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精選11篇)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精選11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精選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1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了,殘奧運動員們在冰雪賽場上奮力拼搏的身姿,仍留存在大家的腦海裡。

  被撞倒,再爬起來;被“釘”在板牆上,找好平衡再繼續……北京冬殘奧會7支冰球隊伍中唯一的女球員——於靜,從不認為自己和其他球員有何不同。“當站在冬殘奧會的賽場上,我感覺我的人生達到了精神追求的巔峰。”她說。

  2008年,訓練中肋骨骨折;2009年參加比賽時左肱骨骨折;2010—2011賽季,深受鼻竇炎和肺炎的困擾;2017年,脊椎受傷……42歲的加拿大選手布賴恩·麥基弗一路帶著傷病,馳騁在他鐘情的滑雪賽場上。“對於這項運動,我依舊充滿熱愛和渴望。”他說。

  “前面是直線,你得加速了!前面有彎道,你聽到我的.話了嗎?”這是女兒在給母親下指令。比利時老將琳達·勒邦在高山滑雪視障專案中,臨時徵用女兒吉洛特客串領滑員。雖然未能取得獎牌,但勒邦因能跟女兒並肩完賽而興奮不已。“一切都值得。”她說。

  是啊,一切都值得。無論有沒有站上頒獎臺,只要站上賽場,就都是好樣的。北京冬殘奧會為世界各代表團殘奧運動員提供了良好的競技平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臺。他們在其上展現出超越自我的勇氣和毅力,給社會傳遞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提升了全社會對殘疾人冰雪運動的關注度,也進一步強化了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共識。

  從籌辦到舉辦,北京冬殘奧會推動社會加大對殘疾人的關愛與包容。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無障礙理念的廣泛傳播與落地。

  近年來,全國各地在從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場所和資訊交流方面大力推進無障礙環境的提升。以北京市為例,精心打造了100個無障礙精品示範街區、100個一刻鐘無障礙便民服務圈,有1.2萬輛公交車升級為無障礙車輛,地鐵一、二號線等老線路也進行了無障礙提升。

  可以說,在幫助殘疾人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方面,北京給今後冬殘奧會的東道主設立了標杆,也給助殘事業提供了最新的經驗和更加包容的思路。

  一起向未來,北京冬殘奧會廣泛凝聚起了團結友愛、互助拼搏的磅礴力量。我們相信,這力量將極大地促進殘奧運動蓬勃發展,極大地提升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水平,從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你,冬殘奧會。謝謝你,北京。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2

  主創團隊為本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創作了華麗唯美的藝術表演《冬殘奧圓舞曲》,而閉幕式則全新創作了溫暖感人的《愛的感召》。在這個節目中,由盲人演唱者、聽障手語表演者和舞蹈演員們共同組成的殘健共融的演出團隊,共同完成了基於手語、手臂舞蹈的表演形式,向世界傳遞出彼此鼓舞、擁抱世界的動人力量。

  視覺團隊受到了表演伴奏歌曲《You raise me up》的啟發,將地面的“唱片”視覺概念基礎上,加入了聲波的形式,即當唱盤轉起來的同時,唱針引申出逐漸起伏的聲波,從而在視覺畫面上勾勒出一個個殘健融合家庭的狀態。在唱片空間中,聲波講述了兩個健康孩子幫助一個獨腿小女孩跳繩的故事,講述了一群小朋友們推著輪椅男孩去放風箏的故事,這些溫暖感人、鼓舞世界的畫面以視覺化聲波的形式圍繞著唱片,在不影響中心舞臺演員演出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整體的、包裹性、表意性的視覺氛圍。

  當音樂達到最高潮的時刻,畫面選取了五幅殘疾人創作的繪畫作品作為《愛的感召》的昇華。其中,最後一幅繪畫作品則再次呈現了在開幕式《冬殘奧圓舞曲》中由兩個盲童共同創作的笑臉,完成了兩個儀式在表演時空上的呼應。最終,所有舞蹈演員亮起手中的小燈,形成了一個“LOVE”的字形,表達了節目的核心理念——“我們的世界需要愛”。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3

  在浪漫的基調和唯美的氛圍裡,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於今晚落下帷幕。

  延續“一朵雪花”的故事,在總導演張藝謀的帶領下,【鋒尚文化】攜手歌華文化作為創意承製方,在鳥巢為北京雙奧畫下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為中國與世界的這場“冰雪之約”畫下句點。

  為突出呈現閉幕式“在溫暖中永恆”的核心主題,主創團隊在鳥巢主場地設計直徑55米左右的“留聲機”主題形象作為空間主視覺,以此延續溫暖,訴說感動。

  正如總導演張藝謀在閉幕式開始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所說:“這個圓形符號就是作為一個非常醒目的一個道具,它要成為我們閉幕式的一個亮點,就有點像折柳寄情的`感覺,但是這次是透過一個道具來完成這個亮點。”留聲機的視覺設計也將冬殘奧閉幕無數的溫暖瞬間和偉大時刻,都永遠地留存在珍貴的奧林匹克記憶中。

  圍繞閉幕式“在微暖中永恆”的主題,本次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的影片總監王之綱,聯合國內多家頂尖視覺設計團隊、多所高校優秀師生團隊,在開幕式“同心圓”視覺形象的基礎之上,加入特殊的舞美裝置,從而重新塑造了一個“留聲機”的視覺形象,運用先進的視聽科技及注重情感表達的藝術表現手法,達到“溫暖感”“記憶感”“包容感”的統一,實現了“讓溫暖成為永恆”的主題。

  開場,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殘健共融的表演者們將“唱針”緩緩推動至地面,一張閃耀著光輝的唱片開始在“留聲機”上旋轉啟動。在4位豎琴演奏者演繹的旋律中,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烙印在“留聲機”中央,本場閉幕式在金色光輝中開啟了擁抱世界的歡聚。

  隨著鐳射的刻印,“留聲機”邊緣逐漸勾勒出冬殘奧會六大項的運動形象輪廓,掀開了回顧本屆冬殘奧會高光時刻的帷幕。9天賽程期間的精彩瞬間,隨著“留聲機”的旋轉而激情浮現。當精彩瞬間在歡呼與喝彩中定格,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迸發出璀璨的榮光。

  在代表團旗幟入場環節,鍍滿金色光輝的唱片在“留聲機”上旋轉,變幻為璀璨星河中的藍色地球。所有人歡聚在雙奧的鳥巢,歡聚在全人類共享的美好家園。

  透過充滿“記憶感”的回顧、與彰顯“包容感”的呈現,達到與“留聲機” 播放、儲存、留念的特質一脈相承的藝術效果。旨在讓全體參賽運動員的 記憶,能夠在“一起向未來”的過程中生生不息。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4

  冬殘奧會閉幕式是冬奧開閉幕式、冬殘奧開閉幕式中的最後一個儀式,其火炬的熄滅象徵著一種告別,意味著整體北京冬奧會週期的結束,同時也宣告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偉大時刻被永久留存。正如導演沈晨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張藝謀總導演一直在指導我們工作,他說冬殘奧會開幕式的(盲人運動員)點火環節,已經留下了精彩的一筆,他希望我們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熄火環節也能留下精彩的瞬間。”因此,火炬的熄滅儀式成為冬殘奧會閉幕式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火炬熄滅環節重點體現了時間的概念,將抽象的表意符號與具象的視覺畫面相結合,帶領觀眾回溯整個冬殘奧會的偉大時刻。在音樂表演上,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擊樂展現出鏗鏘有力的時間節奏,代表著所有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其後將過渡到由殘疾人藝術家演出的小提琴獨奏《雪花》,婉轉悠揚的琴聲展現出大家對這段美好時光的不捨之情,觀眾的情緒在剛柔並濟的表演中不斷醞釀。在視覺畫面上,時鐘在多圈的環繞中以簡潔有力的視覺風格展示世界時鐘的計時、中國的天干地支、24節氣等“時間”要素,配合著60名舞蹈演員完成層層遞進的“時空表演”。

  當所有演員極具爆發力的表演的結束,不同維度的“時間”要素也彙集到熄火時刻,最終畫面凝聚到開幕式運動員的點火儀式的瞬間,將點火的瞬間和熄火的過程形成呼應。最後一道光線慢慢地將影像迴歸為唱片的原始形態,同時火炬裝置慢慢下落,緩緩熄滅,意味著整個閉幕儀式最重要的熄火環節的結束。閉幕式尾聲中,殘疾人與健全人共同將唱針緩緩移出唱片,盲人小女孩將手心的殘奧標誌向鳥巢地面按下,地面以雪花形態鐫刻出“BEIJING 2022”的字樣,最終完成了冬殘奧會唱片的記錄過程,同時也寓意著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來”。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5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期間,冰雪之上,風聲呼嘯、雪沫飛揚。不同的膚色下是一個個同樣堅韌的靈魂,不同的語言唱出對生命共同的讚歌。此次冬殘奧會,中國軍團收穫18金20銀23銅,金牌與獎牌雙榜穩居第一,多數專案實現歷史突破。中國冬殘奧運動員,用自己的拼搏與奮鬥告訴我們,總有一種精神催人奮進,總有一種力量打動人心。

  3月13日,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上寧夏16歲視力障礙女孩馬奕菲緩緩地用小提琴奏起了《雪花》。在她的旋律中,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主火炬緩緩熄滅。

  這一刻,馬奕菲把美麗、純真、自信的笑容,透過樂器飛出的旋律向全世界展示。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6

  昨晚,北京冬殘奧會落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相聚在雙奧之城,突破極限,超越自我。用真誠與微笑為世界送去了溫暖、團結和信心。這段美好的“雙奧記憶”,我們會永遠記得。

  13日下午,隨著北京冬殘奧會高山滑雪男子迴轉坐姿專案落下帷幕,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6個大項78個小項的比賽全部結束。歷經9個比賽日的拼搏,中國體育代表團共取得18金20銀23銅共61枚獎牌的成績,歷史上首次位列冬殘奧會金牌榜和獎牌榜的第一,實現歷史性跨越。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7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閉幕式13日晚,在國家體育場舉行鳥巢現巨大留聲機,希望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溫暖時刻,留存為永恆的記憶!伴隨著唱片的轉動,唱片上逐漸顯現出運動的人物造型,隨後,一個個賽場瞬間呈現了出來,雪容融又又又又上場了!融寶,感謝你給我們的所有溫暖和快樂!

  冬殘奧會閉幕式現場全景,震撼又令人感動,《愛的感召》這是一個由聽障演員表演的節目,200多名演員用手語進行表演,演員們用手語講述親情、友情、愛情,講述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鼓勵、等候、交流,鳥巢上空現,北京2022”“BEIJING”焰火造型,璀璨的光芒見證難忘的冬殘奧記憶。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8

  今晚(3月13日),冬殘奧會在“雙奧之城”北京完美落幕。北京冬殘奧會開賽以來,中國體育代表團選手捷報頻傳。最終中國體育代表團以18金20銀23銅的戰績為本屆冬殘奧會畫上了圓滿句號。冬殘奧會的閉幕式也給了我們極大的驚喜,"在溫暖中永恆”這個主題更是在閉幕式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榮耀不只是金牌,所有拼搏者都是我們的驕傲。中國代表團最多1天收穫15個金容融,也湊齊了2個金牌九宮格。

  運動員們的英勇拼博鑄就了這場賽事的精彩絕倫,成就了自己的不凡,也造就了國家的榮譽。

  閉幕式延續“一朵雪花”的故事,一個直徑55米左右的圓形視覺符號貫穿全篇,突出呈現“在溫暖中永恆”的核心主題,也代表著北京雙奧在今天畫下一個圓滿的句號。

  現場觀眾和嘉賓都收到了一本精緻美觀的手冊,手冊中首次新增盲文的設計,彰顯出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9

  閉幕式表演開始,當數百位手語表演者高舉手掌,“留聲機”上呈現出“愛”的字樣造型。每顆星星點點的螢火之光,在夜晚雖不耀眼;但當它們匯聚到一起,卻被賦予了能夠點亮世界的力量!

  在由定音鼓構成的“錶盤”形象上,60名殘健共融的表演者用行為模擬著“指標”每圈60個時間刻度的行進軌跡。從中國傳統的天干地支時辰和二十四節氣、到世界通用的象徵時間概念的符號,都隨著時間的軌跡應運而生。

  雪花火炬臺緩緩降下,在盲人演員小提琴演奏的主題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緩緩熄滅。時光流淌,記憶永存,微火不微,永恆綿長!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落下帷幕,在這個春天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名冬殘奧運動員在這個地方為全世界留下了無與倫比的拼搏記憶。溫暖,是人生中的難忘記憶;永恆,是全人類的美好願景。在溫暖中永恆,在拼搏中一起向未來,致敬每一位冬殘奧運動員!這段美好的“雙奧記憶”我們會永遠記得!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10

  2022年3月13日,北京冬殘奧會正式落下帷幕。冬殘奧會閉幕式由張藝謀擔任總導演、沈晨擔任導演,以“在溫暖中永恆”為主題,回溯了過去9天賽事的精彩時刻與感動瞬間,將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偉大時刻永遠保留下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資訊藝術設計系主任王之綱擔任此次開閉幕式的影片總監,聯合國內多家頂尖視覺設計團隊、多所高校優秀師生團隊,在開幕式“同心圓”視覺形象的基礎之上,加入特殊的舞美裝置,從而重新塑造了一個“留聲機”的視覺形象,運用先進的視聽科技及注重情感表達的藝術表現手法,達到“溫暖感”“記憶感”“包容感”的統一,實現了“讓溫暖成為永恆”的主題。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後感11

  如果冬殘奧會開幕式主要展現的是殘健融合的理念,表現出全世界對於殘疾群體的尊重,那麼冬殘奧會閉幕式則傾向於展現溫情的記憶。閉幕式的視覺意象在開幕式“同心圓”的形象基礎上,加入了一個“唱針”舞美裝置,從而重新塑造了“留聲機”的視覺形象。影片總監王之綱認為,“相對於現在很多新的儲存媒介來講,唱片具有紋理的質感與情感的溫度,它更容易勾聯起觀眾對這段珍貴時光記憶、懷念的共情感。”

  在冬殘奧會的閉幕式舞臺及表演空間的構建上,視效團隊採用了圓形唱片的概念,作為冬殘奧會這段時間記憶的儲存載體貫穿始終。一方面,唱片機是一個重要的舞臺演出空間支點,所有的閉幕式演出、儀式都會在圓形的唱片空間中完成,例如,入場儀式中唱片所形成的地球影像將各國殘疾人運動員旗手納入其中,表達人類“共享地球、團結一心”的期望;另一方面,唱片機也是一個寄託追憶的空間載體,記錄了冬殘奧會上運動員們的高光時刻,以愛的感召呼喚一個殘健融合的美好未來。在最後的熄火環節中,唱片機不斷“凝固”本屆冬殘奧會的難忘回憶影像,展現出殘疾人運動員拼搏向上、頑強奮鬥的精彩瞬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