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成語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有關古代流傳下來的成語的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成語的寓言故事:不識車軛

  車軛(e)是駕車時套在牲口脖頸上的一種木製駕具,略微彎曲有點像個“人”字形。

  一天,一個鄭國人走在路上撿到一個車軛。因為他從未套過牲口駕車,所以不認識這是個什麼東西。回家後,他拿著車軛去問鄰居說:“這是個什麼東西?”

  鄰居告訴他說:“這是車軛。”

  雖然這個鄭國人知道了自己手裡拿的這根彎木棒叫作“車軛”,但畢竟印象不深,他並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第二天,這個人又在路上撿到一個車軛,他又拿去問鄰居,鄰居回答說:“這是車軛。”

  誰知這個鄭國人聽了以後,竟大怒。他說道:“先前那個東西,你說是車軛,現在這一個,你又說是車軛,路上哪來這麼多的車軛呢?我看這分明是你在騙我,你不是個好東西。”他說著、罵著,竟然抓起鄰居的衣領同他打起架來。

  一個人遇到了疑難事情,往往要請教別人。可是這個鄭國人,既想請教別人,又不虛心,還要懷疑別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愚昧無知,卻懷疑別人在欺騙自己。如此自以為是而又蠻橫無理的人,真是愚蠢可笑。

  成語的寓言故事:曲高和寡

  戰國末年,楚國的頃襄王經常聽到有人說宋玉的壞話,於是就把宋玉召來,當面問他:“先生恐怕是有一些行為不夠檢點的地方吧?不然,為什麼各個階層都有人對你不滿呢?”

  聰明的宋玉一聽這話,知道大事不好,災難就要臨頭了,趕緊伏在地上,誠惶誠恐地說:“是的,大王說的也許都是事實。但我還是請大王能夠寬恕我的罪過,容我把話說完。”

  頃襄王答應了宋玉的請求,宋玉就講了一個故事——

  在先王的時代,有位歌唱家來到楚國的郢(ying)都,當他開始演唱通俗歌曲《下里》和《巴人》時,有幾千人聚在一起隨聲和唱;接下來他唱起了民謠《陽阿(e)》和《薤(xie)露》,這時能跟著和唱的還有幾百人;最後他唱起了高雅歌曲《陽春》和《白雪》,這時還能跟著哼哼的就只剩幾十人了;而當這位歌唱家將五音的美妙發揮到了極致,創造出了一種悠揚婉轉、令人陶醉的意境時,仍能欣賞和跟唱的就只有幾個人了。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它說明歌曲越是高雅深奧,能跟隨和唱的人就會越少。

  故事講完之後,宋玉偷眼看了一下頃襄王的神情,只見他若有所思,頻頻點頭。宋玉心裡有底了,於是更是放開膽子,高談闊論起來——

  所以呀,在鳥類中有鳳凰,在魚類中有大鯤。鳳凰振翅高飛,可達九千里雲天,那些在籬笆間跳躍的小鷃,又哪裡能像鳳凰一樣知道天高地大呢?大鯤清晨從崑崙山腳出發,中午來到渤海灣的碣石處曬太陽,傍晚又到孟諸湖去歇息,那些只會在小水塘裡打滾的小鯢(ni),又怎麼能像大鯤這樣探測江闊海深呢!其實,豈止是在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大鯤,人類中不也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嗎?他們美好的思想和行為都超出於一般民眾之上,那些凡夫俗子們,又怎麼可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

  宋玉的這番辯解,終於使頃襄王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並因此而避免了一時的禍患。但是,宋玉這種自命清高、妄自尊大、孤芳自賞、脫離民眾的言行,卻是不足為訓的。

  成語的寓言故事:閉月羞花

  東漢末年,朝廷內部宦官專權,就是所謂的太監說了算。太監說話管用,那大臣們肯定不開心啊。情急之下,就有大臣想出了一個不算辦法的辦法,私詔涼州軍閥董卓進京來平定內亂。

  說起這個董卓,此人性格粗暴卻有謀斷,還算是個粗中有細的猛將。年輕的時候,他駐守邊塞,黃巾軍起義,曾率軍到中原,結果被打得大敗。後來,他賄賂十常侍,擁兵自重,乾脆自己在涼州當上了一方霸主,過得好不逍遙快活,也不聽皇帝的話了。但其實,董卓這個人很有心計,他一直按兵不動,說白了就是在等待一個好時機。如今,宦官專權,逼急了朝廷裡的那些大臣,這就給了董卓一個名正言順迴歸朝廷的機會。董卓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他先讓手下的大將率兵殺入皇宮,將那幫太監們殺了個乾乾淨淨,之後,再大搖大擺地率領部隊進入洛陽。自此,董卓勢力大盛,他更加無法無天了。

  得了勢的董卓先是廢黜漢少帝,立漢獻帝,再封自己當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說的話可比皇帝管用多了。前面說過,董卓是個粗暴之人,他得勢之後就濫用刑罰,荒淫無度,看誰不順眼就殺誰,看誰順眼就隨便提拔升官。

  漢朝的大臣們這才明白詔董卓入京勤王這事真的是太失算了,本想著讓董卓這頭惡狼來驅趕宦官那些陰險狡詐的狐狸們,沒想到,狐狸們被趕走了,董卓這頭惡狼卻賴著不走。可眼下,能有什麼辦法再把這惡狼趕走呢?

  大臣們中間有個叫王允的,為人正直忠義,他很想除掉董卓這個奸臣。可先不說董卓位高權重,就說他的'義子呂布,武功高超,且時時刻刻在董卓身邊侍奉左右,旁人根本近不了董卓的身,更別說殺他了!為此,王允是絞盡腦汁,可就是想不出來一個萬全之策。

  這天晚上,王允愁得睡不著覺,就起身走出屋子,來到院子裡,對著當空的皓月嘆氣。說來也巧,這天晚上的月亮是又大又亮,掛在半空中,院子裡靜悄悄的。突然,王允聽到院子的假山後面有人在低聲說話,他心下好奇,就悄悄走過去,想看看是什麼人。

  等他來到假山旁邊,放眼一瞧,原來是府中的一個歌女在焚香禱告。只見她嫋嫋下拜,跪在地上,面前是一個小桌,上面放著香爐,香爐裡插著三炷香。大半夜的,一個歌女不睡覺,跑這裡禱告什麼呢?王允乾脆藏在假山後頭,想看個究竟。

  只見歌女雙手合十,嘴裡說道:“月亮啊月亮,我是歌女貂蟬,今晚我焚香拜月,不為別的,只為大人王允。他為天下國家憂心忡忡,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今我貂蟬立下誓言,只要大人能順心順意,我願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

  假山後的王允一聽,心裡十分感動,挪了幾步,正要走出來。這時,貂蟬正仰頭望月,可不知從哪裡突然飄過來一片烏雲,頓時遮住了半邊月亮。藉著微弱的月光,王允心下立刻生出一個除掉董卓的好辦法來,他趕緊走過去扶起貂蟬說:“你真願意幫我麼?”

  貂蟬先是一驚,然後肯定地點點頭。王允再抬頭看月亮,月亮好像害羞似的,以烏雲遮面。低頭再看貂蟬,王允說:“你有這閉月之貌,不愁惡人不除!”就這樣,王允定下連環計,以一個貂蟬來離間董卓和呂布的父子關係,再趁機除掉惡人董卓,成就了一段歷史佳話。

  “閉月”,閉的是天上的月亮;而“羞花”,羞的是百花之王——牡丹,這其中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成語的寓言故事:八仙過海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鐵柺李、漢鍾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人稱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東海去遊蓬萊島。本來,諸仙騰雲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洞賓偏偏別出心裁①,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大家一聽也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便答應了。

  呂洞賓拿來鐵柺李的柺杖,往海里一扔,說了一聲“變”,頓時柺杖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唱歌,熱鬧極了。

  船在海上航行著,幾位大仙覺得速度太慢,呂洞賓就說:“我們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寶物,使船加快速度。”說完,呂洞賓拔出寶劍,扔進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動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幾里後,呂洞賓便收回寶劍。

  鐵柺李見呂洞賓收回了寶劍,馬上摘下自己的寶葫蘆,對著船的後面,只聽“砰砰”兩聲,船又加快了速度。漢鍾離也不甘示弱,舉起大扇子,扇了幾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藍采和一見也著了急,拿起快板拋入水中。可是過了一會船又慢了下來,並沒有加快。幾位大仙笑著說:“怎麼你的快板不靈了呢!”藍采和一看自己的寶物不見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結果一看是被龍王太子給偷了。藍采和追了上去,與龍王太子大戰起來。

  其他七位大仙正談論著藍采和的仙術失靈。突然,平靜的海面掀起一個浪頭,將大船打翻了。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腳踏巧板浪裡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鍾離開啟蒲扇墊腳底;鐵柺李失了柺杖,幸虧抱著個葫蘆;呂洞賓踩著寶劍;何仙姑坐在蓮花上,都沒有落水。

  他們看藍采和與龍王太子打了起來,便知道是龍王太子偷了快板。龍王太子見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過他們,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來想去遊玩,偏偏遇上這事,非常生氣,便跳入水中直奔龍宮追去。

  龍王太子知道八仙不會善罷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見大仙們來勢兇猛,慌忙揮舞魚旗,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來。漢鍾離挺著大肚子,飄然降落潮頭,輕輕扇動蒲扇。只聽“呼呼”兩聲,一陣狂風就把蝦兵和蟹將都扇到九霄雲外去了,嚇得其他海怪連忙關了龍宮大門。龍王太子見漢鍾離破了他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變”。海里突然躥出一條大魚,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漢鍾離急忙扇動扇子,不料那大魚毫無懼色,嘴巴越張大。這下,漢鍾離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時,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那笛聲悠揚悅耳,大魚聽了,竟然鬥志全無,朝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漸漸渾身酥軟,癱成一團。

  呂洞賓揮劍來斬大魚,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

  仔細一看,眼前哪兒有什麼大魚,分明是塊大礁石。呂洞賓氣得火冒頭頂,鐵柺李卻在一旁笑眯眯地說:“待我來收拾它!”

  只見鐵柺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柺杖“刷”地飛了過來。鐵柺李把柺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卻打在一堆軟肉裡。原來,海礁已變成一條大章魚,柺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籃罩下來,鐵柺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裡去了。原來那大礁和章魚都是龍王太子變的。這時,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連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一隻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龍王太子現出原形,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杈的龍角,張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八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龍王太子。

  龍王太子鬥不過八仙,只得向龍王求救。龍王知道後,把龍王太子痛罵了一頓,連忙親自把快板還給了藍采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了。

  八仙經過一番大戰,各自的本領大增,又一同去遊蓬萊島。八仙一到,只見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燦爛。這正是歷經風雨,才見彩虹。

  解釋:

  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又叫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成語的寓言故事:紙上談兵

  趙奢是趙國名將,為趙國屢建戰功。可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卻不像父親。趙括從小的確讀了不少兵書,談起用兵之道那簡直是滔滔不絕,連他父親都不如他。於是,趙括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軍事家,他狂妄地認為自己在軍事上已經是天下無敵了。然而趙奢卻不這麼認為,他不但從未讚揚過兒子的誇誇其談,反而卻常常擔憂地說:“日後趙國不讓趙括帶兵便罷,如果讓他帶兵打仗,那麼斷送趙國前程的將必是趙括無疑。”

  過了幾年,趙奢死去了。

  這一年,秦國對趙國大舉進攻,趙國派了年齡很大的將軍廉頗率軍迎敵。開始,趙軍連連失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廉頗改變戰略方針,他下令讓軍隊堅守城池,以逸待勞,不要主動出擊,儲存實力把住陣地從而拖垮秦軍。結果真的,秦軍由於遠道而來,經不住廉頗的拖延,糧草漸漸接不上,快要支撐不下去了,秦軍十分恐慌。於是秦軍也施展汁謀,派人悄悄潛入趙國散佈流言說:“秦軍誰都不怕,就怕趙括擔任大將。”

  趙王正在為廉頗在軍事上毫無進展而悶悶不樂,聽到外面流傳的那些說法,便撤掉廉頗,要派趙括為大將來統帥軍隊。趙括的母親記住丈夫生前的囑咐,再三向趙王說明情況,極力勸告趙王收回決定,可是趙王哪裡聽得進去,他真的任命了趙括擔任大將來取代廉頗。

  趙括一到前線,便開始胡亂指揮起來。他完全改變了廉頗的策略,大量撤換將官,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軍心渙散。

  秦軍得知趙軍這些情況,自然正中下懷。一天深夜,秦軍派一支隊伍偷襲趙營,剛一交戰,便佯裝敗走。同時,秦軍又派兵乘機切斷了趙軍的糧道。

  趙括不知實情,還以為秦軍真的是敗逃。他得意地想,取勝即在眼前,這正是表現自己的時候。於是他命令部隊緊緊追擊。結果,趙軍追了一段後即被秦軍伏兵將追兵攔腰截斷,使趙軍首尾不能相顧。然後,秦軍一齊殺出,將趙軍各個擊破,團團圍住。

  趙軍被秦軍圍困40多天,糧食早已吃光又沒有接應,一時間軍心大亂。趙括一籌莫展,滿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餓死,便率軍倉皇突圍。可是怎敵秦軍四面掩殺,哪裡突得出去。結果趙括被亂箭射死,40萬趙軍也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趙國就一蹶不振。

  趙括並無真才實學,而趙王還對他委以重任,結果招致慘痛失敗。看來,教條主義的危害是不可輕視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