯如此簡單、片面地看問題,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貶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壓住火氣,什麼也沒說,拂袖而去。此後,漢武帝對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職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後來者居上,原本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這就要看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了。汲黯認為提拔人才一定要論資排輩,反對後來居上,是不可取的。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5

  周武王滅掉商朝後,建立了西周王朝。可是,沒過幾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兒子成王即位,年紀只有十三歲。因為成王年紀小,就由叔叔周公輔佐處理朝政。

  周公的能力很強,擔任輔政的艱鉅任務後,總是忠於職守,兢兢業業,不管處於什麼情況,只要公事來了,就立刻辦公,從不敢稍有懈怠。

  他曾經率領軍隊,平息了東方夷人的叛亂。他還制定禮法、刑律,分封諸侯,修建並設立東都成周。

  由於周公治國過於辛苦,結果在東都建成之後就逝世了。臨死之前,他把眾大臣叫到身邊,要他們好好輔佐成王,治理萬民,提出要把自己葬在成周,以表示雖死不忘王命。

  到了戰國時期,孟子對周公為國家嘔心瀝血的精神非常敬佩。孟子說:“周公兼學三代開國君主的品德來治理周朝,發現有不適合當時情況的,就抬起頭來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著想,等想出了好辦法,就坐著等待天亮,馬上去施行。”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6

  傳說中,有往來於天上人間的木筏,駕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無畏的`人。

  西漢時期,有個隱士叫羅君平。據說,他知道往來於天上和人間的木筏從人間到天上的時間,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臨出發之前都要先到羅君平這裡來。

  這一天,木筏出發的時間快要到了,羅君平家聚滿了將要乘筏上天的人。這時候,一個駕木筏的人從羅君平家中走了出來。上天的人中有一個趕緊上前,拉住他問道:“上天要經過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麼高那麼大,一路上還有神怪精靈,木筏在行駛中有時還會顛倒過來。你經常駕著木筏漂浮在這樣的環境中,為什麼你連手都不抖一下、一點也不害怕呢?”

  駕木筏的人回答說:“我用了多年時間來學習駕馭木筏的本領,又用了三年時間來親自駕馭木筏,往來於天上人問。”

  那人又問:“僅僅靠本領和實踐,就可以了嗎?”

  駕木筏的人說:“當然不是。在每次駕木筏上天的時候,我憂慮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慮木筏是否能夠返回人問。我駕馭著木筏,一路上波浪翻騰,氣候千變萬化,反覆無常。有時陽光燦爛,雲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變得暗淡

  淡無光,明亮的白天剎時變成黑夜。有時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擊,猛然震盪起來像脫韁的野馬急馳狂奔,一會兒沉到波谷浪底,一會兒又像格鬥一般衝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樣子,使我感到似乎有無數人在駕馭這木筏。每當這時,我的心情都非常鎮定,一點兒也不慌張。如果此刻心裡一慌,手腳就會不聽使喚了。只要心裡不慌亂,怎麼也不會跌倒,直至平安地到達目的地。”

  那個問話的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想,你說的這些道理不僅適用於駕馭木筏,其實許多事情也都要這樣才行啊!”

  我們從駕馭木筏中可以領悟到:不管幹什麼事,遇到什麼情況,都應該專心致志,毫不動搖,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樣才能克服困難,爭取勝利。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7

  水落石出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浴著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

  這時,只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懸在山峰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出來。

  釋義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經過調查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8

  群策群力

  西漢時期,有一位名叫揚雄的文學家,他的文章、辭賦寫得非常精彩。

  他曾經模仿《論語》的形式,創作了《法言》一書。此書的《重黎》一文講述了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龍爭虎鬥的情形。

  在楚漢戰爭中,本來西楚霸王項羽的實力比較強,但最終他卻被漢王劉邦圍困在垓下,等待援兵。項羽見援兵遲遲未到,就帶領戰將拼死殺出重圍。等到他逃到烏江邊時,身邊只有二十八名騎兵了,而成千上萬的漢軍卻從後追殺過來。

  望著黃沙漫卷的沙場,項羽不得不認輸,他長嘆一聲說:“這是老天爺要消滅我,不是我作戰失誤的緣故!”然後,他拔劍自盡,命喪烏江。

  關於項羽臨終前的看法,揚雄是不同意的。他認為,不能把戰爭失敗的原因只歸結於天命。在《法言·重黎》中,他說:“漢王總是虛心接受眾人的意見,而這些正確意見的實踐,又使眾人的力量得到增強。可是項羽卻與漢王正好相反,他總是覺得憑著自己的勇力就能征服天下,根本不會吸取別人的意見。這樣一來,使得他只依靠自己的勇猛魯莽做事。

  “善於吸取別人意見,就會取得勝利,而聽不進別人的話,只靠自己的勇敢就會失敗。項、劉之爭的結局不能僅僅歸結於天命,項羽臨終前的感嘆真是大錯特錯。”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9

  齊國軍隊進攻宋國,宋王派人前去偵察齊軍入侵到了什麼地方。

  使者回報說:“齊軍已經迫近了,城裡的百姓們都很恐慌。”使者的話剛說完,宋王左右的親信們紛紛對宋王說:“這真叫做肉裡自己生出了蟲子,純粹是無中生有啊!我們宋國這樣強大,齊國兵力又那樣弱,哪會像他說的這樣呢?”宋王聽了這些,勃然大怒,屈斬了使者。

  宋王又另派人前去偵探。不料回報和第一個一樣,宋王又惱怒地把他屈殺了。這樣,一連屈殺了三個使者。後來,又派了一個人前去偵察,果然齊軍迫近,百姓們惶惶不可終日。就在這時,使者遇見了他的哥哥。哥哥問:“國難當頭,危在旦夕,你這是往哪兒去呢?”弟弟回答說:“我奉大王之命,前去偵察敵情。想不到齊軍離城這樣近,百姓恐慌到如此地步!如今我很擔心,前幾個使者都因為回報齊軍迫近而被處死。現在,我據情實報是死,不據情實報,恐怕也是死,你看怎麼好呢?”他哥哥說:“既然據情實報,會比別人先死;不如謊報,在齊軍破城之前,先行逃走。”

  於是,這個使者報告宋王說:“連齊軍影子也看不見,誰也不知道他們在什麼地方,百姓人心十分安定。”宋王聽了,非常高興。他左右的親信們都說:“前幾個使者真是該死!”宋王便賞賜了這個使者很多金子。

  不久,齊軍打來,宋王驚慌失措,只好跳上車去,趕快逃命。

  那個使者,早已逃到其他國家,做了富翁。

  寓言解讀

  不準講真話,就會問題成堆,不可收拾。

  蘇軾在一次夜讀中忽然聽到一陣老鼠啃東西的聲音。他估計這聲音是從床下傳出來的,於是用手在床上使勁地拍打了幾下,想借此把老鼠嚇跑。然而這種辦法收效並不大,僅僅安靜了一會,老鼠又不停地啃起東西來了。

  夜裡老鼠啃東西的聲音既令人心煩,又讓人惱怒,因此,蘇軾吩咐書童去捉老鼠。

  書童端著燭臺往床下一照,發現聲音是從一個被繩子繫住了口的嚴實袋子裡發出的,於是高興地說道:“哈哈,老鼠被關在袋子裡面了,它還能往哪兒跑呢?”書童小心翼翼地解開繫緊袋口的繩子,只讓袋口露出一條狹窄的縫隙,試圖等老鼠剛一露頭就捉住它。可是書童等呀等呀,不僅沒有等到老鼠出來,而且連一點響聲也聽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書童開啟袋口,端起蠟燭把袋子裡面照了個通亮。他發現袋中一動不動地躺著一隻死老鼠。書童驚訝地說道:“這真是怪事!剛才這袋子裡分明有一隻啃東西的活老鼠,它怎麼會突然間死去呢?如果這隻老鼠剛才就是一隻死老鼠,那麼啃東西的聲音難道是鬼發出來的嗎?”

  好奇心驅使書童進一步往下追究。他兩手抓著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後用力抖了幾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個結果。可是袋子裡面除了老鼠沒有旁物。他只聽見老鼠落地“嘭”地一響,還沒來得及去撿那隻死鼠,卻看到死鼠突然復活,一溜煙就逃走了。

  蘇軾被老鼠的吵鬧折騰了半天,結果老鼠把他的書童弄了一個措手不及就溜掉了,因此心裡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說道:“想不到一隻老鼠有這麼狡猾!它無法咬破堅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聲招人來解開袋口。當你守候在袋口伺機去捉它的時候,它卻裝死矇騙你放鬆警惕。一個小動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騙得過人,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一隻老鼠,其體能和智慧遠不是人類的對手,但是這不等於說人類與一個弱小的對手相比,沒有自己的短處。書童因為只看到了人類具有思維能力的長處,而忽視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對手所捉弄。

  將軍走到怒不可遏的國王面前,向國王敬禮說:“村子已經受到懲罰,男人們都被打倒在地上,女人們蜷縮在沒有燈火的屋子裡,不敢哭出聲來。”

  祭司長站起來向國王祝賀:“上帝的仁慈永遠歸於陛下。”丑角聽到這句話縱聲大笑,嚇得朝臣們毛骨悚然,國王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王座的尊榮,”大臣說,“是以陛下的威嚴和全能上帝的恩寵為支柱的。”

  丑角笑得更響了,國王怒聲喝道:“不合時宜地尋歡作樂!”

  “上帝賜給陛下多少恩寵,而他賜給我的就只有這一份笑的稟賦。”

  “這份稟賦要斷送你的性命。”國王右手握劍說。

  但是丑角又縱聲大笑起來,直到他不能再笑為止。恐怖的陰影籠罩著宮廷,因為他們聽見大笑的聲音在上帝的沉默深處迴響。

  黃狗和黑狗吃飽了飯,躺在廚房外的牆腳邊曬太陽,並彬彬有禮地攀談起來。它們談到人世間的各種問題,自己必須做的工作,惡與善,最後談到了友誼問題。

  黑狗說:“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和忠誠可靠的朋友在一起生活,同甘苦,共患難。

  彼此相親相愛,保護對方,使朋友高興,讓朋友的日子過得更加快樂,同時也在朋友的快樂中找到自己的歡樂。天底下還能有比這更加幸福的嗎?假如你和我能結成這樣親密的朋友,日子一定好過得多,就連時間的飛逝都不會覺得了。”

  黃狗熱情洋溢地說道:“太好了,我的寶貝,就讓我們做朋友吧!”

  黑狗也很激動:“親愛的黃狗,過去我們沒有一天不打架,我好幾回都覺得非常痛心!

  真是何苦呢?主人挺好的,我們吃的又多,住的也寬敞,打架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來吧,握握爪吧!”

  黃狗嚷道:“贊成,贊成!”

  兩個新要好起來的朋友立刻熱情地擁抱在一起,互相舔著臉孔,高興極了,它們高呼著:“友誼萬歲!讓吵架、妒忌、怨恨都滾開吧!”

  就在這時候,廚子扔出來一根香噴噴的骨頭。兩個新朋友立即像閃電似的向骨頭直撲過去。友好和睦像燃燒的蠟燭一般熔掉了。“親密”的朋友“親密”地滾在一起,相互撕咬,搞得狗毛滿天亂飛。直到一桶涼水澆到它們背上,這對寶貝才被拆開了。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篇10

  智辨盜賊

  陳述古是樞密院直學士。那一年,他走馬上任到建州浦城縣擔任縣令。

  陳述古剛到任沒幾天,便遇到審理一宗盜竊案。根據案子線索,他派人將好幾個盜竊嫌疑犯抓捕歸案。可是這些人都拒不承認自己偷了東西,都說自己冤枉。陳述古先讓衙役把這些嫌疑犯帶下去,再作計較。

  第二天,陳述古將這些嫌疑犯全都帶上來,他對這些人說:“你們中誰是真正的罪犯,本官自能查個水落石出。後院廟裡有一口鐘,它能分辨誰是盜賊,極為靈驗。”他讓下屬將這些嫌疑犯一行人帶到官署後院,陳述古嚴肅地對他們說:“你們進去走到鍾邊,每人用手摸一下鍾。沒有偷東西的人,摸這口鐘時,悄無聲息;偷東西的人摸這口鐘時,鍾會發出洪亮的響聲。”

  接著,陳述古親自率同僚們先站在鍾前圍成一圈,閉目祈禱,十分肅敬。祭祀完畢,又用帷帳將鐘罩起來。然後,命抓來的嫌疑犯每人伸手去帷帳裡摸鐘。都摸完了,卻沒聽到鍾發出半點聲響。那真正的盜賊心中竊喜,他混在這些嫌疑犯中慶幸自己聰明,躲過了大鐘的檢驗。可是,在出廟門時,陳述古命這些嫌疑犯一個個伸出手來檢查,發現手上都有墨汁,唯獨一個人手上沒有墨汁。陳述古厲聲喝道:“將此盜賊拿下!休得矇混過關!”盜賊冷不防嚇得心驚肉跳,自知已是逃脫不過,只得從實招認自己便是那個偷東西的盜賊。

  原來,陳述古用帷帳將鐘罩起來之前,已先命人將墨汁塗在了鐘上。他判斷那些人的心理,沒偷東西的不怕摸鐘會發出聲響,而偷了東西的賊定然不敢摸鐘,因為他唯恐鍾會發出聲響而暴露了自己,因此他的手上沒有墨汁。那個盜賊自以為聰明,他伸出手去假裝摸鐘卻並未摸,正好中了陳述古的妙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