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感遇(其七)》閱讀答案及賞析

張九齡《感遇(其七)》閱讀答案及賞析

  引導語:張九齡《感遇(其七)》中,詩人借歌頌丹橘表達自己遭受排擠的憤懣心情和堅貞不屈的節操。

  感遇(其七)

  【唐】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李林甫得勢,正直之臣備受排擠。

  閱讀訓練及答案

  (1)簡析本詩中最主要的表現情感思想的手法。

  (2)簡要分析詩中“桃李”這一意象。

  答案:

  (1)詩人有感於朝政的紊亂和個人身世的遭遇,在詩中以橘自比,託物言志。

  (2)詩中的“桃李”作為“丹橘”的對立面出現,影射當時當權得勢的小人。

  二:

  (1)在作者筆下,“丹橘”有何品質?

  (2)請你簡單談談你對“自有歲寒心”一句的理解。

  (3)全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耐寒、甘於奉獻。(答對一點得/ 分、答對# 點得& 分)

  (2)丹橘“經冬猶綠林”,是因為“自有歲寒心”。“ 歲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作者在這裡特地要讚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讓我們聯想到作者坎坷的經歷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3)託物言志。不為世所用的憤慨。(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2點得3 分)

  三

  1.試分析詩中丹橘的形象。(5分)

  2.請賞析這首詩的.最後兩句。(6分)

  參考答案

  1.丹橘有一顆耐寒之心,一年四季常青,本可薦之嘉賓,但是卻重山阻隔,命運坎坷。(3分)詩人以丹橘自況,借讚頌丹橘經冬猶綠,來抒發自己雖有高尚品質卻不被賞識的抑鬱之情。(2分)

  2.最後兩句將桃李與丹橘進行對比(1分),並運用反詰語氣(1分),表達了詩人對丹橘遭遇冷遇的同情(2分),藉此抒發對朝廷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點明瞭主題(2分)。

  【賞析】

  本詩託物言志,詩人借讚頌丹橘,經冬猶綠,是因為有耐寒的本性來比喻自己堅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於路途阻隔無法介紹給嘉賓的命運,也映襯了詩人遭排擠的境遇。無可奈何的,詩人只得把這一切歸結於命運,以反詰句收束全詩,指責人們只顧種桃李,而不重視丹橘的行為,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憤怨。

  《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託物言志詩,借歌頌丹橘表達詩人遭受排擠的憤懣心情和堅貞不屈的節操。看到本詩,人們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頌》。本詩開篇便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託物言志之意非常明顯。在南國,深秋時多數樹木的葉片都會枯黃凋零,更別說能經受寒冬的摧殘。可是,丹橘卻能“經冬猶綠林”。句中一個“猶”字,飽含著詩人的讚美之情。那麼,丹橘經冬猶綠,到底是因為獨特的地理優勢,還是本性使然呢?若是地理優勢造成,也就不值得讚歎了。因此詩人先用反問句“豈伊地氣暖”一“縱”,又用肯定句“自有歲寒心”一“收”,令詩情跌宕起伏,獨具韻味。在古代詩文中,“歲寒心”多指松柏。詩人在此讚頌丹橘與松柏一樣具有忍受嚴寒的節操,是別有一番深意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