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筆記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筆記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筆記1

  1

  高三畢業的暑假,我推掉各種聚會,開啟被塞到櫃子最裡邊角落裡的一打藏書,窩在家裡,從白天晚上,從晚上到深夜,捧著書不肯下樓,直至母親來房門口唸唸叨叨,加上又怕農村的夜深人靜引發的各種鬼故事的遐想,才不得已熄燈睡下。

  那時,看三毛,看亦舒,看張愛玲。最羨慕三毛的灑脫,最欣賞亦舒的犀利,最不懂張愛玲筆下的愛情。

  傾城之戀,在情竇初開的年紀裡,看的感覺很晦澀。當時覺得如果這就是成年人的愛情,那也太過迂迴了,簡直算不得是愛情。

  如今,已人近中年,再次翻開傾城之戀,除了對張愛玲文字的迷戀,對白流蘇也多了份理解,更對範柳原多了份同情。

  白流蘇和範柳原,從相識到確認關係,中間充滿試探和拉鋸,在張愛玲筆下,細緻入微地滲透到一言一行當中,像兩個商人在各懷心思地談判,一進一退之間都是斟酌和智慧。正是這些智慧,透露出成年人面對感情過於世故的考量,現實而無奈。

  成年人的愛情,大抵如此。有所圖,又憂有所失。雖然最先暴露的一方不見得會輸,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荷爾蒙的褪去,他們已經很難像青春期對待愛戀的態度一樣會不顧一切地投入。這就是成年人的世故,是各懷心思的患得患失。

  白流蘇對牢固婚姻的渴望,之於範柳原對真摯愛情的嚮往,在這段親密關係裡,是衝突的焦點。

  然而看似一場無法達成一致的談判,卻因張愛玲的有意成全,一場轟炸,用一座城換得一個姻緣。由此可見,張愛玲是偏心白流蘇的。也正因為這種偏心,成全了這部耐人尋味的傾城之戀。

  張愛玲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對於白流蘇而言,這正是她一直期盼的結局。儘管範柳原也不跟她鬧著玩兒了,也不跟她說俏皮話了。但在白流蘇看來,這也是值得慶祝的現象,因為這表示他完全把她當自家人———一名正言順的妻子來看待了。雖心有惆悵,但手握這一紙婚約,她也總能笑意盈盈。

  2

  前段時間,吳佩慈釋出了一條長微博,講述她是如何進行產後保養的,並且透露出想生第四胎的願望。讓一大波吃瓜群眾吃驚地滿地找眼鏡,畢竟這距離她產下第三子不到半年。

  身為人母的過來的人都知道,即便有數個保姆幫著照看,應付熊孩子的各種折騰也一定是比上班更為難做的功課,更何況吳佩慈還是養育著三個不足四歲孩子的新手媽媽。

  吳佩慈從14年到17年,四年剖三胎,為紀曉波生下兩兒一女。紀家為感激她的功勞,也連續獎勵豪車豪宅和鑽戒,但卻隻字不提結婚的事。沒有母憑子貴得以晉升紀夫人的吳佩慈,又因媒體爆出紀曉波攜帶新歡出遊的新聞,豪門夢暫時擱淺。

  這幾天,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說是根據一個科學調查,女人生一個孩子會老11歲。且不說這個資料是如何得來的,但女人生孩子會變老,卻是每天早上吃的饅頭那麼真實。生完孩子,身材會變形,臉上會長斑,對愛美的女性來說,這絕對是一件特別殘忍的事情。但吳佩慈卻願意再生四胎,也許她真的特別喜歡孩子,但不可否認的是,她也一定很期待那紙婚書。

  對於一個願意為男人生兒育女的女人來說,婚姻的承諾是再好不過的一顆安心丸。所以,浪漫的求婚會是女人最感動的時刻之一。

  3

  婚姻,對於女人來說,為何會這麼重要?

  父系社會以來,幾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教導我們的,是男耕女織,男人在外頭博取功名,養家餬口,女人在家裡生兒育女,相夫教子。由此可見,一個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基本取決於家裡的男人。所以,嫁一個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男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成為女人的頭等大事,甚至是終生大事。

  這時,婚姻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依附關係,家庭基本的功能是繁衍後代。

  傾城之戀的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出生於沒落的封建大戶家庭的白流蘇,基本就是遵從這樣的原則,她的第一任老公,是一個煙鬼暴力狂,就是當時所謂的門當戶對的富二代。他們的結合就是典型的封建社會婚姻的縮影。

  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白流蘇也習得了一些新式思想,比如,在忍受不了丈夫的暴力之後,她敢於提出離婚結束關係。但這種改變也只是在某些極端事情上,影響到基本生存時,她迫不得已才會做的選擇。在大體上,她還是一個處於封建思想包裹下的女子。比如,她第一次從香港回來之後,在經濟上被兄嫂逼迫得走投無路時,仍不願出去工作。因為工作有失“淑女的體面”。

  對於現代女性來說,為何仍這麼在意婚姻?

  集體潛意識:婚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男人三妻四妾,女人作為男人附屬品和傳宗接代工具的思想,透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已經刻入人格,內化為一種無需意識參與的潛意識裡的自覺行為。

  這種潛意識告訴廣大女性同胞,女人最終歸宿肯定是要找個人結婚的,這個人最好有錢有勢,像範柳原那樣,這樣在經濟上可以依賴,保證所孕育子女的衣食無憂。

  所謂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婚姻的本質:是一種認可。“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我們相遇,還能彼此認可地相守走完這珍貴的短暫的一生。這是種何等的幸運和榮耀。

  一旦結婚,就意味著攜手彼此,共建婚姻的以下幾個功能,組成共同面對瑣碎生活的親密夥伴。

  婚姻大體有以下幾個功能:性,人的生理本能;感情,婚姻的精神糧食;生育,繁育後代的本能;教育,對子女的教育;經濟,經濟共同體,增強個體的社會競爭力;娛樂,家庭是溫馨港灣。

  婚姻,對於女人來說,是對自己的接納和認可,更是瓜熟蒂落的歸屬感,是可以徹夜安眠的安全感。女人更喜歡被需要,也樂於被選擇。

  婚姻,對於男人來說,把一個血緣上毫無關係的女人拉入自己的大家庭,為自己生兒育女,繁育後代,是對這個女人極大的認可,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求婚,就是確定選擇的行為。告訴對方,我選擇了你,我認定了你。面對心儀的物件,被這麼形式化的認可,女人內心怎麼能不激動,不感動?

  從這個層面看,女人在意婚姻,是渴望被認可。

  為什麼渴望別人認可?是因為自己不夠認可自己,也就是自我價值感不高。被別人認可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但別人認可,只是因為你滿足了別人的某些需求。當別人的需求發展到你不能滿足的時候,這個時候他也許就不認可你了,那是不是這個時候你就沒有價值了呢?自我價值感高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不認可就妄自菲薄,也不會因別人的認可就沾沾自喜。

  從眾心理:婚姻制度持續了幾千年,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一直都是社會的主流思想。女人,過了三十不結婚,就會被當成異類,男人,過了三十不結婚也不怎麼敢參加同學聚會。面對外有朋友同事的尊尊教誨,內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喋喋不休的窘境,催生了頗具時代特色的職業,如租賃男友,女友之類。不得不說,這真是市場經濟的黃金時代。

  這個現象反應出大齡男女,在面對到了適婚年齡卻無法結婚的局面的焦慮。於是,就有首這麼唱著:找個好人就嫁了吧。

  看吧,做個不結婚的異類多可怕,而從眾,至少表面看是安全感了。

  那些深陷婚姻泥潭想離不能離的人,大致也是一樣的想法。不管真實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帶著婚姻的殼活著,也總好過被別人貼個“離婚的女人”的標籤。

  一紙婚書,就像成年人的社會生存入門手冊,讓人愛恨交加。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筆記2

  說起張愛玲,大家想到的首先是她的文學,其次便是與胡蘭成的'一段婚姻。我是喜歡張愛玲文字的人。她的小說中把人性的弱點、黑暗硬生生的刻畫出來了。但是每次讀她的小說,讀著讀著,最後只剩下了悲涼。她筆下的眾多人物,不是典型的才子佳人,不是蓋世英雄,也不是革命熱血青年,他們是生活在現實中,是我們身邊每一個人,也可能包含我們自己。

  我一直不明白什麼樣的生活才能讓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子寫出如此犀利洞察人性的小說?《傾城之戀》,一座城市的傾覆,成就了一對愛情,很美好的愛情。但是讀過這篇小說的人都知道,這篇小說根本表達的不是這樣的。一個落寞貴族的小姐想要找到一個長期飯票,而男人卻不想結婚,兩個各取所需的男女在情感上的互相較量,從他們的較量中,我們可以洞悉作者筆下每一個人物的靈魂以及面對當時社會現狀的困難。誰也沒有辦法指責他們,當時的社會如此,混亂不堪。好在結局是好的,對他們來說,也只能如此了。

  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感情,在世人看來,很匪夷所思。張愛玲一個出身貴族的世家小姐,為何會愛上風流成性的胡蘭成呢?讀張愛玲傳記的時候,張愛玲第一送給他胡蘭成自己的照片時候,照片背後寫到:“見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去,可她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瞭解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她是那樣高傲的一個女人,在愛情面前也變成了一個普通女人,低眉順眼,底到了塵埃裡。從側面也可以看出胡蘭成是非常會討女孩子歡心的。

  兩人的結合在當時應該也是令人震驚的,畢竟當時張愛玲是文壇新秀,前途一片光明,而胡蘭成就畢竟尷尬了。文人一向有著自己的錚錚鐵骨,自己的傲氣,面對大才女選擇了一個漢奸,自然震驚了。其實張愛玲是那種缺愛的女子,從小受家庭影響,形成了獨來獨往的孤傲的性格。而胡蘭成恰恰彌補了這些,他懂她的文字,懂她的人,更懂她的心。再加上,胡是那種特別會討女孩子歡心的人,甜言蜜語是張口就來,張愛玲不動心都難。

  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和範柳原走在了一起,但現實中,張愛玲和胡蘭成沒有一直走下去。他們在婚姻的路途中,按下了暫停鍵。我一直認為這樣做是明確的抉擇,但是對於張愛玲呢?胡蘭成愛過她嗎?至少張愛玲為這段感情付出真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