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贈職方員外郎蘇君墓誌銘》的原文翻譯和賞析

曾鞏《贈職方員外郎蘇君墓誌銘》的原文翻譯和賞析

  原文:

  熙寧元年春,餘之同年友趙郡蘇軾自蜀以書至京師,謂餘曰:“軾之大父行甚高,而不為世用,故不能自見於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見,而卒有傳於後者,以世有發明之者耳。故軾之先人嘗疏其事,蓋將屬銘於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軾何敢廢焉?子其為我銘之。”餘為之記其說曰:

  君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蓋趙郡欒城人也。曾大父釒斤,大父蹋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義聞於鄉里。躺於唐季,而卒於周顯德之間,嘗以事至成都,遇道士異之,屏人謂曰:“吾術能變化百物,將以授子。”祜辭不願。道士笑曰:“是果有以過人矣。”而杲始以好施顯名。君讀書務知大義,為詩務達其志而已,詩多至千餘篇。為人疏達自信,持之以謙,輕財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歲凶,賣田以賑其鄰里鄉黨,至熟,人將償之,君辭不受,以是至數破其業,危於飢寒,然未嘗以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無疏密,一與之,傾盡無疑礙。或欺而侮之,君亦不變,人莫測其意也。李順叛,攻眉州,君居圍中守禦。會其父病沒,君治喪執禮盡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慶曆初,詔州縣立學取士,士爭欲執事學中,君獨戒其子孫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亂,學者衰少,又安其鄉里,皆不願出仕。君獨教其子渙受學,所以成就之者甚備。至渙以進士起家,蜀人榮之,意始大變,皆喜受學。及其後,眉之學者至千餘人,蓋自蘇氏始。君之季子洵,壯猶不知書,君亦不強之,謂人曰:“是非憂其不學者也。”既而洵果奮發力學,與其子軾、轍皆以文學名天下,為學者所宗。蓋雖不用於世,而見於家、稱於鄉里者如此,是不可以無傳也已。君始以子恩為大理評事,後累贈尚書職方員外郎,享年七十有五,慶曆五年五月十一日終於家。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頁是 (3分)

  A.故不能自見於天下見:顯露

  B.故軾之先人嘗疏其事疏:註解

  C.屏人謂曰 屏:使退避

  D.為學者所宗宗:推崇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而不為世用不足為外人道也

  B.子其為我銘之其皆出於此乎

  C.蓋雖不用於世,而見於家若望僕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

  D.君始以子恩為大理評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

  8.根據文字,從不同角度概括說明蘇序是怎樣的人。(3分)

  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遇人無疏密,一與之,傾盡無疑礙。(4分)

  (2)君獨教其子渙受學,所以成就之者甚備。(3分)

  (3)君之季子洵,壯猶不知書,君亦不強之。(3分)

  參考答案:

  6. B(疏:整理、記錄)

  7. C(A.被/對 B.可要/大概 C.都表示轉折 D.因為/把)

  8. ①樂善好施②重視教育③待人謙和④達觀自信(共3分。每點1分,答對任意三點即可)

  9. (1)他待人不分親疏,全都幫助他們,儘自己所能沒有遲疑。(共4分。“疏密”“與”“疑礙”及語意通順各1分)

  (2)唯獨蘇君讓他的孩子接受教育,用來培養造就兒子的方法非常完備。(共3分。“成就”“甚備”及語意通順各1分)

  (3)蘇君的小兒子蘇洵,到了壯年還不知道要讀書,蘇君也不強求他的兒子。(共3分。“季子”“強”及語意通順各1分)

  參考譯文:

  熙寧元年春天,我同年考中進士的好友趙郡的蘇軾從蜀地寄了一封信到京城,告訴我說:“我的祖父品行甚高,卻不能為世所用,所以不能在天下顯露自己的才能。然而古人也不一定都能顯露自己的才華,最終卻有人能流傳於後世,因為有人傳揚彰明他的緣故。所以,我的先輩曾經記錄了他的事情,希望後輩子孫為他寫銘,而不幸不能實現他的願望。我怎麼敢不做這件事情呢!你一定要替我寫墓誌銘啊!”我因此記下他所說的`話:

  蘇君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他的祖輩是趙郡的欒城人。曾祖父釿,祖父祐,父親杲,三代人都沒有做官,他們的品行道義卻聞名鄉里。祐出生於唐朝末年,死於後周顯德年間,曾經因為事情到成都,遇到一個道士認為他與眾不同,屏退周圍的人私下對他說:“我的法術能變化百物,將把它傳授給你。”祐推辭不接受。道士笑著說:“這個人果真有超過一般人的地方。”杲起初因為樂善好施出名。蘇序讀書力求知曉書中大意,做詩力求表達自己的志向罷了,寫的詩有一千多篇。他為人豁達自信,堅持謙虛,輕視財物好施捨,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毫不懈怠。年成不好,就賣掉天地來就救濟鄉鄰,等到莊稼成熟,人們想要償還糧食,他也推辭不接受,因此導致家業多次破敗,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然而未曾後悔,並且更加的喜好施捨。他對待人不分親疏,全都幫助他們,儘自己所能沒有遲疑。有人欺負並且侮辱他,他也不改變臉色,人不能揣測他的心理。蜀地從五代混亂時起,求學的人減少,又安於在鄉里生活,都不願意出來做官。蘇序只教育他的兒子蘇渙接受學習,用來培養造就他的方法很是完備。等到蘇渙因為考中進士被任用,蜀地人以他為榮,他們的想法才開始改變,都樂意接受教育。在這之後,眉州求學的人達到一千餘人,大概是從蘇家開始的。蘇序的小兒子蘇洵,到了壯年還不知道要讀書,蘇序也不強求他的兒子。對別人說:“這不是一個會讓人擔心他不學習的人。”不久蘇洵果然發奮努力學習,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都憑藉文學聞名天下,被求學的人所推崇。蘇序雖然不被當世任用,卻在家鄉出名,被家鄉的人如此稱頌,這是不能不流傳的。蘇序當初因為兒子的恩澤擔任大理評事,後來多次受封任尚書職員外郎,慶曆五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