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1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卻《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尾巴。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各自為了捍衛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著不妥協。當終於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託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但究竟與愛情不大相干了。這時候各自面對的人兒都成了種類物,可以替換的。若是換了些時候,換了個光景,他對面興許是另一個女人,她對面也興許是另一個男人。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白公館無疑是守舊的,他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館有這么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裡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裡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在家裡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一個二十八歲的離過婚的沒落大戶人家的女兒——白流蘇,回到孃家,慘遭哥嫂排擠,卻意外地將其七妹的相親物件——範柳塬奪了過來。流蘇和柳塬都是精明的人,他們在感情上錙銖必較,不肯輸對方半步,最後由於香港戰爭的爆發,戰世的混亂才使兩個相對無趣的人成就了婚姻。

  白流蘇是相當渴望這場婚姻的,正象蘇青所說:一個離過婚的女人,求歸宿的心態總比求愛情的心來的更切,雖然“取悅柳塬是太吃力的事”,但她還是“笑吟吟”的。

  相對於白流蘇,我本人更喜歡範柳塬,他在某些方面還是表現了較天真的一面的,最使我難忘的他在一天深夜給流蘇打了四次電話,前兩個電話是爭吵的,最後一個電話柳塬這樣說:“流蘇,你的窗子裡看得見月亮嗎?我這邊,窗子上面吊下一支藤花,擋住了一半,也許是玫瑰,也許不是。”

  這在整篇小說裡,是難能可貴的浪漫。小說的尾部很耐人尋味。“四奶奶決定和四爺離婚,眾人都派流蘇的不是,流蘇離了婚再嫁,竟有這樣驚人的成就,難怪旁人要學她的榜樣。”令人莞爾。

  掩卷之餘,我更驚歎作者的成熟與事故。寫這部小說時,張愛玲只有二十叄歲,難以置信!何以一個二十叄歲的女子,竟有著如此老辣和冷酷的筆觸!難怪有人說,張愛玲是一個天才,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女作家。

  不難看出,張愛玲的小說充滿著小資情調和危險意味,王安憶曾說:張愛玲是虛無的。我在讀張的小說時,更多的體會是現實的蒼涼和生命的疑問。

  一個浪漫主義者讀張愛玲的小說,將會是一種極其痛苦的折磨:因為要承受從夢想的巔峰跌落至現實底谷的打擊。

  於是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

  愛情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有種愛可以讓我們死心塌地,有種愛可以讓我們備受折磨,雖然愛,雖然痛,但我們無法不愛,無法不痛,這就是“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小說總是縈繞著一種淡淡的哀愁之感,字裡行間迴盪著悽美。或許每一段故事都是她的寫實,每一個字都是她哀婉的血淚!那個年代,女子終究是女子,文筆再好又如何?她所愛的人個個離他遠去,晚年的她,如同凋零的花兒,讓人心碎,但依舊暗香殘留,每每開啟她的書,我總能嗅到這股淡雅的香氣,纏繞鼻尖,久久不肯離去……

  愛情總是難為女子,愛情總是折磨女子,愛情總是傷害女子。這是我看到“第一香爐”這個故事的唯一感受。呵,是因為女子之淚太輕?是因為女子之心太卑微?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葛微龍,長著一張白白的瓜子臉,眼睛水靈水靈的,但在殖民地香港裡,被陽光烤曬過的小麥色彷彿更合群。薇龍從香港來上海念大學,投靠了繼承了前夫一大筆遺產,同時是當地有名的交際花的姑姑。薇龍何嘗不明白投靠姑姑的結果?但她別無選擇……看著滿滿一衣櫃的漂亮衣服,薇龍的心裡卻彷彿有幾萬只小蟲啃咬一般,不知滋味。就這樣薇龍被迫見了許多的“上流紳士”,卻總是沒有姑姑稱心的。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微龍男主人公喬斯,他們是在一場舞會上遇到的,當時喬斯還輕薄了她。本以為只是一場戲,但那次舞會後,薇龍的心開始日夜思念起喬斯,沉穩有序的心臟開始撲通撲通亂跳。愛情悄悄降臨,殊不知悲劇緊隨其後。喬斯本是富家子弟,薇龍以為嫁給他後不必再作“交際花”,可喬斯卻說:“我希望有個女人可以養我”。呵,多麼荒繆,薇龍卻又因為愛放棄了掙扎,墮落黑暗中,可她是否瞭解,對於姑姑和喬斯而言,她只是一棵搖錢樹罷了!

  我該為薇龍哀?還是該為薇龍哭?都不是。因為她只是一個被愛捆住手腳的傻女子。

  我無法理解那個時代的親情為何全部拜倒在利益與金錢的面前,無法理解那個時代女人的愛為何如此卑微,我已痛徹心扉,更以淚流滿面!

  愛情在張愛玲的筆下化繭成蝶無比悽美。悠悠長河中那一張張風華絕代的面孔已模糊不清,但那份傾城之戀卻刻骨銘心!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3

  近段,聽朋友推薦讀張愛玲的作品,對張愛玲其人早有耳聞,只是無緣拜讀其作,偶然看了電視劇《傾城之戀》,心有所動,便買了一本細琢,想體味一番書中描寫與劇中演繹的落差究竟在何處?

  相比而言,我更欣賞劇中的白流蘇,文雅而不缺浪漫,莊重而略帶叛逆,任性而又不失自尊,一個在孃家眾親人的譏笑,冷漠和無情的壓力之下,而致使她不得不選擇離開的女人,她想要獨立卻無更大能力,想要自強而又奈,抱著對愛情的一絲僥倖期待和違心不為,而被迫投入範柳原的懷抱。她雖不值得尊敬,卻也沒讓人感覺可悲,可憐!

  範柳原邀白流蘇的香港之行是“用心”的,而白流蘇的接受也有“有心”的,一個“用心”用在“只想曾經擁有,卻未想天長地久”,一個“有心”有在對愛情的“僥倖”期待,敢用一生去做籌碼,範柳原認定白流蘇無力逃出他的'“手心”,白流蘇賭定自己將會是範柳原一生牽掛不忘的女人。不僅僅是因為她被範柳原的風度和魅力所征服,還為了擺脫那最痛苦的成分—————家庭的'壓力!因此,她不惜將自己暫時“淪”為情婦!

  如果不是香港城市的淪陷,也許真的改寫不了白流蘇“情婦”的無奈命運,之所以範柳原最終會選擇和她結婚,她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應該感謝戰爭!在戰爭中,讓兩個對愛情都存有私心雜念的人徹底結合在一起,真切感受到:當成千上萬的人死去,當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逃命生存,而唯有他們彼此還可以相互擁抱,相互依靠,乃至相互安慰,掩護,生存時,在那一瞬間,兩個人內心的自私轉化成諒解和真誠,兩顆心才緊緊地貼在一起。是呀!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人生尚且如此,何況愛情!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死離別都由不得我們個人來支配,可我們能夠選擇,並且能夠做到的是,永遠和相愛的人,一起手牽著手,微笑著,一直走下去,一生一世都不離開!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4

  張愛玲,這一廓在我心中沒有多少月光的月亮,讀她的作品,就如在原本漆黑的夜裡更品其平添的一份淒涼。她在蒼涼的基調中刻畫一個個悲哀的女性。她極度不滿“過渡階段新時代”女性的生存狀況,於是,基於對文化敗落命運的思考,把筆下的女性推向絕望。別人評價她做為一個職業女性,思想尚停留在“舊制度”間,認為結婚找個安樂窩比在社會上打拼更適合女性。而我認為,是當時的社會逼她產生無奈的思想,於是,她逼筆下的女主角一個一個看似自願其實無可奈何得往火坑裡跳。

  很多人以為《傾城之戀》中白流蘇想依靠範柳原的婚姻關係擺脫白公館的時間。甚至有些人取笑白的彌頑不靈。在我看來,她是迫不得已的,她除此出路外無從選擇。

  白流蘇已經結過一次婚,已經從白公館逃出過一次。張雖然沒有直接描述白與前夫的生活狀況,但從眾人口中旁敲側擊。當得知前夫逝世時,大家勸她回去,白先是淡淡道:“離過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婦,讓人家笑掉了牙齒!”三爺勸說:“六妹,話不是這麼說。他當初有許多對不起你的地方,我們全知道……”從著裡可以看出,白在前夫家是不幸的,這中不幸不僅僅自己感受到,而是“大家都知道”的。在三爺的另一段話中加以追究:“想當初你哭哭啼啼回家來,鬧著要離婚,怪只怪我是個血性漢子,眼見你給他打成那個樣子,心有不忍……”中更證實了所謂的婚姻安樂窩實際上雞犬不寧。我們暫且不追究白在夫家為人處事如何,從“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變成了敗家子。

  回到孃家來,眼見得孃家就要敗光了——天生的掃帚星!”可以看出前夫的品性惡劣。那麼,這段婚姻的失敗不是不幸,而是脫離虎口。回孃家也是理所當然的依靠。但親人並沒有給她多少安慰,甚至把她當作恥辱的典範,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費工夫。文中道:“白公館裡對於流蘇的再嫁,根本就拿它當一個笑話,只是為了要打發她出門,沒奈何,只索不聞不問,由著徐太太鬧去。”可見,她在孃家中已經絲毫沒有地位,這些情人比陌生人還要可怕。女人最苦莫過於在外面受了傷害投靠最親的人卻遭到拋棄,而且把她當作笑料。其實孃家人也有苦惱:既想著把她轟出去,又苦於沒地方著落。好在,出現了性格怪癖的範柳原。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5

  《傾城之戀》敘述的是一個寄居在孃家的離婚女人,白流蘇,遇上了一個原本是介紹給她七妹的男人——範柳原。範柳原對流蘇有一點點愛意,但這點愛不足以讓玩世不恭的他承擔起婚姻的責任。而流蘇恰恰卻只要一紙婚契。她知道愛情不能天長地久,而婚姻能提供給她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的好一點而已!在纏綿的情話營造的虛幻的氣氛中,展開的確是一場無聲的戰爭,就像故事所處的大背景——太平洋戰爭!他們各自設立了精妙的陷阱,期待著獲獵對方,卻都不能如意,流蘇滿懷著惆悵回到上海,以退為進,期盼著範柳原能妥協,能給她一份尊嚴,去生存!

  然而,一個秋天,流蘇已經老了兩年———她可經不起老。於是範柳原的一個電報又把他牽回了香港。滿懷著無奈何失敗的心情,流蘇已甘心於情婦的身份……

  戰爭成全了白流蘇,使她得到了範太太的身份。而範柳原卻不再和她鬧著玩了,他把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在一般人眼裡是張愛玲擅長寫悲劇小說裡難得的喜劇,但在我看來,《傾城之戀》是徹頭徹尾的大悲劇———傾城之悲哀!她從人的劣根性與道德觀的殘缺揭示了這個徹底的大悲劇。城之將傾,國將不國,一個封建的離過婚的女人的生存又要建立在一個不想締結婚姻的自私男人的不長久的愛情裡,一切的一切危如累卵,可竟還有人羨慕,視流蘇為榜樣。悲哀的年代!悲哀的城池!悲哀的男人和女人!

  張愛玲筆下的雙城,在地理上,是流蘇和柳原來來去去的那兩座城:上海與香港。白流蘇的兩城之間的歷程反映出心境的起伏。上海是流蘇家人的所在地,代表著一傳統守舊、充滿壓力的世界;香港則是一個冒險的新國度,代表著所謂的現代文明,是白流蘇打算放手一搏的賭局。

  雙城,在心理上,又是流蘇和柳原心中各自構築的城。柳原的城建築在對自由無拘愛情的渴求上;流蘇的城卻是建築在所謂的經濟利益上,她需要一紙婚契作為保障。最初,內心一樣孤獨的範柳原只想戀愛,他需要一個紅顏知己;白流蘇想結婚,需要一個體面的丈夫,好讓她出淨胸中一口惡氣。兩個人於是展開了一場愛情攻防戰。範柳原想攻破上海女人白流蘇期待婚姻的心城,而白流蘇則想攻破範柳原只要愛情的心城,一對現實中的自私男女,於是這場心戰就顯得旗鼓相當精彩萬分。而對他們的愛情攻防戰而言,太平洋戰爭是一個轉折點。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6

  輕輕開啟書的扉頁,縷縷墨香如醇醇楊柳風,在心間縈繞書香氤氳中,我與李白·杜甫暢談詩歌,與魯濱遜一起冒險,同曹操縱論天下英雄,和林黛玉一起品味葬花詞。

  近幾天讀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我喜歡張愛玲,喜歡她冷眼看繁華的清冷,而,《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筆下唯一溫暖而瑣碎的愛情。這個愛情以一個大悲慘為前提為背景。其中生死離別都只在毫釐之間,只有片刻之差,所有的一切都全在命運中。故事中的男女主只是命運手中牽船上的玩偶,比起外界的力量,他們不堪一擊。命運透過戰爭成全了他們。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總得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範柳原到最後一刻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生死契闊我們自己那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放縱勞累之於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終究只是一個女人。

  喜歡小說的最後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邊,一個人剛富有了兩重身體,也就蒙了兩重危險。一顆子彈也許打不中他,也許打中她。他若是死了,他若是殘廢了,他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人死得乾淨爽利。她料著柳原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這一剎那,她只有他,她也只有他。

  讀《傾城之戀》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放才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張愛林這個清冷的女子,總愛將殘忍的真話隱在淡淡的哀愁裡不經意間說了出來,讓人分明感覺到哀傷卻又毫無辦法。張愛玲的文字為我築起了一個清冷的夢,一個藝術的夢。

  書能香我何必花,品讀張愛玲,讓那令人心顫的的清冷裝點我的夢。

  讀書真好,如品香茗,餘音繚繞,沁人心脾。讀書是休閒,是收穫,同時也是享受。讀書為我築起了一個夢。讀一本書,寫下一個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