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語解釋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語解釋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目光敏銳,連極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閒情記趣》)

  ·揮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灑出去就像下雨一樣。原來形容人多,後來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繼踵:肩膀靠肩膀,腳尖碰腳跟。形容人多,擁擠。

  ·張袂成陰:張開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陽光,形容人多。(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晏子故事兩篇》)

  ·不求甚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瞭解一個大概。現在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或瞭解情況不深入。(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犬牙交錯:形容交界線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畫蛇添足:做了多餘的事情反而有害無益。(《寓言四則》)

  ·買櫝還珠:取捨失當,捨本逐末,是極不可取的。(《寓言四則》)

  ·濫竽充數:沒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間湊數,終會露餡。(《寓言四則》)

  ·塞翁失馬: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為好事。(《寓言四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