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精選9篇)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

  《長津湖之水門橋》是《長津湖》的續集,不管是劇情還是投入,這部劇都遠超第一部,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精選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

  看完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給我的感受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一群熱血男兒硬是憑著堅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戰鬥任務。電影讓觀眾很好地體會到什麼是保家衛國,什麼是鋼鐵長城,什麼是以命相搏。

  一、三場戰鬥

  面對計劃從下碣隅裡機場撤逃的美軍,志願軍藉助搶來的美軍炮火向敵軍陣地展開了衝鋒。敢打敢拼的志願軍不顧一切地衝向美軍,喊聲震天,號聲響亮,無懼生死。這雄赳赳,氣昂昂的氣勢對美軍形成了心裡上的絕對碾壓,以摧枯拉朽之式打的美軍哭爹喊娘,抱頭鼠竄。

  敵軍逃向興南港的必經之路——水門橋,成了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接到命令的穿插七連在連長伍千里的帶領下必須要炸掉這座橋。從橋南,橋北,水泵機房,敵指揮部四方面協同進攻,憑藉指揮員的經驗和智慧,戰友間的默契和配合,大家戰鬥時的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最終成功的炸燬了大橋。

  橋又被敵人增援部隊修好了,所剩無幾的志願戰士這次選擇了向死而生。抱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心,以命相搏也要炸燬這座橋。用血肉之軀鑄就鋼鐵長城,以血肉之軀化為炮火炸藥。

  二、戰友的情義

  英雄的連隊有著英雄的氣質。餘從戎憑一己之力引開敵人轟炸機群,保護了戰友們的生命;連長伍千里被困橋下,命令大家撤退不要管他自己,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前仆後繼,爭搶抱著炸藥包衝向敵軍坦克的兄弟們等等,每個志願軍戰士心中想到的只有祖國,只有親人,只有戰友,而從來沒有考慮個人的安危和生死。

  三、敵我對比

  一群衣衫襤褸,傷痕累累,食不果腹,口乾舌燥的志願軍戰士。即使外表形象有些差強人意,但也掩蓋不了那炙熱的眼神,不屈的信念和高尚的靈魂。那是一群有著萬丈光芒的軍人,精神的強大可摧毀一切尖端的武器。

  敵軍衣著光鮮,武裝到了牙齒,喝著熱咖啡,吃著熟牛排,天上有著絕對優勢的飛機戰鬥群,地上有著火力威猛的坦克大炮,然而內心卻是充滿了恐懼。曾經的驕傲自大,不可一世在現實面前被無情的打臉。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最後,請允許我套用作家魏巍的名言結尾:親愛的朋友,當你坐在電影院裡觀看電影時,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許很驚訝的說:“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會告訴你,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只有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

  向我們最可愛的人致敬!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2

  我其實非常害怕寫愛國電影的觀後感,特別是歌頌朝鮮戰爭英勇事蹟的電影觀後感。今年的《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電影,我甚至覺得它都不應該播放出來。因為長津湖戰役無論於勝方中國還是敗方所謂聯合國軍都是慘無絕倫的戰役。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不能只說志願軍政治覺悟高為了新中國的和平發展拋頭顱灑熱血,而忽略了我們軍團的宋司令的有勇有謀。同樣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也不能只說麥肯阿瑟他傲慢輕敵,而忽略了他們也可以不慌不忙臨危不懼。

  戰爭的慘烈已經超出了人性的極限。單從人類的基本認知和道德要求來講,估計美軍的將領和士兵已經跪地了。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明白過有信仰的人是可以用精神意志來戰勝客觀困難的。說實話我也不明白。以前看到毛主席推崇荀子“人定勝天”的哲學思想,我個人認為是值得商榷的。今天看這個《長津湖之水門橋》,人定勝天的哲學思想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長津湖戰役獲勝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難怪敵軍美帝陸一師首長史密斯將軍對天長嘆,“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不可戰勝的!”

  想到現在的中美關係,如果美帝還用這種以實力的地位來跟中國談話的做法,那是真的行不通的了。今年我們楊主任已經在阿拉斯加正告過他的美國同行,“美國沒有資格從實力的地位同中國談話。20年前,30年前,你們就沒有資格。”我想說的是恐怕早在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時美帝就已經沒有資格從實力的地位同中國談話了。

  東方和西方可以合作不一定要對抗。就像千百年來,傳統的強大的東方政權沒有去壓迫沒有去征服西方。現在經過幾百年的工業發展後的以美帝為首的西方也不應該去壓迫去征服東方。最好是完全從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國家撤軍。

  而在世界經歷資訊革命的當下,西方應當用正確的方法方式來跟東方競爭,而不是透過扣人制裁斷供這種極端的方式來阻撓東方在資訊革命中取得的發展。

  事實已經證明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極端阻礙發展甚至試圖剝奪發展權利的做法是完全行不通的。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3

  這一仗打出了軍威和國威,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國成立伊始,面對的是長期戰爭造成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和各方面極為嚴重的困難。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境危急請求中國出動軍隊進行支援的情況下,以毛主席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與世界上大資本主義國家的軍隊——美軍作戰,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力量,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正氣凜然。可以說,是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奠定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進一步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億萬中國人民心中堅強的核心領導地位。中國各族人民堅信,跟著黨走就有希望,聽黨指揮就能勝利。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4

  大年初一的早晨,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影片,片名是《長津湖之水門橋》,是延續《長津湖》的故事線。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水門橋戰役,對戰雙方是第九兵團和美軍陸戰一師。面對志願軍的強烈攻勢,美軍被打得節節敗退,落荒而逃,水門橋就是美軍撤退路線的關鍵點。第七穿插連三炸水門橋,最後英勇犧牲,只剩伍萬里一人生還。

  隨著抗戰情節的深入,我多次熱淚盈眶,第七穿插連為了炸燬水門橋,每個戰士都在拼命,都在為了完成任務而做好視死如歸的準備。伍千里說:“只要橋在,任務還在,美軍修一次,我們炸一次。”當時的長津湖,氣溫已近零下四十度,美軍外圍有先進的軍艦、鋪天蓋地的飛機、強大的陸戰師以及充沛的物資,反觀我們的戰士,武器上只有步槍、迫擊炮,他們日夜隱蔽在雪山坳裡凍得瑟瑟發抖,唯一的食物就是揣在懷裡凍得硬邦邦土豆了。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們沒有退卻,毅然守護著我們祖國的疆土,這是一個多麼偉大而無私的壯舉哪。

  此時,我已流淚滿面。我不禁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鑄成的,我們要感恩生活,珍愛和平,銘記歷史,從小立志,作為一名學生,要把自己的使命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努力學習,艱苦奮鬥,爭取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5

  今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上映的《長津湖之水門橋》。

  長津湖戰役發生於1950年11月27當時中國第九兵團初入朝鮮,當時的志願軍到達朝鮮時已是10月下旬,又是寒風凜凜,可是他們並沒有退縮因為美軍已經跨過三八線,很快就會越過鴨綠江,戰火燃燒到中國邊境,所以他們沒有理由退縮,因為他們需要守護他們身後億萬萬的人民,所以他們毫不退縮的向前衝鋒陷陣,保家衛國。

  愛國,這兩個偉大而又十分平凡的字眼,但在這些戰士中紮了根,當那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們在雪地中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時,愛國情懷支撐著他們已經近奄奄一息的身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了美國王牌戰隊,一次又一次得近乎無人可及的勝利。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是的,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應當好好學習,奮鬥拼博,才能對的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的生命和鮮血。

  中華民族的崛起,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任務。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6

  今晚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看之前由於鋪天蓋地的宣傳和讚美,因此抱走很大期待。看後總體感覺還行,在國產電影中屬於質量較好的。電影院裡幾乎座無虛席,大家都是懷著緊張而激動的心情看完了電影。

  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電影到底應該表達什麼?作為第七藝術,它的.表達應該是透過聲光電等綜合技術手段而進行故事的表述並透過故事來傳遞價值觀。從技術角度而言,總體可以打八十分,在國產片裡算是不錯的,尤其是對現場氣氛的渲染,空襲的震撼,近距格鬥的殘酷表現的大有進步。雖然在故事的講述上由於線索較多背景複雜,但這與這次戰役本身的宏大背景和複雜程度是有關的。而且電影中的主角九兵團第七連總體上還是比較突出的。人物刻畫也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毛岸英和楊根思、冰雕連等個人和群體英雄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其次是電影對白。這是很多國產電影電視劇的硬傷,但在這部電影中總體還行。美方的對白相對精煉直接,看上去逼真度還原度較高;中方對白作了一定的創新嘗試,在進行對話設計時也穿插了一些輕鬆幽默的對白,觀眾給與了正面回應,達到了效果。尤其是雷公犧牲那段很令人感動。

  再次就是背景音樂。這部電影所展現的是美軍強大的軍事科技和火力與志願軍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正面對抗,在戰場上,於我而言氣氛絕對應該是緊張壓抑到令人窒息的。但是電影中卻高強度反覆出現大音量的激越的背景音樂,使得志願軍的精神展示得到了較好的表現,使得整部電影主題得到恰到好處的昇華。

  電影散場時,耳邊響起了一個女孩的歌聲: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7

  看了最近剛出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我感慨萬分。七十多年前,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進行一場守護正義的戰爭。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最英勇的人,最可敬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築起一道牆,阻隔美帝主義的侵略,保衛了中朝兩國的和平與安寧。

  是戰爭無疑是殘酷的。《長津湖之水門橋》裡,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但他們仍舊堅持在抗戰的一線,只是因為那保家衛國的決心。電影中有一幕火車上路過長城的場景,而他們就是長城,用生命築起長城換來和平。

  《長津湖之水門橋》裡,看到美國的飛機轟炸我們最可愛的人,看到我們最可愛的人不到最後不放棄,看到他們用盡一切力量去反抗美軍,我抑制不住地哭了。我在想,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現在會是什麼樣。所以我們應該一直銘記他們,緬懷他們。

  先輩們用鮮血寫下的歷史,用青春和生命換來的和平,人們不會忘記,更不敢忘記。《長津湖之水門橋》的上映讓人們對抗美援朝戰爭有了更多的瞭解,讓人們對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珍惜。

  惟願硝煙不會再瀰漫,和平不會再消逝。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8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整部影片都非常震撼,是根據歷史真實改編,一個個炸彈從頭上飛過的時候,彷彿就在戰場上,身臨其境。電影裡有兄弟情,戰友情和家人的不捨,師長犧牲每一刻都特別精彩,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愛國。是這兩個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士們的心中紮了根。當那許多無名的烈士們,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當那許多無名的英雄們在雪地裡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的時刻。愛國情懷支撐著他們已近奄奄一息的軀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美國的王牌軍團,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無人可及的勝利。

  他們,戰無不勝,他們毫不畏懼;把生命的鮮血點綴在偉大祖國母親上;他們,永遠把祖國放在第一位他們;戰勝了困難。

  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十九萬七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湧現出了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三十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六千個功臣集體。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9

  過年期間,我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劇情十分感人,讓我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第七穿插連,接到一項任務,炸掉美軍陸戰一師的撤退必經之路---水門橋。第一次炸完被美軍及時修復;第二次用夜間投襲,只炸了一小段;第三次也沒能成功。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給敵人在精神上以催殘,功不可沒,使得抗美援朝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這部電影中令我最為感動的是影片中,當戰鬥結束後的伍萬里的一句臺詞:報告,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報告完畢。看到這一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感動萬分,淚流滿面,體會了戰爭的殘酷,戰士們的英勇無畏,氣壯山河的豪情壯志。可能現實比電影中的情節更殘酷,更震撼人心。電影中戰爭的場面十分逼真,讓你如身臨其境,那一聲聲的槍響,一顆顆的手榴彈爆炸,機槍,飛機的轟鳴聲也讓人們倍感緊張。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願軍奔赴戰爭,為我們創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們就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都是先輩們一次又一次地戰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保衛國家領土和人民的安全。我們要銘記歷史,牢記使命,他們值得我們敬佩,向英雄們致敬,謝謝你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