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隋書·皇甫績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關於《隋書·皇甫績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皇甫績,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績三歲而孤,為外祖韋孝寬鞠養。嘗與諸外兄弈棋,孝寬以其惰業,督以嚴訓,愍績孤幼,特舍之。績嘆曰:“我無庭訓,養於外氏,不能克躬勵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寬聞而對之流涕。於是精心好學,略涉經史。

  周武帝為魯公時,引為侍讀。武帝嘗避暑雲陽宮,時宣帝為太子監國。衛剌王作亂,城門已閉,百僚多有遁者。績聞難赴之,於玄武門遇皇太子,太子下樓執績手,悲喜交集。亂定,帝聞而嘉之,遷小宮尹。

  隋開皇元年,出為豫州刺史,尋拜都官尚書。後數載,轉晉州刺史,將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實庸鄙,無益於國,每思犯難以報國恩。今偽陳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滅。”上問其故,績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無道,二也;納叛臣蕭巖,於我有詞,三也。陛下若命鷹揚之將,臣請預戎行,展絲髮之效。”文帝嘉其壯志,勞而遣之。及陳平,拜蘇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亂江南,州民顧子元發兵應之,因以攻績,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績恩,於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績與子元書曰:“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於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復生,吳、會臣民,白骨還肉。唯當懷音感德,行歌擊壤,豈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須酒禮?吾是隋將,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況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塹,坐而待強援,綽有餘力。何勞踵輕敝之俗,為虛偽之辭,欲阻誠臣之心,徒惑驍雄之志。以此見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曉諭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遠。”子元得書,於城下頓首陳謝。楊素援兵至,合擊破之。拜信州總管、十二州諸軍事。俄以病乞骸骨,詔徵還京,賜以御藥,中使相望,顧問不絕。卒於家,時年五十二。

  (《隋書·皇甫績傳》,有刪改)

  譯文:

  皇甫績字功明,安定朝那人。皇甫績三歲就成了孤兒,為外祖父韋孝寬所養育。他曾與諸位表兄下棋,韋孝寬因他懶於學業,用嚴格的訓令來督促他。但可憐他年幼喪父,特別原諒他。皇甫績嘆氣說:“我沒有父母教訓,被外祖父撫育,如不剋制自己,自我勉勵,怎能成人?”他十分感奮,讓別人打他三十棍子。孝寬聽說此事,對著他流淚。他於是專心致志,一心向學,於經書史書多有涉獵。

  周武帝還是魯公時,推薦他擔任侍讀。武帝曾避暑於雲陽宮,由太子(即後之宣帝)監國。衛刺王在首都作亂,城門已閉,百官都逃走一空,皇甫績聽到後奮勇赴難,遇皇太子於玄武門,(太子當時避難樓上,)太子特下樓拉著皇甫績的手,悲喜交集;叛亂平定後,武帝聽說了他的事情,並嘉獎了他,升官為小宮尹。

  隋朝開皇元年,出京任豫州刺史,不久任命他為都官尚書。幾年後,轉任晉州刺史。將去做官,跪拜高祖說:“我實在平庸,又見識淺陋,對國家無益。因此常想冒著危難來報答國家的大恩。現在陳國還在,按我的揣度,有三個條件,可以滅他。”皇上問他緣故,皇甫績回答說:“大國吞併小國,這是一個理由;正義的國家討伐不正義的國家,這是第二個理由;接納叛臣蕭巖,對我們來說,就有了攻打它的理由,這是第三個理由。陛下若命勇武的將士(前往征討),我請求加入軍隊,出點頭髮絲那麼大的小力。”隋文帝嘉獎他的壯志,慰勞他,然後派遣他去。平定陳國後,任命他為蘇州刺史。

  高智慧等人在江南造反,蘇州州民顧子元發兵響應,高智慧藉助他來攻打皇甫績。雙方相持了八十天。顧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績的恩典,在冬至日,派人送上牛肉和酒。皇甫績在給顧子元的信裡說:“以前陳朝獨自抵抗我朝,江東百姓飽受困苦。好在上天輔助仁德之人,假借我朝之手,進行了一次輕微的討伐,陳朝當時就土崩瓦解。金陵的百姓,死而復生;吳郡、會稽的臣民,白骨上又生出了肉。你們只應感恩戴德,歡歌慶祝,怎能夠自比那些對主人狂叫,並噬咬主人的瘋狗?你既然不是我的臣民,何必盡上酒之禮?我是大隋國的將領,怎容與你外交?即便是遇到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慘況,也不應相往來,何況你有足夠的糧草兵馬,又有高城深溝,你只需坐著等待援兵,對付我就綽綽有餘了,何必勞你學著輕薄陳舊的風俗,說些虛偽的話,想阻攔我這個忠臣的心,白白地想迷惑我驍勇將士的大志?想用這些來見到你期待的目的'(指望我們放了你),那是不可能的。你要好好地想想你的活路,並告知百姓,如能早日改變迷惑的心思,那你們在錯誤的道路上還不算走得太遠。”顧子元得到書信,就在城下叩頭認罪。楊素的援兵也到了,合兵打敗了叛軍。朝廷授皇甫績為信州總管、十二州諸軍事。不久皇甫績因病請求退休,有詔調他回京,並給賜他御藥。宮中的使者去拜見慰問他,絡繹不絕,後面派的使者能望得見先前派出來的使者。在家中去世,時年五十二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