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原文及譯文註釋

《曹劌論戰》原文及譯文註釋

  《曹劌論戰》本文以曹劌為主、魯莊公為賓,透過他們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闡明弱國在對強國的戰爭中所採取的戰略原則,即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曹劌論戰》原文及譯文註釋,希望能幫到大家!

  曹劌論戰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徧 同:遍)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藉什麼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誇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後,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計程車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計程車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計程車氣就耗盡了。他們計程車氣已經消失而我軍計程車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裡設有伏兵。後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註釋

  1.曹劌(guì):春秋時魯國大夫。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2.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齊師:齊國的軍隊。齊,在今山東省中部。師,軍隊。

  4.伐:攻打。

  5.我:指魯國。《左傳》根據魯史而寫,故稱魯國為“我”。

  6.公:諸侯的通稱,這裡指魯莊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當權者。

  8.謀:謀議。

  9.間(jiàn):參與。

  10.鄙:鄙陋,目光短淺。

  11.乃:於是,就。

  12.何以戰:就是“以何戰”,憑藉什麼作戰?以,用,憑,靠。

  13.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安:有“養”的意思。弗:不。專:獨自專有,個人專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以,把。人:指魯莊公身邊的近臣或貴族。

  15.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16.犧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玉,玉器。帛,絲織品。

  17.加:虛報誇大。

  18.小信未孚(fú):(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孚,使人信服。

  19.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20.獄:(訴訟)案件。

  21.察:明察。

  22.情:實情。

  23.忠之屬也: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屬,種類。

  24.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可,可以。以,憑藉。

  25.戰則請從:(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從去。從:隨行,跟從。

  26.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之,指曹劌。

  27.長勺:魯國地名,今山東萊蕪東北。

  28.敗績:軍隊潰敗。

  29.馳:驅車追趕。

  30.轍(zhé):車輪碾出的痕跡。

  31.軾:古代車廂前做扶手的橫木。

  32.遂:於是,就。

  33.逐:追趕,這裡指追擊。

  34.既克:已經戰勝。既,已經。

  35.夫戰,勇氣也:作戰,(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沒有實際意義。

  36.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作,振作。

  37.再:第二次。

  38.三:第三次。

  39.彼竭我盈:他們的勇氣已盡,我們的勇氣正盛。彼,代詞,指齊軍方面。盈,充沛,飽滿,這裡指士氣旺盛。

  40.難測:難以推測。測,推測,估計。

  41.伏:埋伏。

  42.靡(mǐ):倒下。

  43.曹劌論戰:選自《左傳·莊公十年》。題目是(教材編寫者)後加的。

  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瞭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德育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丁先秦諸子散文,領略了諸子散文特有的藝術魅力。今天,我們學習先秦歷史散文著作《左傳》中的選段《曹劌論戰》,感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二、資料助讀

  1.《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學者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根據各諸侯國史編成。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儲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及複雜事件,又善於透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後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義的。《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左傳》節文的'標題,都是後人加的。

  2.長勺之戰背景簡介

  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或長勺之戰。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後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

  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鬥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於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於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援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並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後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於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朗讀情況糾正浯調。

  3.學生大聲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並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

  4.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

  四、研習課文,背誦課文

  師生共同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學生討論交流本段中的難詞難句,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

  3.選一學生翻譯第一段,其餘同學評點,指出錯誤、不足。

  4.內容梳理

  5.學生根據思路提示背誦課文。

  五、課堂小結

  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為背景,論述了必須取信於民並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生動刻畫了曹劌作為卓越軍事家富有遠謀的特點,語言簡練,情節詳略得當,充分代表了《左傳》的藝術成就,是《左傳》中的名篇。

  六、佈置作業

  1.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如鉅鹿之戰、馬陵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官渡之戰、城濮之戰等。請收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閱讀。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浯。

  犧牲玉帛 小大之獄

  作出犧牲 越獄逃跑

  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

  以情動人 忠於人民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

  獄:案件;監禁罪犯的地方。

  情:實情;感情。

  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