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寓言故事成語

小學六年級寓言故事成語

  小學六年級的同學們,大家喜歡的成語寓言故事,下文是小編收集的幾篇,與大家分享學習。

  小學六年級寓言故事成語:書生丟官

  有個南昌人,住在京城裡,做著國子監的助教。一天,他偶而路過延壽街,看見一個年輕人正在點錢買《呂氏春秋》。剛好有一枚錢掉在地上,這個人就走過去用腳踩住錢。等年輕人走後,他就彎下腰把錢撿起來。旁邊坐著個老頭子,看了半天,忽然站起來問這人的名字,冷笑兩聲就走了。

  後來這個人以上舍生的名義,進了謄錄館,求見選官,得到了江蘇常熟縣尉的職位。他正打點好行裝,準備上任,遞了一張名片給上司。當時,湯潛庵正擔任江蘇巡撫,這人求見了十多次,巡撫都不見他。官府裡的巡捕傳下湯潛庵的命令,叫這人不必去赴任,原因是他的名字已經掛進了被檢舉彈劾的公文裡了。這人大惑不解,便問是為什麼事情而被彈劾的。人家回答說:“是因貪腐。”這人想,自己還沒到任,哪裡會貪腐呢。肯定是搞錯了,就想進去當面解釋一下。巡捕將此事稟報了湯潛庵後,再次出來傳達道:“你難道不記得當年在書鋪裡的事了嗎?你當秀才的時候,尚且愛那一文錢如命。現在你運氣好,當上了地方官,那你還不把手伸進人家的口袋裡去偷,成了戴著烏紗的小偷?請你馬上解下大印走吧,別一路上哭個不停。”這人才知道,當年問他姓名的老頭,竟是這位湯老爺。他於是慚愧地辭官而去。

  當官還沒上任就被彈劾,也算是一件出人意外的事。這個故事可以給那些貪圖小利、行為不檢的人作個勸誡吧。

  小學六年級寓言故事成語:水落石出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浴著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

  這時,只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懸在山峰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出來。

  釋義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經過調查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小學六年級寓言故事成語:搖頭擺尾

  有一對錶兄弟相處感情很好,表兄叫臨濟,表弟叫元安,兩人年齡只相差1歲,是很要好的朋友。這表兄弟兩人的性格很不一樣,臨濟遇事冷靜,不愛虛誇張揚,性格內向、穩重;元安卻好說好動,喜歡錶現自己,性格外向、輕率。

  這一天,元安到臨濟家做客,臨濟設酒席款待他。表兄弟兩個邊喝邊聊,興致很高。不知不覺,酒至半酣,元安十分得意地對臨濟說:“表兄,告訴你一個好訊息,你一定會替小弟高興的。”臨濟關切地問:“表弟有什麼喜事,快說來愚兄聽聽。”元安說:“小弟前日已得縣令賞賜,就要被提升了。”看著元安那副高興的樣子,臨濟並沒有一絲笑意,也沒有一句表示祝賀或恭維的話。元安原本以為會得到表兄的讚賞,可是臨濟的表現卻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元安這才想起應該回家了。他起身告辭時,臨濟卻一把拉住他,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小弟,聽我告訴你一件事吧。有一條赤尾鯉魚,樣子十分好看,它自己也甚是得意。這一天,鯉魚搖著頭,擺著紅色的尾鰭,向著南方游去了。可是它這一去,連它自己都不知道會游到那兒。如果游到寬闊的河裡,那還算幸運;如果是游到了別人家醃魚肉的缸裡,那豈不是死路一條嗎?”

  臨濟一番話,元安立刻深感慚愧,自覺不如臨濟。

  所以說,人們在順利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得意忘形,現出一副搖頭擺尾的輕狂相。

  小學六年級寓言故事成語: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齊國,來到曲轅的地方,看見一株大樹生長在土神廟旁。這株樹的樹陰可以遮蓋幾千頭牛;樹身有百尺粗,樹幹高過山頭80尺後才有枝葉,可用來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幾枝。圍觀這株巨樹的人多得像到市場趕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視而不見,不屑一顧。他不住腳地往前趕路。徒弟們大開眼界,卻不明白師傅的態度,追上匠石問個究竟:“自從我們跟隨師傅走南闖北學手藝,從來沒有碰見這樣好的木材,您為什麼一點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誇這棵樹了,它是脆而不堅的樹木,造船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製成柱子會被蟲蛀,打成器具會毀掉,造門會流出汙漿……”匠石把它說得一無是處,認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樹木,正因為沒有用,所以才長得這麼大,有這麼長的壽命!

  貌似強大的事物往往華而不實。看問題、觀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小學六年級寓言故事成語:塞翁失馬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訊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徵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小學六年級寓言故事成語:連篇累牘

  隋朝時期,治書侍御史李諤能言善辯,文章也寫得很精彩。他發現六朝以來,人們寫起文章來,通常只追求辭藻的華麗,文章的內容卻空洞無物,於是他就想上一道奏章給隋文帝,請求天子親自下詔,改變形式主義的文風。

  其實隋文帝也對形式主義的文風感到討厭。他在處理政務時,看到大臣們的奏章雖然華麗好看,卻不重視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他想到,當初南北朝時,北朝的文風比南朝的文風好一點兒,所以北朝政治穩固,而南朝帝王國破家亡,可見政治貪腐與浮華的文風有很大關係。形式主義的文風,真是誤國誤民啊!

  李諤伏案疾書,很快就寫成了《請正文體書》,呈給隋文帝,請求認真審閱。奏章從魏武帝、文帝、明帝說起,說他們只注重修飾文章的雕蟲小技,而不深入研究為君之道,使得後世國家衰弱,天下大亂。

  奏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意思是說一篇篇的文章,一箱箱案卷,說來說去,說的都是吟風弄月的內容,真是累贅冗長,一點兒意思都沒有。

  隋文帝看了這篇文章,覺得甚合心意,心想形式主義的文風害人不淺,大家在這種文風的影響下,都追逐華而不實的東西,這樣對大隋江山只有害處,沒有好處。於是,他真的聽從李諤的意見,頒佈政令,要求各級官吏改變文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