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通用10篇)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通用10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1

  3月4日,2022北京冬殘奧會在鳥巢盛大開幕,再次上演中國人的浪漫。如果奧運會選出的是人類最巔峰的身體,那麼殘奧會決出的就是人類最不屈的靈魂。奧林匹克向殘疾人敞開平等的大門,讓奧運會不僅僅是體育競技的賽場,更有著呵護生命的要義。下面我們一起回顧北京冬殘奧會上溫暖與感動的瞬間。

  1、殘疾人合唱團齊聲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在迎國旗入場環節,現場的殘疾人合唱團和兩側的24名青年學生,以無伴奏的方式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共同唱出對祖國的熱愛。

  2、手語唱響國歌

  開幕式上,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伴隨著莊嚴的國歌,現場的聽力殘疾人,用手語深情地唱著國歌,表達著自己的愛國之情。

  3、冰壺倒計時

  在倒計時環節,輪椅運動員將冰壺推出的那一刻,倒計時數字10至1在賽道上亮起,到冰壺正中大本營時,倒計時剛好結束。冰壺倒計時充滿了科技感和夢幻感。

  4、手手相傳的殘奧會會徽

  在殘奧會徽展示環節,兩個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畫出了殘奧會會徽,這枚小小的會徽手手相傳,場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殘奧會徽。手手相傳的殘奧會徽也把殘奧精神和希望傳遞出去。

  5、盲人運動員點燃主火炬

  主火炬臺由我國盲人運動員李端、殘奧會4枚金牌獲得者點燃。在摸索中,在全場的加油聲中,李端成功將火炬嵌入主火炬臺。北京冬殘奧會和北京冬奧會主火炬點燃的方式完全一樣,也體現了真正的平等。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2

  3月4日晚,冬殘奧之花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綻放。

  冬殘奧會開幕式的舞臺中央,幾名視力障礙的孩子拿著畫筆,潑灑出熱烈鮮豔的顏色和可愛的笑臉。他們稚拙的作品被疊印到鳥巢現場巨大的“畫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顏色盡情揮灑到天地間,最後,呈現出2022冬殘奧會聖火雪花的圖案,伴隨《冬奧之花多美麗》的音樂,聖火緩緩升起在鳥巢上空....

  這個環節擁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冬殘奧圓舞曲》,它的創意來自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的建議。

  而這些演員中,約有一半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聽障舞者。

  “開口說話”的舞蹈鞋

  為了這朵綻放的雪花,舞者們已經排練了三個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駐地進行前期訓練;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興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進行封閉集中排練;1月23日轉場到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下稱“體管中心”),進入模擬場地排練階段,這也意味著,進入了高強度的訓練階段。

  這期間,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30位聾人演員還承擔了央視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務。

  時間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點,距離冬殘奧開幕還有19天,位於順義體管中心的場地依然燈火通明,臨時搭建的十米高臺上,編導裴雲用麥克不斷喊著指令,演員們在手語老師幫助下調整著自己的位置。

  面對這樣高強度的排練,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舞蹈一隊的聾人演員魏菁陽習以為常,她打著手語告訴記者:“我們通常是早上9點排練到晚上11點,如果是在這個模擬場地排練就會排練得晚些。然後,每天工作人員會在群裡發各個節目第二天的排練時間和場地。”

  記者注意到,提及《冬殘奧圓舞曲》的結束時間,她們的言談中總是會出現“拉晚”兩個字。

  “拉晚就是沒有點兒,直到完成當天的排練任務,最晚一次是到兩點。”一天的排練,魏菁陽已經很疲憊,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練場上。

  模擬場地是三個訓練場館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個,演員都穿著厚厚的長羽絨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滾動作,需要演員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練下來,地面已被擦的乾乾淨淨。更讓人心疼的是,長時間排練下來,大部分演員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劉巧的舞蹈鞋。”藝術團三隊演員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腳趾頭調皮地說,舞蹈三隊演員劉巧的舞蹈鞋已經可以開口“說話”了。

  其實,藝術團新買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沒有人去換新鞋,不是不喜歡,而是磨損得太快,這樣可以節省一些。

  “這是我們的戰績,我們要堅持到最後一刻。”演員們紛紛秀出了自己的戰績,而同樣被她們視為戰績的還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陽翻看著手機裡的照片,“我們剛開始練,身上被椅子硌的到處是淤青,感覺身體都不是自己的,睡覺都能疼醒。”

  記者瞭解獲悉,《冬殘奧圓舞曲》需要演員透過旋轉椅子完成舞蹈動作,椅子和人如何協調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轉,就成了舞蹈的關鍵,也是訓練難度最大的地方,這需要長時間不斷地練習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體。艱苦的訓練,身體的疼痛,也有演員為此流淚,但最後大家都堅持了下來,沒有一個人退出。

  “為了祖國、為了冬殘奧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氣,讓大家都堅持了下來。”魏菁陽堅定地說。

  讓平凡生命極致綻放

  在舞蹈情境上,《冬殘奧圓舞曲》立足於雪花紛飛的冬季背景,採用了三段式結構:開篇描繪銀裝素裹、潔白無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飛舞,盡抒隨境而舞、隨心而歌的堅韌信念;末尾徜徉於充滿生機的未來,呼喚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為了首次在殘奧會上的亮相,除了演員外,幕後的很多工作人員同樣演繹著“呼喚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場景。

  談起《冬殘奧圓舞曲》,編導李文倩非常興奮地拉著記者一路小跑去欣賞她們用一根根牙籤擺出的各式各樣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籤就代表了一名演員,“我們這個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導那個位置才能看到整個雪花的造型,並單單就這個節目的雪花造型,我們就曾想了100組。”

  手語指揮劉倩是藝術團的化妝師,團裡兩個舞蹈老師都被借調導演組了,她臨危受命擔起了手語指揮的角色。

  她同時也是兩個女孩的媽媽,“我回去要用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員穿著這麼厚的衣服,在這麼冷的場地排練,多艱苦,她們只看到了電視上光鮮的一面。”

  看著演員訓練的照片,已經兩個月沒回去看孩子的劉倩,心裡還惦記著回去怎麼教育孩子。談起演員訓練,劉倩也是感慨萬千,“藝術團的精神在這些演員中傳承了,魏菁陽、祝悅她們不管訓練多苦多累,都咬牙堅持。”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是藝術團一代代演職員保持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在她們中傳承。

  作為編導之一的李文倩,同樣借調於藝術團。她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愛人是位外交官,長期駐外,兩個年幼的兒子只能扔給父母照顧。提起孩子,在演員面前表現格外堅強的李文倩還是沒能忍住眼淚,“我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對孩子充滿愧疚,忙完活動,就想好好陪陪他們。”

  據記者瞭解,《冬殘奧圓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圓,它有著中國古老的哲學寓意,包含著人和人的團結、友愛、攜手向前,這個中國最古老、最質樸的情感。如今,這些舞者和幕後的英雄們,在舞臺上,準確詮釋了“以生命的綻放”的主題,舞臺下,她們自強不息、突破自我,展現了殘疾人對“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帶領數十名殘疾人表演者用手語“唱”國歌……她們以溫暖而充滿力量的演繹,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殘疾人的風采,向殘奧精神致敬。

  這畫面,無聲,卻震撼人心。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3

  3月4日,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即將精彩亮相。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國家體育場“鳥巢”。

  “開幕式的感覺是五彩斑斕”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將在8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透過10多個場上環節展現殘疾人的故事。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就緒,今晚將進行演出前的最後一次彩排。據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透露,冬殘奧會開幕式與冬奧會開閉幕式不一樣。冬奧會是冰雪藍而這次是五彩斑斕的感覺,表達一種熱烈的、打動人心的情感。參演人員殘疾人佔比30%

  “同心圓”理念是亮點

  本次冬殘奧會開幕式匯聚了來自全國多地、各行各業的參演人員,其中殘疾人佔比為30%。主創團隊運用模擬排練技術提高排練效率,凸顯人文關懷。透過將殘健融合的理念貫穿於內容和形式當中,闡釋自強不息、同心與共的精神核心。提及冬殘奧會開幕式的亮點,開閉幕式導演沈晨表示,開幕式從始至終無論是舞美空間、視覺空間還是表演空間都在強調“同心圓”的概念。

  “‘同心圓’本身是一箇中國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還有非常好的寓意,團結、友誼、平等對於殘健共融的這屆冬殘奧會開幕式這個理念是最重要的亮點。”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4

  “我會拼盡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領獎臺為國爭光。”1月16日,到達張家口崇禮萬龍滑雪場後,將出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景縣籍高山滑雪運動員張夢秋,第一時間給景縣的母親高立敏打來電話,平和的聲音中透露著自信。

  “她永遠是我們的驕傲。”談起身殘志堅的女兒,高立敏滿臉自豪。

  今年剛剛20歲的張夢秋,有著6年運動員職業生涯。14歲時,因患小兒腦性癱瘓導致身體具有一定運動功能障礙的她,成為了河北省殘疾人冬季專案隊的一名運動員,專攻高山滑雪專案。因為身體原因,她的反應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練講解的動作要領,別人一個小時就能學會的動作,對於張夢秋來說需要花兩三倍的時間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輸,在教練的耐心指導下,刻苦訓練,反覆琢磨技術動作,最終熟練掌握了各項技巧,取得驕人的成績。2017-2018雪季,張夢秋開始在全國比賽中嶄露頭角,併入選了國家集訓隊。從2019年開始,她在紐西蘭南半球杯、殘奧高山滑雪世界盃等國際大賽中斬獲6枚金牌,2021年更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殘運會和亞殘運會高山滑雪專案的三冠王。

  在母親眼裡,夢秋是一個開朗、堅強,勇於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來也有著很多的不容易。夢秋曾說:“我的夢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最高領獎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6年來,張夢秋絕大部分時間呆在寒冷的訓練場,一遍遍做好教練要求的`動作,一個個完成好安排的計劃。長時間的訓練和比賽,也給夢秋帶來身體上的傷病,但她仍專心訓練,毫不放鬆。多年以來取得的各種優異成績,都離不開她的努力與堅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為國爭光,我也特別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夢秋僅僅回到老家景縣7天,其它時間便全心備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每週訓練6天,每天堅持在雪道上滑行6個小時,想家時只能打電話回來。每次打電話,面對母親“注意休息”的叮囑,她也總是語調輕鬆地叫大家放心,從未抱怨過訓練辛苦或有壓力。

  “一直以來,我們全家人都很支援夢秋,也很關注她的歷次比賽程序。”高立敏表示,夢秋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比賽當天,全家人將會透過手機、電視等渠道關注她的比賽,為她加油鼓勁,自己也會提前準備好女兒最喜歡吃的美食,等她賽完回家團聚。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5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於3月4日晚在國家體育場舉行,溫泉縣各族幹部群眾透過廣播、電視、網路直播等途徑,收聽收看開幕式直播盛況。大家紛紛表示,開幕式萬眾矚目、精彩絕倫,亮點紛呈、美輪美奐,為全世界送上了一場視覺盛宴,在溫暖、感動的氛圍中展現了“生命的綻放”,展示著殘疾人對“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不久前我觀看了冬奧會的開幕式,4號晚上也特意蹲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了冬殘奧會開幕式,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又回來了,除了震撼,讓我感觸更深的是運動員們身殘志堅的精神,特別是最後一位盲人運動員點火的時刻,當聽見臺下的觀眾為他加油助威時,我感覺到了體育精神的博大。我告訴身邊的孩子,雖然他們有這樣那樣的身體殘缺,但並不會成為他們追求體育快樂的障礙,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學習一輩子!”哈日布呼鎮機關幹部李文婷說。

  安格里格鎮宣傳辦幹部古麗畢亞激動地說:“今日收聽收看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開幕式場面恢弘壯大,令人感動。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展現了殘疾人的故事。延續‘簡約、安全、精彩’的理念,突出殘健融合理念,把文藝演出融入儀式流程中,呈現一場溫暖、感人、精美的開幕式。”

  查干屯格鄉呼斯塔村村民阿麗說:“我全程了觀看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深刻的感受到此次盛會所承載的價值觀念和重大意義。相信今後殘疾人體育運動將進入社會大眾輿論視野,從而有效地提升公眾對殘疾人競技體育事業在後奧運時代發展的關注度,以及殘疾人群眾投身體育運動的熱情。”

  溫泉縣聾啞殘疾運動員阿依開吾沙爾·地力木拉提雖然說不了話,聽不到聲音,但是看到冬殘奧會的開幕式也是激動不已,用手語和書寫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內心的喜悅和對冬殘奧會的祝福:“我聽不到,也不能說話,但我會寫,冬殘奧會開幕了,我非常喜歡運動,高位截癱11年邵陽城步女孩楊淑婷走著傳遞冬殘奧會火炬。盲人火炬手李端點燃冬殘奧主火炬,全場觀眾高喊加油,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綻放。殘奧會的意義應該就是用榜樣的力量教會我們怎樣打敗生活,戰勝困難,中國冬殘會健兒加油。也希望我能登上冬殘奧會的舞臺,為祖國爭光!”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6

  3月4日晚,五彩斑斕的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在鳥巢盛大上演。而在近一個半小時的開幕式直播中,來自北京市健翔學校的教師劉丹用流暢的手勢和溫暖的笑容,為電視機前的聽障人士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解說”。在接下來的冬殘奧會比賽中,她將和學校手語翻譯團隊的其他4名老師繼續投入到體育新聞的“無聲播報”中。

  “留給我的準備時間其實不多。”劉丹回憶,在接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的手語翻譯重任時,距離開幕只有十幾天的時間。雖然曾多次參與過大型活動、重要會議,也在2021年承擔了東京殘奧會開幕式的手語翻譯工作,劉丹還是有點兒緊張。此外,各個代表團名稱的翻譯也有不小的難度。為此,她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出場的各代表團為模板,對照國家通用手語詞典將每個國家的譯法反覆練習。

  真正拿到開幕式解說詞已經是開幕當天的傍晚了。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劉丹迅速熟悉著解說詞,梳理著流程,並重點翻看了中國代表團的資訊,緊張的心情安定了不少。晚上8時,她精神飽滿地坐在了演播室中,以雙手言心聲,將開幕式上的精彩瞬間一一“講”給聽障人士。她還不時用餘光瞥一下螢幕,調整著自己的坐姿和狀態。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在視障運動員李端摸索著點燃主火炬時,劉丹本有些安定的心情又緊張了起來。那漫長的一分鐘裡,劉丹內心也在做著掙扎。“對於手語翻譯來說,我們的原則是如實傳達說話者的語意,是不能表達自己個人想法的。”劉丹說,那段空白裡,解說員雖然一直沒有說話,但現場確實是有聲音的,觀眾都在為李端加油。這個聲音要不要翻譯出來?沒有絕對的原則。劉丹幾經考慮,還是緩緩伸出手,握拳,比出了“加油”的手語。“現場的氛圍讓我覺得,我應該把‘加油’的動作打出來。”

  “在這一刻,從這一刻,我們一起守護這心中的一團微火,一起守護這觸手可及的一片光明。”伴隨著最後一句解說詞,劉丹的開幕式翻譯工作也告一段落。不是業內人士可能注意不到,在翻譯“守護”這個詞時,劉丹特意將手向胸口緊緊貼了貼。“沒有技巧上的思考,完全是情感上的本能反應。”劉丹說,手語通常可以根據實際場景做一些微調,這也讓手上的動作有了更多的溫度。接下來,劉丹還將和同事繼續投入到體育賽事的新聞報道中去。“我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工作,將聽障人士和健聽人之間的隔閡打破,為聽障人士架起一座橋樑,讓他們也能更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接受對等的資訊,同享運動盛會。”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7

  在6日的殘奧高山滑雪和殘奧越野滑雪賽場上,中國選手迎來了集體爆發。梁景怡、張夢秋分別摘得殘奧高山滑雪男、女超級大回轉(站姿)金牌,鄭鵬和楊洪瓊則包攬了殘奧越野滑雪男、女長距離(坐姿)冠軍。本屆賽事之前,中國運動員從未在冬殘奧雪上專案奪得過獎牌,因此每一枚金牌的背後都代表著一次突破。

  當張夢秋越過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岩石賽道終點,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與歡呼,中國殘疾人高山滑雪完成了冬殘奧金牌“零”的突破。在一天前進行的殘奧高山滑雪女子速降(站姿)專案中,即將20歲的張夢秋以0.1秒之差屈居亞軍。6日賽後她說:“我成功把獎牌換了顏色,現在感覺特別開心、激動。這是中國高山滑雪的重要時刻!”

  同樣迎來榮耀時刻的還有日本運動員村岡桃佳,她在殘奧高山滑雪女子超級大回轉(坐姿)比賽中收穫了自己在本屆賽事上的第二枚金牌。“雖然感覺有些地方還能做得更好,但我最終贏得了金牌,所以我很高興。”她說,“我覺得我滑得很有侵略性,這就是我的比賽風格。”

  輝煌的背後離不開運動員平日的刻苦訓練和比賽中的拼搏精神。“我根本沒想過自己能拿一塊金牌,這一切都像是做夢一樣。”在奪得殘奧越野滑雪女子長距離(坐姿)冠軍後,中國選手楊洪瓊激動地說,“我一直都希望自己默默努力,然後一鳴驚人。是訓練中的汗水和淚水,還有我在賽場上的拼搏與堅持,讓我站上最高領獎臺,實現了願望。”

  當日,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舉行的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輪椅冰壺迴圈賽中,中國隊以9比3戰勝愛沙尼亞隊。

  此外,在6日結束的一場殘奧冰球小組賽中,中國隊以5:2擊敗捷克隊。當日進行的兩場輪椅冰壺迴圈賽裡,中國隊分別以1:5不敵瑞典隊、9:3戰勝愛沙尼亞隊。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8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看了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開幕式。其中,大部分的情節與冬奧會的開幕式是很像的,但與眾不同的是,這次的開幕式有將近30%的殘疾人參加。如果說哪個情節最讓我激動,那一定是最後一位火炬手——李瑞將火炬插入主火炬的情景了。

  李瑞在18歲的時候,因過期的滅火器爆炸而失去了雙眼。他曾參加過四屆殘奧會,並得到了4枚金牌的好成績。今天晚上,他要把火炬插入主火炬,對他是一次極大的考驗啊。在別人的帶領下,李瑞走向了升降臺,隨著升降臺的升起,上帝對李瑞的考驗也開始了。他先摸了摸插火炬的地方,確定好位置後,他就將火炬往主火炬一插,但由於角度不對,所以他一直插不進去。此時我心裡真著急,真想跑上去幫他把火炬插進去。這時,現場有人喊了一句“加油”,隨後,加油聲和鼓掌聲不斷起伏,終於,他成功的把火炬插入了主火炬裡。這時,我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一個殘疾人雖然失去了雙眼,都這麼努力拼搏,更何況我們正常人呢?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9

  在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上,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五星紅旗緩緩升起時,由團長邰麗華帶領的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與北京聯合大學等45名聽障演員用手語“唱”國歌,雖無聲,但意濃,感動了現場所有人。

  大膽“唱”出心中熱愛在登場前的後臺通道內,所有演員正在有序備場,當場內的國歌聲響起,只見演員、工作人員整齊站立,聽障演員也隨之站起來面向場內。沒有人指揮,這是刻入身體的自覺;沒有人要求,這是留在心中的熱愛。

  手語和口語一樣也有方言,最初各地都有不同的習慣手勢。邰麗華回憶起以前“唱”國歌的時候,由於沒有標準,也沒有節奏,打手語時畏首畏尾。“就像唱歌跑調一樣,小心翼翼放不開。”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通用手語版正式實施,邰麗華正是國歌通用手語推廣的示範者。2021年全國“兩會”上,邰麗華用手語唱國歌的影片,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堅定、有力的動作感動了網友。“現在有了國家標準,我們打起來更有力量了。我們也能大膽地把對祖國的這份熱愛表達出來,向世界傳遞一種精神力量。”邰麗華自信地說。

  手語國歌元素首登奧運舞臺此次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是歷史上首次將手語唱國歌作為表演元素增加其中。“能夠站在這個舞臺,用手語唱國歌,就是國家關心、關愛殘疾人的生動體現。”在排練的時候,全體演員尤其注重細節的把控。“前進”手勢的方向,“不願”轉頭的幅度,邰麗華一遍一遍帶著練習,糾正動作和表情。“國歌是莊嚴神聖的,我們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代表了殘疾人的形象。”

  演出方案最初只有北京聯合大學的女大學生,在邰麗華的建議下作出了修改,“我們的國歌是鏗鏘有力的,只有女性,似乎缺少一些讓人振奮的力量。”此後,導演組增加了12名聽障男演員。國旗下男子的陽剛和女子的柔美相得益彰,整齊劃一的動作、堅定的情感,一次次打動觀眾。

  殘健融合才是最重要的奏唱國歌時不僅有殘疾人代表,還有健全人。來自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和殘疾人共同完成一項表演任務,他們推著輪椅,攙扶盲人,逐漸和殘疾人融為一體。邰麗華特別提到這次冬殘奧會上的融合理念,“殘健融合理念才是最為重要的。”邰麗華說。

  殘疾人是人類大家庭的平等成員,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既體現了體育精神,也是“平等、參與、共享”理念的體現。一位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對記者說:“幾個月的訓練,我們天天和殘疾人朋友在一起,我都學會手語了。”的確,在交流中共進退,在和諧中同成長,正是這樣的有愛互助,讓手語演出成為開幕式亮麗的一幕,成就了難以磨滅的精彩瞬間。

  北京冬殘奧會四年級個人觀後感10

  當各國殘疾人代表隊出現在殘奧會開幕式現場時上時,我突然感覺到:殘疾人勇敢的站在競技的舞臺上,這也是拼搏進取的精神的一種證明與實現。人類超越自我和追求極限的勇氣與決心,本身就是不分國界、不分人種的共同精神家園。

  正如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會徽“飛躍”,把漢字“飛”,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滑行衝向勝利的運動員形象,象徵並激發運動員以堅強的意志作為精神的翅膀,在冬奧賽場上放飛青春 夢想。

  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沒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殘奧會就是這樣在賽場之外讓我們收穫許多。不管我們是誰,都應該永不放棄地努力。就像一句聞名的廣告詞說的那樣,世間“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想去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