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國志·陳壽傳》文言文閱讀答案及翻譯

《華陽國志·陳壽傳》文言文閱讀答案及翻譯

  陳壽字承柞,巴西安漢人也。少受學於散騎常侍誰周,治《尚書》《三傳》,銳精史、漢,聰警博識,屬文富豔。初應州命衛將軍主薄、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大同後察孝廉,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鄭伯邑、太尉趙彥信及漢中陳申伯、祝元靈、廣漢王文表皆以博學洽聞,作《巴蜀者舊傳》。壽以為不足經遠,乃並巴、漢撰為《益部者舊傳》十篇。散騎常侍文立表呈其傳,武帝善之,再為著作郎。

  吳平後,壽乃鴻合三國史,著《魏》《吳》《蜀》三書六十五篇,號《三國志》,又著《古國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書監荀勖、令張華深愛之,以班固、史遷不足方也。出為平陽侯相。華又表令次定《諸葛亮故事集》為二十四篇,時壽良亦集,故頗不同。復入為著作郎。鎮南將軍杜預表為散騎侍郎,詔曰:“昨適用蜀人壽良具員,且可以為侍御史。”上《官司論》七篇,依據典故,議所因革。又上《釋諱》《廣國論》。華表令兼中書郎,而壽《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處內,表為長廣太守。母遺言令葬洛陽,壽遵其志,又坐不以母歸葬見譏。數歲,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轉徒後,再兼散騎常侍。

  惠帝謂司空張華曰:“壽才宜真,不足久兼也。”華表欲登九卿,會受誅,忠賢排擯,壽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當時冤之。

  兄子符,字長信,亦有文才,繼壽著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薦,字叔度,梁州別駕,驃騎將軍齊王闢抹,卒洛下。薦從弟階,字達芝,州主薄,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寧興古太守。皆辭章粱麗,馳名當世。凡壽所述作二百餘篇,符、薦、階各數十篇,二州及華夏文士多為作傳,大較如此。

  時梓憧李鑲叔龍亦雋逸器,知名當世,舉秀才,尚書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辭不就,意在州里,除廣漢太守。初與壽齊望,又相暱友,後與壽攜隙,還相誣攻,有識以是短之。

  (《華陽國志·陳壽傳》有刪改)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屬文富豔 屬:寫作

  B.以班固、史遷不足方也 方:相比

  C.州主簿,察孝廉 察:考察

  D.以疾辭不就 就:到任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廣漢王文表皆以博學洽聞 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B.且可以為侍御史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C.不欲其處內 其人居遠未來

  D.二州先達及華夏文士多為作傳 為擊破沛公軍

  10.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母遺言令葬洛陽,壽遵其志,又坐不以母歸葬見譏。(5分)

  (2)初與壽齊望,又相暱友,後與壽攜隙,還相誣攻,有識以是短之。(5分)

  11.選文中哪些事表現了陳壽的“博識”,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4分)

  參考答案

  8.C(察:被推薦)

  9.D(D項的“為”均為介詞,譯為“為”或“替”。A項第一個“以”介詞,可譯為“憑藉”,第二個“以”連詞,可譯為“來”。B項第一個“且”副詞,可譯為“暫且”;第二“且”為連詞,可譯為“況且”。C項第一個“其”代詞,代陳壽,第二個“其”指示代詞,可譯為“那”)

  10.(10分)(1)(5分)(陳壽的`)母親留下遺言說死後要葬在洛陽,陳壽聽從母親的遺願,又因為不把母親葬回去被人詬病。(大意3分,落實“志”“坐”各1分)

  (2)(5分)(李驤)初與陳壽齊名,相互親暱友好,後來與陳壽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擊,有識之士因此看不起他們。(大意3分,落實

  “望”“隙”各1分)

  11.(4分)①陳壽從小研究《尚書》《三傳》,精通《史記》《漢書》。②陳壽匯合巴、漢兩地的人物故事撰寫了《益部耆舊傳》。③陳壽匯合三國史,寫出《三國志》《古國志》等史書。④陳壽依據典故,向皇上呈上《官司論》等文章。(一點1分,共4分。語意相近即可)

  參考譯文:

  陳壽字字承祚,是巴西安漢人,年輕時求學於散騎常侍譙周,對《尚書》《三傳》有研究,精通《史記》《漢書》,聰明機警博學多識,寫得文章文采華麗。開始時擔任州命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大同年後被舉薦為孝廉,擔任本郡中正。

  益州建立武制後,蜀郡鄭伯邑、太尉趙彥信及漢中陳申伯、祝元靈、廣漢王文表皆憑博學多識而聞名,共作《巴蜀耆舊傳》,陳壽認為內容不夠廣泛,於是又匯合巴、漢兩地的人物故事撰寫了《益部耆舊傳》共十卷。散騎常侍文立表呈其傳,得到了武帝的讚許,再讓陳壽擔任著作郎。

  吳地平定後,陳壽匯合三國史,寫成《魏》《吳》《蜀》三書共六十五篇,取名《三國志》,又寫成《古國志》五十卷,文詞典雅。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張華非常喜歡他,認為班固、司馬遷都不能同他相比。後離開京城擔任平陽侯相。張華又上表讓陳壽編寫《諸葛亮故事集》二十四卷,當時另有蜀人壽良也編有《諸葛亮故事集》,略有不同。陳壽又進朝廷擔任著作郎。鎮南將軍杜預上表向皇上舉薦陳壽擔任散騎侍郎,皇上下詔:“昨剛任用蜀人壽良任散騎侍郎,可以暫且讓陳壽擔任侍御史。”陳壽向皇上呈上《官司論》共七篇,文論依據典故,論所要沿襲和革除的東西。又呈上《釋諱》《廣國論》。張華又上表讓陳壽兼任中書郎,陳壽的《魏志》有違荀勖的意思,荀勖不想讓陳壽在朝廷內任職,上表皇上讓他擔任長廣太守。陳壽的母親留下遺言說死後要葬在洛陽,陳壽聽從母親的遺願,又因為不把母親葬回去被人詬病。幾年後,擔任中庶子。太子離開後,又兼任散騎常侍。

  惠帝對司空張華說:“陳壽非常有才華,不能讓他長久兼職。”張華上表想讓陳壽榮升九卿,正遇到受誅連,忠賢之志皆被排擠,陳壽最後死於洛陽。其地位聲望皆無法體現他的才能,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很冤。

  長兄兒子符,字長信,也很有文才,繼陳壽後也擔任佐著作郎,上廉令。符弟陳蒞,字叔度,擔任,梁州別駕,驃騎將軍齊王闢掾,死於洛陽。蒞弟陳階,字達芝,擔任州主簿,被舉薦為孝廉,升任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寧興古太守。三人皆辭章華麗,享譽當世。陳壽所著二百多篇,符、蒞、階各著數十篇。後來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們紛紛為他以及叔父、兩位兄弟作傳,大體和這篇介紹的一樣。

  當時蜀梓潼人李驤也很有才華,聞名當世,被舉薦為秀才,尚書郎,被授建平太守,因為身體不適而沒去上任。執意在州里,後擔任廣漢太守。初與陳壽齊名,相互親暱友好,後來與陳壽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擊,有識之士因此看不起他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