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語言特點

再別康橋語言特點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再別康橋語言特點,更多資料請點選(www.ruiwen.com/wenxue)。

  曾有古人諄諄告誡過我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又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我喜歡包括古詩詞在內的所有詩歌、韻文,也曾有過“無韻不成詩”的武斷認知,對於深沉、含蓄、委婉、精煉的詩詞歌賦,雖不能熟讀成誦,卻也是愛不釋手。詩人賈島所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和盧延讓所謂“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以及李、杜"語不驚人死不休”等對作詩的感悟之言,無不透露出詩人們吟誦錘鍊、嘔心瀝血的襟懷。只有領悟其中的聲、韻之美,領悟其中的深遠意境,才能真正感悟到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近年來,我除了讀那些古、近代詩詞外,也讀了魯迅、郭沫若、茅盾、王蒙、徐志摩等作品,其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幾乎粉碎了我那“無韻不成詩”的傳統理念,他雖然不很注重平仄、韻腳,其語句依舊如詩如畫,他的那首《再別康橋》是曾經廣泛流傳於網路和諸多文化受眾、令大家非常熟知和喜愛的詩作。他借寫景抒發情懷,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是一副具有濃厚個性色彩的藝術畫面,其意境深遠,發人深思。當然,我們欣賞徐志摩的詩和欣賞別的詩一樣,需要不斷用我們對生活、對知識的積累,去詳細解讀和賞析這首詩才能真正地讀懂。

  《再別康橋》中那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是這首詩開頭的詩句,我們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那“作別西天的雲彩”,“西天的彩霞”就是為後面的描寫伏下了絢麗的一筆,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襯托和意境延伸。

  《再別康橋》中的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盪漾",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也把對情人的思念和牽掛用"在我心頭盪漾",作了淋漓盡致表達。"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這一句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態。自由、愛心、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青荇、水草都成了一種美,一種愛,一種鮮活的生命,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第二句是化客為主,第三句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係。第四句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這句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聞一多先生紀念它的長女夭折時寫的一首詩。他用了一個比喻"像夏天裡的一個夢,像夢裡的一聲鍾",夢是美好的,鐘聲是悠揚的,所以彩虹似的夢和夢裡的鐘聲,畢竟又是美麗而短暫的,象徵著他當時的心情與處境。

  《再別康橋》中的第五句,既然談到夢,那麼這次再來康橋,再回母校,是不是來尋夢的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處放歌。” 這句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的兩年,悠哉悠哉。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 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再別康橋》中的最好的詩句是第三句。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 “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句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句詩就需要聯絡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悄悄是離別的笙蕭” 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悅的,所以"蕭"來比喻"悄悄"來說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著“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精練,為什麼一再重複"沉默""悄悄""輕輕"?這不是浪費語言,而恰恰是他需要強調的部分。歷來描述"沉默"的詩句,正是表露人們最深沉感情的形式之一。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的語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江城子與“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又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都意在言外,旨在象內。“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其意思是雖然“詩不說愁”,卻把愁表現得最為恰如其分。當目睹親愛的朋友走掉,又長久孤立的站著,無言、無淚、不知歸處的時候,其感情深層次的一面,令人動容。

  再如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能引起我們很多的遐想,又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要能讓我們產生聯想、帶來感動的詩就是好詩,都是詩人生活閱歷的提煉和昇華,換句話說,我們透過生活的橋樑可以洞曉詩人的心靈。對於剛剛離開父母的學子來說,讀《再別康橋》是不是更有獨到的感覺呢?為什麼“沉默時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離愁別緒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是火車、飛機、客船都已走了的時候,依依惜別的人卻依舊佇立不動,思緒萬千。因此“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是詩人的“沉默”,詩人對康橋那異常深厚的感情,躍然紙上。“悄悄”兩字,就帶著詩人主觀上的感情色彩。而第七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更是一種“無語凝噎”的“沉默”。致於有象徵意味的"雲彩",代表著“彩虹似的夢”,那“雲彩”即便還是鮮明的倒映在水中,卻並不能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只是和他的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一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後理想的淨化和昇華。

  總之《再別康橋》那柔美幽怨的意境,那清新飄逸的風格,那無格律、無韻腳、卻富有詩情畫意的文字,堪稱當代最優秀的詩作,無論在文壇、在網路都將不斷散發著濃濃馨香,更廣泛、更久遠地傳播給世人。

  拓展閱讀:《再別康橋》簡介

  《再別康橋》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裡,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詩中那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物件。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邊的雲彩",告別物件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詩人為離別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詩中的意象獨具特色。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藉以寄情的物象是"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創造出一種清新優美的意境。

  這首詩像一首蕭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上是六七字(間有八字句),於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押韻,逐節換韻,追求音節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覆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詩的尾節與首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七節詩,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裡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樹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透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都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