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石部硝石文言文

本草綱目石部硝石文言文

  作者:李時珍

  釋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氣味

  苦、寒、無毒。李明珍認為:應該是辛、苦、大溫、無毒。

  主治

  頭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內,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黃各一錢,研細。每點少許在眼眶內,即愈。此方名“火龍丹”。

  腰腹痛。也用火龍丹。

  眼紅腫痛。用硝石研細,臥時取黍米大點眼眶內。次早,鹽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兩,熔於銅器中,加水飛過的鉛丹二分、片腦二分。點眼。

  喉痺。用硝石一兩半、白殭蠶一錢、硼砂半兩、腦子少許,共研細,吹喉內。

  伏暑瀉痢,腸風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兩,白礬、滑石各半兩,麵粉四兩,共研細,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五種淋疾(一、勞淋:勞倦虛損,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滿急。三、熱淋:小便紅熱,臍下急痛。四、氣淋:小腹滿急,尿後常有餘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脹痛)。用上等硝石一兩,研細,每服二錢。勞淋者,用葵子末煎湯送下,通後應服補虛丸散。血淋者,熱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氣淋者,用木通煎湯送下。石淋者,用溫水送下,但須先將藥末在鍋內隔紙炒過。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麥湯送下。

  背疽初起(惡寒,背上現瘡腫癮疹)。用硝石三兩,溶開水一升中泡化。然後以厚毛巾浸水擰乾 在患處。巾冷再換。

  女勞黑疸(傍晚時便惡寒發熱,膀胱急,小腹滿,全身發黃,只是額頭黑,故稱“黑疸”)。用硝石、礬石(燒過),等分為末,每服一茶匙,大麥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後,如小便變黃,小便變黑,即為將愈之象。

  附方

  硝石初煎煉時,有細芒,狀如朴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與來源於朴硝的硭硝是不同類的東西。(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鉀,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