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精選9篇)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白山黑水間,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戰史實,真實表現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越的鬥爭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精選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1

  今天學校組織觀看了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看完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地區淪陷,湧現出一批批英雄人物,英雄事蹟。這部紀錄片以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中國共產黨人的東北抗聯事蹟為主要內容。

  我時常會想,現今的幸福、安逸、富有的生活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去珍惜,當我觀看完《白山黑水鑄英魂》系列片之後,我知曉了答案。

  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曾經我們被帝國主義侵略,哪怕是慘無人道、滅絕人寰這樣的詞語也不足以形容侵略者對我們祖國以及同胞的所作所為,歷史不會說假話,我們有太多的鐵證能夠證實侵略者對我們民族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南京大屠殺,幾十萬手無寸鐵的民眾變成了侵略者的槍下魂;731部隊,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被當成他們實驗的物件……太多殘忍無情的事件無法一一道來,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艱難悽慘的歲月,這是每一位國人永遠的痛楚。在民族危難時刻,終有人挺身而出,他們是革命的希望,是我們今天美好富足生活的莫基者。為了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敵人面前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毫不畏懼,視死如歸,拋頭顱灑熱血。

  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歷史不會說假話,我們有太多的鐵證能夠證實侵略者對我們民族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南京大屠殺,幾十萬手無寸鐵的民眾變成了侵略者的槍下魂。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革命先輩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鋪平了未來的路,我們感激!

  百年華誕志在中華!如今的中國元素隨處可見、如今的華人遍佈世界各地、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弱國,在世界的舞臺上我們的祖國起著影響世界決策的重要作用,我們時刻保持一顆仁義之心面向世界,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不忘去幫助那些貧窮落後的國家,這是中國風範、是強國風範、是大國風範。

  《白山黑水鑄英魂》生動再現了東北抗聯先烈在民族危亡的重要時刻,以慷慨赴死的大無畏精神為國捐軀的革命情操,讓新一代年輕人從中汲取奮鬥的力量。

  透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讓我院學子進一步學習了抗聯英雄身上忠貞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這些精神同樣引領著學生們以先烈的精神為路標,看清前行的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2

  在紀錄片中,給我們展現了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6位抗日將領不屈的愛國情懷,讓我很受觸動,我想,我有很多話想說……

  在東北抗擊日本侵略者戰鬥中做出英勇貢獻的諸位愛國英雄們,他們離開親人,受組織委派來到白山黑水之間,他們將對家人的小愛放在了對國家大愛之後,至死都在為祖國的抗戰事業奮鬥著、抗爭著,甚至有很多人都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今日國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血肉的身軀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的長槍、大炮,是他們用血肉的身軀一步步打開了新中國的大門,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他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犧牲、甘於奉獻的感人事蹟,展現了他們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黨的光輝、看見了一個先進組織的重要性,也看見了信仰的力量……敵人的槍炮消滅不了共產黨人的信仰,更打敗不了中國人的抗日決心,誓死不做亡國奴!

  在白山黑水之間,中國共產黨人肩負民族希望和歷史責任,推動和領導東北人民走上抗日前線。在長達14年的艱難歲月中,東北抗日英雄與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展開艱苦卓絕的鬥爭,青山處處埋忠骨,氣壯山河勵後人。我們要像英烈們那樣丹心紅似火、意志堅如鋼,我們要學習並踐行東北抗日英雄心中有責、敢於擔當的精神,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在應對急難險重挑戰中磨鍊修養,在實踐探索中提升素質,隨時做好準備,只要祖國需要我……

  楊靖宇曾鼓勵大家說:“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來很小,可燃燒起來能燒紅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難總會勝利的”。抗日英雄們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

  我們當代人也要時刻充滿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前赴後繼的英勇戰鬥精神,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我們要居安思危,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其心智,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我們不僅要感慨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自己身為一箇中國人而倍感驕傲、自豪。在和平建設年代,或許先烈們的書信會泛黃,影像會模糊,但凝結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滾燙,激勵著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邁向明天。

  山河雖已無恙,歷史仍應銘記,記住曾經的血淚、記住不屈的抗爭,用實力打破那些侵略者虎視眈眈想要佔領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妄想,吾輩當自強!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3

  觀看完《白山黑水鑄英雄》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1931年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國民黨“出賣”致東北全境淪陷。面對日寇的肆意侵略、殺燒搶奪,百姓痛不欲生。此時,是中國共產黨,與全體人民“戰”在一起。共產黨戰士們為了祖國安定、人民幸福而四處奔波,絞盡腦汁與國民黨及日軍抵死相抗。影片中生動地再現了東北抗聯先烈在民族危亡的重要時刻,拼盡全力抵抗敵人的昂揚鬥志,和慷慨赴死的大無畏精神。該片是一部以楊靖宇、羅登賢、張甲洲、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共產黨人鮮為人知的東北抗聯英勇事蹟為主要題材的紅色紀錄片,雖僅六集,每集都記錄著觸動人心的英雄抗戰事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楊靖宇的事蹟。

  楊靖宇將軍帶領的軍隊令日軍聞風喪膽,但最終在寒冬中因彈盡糧絕,與敵人殊死搏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卻發現他的胃中全是一些草皮樹根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這場超越生命極限的戰鬥,被日軍稱為“男兒之泣”。日軍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楊靖宇同志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但忠貞不二的意志不可以動搖。”不僅楊靖宇同志,無數英雄先烈為打贏戰爭、保家衛國、護住我們的長白山、黑龍江而奮鬥著。作為東北抗日聯軍創始人的羅登賢多次發出錚錚誓言,帶領2300名黨員英勇奮戰,他清楚地知道,武裝抵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是為東北人民求解放的唯一途徑。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回顧這一百年來,我們黨和國家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無論是血雨腥風的反法西斯戰爭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和平年代,為了黨的事業,無數中華兒女懷著赤誠的愛國之情,為建設中國的繁榮景象前仆後繼,這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安逸。在祖國的強大臂膀下,我們華夏兒女帶著對理想的堅定、對黨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同仇敵愾,用生命守衛家園,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著先烈的優良傳統。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者從不止步,前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驅散戰火侵襲,現有中華兒女團結一致攜手共擊疫情。新冠病毒引發的嚴峻疫情形勢,牽動著上萬國人的心神,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一致攜手共抗疫魔,在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身處和平的年代,在享受國家的保護和發展成果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應扛起肩上的責任,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紅色精神追求、感悟紅色思想偉力,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祖國的奮鬥之路,共築中國偉大復興事業。

  “放膽白山驅日寇,忍悲黑水滅夷蠻”,這是中國人的勇氣,更是中國人的骨氣!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4

  透過觀看《白山黑水鑄英魂》,我誠羅登賢烈士的事蹟架深打動,為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既深感惋惜又充滿了無限的敬意和感恩之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鑄就的,我們要倍加珍惜,更堅定了我的理想信念,讓我的思想、靈魂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

  在廣東佛山的小山村,羅登資就出身於這裡。由於貧窮他很早便將學成為一名船廠工家人們飽受英國殖民者的欺凌和資本家的剝削壓迫,因此,他的“反抗意識”較早的萌發了。122年的香港海員大罷工是他革命生涯的起點、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都有他的身影·後他協助周恩來同志工作,周恩來對理想的堅定和對工作的細心深感染著羅登賢。

  1931年,東北情勢嚴峻,羅登賢化名達平到東北與中共滿洲省委發動工人、農民、學生、士兵開展反帝反軍閥鬥爭。同時,他還和中共滿洲省委起獲取日本侵華行動情報,並及時向中央報告。九八事變爆發後,由於“攘外必先安內”、“對日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淪陷,羅登賢始終堅持中共與東北人民共患難,爭取東北解放。那時很多革命者開始動搖,想要撤離東北,而羅登賢始終堅持留守東北,堅決與日本鬥爭。羅登賢從工人領袖發展成為黨的領導人,這說明他極具實際工作經歷,且明白髮動群眾的重要性。他能依據東北特殊環境,制定合適的作戰方案,同時他還注重鄉村群眾,努力發動農民群眾等作為抗日的主力軍。這時,在小興安嶺的密林裡,長白山的風雪中,萬馬齊暗的東北大地上,出現了抗敵的星星之火。雖然他最後因為政治原因受刑,但他的精神一直戰鬥到最後。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看完本部記錄片,心裡想到為疫情奔波的志願者們,他們犧牲自己的利益,放棄在家的安全防護,迎難而上;心裡想到那些掛念疫情地區人們的捐獻者,他們心裡掛念疫情防控地區的人民,他們掛念疫情之下封控人民的衣食住行,掛念疫情之下封控人民的疫情防護,精神與其同行。當下疫情雖沒慷慨激昂的.請戰書,但作為疫情中的“逆行者”:是她們無畏向前的精神讓萬家燈火變得更加明媚溫暖。

  《白山黑水鑄英魂》真實展現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史,特別是看到楊靖宇在山林中與敵人激戰數日,孤軍奮戰、頑強抗擊,直至壯烈犧牲,讓我內心敬佩不已。楊靖宇用鮮血澆灌和平之花,用生命捍衛人類的正義。作為新時代的追夢者,在現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更需要我們傳承和發揚白山黑水的紅色精神,不畏挑戰,共克時艱,服從學校指揮,安心線上學習,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相信吉林定有吉臨時,長春定復往常春。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5

  在學校的組織下,我觀看了《白山黑水鑄英雄》這一部歷史文獻記錄片。透過這些天的觀看,在這百年來的心酸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引領我們不斷的發展進步,一步一步的邁向歷史的舞臺,展示出中國的強大。在觀看的過程中,真實的表現出了艱難卓越的爭鬥史,讓我們穿越時空,真切的感受到了救亡圖存,展開的艱苦決絕的爭鬥。

  《白山黑水鑄英魂》由中國教育電視臺策劃製作,是國內首部集中反映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紀錄片,該片是首次以紀傳體影像史的方式,準確、全面地展現了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六位東北抗聯領導人的英雄事蹟。

  影片真實再現了抗聯的生活戰鬥全貌,著力刻畫了楊靖宇一批抗日英雄,這些抗日英雄在身後無援、糧彈兩無、惡劣天氣下,爬冰臥雪,竭盡忠誠,進行的既是為民族解放的信念之戰,也是為後人爭取勝利的捨身之戰,更是表現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尊嚴之戰。戰士在戰場上機智靈活英勇殺敵,以及楊靖宇以棉絮枯草為食戰至最後一人。這些抗聯英魂永遠值得我們後人緬懷紀念。我們民族先烈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看後,令人動容,激盪靈魂,堅定信仰,倍增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實幹創業的精神動力。

  在《講武堂》中對這部片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這是一隻充滿生與死,血與淚的鋼鐵隊伍,他們威武不屈,滿山黑水除敵寇,他們極盡志誠,甘將熱血沃中華。歷史不能忘卻,也不應該忘卻。70多年來,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一個個難以忘懷的形象,帶著戰火的溫度,帶著硝煙的味道,在螢幕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生動的再現,融入一代又一代的記憶,光與行動中,我看到了輝煌的勝利。看到他們一個個倒在敵人的槍口下,心中有憤懣、有難受、有遺憾、有自豪。我們應該驕傲,正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他們這樣的戰士,才有我們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感謝他們,感謝千千萬萬個為和平而戰的將士,他們是英雄,永遠的英雄!《白山黑水鑄英魂》體現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巨大引領作用,我們當代青年應該深刻領會影片中激昂的愛國熱情、無私的奉獻精神、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斷髮揚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堅決擁護黨的領導,珍惜革命先烈取得的偉大勝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偉大的復興中國夢出力獻策。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6

  身處和平盛世,我們距離戰爭彷彿十分遙遠,可關注國際新聞,我們知道全球範圍內,仍有不少無辜人民深陷戰火、艱難生存。反觀國內,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一路飛速發展,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而這份和平與安寧,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與鮮血鑄就而來。從小在大人們對那段光輝歲月的講述中,一份熱烈的愛國之情便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現如今作為一名光榮的入黨積極分子,我迫切地想深入瞭解那段全民抗日的光輝歲月,在觀看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雄》的過程中,我深有感觸,第一次如此貼切地感同我們的英雄先烈們的所思所想。

  《白山黑水鑄英魂》是一部以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中國共產黨人鮮為人知的東北抗聯事蹟為主要內容的紅色紀錄片,這部僅六集的紀錄片,記錄著六段觸動人心的抗戰事蹟,體現了中國人民不畏風雨、低礪前行的高尚民族氣節,更是為黨團員群眾學習黨史教育提供了新的載體。

  紀錄片中說到,1931年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國民黨”出賣”以致東北全境淪陷。面對日寇的肆意侵略、殺燒搶奪,老百姓的生活痛不欲生。此時,中國共產黨人站了出來,與全體人民“戰”在一起,真正為了祖國安定、人民幸福而四處奔波,絞盡腦汁與國民黨及日軍抵死相抗。作為東北抗日聯軍創始人的羅登賢多次發出錚錚誓言,帶領2300名黨員英勇奮戰,他清楚地知道,武裝抵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是為東北人民求解放的唯一途徑。片中還展現了多名英雄先烈的英勇事蹟。其中,楊靖宇將:軍的事蹟深深激盪著我的心絃,楊靖宇將軍帶領的軍隊令日軍聞風喪膽,但最終在寒冬中因彈盡糧絕,與敵人殊死搏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卻發現他的胃中全是一些草皮樹根和棉絮,竟無——粒糧食,這場超越生命極限的戰鬥,被日軍稱為“男兒之泣”。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回顧這-百年來,我們黨和國家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無論是血雨腥風的反法西斯戰爭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和平年代,為了黨的事業,無數中華兒女懷著赤誠的愛國之情,為建設中國的繁榮景象前仆後繼,這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安逸。在祖國的強大臂膀下,我們華夏兒女帶著對理想的堅定、對黨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同仇敵予,用生命守衛家園,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著先烈的優良傳統。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者從不止步,前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驅散戰火侵襲,現有中華兒女團結一致攜手共擊疫情。新冠病毒引發的嚴峻疫情形勢,牽動著。上萬國人的心神,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致攜手共抗疫魔,在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7

  一個人如何才能夠永垂不朽?也許答案就在天安門前的紀念碑上,碑文是這樣描述的: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在祖國的東北大地上,冰天雪地,白山黑水,英雄的鮮血灑滿了這片富饒之地,楊靖宇、羅登賢、張申洲、趙尚志……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這片土地上層出不窮。透過本次觀看《白山黑水鑄英魂》的紀錄片的活動,使我記起了2018年,在長春上學的我有幸參觀了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展覽以大量且無可辯駁的史實、實物、資料,全面真實地展示了東北淪陷的屈辱歷史,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武力侵佔中國東北、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罪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和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堅守東方戰場,與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奪取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勝利的偉大壯舉,這些使我的民俗自豪感和自信心有了進一步提升。

  在艱苦歲月中,一個個民族英雄不畏困難,不懼犧牲,艱苦奮鬥,拋頭顱,灑熱血,將青春和生命獻給了祖國的偉大事業和偉大斗爭,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頑強拼搏,正是這種精神,激烈的充斥在後來人的心間,並不斷激盪,使在和平年代的新一代青年、新一代黨員而引以為豪,而不斷進取。

  毛主席說: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我認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更要不斷奮鬥,要與己鬥,其樂無窮。

  我們民族先烈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看後,令人動容,激盪靈魂,堅定信仰,倍增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實幹創業的精神動力。

  影片真實再現了抗聯的生活戰鬥全貌,他們在身後無援、糧彈兩無、惡劣天氣下,爬冰臥雪,竭盡忠誠,進行的既是為信念之戰,也是為後人爭取勝利的捨身之戰,更是表現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尊嚴之戰。

  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縱觀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鬥爭史,將士表現出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這些將士勇赴國難、忠貞報國的壯舉,生動詮釋了高度責任感,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

  艱苦奮鬥精神為推進偉大事業提供了歷久彌新的光榮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取勝之道、傳家之寶。我們現在雖然不用像將士那樣吃草根啃樹皮,但在新時代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十分有必要弘揚這種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

  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尤其是當前我省正處在推動振興發展的攻堅時期,很有必要弘揚艱苦奮鬥精神。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8

  《白山黑水鑄英魂》是中央教育電視臺聯合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中共黑龍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等單位,精心策劃、組織拍攝的歷史文獻紀錄片。

  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簿。”從這一角度來看,《白山黑水鑄英魂》正像是一本關於東北抗聯的“家庭檔案相簿”。

  在東北抗聯主要領導者的身上,閃爍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高光,也有著超越民族與時代侷限的人性光輝。東北抗聯精神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它是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勇敢頑強、前赴後繼的英勇戰鬥精神,是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是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更是休慼與共、團結禦侮的國際主義精神。

  感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因為有感於先輩的無畏與付出,為自己身為一箇中國人而倍感驕傲、自豪。這部紀錄片透過大量珍貴檔案和歷史細節,反映了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的英雄事蹟,再現了東北抗聯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鬥爭歷程,是深入闡釋東北抗聯精神的精品力作。東北抗聯是東北抗日聯軍的簡稱,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這支英勇隊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九一八”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以後,由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遊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鬥爭,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十八萬日偽軍,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這部紀錄片不僅是對於這段歷史的重現,更是對這種精神的延續與傳承。

  綠水青山育忠烈,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紀錄片揭開往事的塵沙,聚焦於英雄人物的種種細節,從生平經歷到家長裡短,將東北抗日聯軍那段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歲月應入腦海。這些英雄有遠超同齡人的成熟,深謀遠慮的決斷,堅若磐石的毅力,以生命守初心,以熱血踐誓言,為革命勝利,在白山黑水間不畏強敵、不畏艱險、不畏犧牲直至生命最後一刻。英雄不會埋沒於歷史之中。我們要傳承他們的精神,宣揚他們的事蹟銘記今時今日的來之不易。

  先烈們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滾燙,歷久彌新,抗聯英雄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作出的價值引領,激昂的愛國精神、堅定信念、奉獻精神,不斷增強我們團結一心、自強不息、銳意創新的精神動力。

  每一位英雄都是一個民族閃亮的座標,我們感慨歲月靜好的背後,是英雄鮮血染紅的國旗為我們換來的和平和尊嚴;我們堅信只要心燃起信念火種,定能驅散黑暗、嚴寒帶來光明和溫暖;我們承諾肩承英雄擔當,追尋英雄足跡,做新時代的追夢人,繪就祖國更加波瀾壯闊的新畫卷!

  《白山黑水鑄英魂》觀後感900字9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白山黑水間,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戰史實,真實表現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越的鬥爭史。讓我們穿越時空,真切感受到我們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面對殘忍暴虐、窮兇極惡的日寇,為了救亡圖存,展開的艱苦卓絕鬥爭。可以說,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人民在我們黨領導下,獻身反法西斯戰爭百折不撓的傳奇和典範,是我們民族先烈抗擊日寇彪炳史冊的英雄偉績,他們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看後,令人動容,激盪靈魂,堅定信仰,倍增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實幹創業的精神動力。

  走過太初混沌,走過二十四朝,中原九萬頃,書寫了曆紀第一章;走過山河浩蕩,走過彩旗飄揚,鮮豔的綵帶揮舞出龍的脊樑。在《白山黑水鑄英魂》——國內首部集中反映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紀錄片中,提到了一個英雄,羅登賢同志!

  1916年,因生活貧困羅登賢選擇當一名船廠工人,在此期間他飽受了英國殖民者的欺凌和資本家的剝削壓迫,在這時反抗意識開始在羅登賢心中悄然萌發。1922年,羅登賢參加了香港海員大罷工,這也是他革命生涯的起點,三年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中。面對日本的侵略,羅登賢清楚地認識到武裝抵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也是為東北人民求解放的唯一途徑。1933年3月底,羅登賢在上海公共租界山西路五福弄9號出席全國海員工人會議時,由於叛徒出賣被逮捕入獄。8月29日,羅登賢在南京雨花臺被國民黨當局槍殺。赴刑場前,敵人問羅登賢有何遺言,羅登賢從容地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我個人死不足惜,全國人民未解放,責任未了,才是千古遺憾!”

  羅登賢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自己崇高的信仰和無限的忠誠,正如在被捕時為自己取的化名“永生”,他畢生追求的共產主義事業在中國人民抗戰救國的鬥爭中得到了永生。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回顧這一百年來,我們黨和國家一路走來的辛酸歷程,無論是血雨腥風的反法西斯戰爭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和平年代,為了黨的事業,無數的先烈前輩征戰沙場,使人民脫被殖民統治奴役的命運,因為他們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安逸。在祖國的強大臂膀下,我們華夏兒女帶著對理想的堅定、對工作的細心、對黨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同仇敵愾,用生命守衛家園,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先烈的優良傳統。

  現如今我們在疫情防控的時代只有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才能讓疫情得到控制,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該如他一般投身到抗疫一線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後希望籠罩在吉林省的陰霾可以早日散去,重現藍天!吉林加油,長春加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