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的文言文閱讀答案總結

《常惠》的文言文閱讀答案總結

  常 惠

  常惠,太原人也。少時家貧,自奮應募,隨移中監蘇武使匈奴,並見拘留十餘年,昭帝時乃還。漢嘉其勤勞,拜為光祿大夫。

  是時,烏孫公主上書言:“匈奴發騎田車師,車師與匈奴為一,共侵烏孫,唯天子救之!”漢養士馬,議欲擊匈奴。會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烏孫。公主及昆彌皆遣使,因惠言:“匈奴連發大兵擊烏孫,取車延、惡師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脅求公主,欲隔絕漢。昆彌願發國半精兵,自給人馬五萬騎,盡力擊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彌!”於是漢大發十五萬騎,五將軍分道出,語在《匈奴傳》。

  以惠為校尉,持節護烏孫兵。昆彌自將翕侯以下五萬餘騎,從西方入至右谷蠡庭,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騎將以下三萬九千人,得馬、牛、驢、騾、橐佗五萬餘匹,羊六十餘萬頭,烏孫皆自取滷獲。惠從吏卒十餘人隨昆彌還,未至烏孫,烏孫人盜惠印綬節。惠還,自以當誅。

  時,漢五將皆無功,天子以惠奉使克獲,遂封惠為長羅侯。復遣惠持金幣還賜烏孫貴人有功者,惠因奏請龜茲國嘗殺校尉賴丹,未伏誅,請便道擊之,宣帝不許。大將軍霍光風惠以便宜從事。惠與吏士五百人俱至烏孫,還過,發西國兵二萬人,令副使發龜茲東國二萬人,烏孫兵七千人,從三面攻龜茲,兵未合,先遣人責其王以前殺漢使狀。王謝曰:“乃我先王時為貴人姑翼所誤耳,我無罪。”惠曰:“即如此,縛姑翼來,吾置王。”王執姑翼詣惠,惠斬之而還。

  後代蘇武為典屬國,明習外國事,勤勞數有功。甘露中,後將軍趙充國薨,天子遂以惠為右將軍,典屬國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歲薨,諡曰壯武侯。傳國至曾孫,建武中乃絕。

  (節選自《漢書·常惠傳》)

  〔注〕昆彌:烏孫國王的稱號。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匈奴發騎田車師 田:屯田

  B.漢養士馬,議欲擊匈奴 議:討論

  C.大將軍霍光風惠以便宜從事 風:暗示

  D.縛姑翼來,吾置王 置:處置

  D(釋放、放過)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常惠治外有功的一組是(3分)

  ①於是漢大發十五萬騎,五將軍分道出 ②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 ③烏孫皆自取滷獲 ④天子以惠奉使克獲,遂封惠為長羅侯 ⑤王執姑翼詣惠,惠斬之而還⑥明習外國事,勤勞數有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D(①是漢朝答應烏孫國的請求發兵,②是烏孫王的戰績,③是烏孫自取戰利品)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常惠出身貧寒,自報奮勇,響應招募,隨蘇武一同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長達十多年。回國後,因辛苦勤勞被昭帝嘉獎。

  B.宣帝即位後,為了聯合西鄰諸國一道抗擊匈奴,清除邊患,遂命常惠為校尉,持節出使烏孫國,與其結盟合作共同禦敵。

  C.烏孫國受盡匈奴欺負,甚至連公主都強嫁匈奴,不得已向漢朝求救。漢朝發兵,烏孫國協同作戰,重創匈奴,繳獲頗豐。

  D.龜茲國曾殺漢使未受懲處,常惠向宣帝請求順道攻打龜茲沒有獲准。再到烏孫後,常惠見機行事集結軍隊,向龜茲問罪。

  C(匈奴威脅烏孫要求娶公主,公主還沒有嫁過去)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昆彌願發國半精兵,自給人馬五萬騎,盡力擊匈奴。

  烏孫王願意徵發國內一半的'精銳部隊,自行配備好五萬士兵和馬匹,竭盡全力攻打匈奴。(“國半”“精兵”“自給”各1分,句意2分)

  (2)兵未合,先遣人責其王以前殺漢使狀。

  軍隊還沒有會合,就先派人指責龜茲王以前殺漢朝使者的罪狀。(“合”“責”“狀”各1分,句意2分)

  譯文

  常惠,太原人。年少時家裡貧窮,自告奮勇去當兵,跟隨中監蘇武出使匈奴並一起被拘留了十幾年。漢昭帝時才回歸漢朝,漢朝廷為了嘉獎他的勤勞,提拔他為光祿大夫。

  當時,烏孫公主(她叫解憂)上書漢朝說:“匈奴派騎兵以行圍打獵為名前往車師國,於是車師國與匈奴串通,共同侵犯烏孫國,現在只有漢天子可以救我們了!”漢朝養了很多士兵和戰馬,商議要攻擊匈奴。當時昭帝駕崩,惠帝剛剛上位,本始三年,派遣常惠出使烏孫。烏孫公主和烏孫王(昆彌是他的名號)都派遣了使者,於是常惠說:“匈奴接連派重兵攻擊烏孫國,功掉了車延惡師等地,掠奪他的人民而去,派使節要挾烏孫王想要烏孫公,想讓烏孫與漢朝隔絕。烏孫王願意發一半的國內精兵,自己補給五萬的人馬士兵,盡力反擊匈奴。現在只有天子出兵可以救公主和烏孫王了!”於是漢朝派五個將軍併發兵十五萬分道出擊。這句話在《匈奴》中也有寫到。

  任命常惠為校尉持使節護送前往烏孫計程車兵。昆彌自行將翁侯手下的五萬多騎兵,從西方攻入右谷蠡庭,斬獲匈奴單于的父親和嫂子,俘虜王以下兵將三萬九千人,獲得牛馬五萬多匹,羊六十多萬頭,這些都被烏孫王自己取走虜獲。常惠和十幾名官吏跟隨昆彌回烏孫,還沒有到烏孫,烏孫人便偷走了常惠的綬印使節。常惠回國後,自認為應當被誅殺當時五位將軍都沒有功勞,天子認為常惠奉天子之命出使並有所功勞,於是封常惠為長羅侯。又派遣常惠拿著金幣給烏孫的達官貴人和有功勞的人。常惠曾經上奏龜茲國殺掉校尉賴丹,但是賴丹並未被殺掉,所以常惠想借到順便攻擊龜茲國,但宣帝沒有批准。大將軍霍光告訴常惠可以根據情況自行決定,於是常惠與五百將士一起去烏孫。到達烏孫後,派西國兵二萬人,並且派遣副使讓龜茲東國發兵兩萬人,還有烏孫兵七千人,從三面攻擊龜茲國。兵將未到,先派人譴責龜茲國王以前殺漢朝使節的罪狀。龜茲國王謝罪說:“這是我先王被當時的貴人姑翼矇蔽所犯下的錯誤,我沒有罪。”常惠說:“既然如此,抓住姑翼,我放了你。”龜茲國王抓住姑翼前來見常惠,常惠斬了姑翼之後回國。

  後來代替蘇武為典屬國,專門管理與其他國家的外交事務,勤奮勞苦有很多功勞。後來,後將軍趙充國死了,天子便任命常惠為右將軍,典屬國的職位不變。宣帝死後,常惠從事元帝,三年後死了。諡號壯武侯,典屬國傳到曾孫在建武年間斷掉了。

  常惠是太原人。年輕時家中貧窮,自告奮勇報名參軍,跟從栘中監蘇武出使匈奴,一同被匈奴扣押了十多年,到昭帝時才得以返回。漢朝為嘉獎他的辛勤勞苦,就任他為光祿大夫。

  這個時候,烏孫公主上書說:“匈奴發動騎兵在車師屯墾,車師與匈奴軍合二為一,共同侵犯烏孫,希望天子來救我們廠漢朝徵兵養馬,商議準備攻打匈奴。趕上昭帝崩,宣帝剛登基,本始二年,派常惠出使烏孫。烏孫公主和烏孫王都派使者來朝,透過常惠上書說“匈奴接連派大部隊攻打烏孫,奪取了車延、惡師等地,把當地的百姓都搶走了,還派使者來威脅要求娶烏孫公圭,想使畠莖同選塑隔絕。烏逐王願意徵發國內一半的精銳部隊,自行配備好五萬士兵和馬匹,竭盡全力攻打匈奴。希望天子派兵來拯救公主和烏孫王!”於是漢朝大規模調發十五萬騎兵,五位將軍分路出發,這件事記在《匈奴傳》。

  任常惠為校尉,讓他帶著符節統轄烏孫軍隊。烏孫王自己率領翎侯以下的五萬多騎兵從西面進兵到右谷蠡庭,俘獲了單于的父親一行人馬以及嫂嫂公主,有名的王爺以及騎兵將領和部下三萬九千人,奪得馬、牛、驢、騾、駱駝五萬多匹,羊六十多萬頭,烏孫都自行取走所俘獲的東西。鱟塞帶著十多個官兵同烏瑟王還軍,還沒有到烏孫,烏孫人就偷走了常惠的官印和符節。常惠回到京城,自以為一定會被殺頭。當時漢的五位將軍都沒有功績,天子覺得常惠奉命出使取得成功,就封他為長羅侯。又派遣常惠帶著黃金繒帛回去賞賜給烏孫的顯貴以及有功的人,常惠乘機上奏說龜茲國曾殺校尉賴丹,沒有治他們的罪,請順便去攻打龜茲,宣帝沒有同意。大將軍霍光暗示常惠根據情況自行決斷行事。常惠和官兵五百人一同到了烏孫國,回來路過龜茲,就徵發西面國家的軍隊二萬人,命令副使徵發龜茲以束國家兩萬人,烏孫兵七千人,從三面攻打龜鏊。軍隊還沒有會合前,就先派人指責龜茲王以前殺漢朝使者的罪狀。龜茲王道歉道:“這是我先王的時候被貴人姑翼所害而成,我沒有罪。”常惠說: “即使是這樣,也要把姑翼捆來,我可以放了大王。”龜茲王就捆縛姑翼帶到常惠處,常惠殺了姑翼後就回去了。

  後來常惠替代蘇武為典屬國,他熟悉外國的情況,辛勤勞苦數次有功績。甘露年中,後將軍趙充國薨,天子就任鱟墓為右將軍,典屬國的官職照舊。宣帝崩,常惠事奉元帝,三年後薨,謐號為壯亙邀。封國傳到曾孫,建武年中才斷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