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節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韓非子節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2分,每小題3分)

  歷山之農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畝正①。河濱之漁者爭坻②。,舜往漁焉,期年而讓長。東夷之陶者器苦窳③。,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嘆曰:“耕、漁與陶,非舜官也,而舜往為之者,所以救敗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故曰:聖人之德化乎!”

  或問儒者曰:“方此時也,堯安在?”

  其人曰:“堯為天子。”

  然則仲尼之聖堯奈何!聖人明察,在上位,將使天下無奸也。今耕漁不爭,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敗也,則是堯有失也。賢舜則去堯之明察,聖堯則去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楯之說也。

  且舜救敗,期年已一過,三年已三過。舜壽有盡,天下過無已者。以有盡逐無已,所止者寡矣。賞罰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賞,弗中程者誅。”令朝至暮變,暮至朝變,十日而海內畢矣、奚待期年!舜猶不以此說堯令從己,乃躬親,不亦無術乎?且夫以身為苦而後化民者,堯舜之所難也;處勢而驕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將治天下,釋庸主之所易,道堯舜之所難,未可與為政也。

  (選自《韓非子》)

  注:①甽 (quǎn) 畝正:意思是田界不再被破壞侵佔。甽:田l邊的水溝;②坻(chí);水中的小塊陸地;③窳(yǚ):粗劣不結實。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歷山之農者侵畔 畔:田地的邊界

  B.楚人有鬻簷與矛者 鬻:賣

  C.且舜救敗,期年已一過 已:消除

  D.舜猶不以此說堯令從己 說:說法

  1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舜之救敗也,則是堯有失也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

  B.期年而器牢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C.其人弗能應也 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D.乃躬親,不亦無術乎 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壁

  11. 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其中屬於韓非子反對儒家的“禮治”,提倡“法治”的觀點

  的一組是( )

  ①聖人明察,在上位,將使天下無奸也 ②舜之救敗也,則是堯有失也

  ③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④以有盡逐無已,所止者寡矣

  ⑤舜猶不以此說堯令從己,乃躬親,不亦無術乎⑥令朝至暮變,暮至朝變,十日而海內畢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河邊打漁的人爭著在水中高地捕魚,舜便去那裡打漁,一年之後,都讓年長的人佔水中高地。東夷製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結實,堯便去那裡製陶器,一年之後,陶器製得很牢固。

  B.就像不可穿透的盾和什麼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一樣,對堯、舜不可能兩方面都稱讚。

  C.要治理好國家,應該制定讓天下一定實行的賞功罰過的規定。這樣,天下事很快就可以解決了。

  D.準備去治理天下,卻放棄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堯舜很難做到的事,這種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國家的。

  答案:

  9.D(勸說)

  10.A(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連詞,表順承關係/連詞,表遞進關係;C代詞,那/語氣副詞,表祈使語氣,可譯為“還是”;D表輕微的轉折,“卻”或“竟然”/副詞,才)

  11.D

  12.A(“堯”應為“舜”)

  【參考譯文】:

  歷山耕地的人越出田界侵佔別人的耕地,舜便去那裡耕種,一年之後,田界不再被破壞侵佔。河邊打漁的人爭著在水中陸地捕魚,舜便去那裡打漁,一年之後,都讓年長的人佔水中陸地。東夷製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結實,舜便去那裡製陶器,一年之後,陶器製得很牢固。孔子嘆息說:“耕地、打漁和製陶器,都不是舜的職責,舜去幹這些事情,是為了挽救社會風氣的敗壞。舜確實稱得上仁呀!他能夠親身耕田做勞苦的工作,百姓都跟著他幹。所以說:聖人的德行真能感化人啊!”

  有人問儒家的人說:“當這個時候,堯在哪裡?”

  那個人答道:“堯做天子。”

  既然這樣,那麼孔子把堯看作聖人又該怎麼說呢!聖人能清楚地瞭解一切,處在帝王的位置上,要使天下沒有邪惡的事情發生。如果耕地打漁不發生爭執,陶器質量不粗劣,舜又哪裡用得著用德行去教化他們呢?當舜挽救社會風氣敗壞的時候,就說明堯有過錯。認為舜很賢德,便排除了堯能清楚地瞭解一切;認為堯是聖人,便排除了舜用德行進行教化的可能,不可能兩方面同時成立。有個賣盾和矛的楚國人,稱讚他的盾說道:“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什麼東西能穿透它。”又稱讚他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銳利,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穿透。”有人說:“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個人不能回答。不可穿透的盾和什麼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現在對堯、舜不可能兩方面都稱讚,這就象楚人對矛、盾的說法一樣。

  再說舜挽救社會風氣的敗壞,一年只能消除一件過錯,三年不過消除三件過錯。舜的壽命有終了的時候,天下的過錯沒有完結的時候。用有限的生命跟在永遠沒有完結的過錯後面,一個個地糾正,所能制止的就太少了。如果有賞功罰過的規定讓天下一定要實行,並且下命令說:“符合規定的就獎賞,不符合規定的就懲罰。”命令早晨到達,晚上情況就得到改變;晚上到達,第二天早晨情況就得到改變;十天功夫天下就能全部改變情況,為什麼還要等到一年以後呢?舜還不用這個辦法來勸說堯,讓他聽從自己的意見,竟然親自做那些勞苦的事,豈不是太沒有辦法了嗎?進一步來說,親自去做勞苦的事情然後才能感化百姓,這是堯舜也感到困難的事;處在有權勢的地位用命令矯正百姓的錯誤,這是平庸的君主也感到容易的事情。準備去治理天下,卻放棄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堯舜很難做到的事,這種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國家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