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論三鏡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唐太宗論三鏡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唐太宗論三鏡文言文

  鄭文貞公魏徵寢疾,上遣使者問訊,賜以藥餌,相望於道。又遣中郎將李安儼宿其第,動靜以聞。上覆與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儉素,今葬以一品羽儀,非亡者之志。”悉辭不受,以布車載柩而葬。上登苑西樓,望哭盡哀。上自制碑文,併為書石。上思徵不已,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已過。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唐太宗論三鏡文言文翻譯

  鄭文貞公魏徵臥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問訊,賜給他藥餌,送藥的人往來不絕。又派中郎將李安儼在魏徵的宅院裡留宿,一有動靜便立即報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處,指著衡山公主,想要將她嫁給魏徵的兒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喪,賜給手持羽葆的儀仗隊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說:“魏徵平時生活檢樸,如今用鳥羽裝飾旌旗,用一品官的禮儀安葬,這並不是死者的願望。”全都推辭不受,僅用布罩上車子載著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樓,望著魏徵靈車痛哭,非常悲哀。太宗親自撰寫碑文,並且書寫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對身邊的大臣說:“人們用銅做成鏡子,可以用來整齊衣帽,將歷史做為鏡子,可以觀察到歷朝的.興衰隆替,將人比做一面鏡子,可以確知自己行為的得失。我經常使用這三個鏡子,用來防止自己犯錯。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絕好的鏡子。”

  唐太宗論三鏡文言文註釋

  (1)侍臣:周圍親近的大臣。

  (2)夫:句首語氣詞,不譯。

  (3)為:作為。

  (4)古:歷史。

  (5)興替:興盛和衰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