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別康橋》閱讀鑑賞

徐志摩《再別康橋》閱讀鑑賞

  閱讀課文《再別康橋》,完成下面各題。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對《再別康橋)詩句及詞語的解讀,不確切的一項是( )

  A、“輕輕的走”、“輕輕的來”、“輕輕的招手”,詩的開第一連用了三個“輕輕的”來修飾動作,不僅生動地再現出詩人來到和離別康橋時的情景,更表達出他來去時不願驚動自己深愛著的康橋的心情。對康橋的熱愛和依戀溢於言外。

  B、“悄悄的走一悄悄的來”,詩的末節用兩個“悄悄”與首節的三個“輕輕”相呼應,兩個詩段不僅詞語對仗,且節奏相同。整齊的`詩句,鏗鏘的音韻,可以融入詩人更多的離愁別緒。

  C、詩篇首尾二段起呼應作用的,還有“雲彩”這一意象。雲彩本是無情物,這裡早已詩化了。“輕輕的招手”,似乎欲同它話別;然而,又“揮一揮衣袖”,決計“不帶走一片雲彩”,兩個細節,生動地說明詩人對康橋只有留戀,而無索取。

  D、“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詩人似乎已忘記他要“再別康橋”,反倒撐起長篙隨意地要到更深的青草中尋夢。這種宕開筆來,不從正面寫別情的寫法,更有一番情趣和魅力。

  (2)對《再別康橋)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康橋”現在通譯“劍橋”,即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徐志摩年輕時曾在此讀書、生活過,結識過許多英國朋友,故對此懷有一種特殊感情。

  B、第二節作者運用比喻手法,將岸邊的柳樹倒映在劍河裡的情景,寫得甜蜜而美麗,浸透著詩人的欣喜和眷戀。

  C、第三節運用擬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搖”,生動地寫出了康橋對他的熱情歡迎,同時用“甘心做一條水草”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無限的依戀之情。

  D、第五節的“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是回憶往昔夜晚在劍河盡興遊覽的情景,抒發了詩人對往昔歲月的懷戀之情。

  (3)詩篇的首節與尾節,語意基本相同,節奏一致,詩人這樣佈局從內容與形式上看,有什麼好處?

  a、從內容上看它的好處是:

  b、從形式上看它的好處是:

  答案:

  (1)B

  (2)D

  (3)a、康橋是詩人當年求學深造的地方,詩人對自己摯愛的母較只有留戀,沒有索取。首尾呼應寫法,反覆表達,強化了這種感情。b、具有首尾呼應、一詠三嘆的藝術效果;使結構嚴謹,渾然一體。(意思對即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