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朗誦原文

再別康橋朗誦原文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以下事小編整理的再別康橋朗誦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再別康橋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英語譯文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 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r of starlight.

  But I can’t sing aloud

  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

  Even summer insects help silence for me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Very quietly I left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

  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賞析

  徐志摩在《再別康橋》第1節寫出了久違的學子作別康橋時對母校的留戀與離別之愁。詩中連用三個“輕輕的”,使讀者感受到詩人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從而,抒發了內心深深的情絲,疑似乎在招手的瞬間亦幻化成“西天的雲彩”飄然而去。

  徐志摩在《再別康橋》第2節至第6節細緻描寫了康河裡泛舟尋夢的情懷,“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這一切都映入眼底。別離時的徐志摩對康橋依依不捨,觸景傷情。在迴歸途中,站在船上,感慨萬千,採用以物喻人的藝術手法撰寫了長詩《再別康橋》。

  徐志摩把康河“河畔的金柳”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至此,無生命的景物已幻化為有生命的活體;徐志摩又將清澈的'潭水想象為“天上虹”,彩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成了“彩虹似的夢”。

  唯美主義的徐志摩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在寫詩中浮想聯翩,對莊周夢蝶,物我兩志,竟然覺得“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並甘心情願的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是主客觀合二而一的妙手偶得,也是經過千錘百煉之功的體現。

  由此而來,徐志摩進一步構想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採用多個重疊句子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奔騰之水,一波三折。設想他自己站在青草更青處,置身於星輝斑斕裡跣足放歌中,可是,傾情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此刻,他只有沉默,然而,沉默亦勝過千言萬語!

  《再別康橋》最後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三個“輕輕的”首尾相連相得益彰,恰到好處的表現了瀟灑地來,又瀟灑地去;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麼?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盤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雲彩呢?

  全詩一氣呵成,構思巧妙、結構嚴整、文字優美。完成了一首委婉動人、蕩氣迴腸的抒情詩,而詩中流露濃濃的情感充分的表現出對闊別康橋的不捨與對夢想乃至理想的渴望。這一切詮釋了徐志摩對愛、自由與美的追求,也是徐志摩“詩化人生”的寫照。

  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裡,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來自《追悼徐志摩》)

  徐志摩的康橋情結詮釋了學子對母校依依不捨的深情;

  在康河岸邊徘徊的徐志摩亦留下了一位追夢者的身影。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菸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節”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