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精選20篇)

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

  一、長津湖之水門橋的內容簡介

  《長津湖之水門橋》作為電影《長津湖》的續集,講述了七連戰士們在結束了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又將面臨更艱鉅的挑戰和更猛烈的火力,他們將在美陸戰一師撤退路線上的咽喉之處——水門橋阻擊敵軍,任務會更加艱鉅,戰鬥場面會更加激烈,為贏得勝利付出的巨大犧牲也會令人更加動容。

  二、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精選20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

  《水門橋》講述了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英雄的故事。伍萬里本來只是一個只會在江邊打水漂的頑劣少年,他參軍最初的目的也並不明確,更多意義上只是為了讓哥哥伍千里“看得起”。在上一部《長津湖》裡,伍萬里還是一個面對敵人驚慌得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孩子,但在經受血與火的考驗之後,他逐漸成長為一位勇敢、堅強的戰士。

  尤其是在本片中,伍萬里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遇事不莽撞,在困難面前也不退縮。我們可以將少年的成長視為新中國發展歷史的縮影——每一位觀眾都能從中感受到祖國從一窮二白到強勢崛起的艱辛歷程。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2

  今天晚上剛看完電影《水門橋》,十點鐘結束,現在過去了不到半個小時。於是趁熱打鐵,抒發一下自己觀影時的感受與思考。

  電影上接長津湖戰役,主要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以七連為主,為破壞美軍撤退唯一通道——水門而進行的三次炸橋戰役。最終各部隊均損失慘重,七連只剩下楊萬里一人。美軍成功逃脫,戰士們追擊到最後一刻。

  當駭浪般的戰士們在海岸翻湧,怒吼聲如雷,染著鮮血的紅旗在空中搖曳,我已對戰士們那種憤恨,屈辱,痛苦的情感感同身受。不覺眼角已然溼潤,距離上次看電影流淚不知過去了幾年了。

  電影中,無論是美軍的制空權,還是美軍不斷的供給與強大的武器,都無時無刻不在彰顯敵我力量的不均。但儘管如此,他們依舊戰到最後,戰到只剩下一個人。看完以後,我最大的思考就是:任務沒有完成,人死光了。他們死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又是什麼?為什麼為了如此一個微小的任務七連寧願犧牲如此之多的人?

  當今的社會,充斥著不敢於犧牲的享樂主義。磨滅著新一代人的鬥志,消磨著新一代人的精神。在數十年前的戰爭中,數個犧牲烈士們交織出的抗美援朝精神,便需要我們謹記、需要我們學習。為完成使命,為了後人甘願犧牲奉獻自己的抗美援朝精神,我認為就是電影所要傳達出來的東西。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3

  今天同學去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我不得又一次感嘆和平的來之不易,以及抗美援朝軍人們的英勇善戰。

  中間有幾個片段令我記憶猶新,其中一個就是勇士們在準備炸水門橋前出發時一同凝望祖國的方向的場景——那座高高的雪山。是啊!祖國的方向,太陽昇起的方向,是那麼的明亮,可是他們要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迎接黑暗,迎接戰鬥,迎接犧牲。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那東邊升起的陽光,那近在咫尺的祖國。

  或烈火燒身,最後一步也要趕到機關槍前,堵住槍眼。或不顧生死,看著扔來的手榴彈,為了保護隊友,果斷撲上去抱住。或不知疼痛,腿斷了,也要把訊號傳給傳令人。我在腦海裡一遍又一遍的浮現政治老師的話:這道題要回答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前赴後繼,不畏死亡,堅持不懈,無私奉獻……

  有的英雄長眠於雪山之下,被折磨人的暴風雪摧毀,也許至今他們還在異國他鄉。不過,我們帶回來的,我們要默哀,要崇敬,沒帶回來的,也希望他們能夠去往極樂淨土。感謝你們,是讓你們讓新中國在國際上有話語權;感謝你們,是你們保住了家門口,讓全國人民安全的生活;感謝你們,是你們珍貴的抗美援朝精神,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深受感染,永久銘記你們——我們的英雄。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4

  人們總是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看完這部影片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片仍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在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後,為圍殲撤退的美軍,七連的戰士們奉命炸燬美軍唯一的退路—水門橋,並英勇阻擊敵人的故事。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戰士們的英勇、頑強,即使敵人的火力兇猛無比,即使想過這一仗會犧牲,即使剛剛經歷了生死,體會了戰爭的殘酷,但當衝鋒的號角吹響時,所有戰士依舊奮不顧身、上陣殺敵。當敵人的坦克開來了,他們心知敵人的機槍大炮隨時準備著向他們開火,坦克可以輕而易舉地消滅自己。但是他們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摧毀敵人的坦克,攻下敵人的指揮所。他們曾想過,打完這一仗就回家好好陪伴親人。此時,他們可能無比愧疚,他們會想:對不起,親人們,我不能再回家看望你們了。他們可能無比留戀,他們會想:可愛的新中國呀,我還能回到你的懷抱中嗎?不過他們不會退縮,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這麼一句話:我一定要完成任務!

  然而,片中那句“你們炮營的炮,哪門不是搶來的?”,卻也反映出在抗美援朝時,我們的裝備明顯落後於美軍。正是因為這個,在面對美軍的飛機時,坦克時,我們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正是因為這個,在面對人數比我們少得少的敵人時,我們還要犧牲那麼多人。正是因為這個,我們的補給常常被敵人切斷,戰士們總是要忍凍捱餓,還要與敵人對抗。

  我們作為學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雖不需要像先輩們那樣奮勇殺敵,但我們要繼承他們的品質,像他們一樣堅守崗位。對我們而言,學習是我們最主要的事,只有我們一心紮在學習上,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聽從指揮,老師有時會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但這正是因為老師還關心我們,想讓我們變得更好,所以我們要聽從老師指揮,緊跟著老師的步伐。

  喜歡片中這一句話“這場仗越是難打,就更要打。”這些先輩們用鮮血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作為學生,我們要做到維護他們的尊嚴,像他們一樣,在生活中越是遇到困難,就越要戰勝困難。

  最後,向這些為了祖國而負重前行的人——致敬!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5

  大年初四,媽媽帶我去奧斯卡影城觀看了一部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名字叫《長津湖之水門橋》,看完之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影片一開始,志願軍第七穿插連線到了炸燬水門橋的任務,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裡,戰士們揹著長槍,拿著手榴彈,扛著火箭筒向水門橋出發了。可是美軍陸戰第一師天上有戰鬥機,轟炸機,地面上有坦克,大炮。子彈多的沒處放。燃燒彈,火箭彈等多得數不勝數。這樣的對比,讓我替志願軍戰士捏了一把汗。我心想:要是我們也有飛機大炮,炸橋不就簡單的多了嗎?這讓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對戰爭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隨著戰鬥的打響,我漸漸的被志願軍戰士的堅強、勇敢、智慧所感動了。美軍開始反擊了。可是他們卻被中國志願軍戰士打得節節敗退。美軍只好派陸戰之王坦克出場了。這個龐然大物,子彈打不透,戰士們無法接近。可是坦克所到之處的任何建築以及志願軍戰士都無處藏身。可志願軍戰士一點也沒有退縮,繼續做著衝鋒的準備。有一名叫伍萬里的戰士,他的投彈技術非常好。他在槍林彈雨中站起了身,擰開手榴彈的蓋子,趁著美軍開啟坦克頂部的艙門出來掃射的一瞬間,精準的把手榴彈投進坦克裡。手榴彈爆炸了,坦克被炸翻了。這樣志願軍戰士才接近了橋面。這時我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緊接著的戰鬥又讓我的心繃得緊緊的。神槍手平和經歷九死一生,終於帶著炸藥包到達橋面。可是美軍的又一輛坦克開來了。他只好用巴祖卡火箭筒先攻擊坦克,由於子彈上全是英文字母,志願軍戰士不認識,錯誤地裝上了煙霧彈。雖然精準的打到了坦克,可是煙霧彈對坦克來說根本沒有作用,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志願軍戰士平河被坦克碾軋致死。我心疼得眼淚直流,這該死的美國侵略者!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英語,一定要好好學習各種知識,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不能讓別人再欺負我們!

  歷盡千辛萬苦,付出了許多志願軍戰士的生命,終於完成了任務。在影片結束清點人數時,九連全部犧牲,七連只剩伍萬里一人。看到這裡,我的眼淚忍不住又流了下來。耳邊又響起了指導員梅生的話:“這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無數革命前輩付出了生命。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向英雄致敬!我發誓:我一定不辜負你們的期望,好好學習努力奮鬥,讓祖國更強大!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6

  在觀看完長津湖第一部作品後,我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其中,抗美援朝戰士們不怕犧牲、艱苦作戰的精神使我感受頗深。在長津湖第二部電影水門橋上映之後,我立即前去觀看。看完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我的感受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一群熱血男兒硬是憑著堅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戰鬥任務。這部電影讓我很好地體會到什麼是保家衛國,什麼是鋼鐵長城,什麼是以命相搏。

  這部電影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七連與九連的戰士們,浴血奮戰,拼上性命也要炸燬水門橋,完成作戰任務。戰士平河、餘從戎、梅生、伍千里等等每個人的犧牲都令人心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人的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戰爭的殘酷讓我更加知道要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雖然,在壓倒性的工業優勢下,美軍最終用大型運輸機拉來的橋樑套件成功撤退。但這並不會讓我們的戰士們絕望,一個鋼七連倒下了,會有更多的鋼七連站出來,這傳承不絕的意志正如雪地上迎風飄蕩的紅圍巾那樣,綻放著希望的光彩。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7

  看完了這部電影,很感人,我差點哭了。

  在歷史上,我國之所以打水門橋這場仗是因為要阻止美軍向真興裡的撤退。為了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我國志願軍硬生生的憑藉只在夜間戰鬥就破壞了三次水門橋,當然這也就意味著犧牲了很多同胞。

  吳京在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取材於被稱為上甘嶺最強單兵的胡修道,我查了些資料,這是一位真正的鐵血漢子。他不僅在一天之內帶領戰友打退了敵方40多次的進攻,而且還成功守住了高地,在水門橋戰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然而最後還是犧牲了。

  這些為了水門橋犧牲的戰士們為祖國授予了最高的水門禮,接他們回家。而雖然影片中吳京飾演的角色伍千里骨灰是由弟弟帶回去的,但如果放在今日,他同樣是能受到最高待遇的英雄。永遠敬佩,也永遠會為他的經歷流淚!《水門橋》結局讓人淚奔,雖然大家都知道結果,但看完感受太深刻了。

  這部電影,看的不是多華麗的特效,這部電影反映出的只有真實,但現實比這更殘酷,整部電影貫穿的精神——艱苦,堅韌,堅持。表達的,是一種精神。

  太不容易了,落後的裝備,特別感嘆這句話,“只要橋還在,我們的任務就沒有完成”,雖然已經知道歷史上的結局,到最後水門橋都沒有被炸掉,被人抑制住喉嚨的感覺真的很絕望,但是還是要在絕望中找希望。

  第七穿插連,應到152人,實到1人。這句話充分體現了戰爭的殘酷,但就算僅剩下一人,我們的英雄也義無反顧地衝上前線奮勇殺敵,保家衛國。

  現在,對於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無數被壓迫的人民群眾為此歡欣鼓舞,他們紛紛走上了爭取民族獨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從而動搖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也改變了世界的戰略格局。但對於中國而言,197653位犧牲烈士血灑半島,毛澤東主席也獻出了他的兒子毛岸英!是血與火鑄就了我們這個的不屈民族。歷史不會遺忘英雄的卓越豐功!更不會遺忘這個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

  作為現代學子,我們應該向中國人民志願軍學習艱苦奮鬥的精神,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怕困難,努力學習,讓今天中國之盛世,如昨日先輩所願!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8

  觀看時,我的雙眼在頃刻間不知不覺地溼潤了——這許多鮮活的生命與靈魂,為什麼會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異國的災難?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情懷,到底從何而來?“是的,中國與朝鮮是朋友啊!唇亡齒寒——朝鮮沒了,新中國能長久嗎?”爸爸笑著答道,看著我好奇的眼睛。現在一想,一定是愛國的精神在支撐著烈士們奮勇殺敵。他們是真的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啊!

  1950年,中國第九兵團初入朝鮮。當這些英勇的戰士們正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中時,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煙瀰漫的戰場的訊息又一次傳入了他們的耳邊。這些為我們擋風遮雨的烈士們,在當時,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步入異國他鄉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們如此奮勇、如此拼命地戰鬥,是為了什麼。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忍受著寒冷,端著步槍,在凜冽的寒風中,甘願化為冰雕,也絲毫不願退縮的。這種極其偉大和樂觀的精神,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全部來自於烈士們對於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於大家未來的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渴望。

  愛國。是的,就是這兩個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士們的心中紮了根。當那許多無名的烈士們,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當那許多無名的英雄們在雪地裡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的時刻。愛國情懷支撐著他們已近奄奄一息的軀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美國的王牌軍團,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無人可及的勝利。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樣應當好好學習,奮勇拼搏,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的生命和鮮血。中華民族的崛起,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任務。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是的,我們一定要如飢似渴地學,吃苦耐勞地做,才會使自己強大,才會使我們祖國的未來強大。身為學生的我們,其實也可以做到“精忠報國”。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算是在為祖國分擔。未來的中國,就一定會強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寄託在了我們的身上。你,準備好為它而奮鬥了嗎?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9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扭轉了戰場態勢,打出了軍威國威。電影中的戰爭場面相當的恢宏闊大,殘酷逼真,槍林彈雨中彷彿一架架飛機就正從我頭頂掠過,一顆顆手榴彈向我穿透過來,身臨其境般不由得跟著揪心緊張起來。我同時由衷地感受到現在生活得來不易,“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會由我們的下一輩來打”,讓人淚目。人有我有,人無我有的宏大戰爭場面。讓我不禁感慨:伍萬里的被迫成長史就是一場戰爭的殘酷史。如果不是當時的志願軍奔赴戰場,保家衛國,為我們創造出和平的發展條件,可能我們就要面對被迫的殘酷成長!致敬志願軍。這是一部電影,還是一段歷史,更是一場致敬。只要我們記得,他們便會永生。

  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用血肉為我們拼下來的,我們覺得新時代離戰爭很遙遠,是因為在邊境,有一群可愛的人在守護我們,守衛國家,所以要更加珍惜當下。那時的他們為了下一代不再經受戰爭生活,不顧安危,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現在的新一輩,同樣用生命保護人民安全,保護國土不容侵犯,向最可愛,最英勇的人致敬!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0

  今天我和老爸一起去看大年初一新上映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影前我特別激動,這可是繼《長津湖》這部優秀作品的第二部,我想他各個方面一定不會比第一部差,所以我十分期待這部電影。進影院的時候,我激動的心臟咚咚的使勁兒跳,手都不知道該放在哪裡,像只猴子一樣手舞足蹈。

  看電影的時候,我卻哭了。當我看到平和為了炸掉敵軍坦克而被軋掉手臂時,為他的無所畏懼流淚了;當我看見餘從戎,為了保護七連的其他戰友而義無反顧的吸引敵機而犧牲時,為他的捨身忘我而流淚了;我看見七連指導員梅生開著燃燒的半履帶車衝進美軍營地壯烈犧牲,為他的視死如歸而流淚了;當我看見伍千里為了炸掉水門橋而犧牲時,為他的血染沙場而流淚……

  但是要說整部電影最令人潸然淚下的還得是最後清點人數時的情節:每支部隊都傷亡慘重,可當伍萬里說出:“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時。我的眼淚再次湧出,每一位戰士,都是一位盡忠報國的勇士,是一面英雄的旗幟,讓我的心胸充滿對志願軍戰士的了敬佩之情。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軍人的堅強品質、深厚的戰友之情和強烈的愛國情懷。還讓我見證了伍萬里從一個毛頭小子成長為一個成熟的革命戰士的故事,令我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還讓我懂了一個道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有無畏的精神,勇敢的向前衝!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1

  春節期間,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影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在敵人撤退的咽喉要道“水門橋”,七連戰士與美軍展開殊死搏鬥的故事。

  整部影片是圍繞一次又一次的炸橋場面展開的。第一次的炸橋,因為經驗極度缺乏,一個晚上只炸了一個小口,但是我們的戰士傷亡慘重。第二次的炸橋,我們的戰士運用敵人的水管,摧毀並進入了敵人的“心臟”,水泵室。在水泵室內,戰士們英勇的解決了敵人,等待進攻。連隊遙相呼應,不懼美軍的利炮,運用交叉火力和熟練的技巧,殲滅敵方大多數火力。第三次的炸橋,敵方得增援部隊趕到了,運用坦克、小炮等大肆轟炸我們,戰士們的體力逐漸不支,傷亡人數開始了急劇上升,看到這一切,伍千里不顧自己被層層鐵網困住,沒有絲毫猶豫地下令全連撤退,他是作好了犧牲的準備啊,但是戰士們還是不顧命令,最終將伍千里營救出來一起撤退。這炸橋中的一幕又一幕,讓人一次又一次慘不忍睹,感同身受;這炸橋中的一幕又一幕,讓人不能自已,潸然淚下。

  他們是一個又一個真實存在的英烈啊!他們是為了掩護隊友,不讓隊友被敵方飛機發現,自己一人吸引飛機注意,最後英勇犧牲的餘從戎;他們是以一己之力混入敵營,在數以千計的槍口下被打下崖,卻仍然引爆炮彈進行炸橋任務,最後英勇就義的伍千里……他們將寶貴的生命留在了戰場上,他們的犧牲讓人悲痛,他們的犧牲讓人敬佩。

  先烈永不忘,立志更堅強。此刻,我只想大聲說出來:我們必須時刻銘記“英烈精神”,堅定理性信念;我們必須無畏衝鋒,不斷踐行矢志不渝的“初心”,精忠報國的“忠心”,人民至上的“民心”;我們必須勇毅前行,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持續“英烈精神”,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履行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新時代使命。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2

  在燃燒的烈火中奮力奔跑著,用兩條被凍僵的腿去追趕四驅機動車,開著點燃的卡車衝向敵方陣地,都是志願軍不畏生死,奮力拼搏的精神的體現。

  空中,有美軍的戰機轟鳴,前方,有坦克的威脅,後面,是美國的唯一的退路,懷中,是炸橋的炮彈,在生死時刻,在連中數彈的情況下,用最後的力氣,瞄準,按下射擊鍵……那一刻,彷彿時間靜止了,伍千里那不畏生死的精神令我為之動容。

  “七連應到152人,實到1人!”是他,用堅強的意志活了下來,是他,保住了七連的建制,是他,炸掉了美軍的碉堡,也是他,接受了七連該有的榮譽。

  一身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為新生的中國埋下了堅韌的種子。一把全手動步槍抗衡全自動化槍械,零星的幾架米格15,去抗衡鋪天蓋地的F86。有人說:“中國人跑得比美國的'飛機快。”還有人說:“中國人的皮要比美國人的厚。”但在我看來,中國人打敗美國的唯一利器就是--信念。戰場上,中國人時刻留存著一把大刀,用這個冷冰器在寒冷的戰場去保護自己的祖國,去保證祖國人民的安全,去趕走在家門口耍大刀的美國人。

  我常常坐立於草地上,抬頭看滿天星斗,低頭看萬燈閃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美國人不比我們笨,他們裝備比我們精良數百倍,他們後勤部隊也很強大,為什麼打不贏所謂“向炮彈衝鋒”的,裝備簡陋的志願軍軍隊。或許,這部電影,便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解答。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結束文章,那便是:“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3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劇情跌宕起伏、蕩氣迴腸,每個細節都能牢牢抓住觀影者的心。

  影片主要講了七連戰士與美軍陸戰一師的一場戰鬥。美軍陸戰一師撤退的必經之路就是水門橋,所以我軍就有了一個新的任務——不惜一切代價把水門橋炸掉。在經歷第一次炸橋後美軍又把橋修好了,在危急時刻,指揮官作出決定,派七連戰士再去完成炸橋這個艱鉅的任務。

  當時冰天雪地,美軍擁有飛機、坦克、充足的彈藥,七連的戰士卻只有從美軍身上搶來的炸彈,但這絲毫沒有動搖七連戰士們戰鬥的決心。連長伍千里帶領戰士們前往水門橋,硝雲彈雨、炮火連天,終於把橋炸了一個小口。當大家都以為這座橋修不了的時候,美軍又一次把橋修好了。但此時,七連的戰士已經死傷慘重,人員寥寥無幾了。在此危難時刻,伍千里說:“只要橋在,我們的任務就還在!”於是他帶著必死無疑的決心又一次開始炸橋。做了戰略部署後,伍千里拿著炸彈,隻身前往美軍營地,在美軍重重包圍的最後時刻,在身重數槍的最後時刻,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開槍擊中炸彈,炸彈終於爆炸了,伍千里也英勇犧牲了。最後,七連就剩下一名戰士,其餘人全部英勇犧牲。

  伍千里在美軍面前放炸彈時,他的眼神中沒有半點猶豫,充滿了堅定和希望,讓人難以忘懷!我深深感受到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汗水和血肉換來的,一定要好好珍惜!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不怕辛苦,不求回報。比如清潔工,他們從清晨就開始打掃衛生,為的就是給我們,給世界一個舒服、美好的環境。再如老師,老師就像一把金鑰匙,把無知的我們領進知識的寶庫。老師每天教我們知識,教我們道理。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讓我們不斷進步,有更好的未來,將來建設祖國!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的付出與犧牲,不能忘記我們的使命,讓我們向革命先烈們致敬!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將來為國爭光!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4

  今天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電影,深深地被那些慘烈的戰鬥場面震撼了。三奪水門橋,在敵我裝備懸殊中、在槍林彈雨中、在冰天雪地中,如此殘酷、如此艱難,令人揪心緊張,令人感慨萬千。看著一個個倒下的戰士,不由地想著:他們是誰家的兒子,他們是誰的父親。

  他們都是一些可愛的孩子,他們都是大有作為的年輕人,可他們又那樣的鐵骨錚錚、那樣的堅強不屈、那樣的勇往直前。他們為什麼那麼奮不顧身?他們為什麼不畏犧牲?他們是為了後來的我們。“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正是因了他們的守護,才有了我們現在沒有硝煙的和平,我們的和平是當年的他們用鮮血換來的。

  我們應該永記長津湖的冰雪,永記冰雪裡那些最可愛的人,和他們不朽的忠魂。“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揹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他們永遠留在了那個寒冬,但是他們的英靈卻凝熱土、沃青山、染霜雪、滌人心、塑國魂,烈士永在,山河銘記!向英雄致敬,願逝者安息!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5

  大年初一上映了《長津湖之水門橋》,我對這部電影很感興趣,於是我與媽媽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觀後,我熱淚盈眶,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真正感受現在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長津湖之水門橋》是《長津湖》電影的續篇。這部電影比《長津湖》更壯觀,主要講述了中國志願軍三炸水門橋,阻斷美軍退路,第七穿插連僅剩伍萬里都均英勇犧牲的故事。

  電影中戰士們的犧牲讓我熱淚盈眶:平河捨身炸坦克;餘從戎掩護戰友而壯烈犧牲;梅生開車撞死大批敵人;伍千里為炸燬水門橋而犧犧牲....他們不僅是一個個普通的中國戰土,而是一個個讓人敬佩的中國世英雄!

  我軍以少敵多,一百五十七人對戰美軍一萬四千多人,是什麼使我軍勝利?是戰士們奮不顧身!是戰士們的英勇頑強!是什麼使戰士們視死如歸?是戰士們對祖國的熱愛,是戰士們為下一代謀幸福的信心與決心!

  有祖國的地方就有中國戰士,有祖國的方向就有中國脊樑!《長津湖之水門橋》讓我深刻地明白了:每個中國戰士的心中都有祖國的方向!向著祖國的方向,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退了美軍。這是我們中國軍隊的力量!

  想想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那麼多中國戰士為了現在的美好拋頭顱,灑熱血,將自己的青春永遠定格在了那裡。他們向著祖國的方向前進著,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打下了一條用鮮血鋪成的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想想看,在祖國的邊界線上,仍有一群戰士,他們不畏風雪,為我們的生命健康打好第一關,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中國的方向,有中國的方向,就有中國生生不息的希望!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長津湖之水門橋》讓我胸腔中熱血沸騰,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頑強和熱血祖國。我也明白了,我要向著祖國的方向努力,努力奮鬥!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6

  今天和同學去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我不得又一次感嘆和平的來之不易,以及抗美援朝軍人們的英勇善戰。

  中間有幾個片段令我記憶猶新,其中一個就是勇士們在準備炸水門橋前出發時一同凝望祖國的方向的場景——那座高高的雪山。是啊!祖國的方向,太陽昇起的方向,是那麼的明亮,可是他們要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迎接黑暗,迎接戰鬥,迎接犧牲。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那東邊升起的陽光,那近在咫尺的祖國。

  或烈火燒身,最後一步也要趕到機關槍前,堵住槍眼。或不顧生死,看著扔來的手榴彈,為了保護隊友,果斷撲上去抱住。或不知疼痛,腿斷了,也要把訊號傳給傳令人。我在腦海裡一遍又一遍的浮現政治老師的話:這道題要回答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前赴後繼,不畏死亡,堅持不懈,無私奉獻……

  有的英雄長眠於雪山之下,被折磨人的暴風雪摧毀,也許至今他們還在異國他鄉。不過,我們帶回來的,我們要默哀,要崇敬,沒帶回來的,也希望他們能夠去往極樂淨土。感謝你們,是讓你們讓新中國在國際上有話語權;感謝你們,是你們保住了家門口,讓全國人民安全的生活;感謝你們,是你們珍貴的抗美援朝精神,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深受感染,永久銘記你們——我們的英雄。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7

  《水門橋》的故事脈絡與《長津湖》相承接,七連志願軍在結束了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前往美軍從長津湖撤往後方興南港的必經之路——水門橋,他們接到的任務是炸燬水門橋進而阻止美軍順利撤離。

  不同於上一部作品《長津湖》,《水門橋》開篇即聚焦於戰場,將觀眾迅速帶入到緊張的戰爭環境中。《長津湖》在戰爭正式打響前,還著墨於戰士行軍前的準備以及伍千里和伍萬里兄弟的故事,既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也可以看到七連戰士行軍途中的種種生活細節,文戲與武戲相得益彰。隨著戰爭的逐步深入,伍萬里的個人成長成為一條重要的敘事線索,影片清晰地勾勒出伍萬里從桀驁不馴的新兵到愛憎分明的投射手的轉變。而《水門橋》則將鏡頭直接對準最核心的水門橋之戰,用絕大部分的篇幅來表現這場規模並不算龐大的戰役,敘事邏輯更加清晰明確。在敵我雙方軍隊規模、武器裝備、軍事後勤等條件對比懸殊的情況之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不畏強敵,三炸水門橋,書寫了在殘酷戰場上英勇犧牲的英雄史詩。影片不僅強化了從戰略規劃到戰術配合等大量對於戰爭細節的表現,更著重刻畫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為了國家利益拼搏犧牲的集體主義精神。

  在《長津湖》中,梅生出發時將女兒的照片帶在了身上,因被戰火燒掉了一角而自責落淚,《水門橋》裡的梅生最終銜著這張殘缺的照片,駕駛著燃燒的戰車一起消失在熊熊烈火中;同樣,為了掩護其他戰友,餘從戎用生命吸引著美軍飛機,隨後即犧牲在槍林彈雨中;還有狙擊手平河,為了完成炸橋任務,用身體將炸藥包送到美軍坦克的下方……如果說《長津湖》塑造出了梅生、餘從戎、雷公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讓觀眾看到了殘酷戰場外志願軍戰士生動鮮活的一面,那麼《水門橋》則讓這種個體的魅力與集體和國家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水門橋》的主角不侷限於某一個個體,而變成“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整個中國人民志願軍集體。影片塑造出的英雄群像豐富而完整,將個人的家國情懷與集體的愛國主義精神交織在一起。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8

  這部電影從詹大南先輩的回憶開始,講述了這場在抗美援朝中打的最為艱難的,在中國志願軍第九軍團的三個軍與美陸戰隊第一師和步兵第七師為主力的第十軍在長津湖所展開的震驚世界的戰役。而這次戰役的將是改變這整個朝鮮戰場發展格局的至關重要的一戰。甚至這一戰還讓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美國軍隊經歷了一場最為慘烈的大敗退。

  即便那時無論是軍事武器或是技術和裝備,先輩們都不如美國,可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情深,都比美國人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先輩們絕對就是那"最可愛的人”。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用意志與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對抗;他們拿著最為普通低端的槍械,用生命與坦克、大炮和飛機一決上下;他們藏在皚皚白雪之中,甚至與有些徹底人冰融為一體,再沒醒來。

  如此一來,我們現如今的生活又何不是以他們的生命所換回的呢?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不是從前。恥辱會被洗刷,但歷史必將永不相忘!

  即便身處於冰雪中,可卻仍抱著一腔熱血, 這便是中國的志願軍,這便是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是現在撐起整個中國的民族精神。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19

  今晚,我們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在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的較量,迫使美軍撤離,而水門橋就是美軍撤離的必經之路,志願軍為了阻斷通行,在物資短缺裝備告急的情況下,與美軍周旋,“三炸三修”的故事。

  “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也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連長伍千里那鏗鏘有力的話語,不停地在我的耳畔迴響,腦海裡也不斷地浮現著一個個英雄的壯舉。

  當看到平河被坦克拖拽、碾壓下,生命的最後一刻,還不忘側臉看向連長,告訴他“開槍”,我的淚水模糊了雙眼;當看到餘從戎全身被火燃燒著,卻依然選擇狂奔引走敵機,直到整個身子化成灰燼才終止,我的內心無比地震撼;連長伍千里隻身落入敵群,面對幾百個手握機槍的敵人,他沒有跪地求饒,而是從容地笑著,準備完成任務,不幸的是炮彈沒有爆炸卻被敵人接連擊中數槍,在即將墜落橋下時,他用手裡的機槍燃爆了炸彈……

  這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讓我看到了戰士們用血肉之軀,同暴風雪鬥,同坦克鬥,同燃燒彈鬥,同裝備最好的人數比我們多好多倍的美軍鬥……,他們沒有絲毫的猶豫、膽怯,而是忘我地無條件地完成任務!

  坐在暖室裡,外面也是正下著雪,讓我情不自禁地把七連戰士作戰的場面和自己比。比環境,我們不用到寸步難行的暴風雪中工作學習,然而吹著暖風的我們卻難有他們那鋼鐵般堅定的意志;比面對困難的勇氣,他們拖著受傷的身體,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任務的決心和行動也沒有絲毫的動搖,而我們身體健康無礙,卻有很多理由將當前事擱置或拖延下去;比犧牲精神,梅生說:“我們的任務就是炸橋,他們修一次我們炸一次,哪怕只有一個人要完成任務。”從當兵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把生命交給了國家和人民。而生活在幸福的社會主義國家裡的我們,有時候為了個人利益卻很難取捨……。七連戰士的光輝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他們的英雄壯舉,讓我在今後的生活中有了榜樣和力量!

  水門橋之戰,給每一位觀眾上了一節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觀影現場,不斷傳來發自內心的驚歎聲、惋惜聲和陣陣的啜泣聲,從這些聲音裡我聽出了他們和我一樣地震撼和感動,同時也有對幸福生活的滿足和珍惜。

  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優秀觀後感20

  水門橋是美陸戰一師撤退路上的咽喉要道。炸掉水門橋對於扭轉戰局至關重要。美軍在此設重防,易守難攻。想要炸掉它絕非易事。

  炸橋任務給了伍千里領導的第七穿插連。接到任務的七連沒有皺一下眉頭,立馬往水門橋方向奔去。

  此時大雪瀰漫,一行人行走在山上特別艱難,一個不小心就會摔到雪洞裡。大雪讓望遠鏡幾乎失去作用。艱難跋涉之後終於發現水門橋,橋下正在激戰。那是執行第一輪炸橋任務的志願軍。

  伍千里一聲令下,七連戰士加入戰鬥,開始營救炸橋的兄弟。敵人在橋上佔據地利,加上武器先進,營救任務異常艱難。

  第一輪炸橋任務的失敗赤裸裸地告訴大家這個任務有多艱鉅。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硬骨頭。可是如果不炸掉水門橋,後面的仗就更加難打。因為難打,所以更要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的炸橋英雄們開始執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炸橋任務。哪怕只有剩幾個人也要完成任務。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已經載入史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中國人砥礪前行。

最近訪問